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苹果绵蚜又称血蚜、赤蚜,属同翅目绵蚜科,是国家二类检疫对象;原产北美洲,20世纪20年代传入我国,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辽宁、四川等省份,其寄主主要有榆科、蔷薇科植物,是目前果树主要虫害之一。2007年7月,在兴隆县半壁山镇田杖子村郝家果园内发生小面积苹果绵蚜,经进一步观察,2008年6-7月,发现虫枝率达25%,群居危害,  相似文献   

2.
苹果绵蚜(Eriosomalanigerum)属同翅目胸喙亚目蚜总科绵蚜(瘿绵蚜)科绵蚜属,中文别名有赤蚜、血色蚜、血色蚜虫、绵蚜、白毛虫、山楂卷叶绵蚜等,是我国重要检疫害虫之一。2007年,庄浪县果园仅在朱店镇发生,危害面积7。1hm2,感虫果树250株,虫株率4。7%,虫枝率17.2%,发生范围小,但有虫树体发生程度严重。  相似文献   

3.
严防苹果绵蚜传入我省郭贵宏(河北丰润县林业局森检站064000)苹果绵蚜也称血色蚜虫、赤蚜,俗名棉花虫、白毛虫等。原产北美洲,现已传到世界各国。在我国仅局部发生,是国际国内检疫对象。苹果绵蚜主要寄主有苹果、海棠、沙果、花红、山荆子、山楂等。以成虫、若...  相似文献   

4.
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trum Haus-mann)是苹果属(Malus)果树的重要检疫性害虫。该虫原产于美国。1910年前后传入胶东半岛,并逐年扩散蔓延。为摸清其发生蔓延为害原因,给防治提供依据,笔者于 1984~1994年对苹果绵蚜的适生环境、发生为害与果园管理质量及腐烂病发生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5.
苹果绵蚜又名苹果绵虫、赤蚜、血色蚜虫,俗名棉花虫、白毛虫等,其寄主植物主要有苹果、野苹果、海棠、花红、山定子和山楂等。苹果绵蚜是国内外检疫对象之一,广大果农务必高度重视,万不可马虎大意。1症状以无翅胎生蚜、若蚜刺吸危害2~3年生枝干的病虫伤口、剪锯口、老皮裂缝、新梢叶腋、短果枝、果实梗(萼)洼、果柄以及根。果树受害后逐渐形成瘤状突起,并产生白色棉絮状蜡质物或瘤状虫瘿,破裂成为大小不同的伤口,易招致其他病虫对寄主的危害,严重时寄主枯死。产生密集虫瘿的根系不能生出须根,逐渐腐烂,造成树势衰弱,花芽分化受阻,产量锐减,…  相似文献   

6.
苹果绵蚜属同翅目,绵蚜科,又名血蚜、赤蚜。是国内外检疫对象之一,也是危害苹果树的重要害虫之一。苹果绵蚜通过苗木、果实、接穗及包装物进行传播。苹果绵蚜原产于北美东部.后传播到世界70余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于1929年由日本传入大连。此后向南北传播蔓延。20世纪50-60年代仅发生于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和云南昆明等局部区域。近年来,随着苹果栽培面积的增加及大规模调运果树苗木和接穗,苹果绵蚜的危害与蔓延日趋严重和扩大,  相似文献   

7.
<正>苹果绵蚜,又名赤蚜、血色蚜虫、白毛虫、山楂卷叶绵蚜,属同翅目瘿绵蚜科,是国家二类检疫对象。1发生规律苹果绵蚜主要以1或2龄若虫在苹果树干的粗皮裂缝、腐烂病伤疤边缘裂缝、前代绵蚜危害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苹果绵蚜、苹果根绵蚜、苹果根爪绵蚜和印度小裂绵蚜是在我国为害苹果树的重要害虫,四种绵蚜形态及为害症状相似,为害隐蔽,长期以来引起技术人员的混淆。本文从分布范围与发生环境、形态特征、寄主、为害症状、发生规律等方面,总结分析了四种绵蚜的联系与区别,最后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为有效治理苹果树上的四种绵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苹果绵蚜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苹果绵蚜又名血色蚜虫、赤蚜 ,俗称棉花虫 ,属同翅目、绵蚜科。是国内外检疫对象之一 ,也是危害苹果树的重要害虫之一。1 苹果绵蚜的分布及危害状况苹果绵蚜源于北美 ,1914年传入山东威海 ,193 6年青岛发生严重 ,1951年前后 ,以龙口为界在胶东整个果区普遍发生。近几年疫区不断扩大 ,危害也日趋严重 ,1998年传入我市 ,在城区北石槽、中山头、小山头等 10多个村及郊区的关村、邱村、长北等 2 0多个村的果园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危害最重的邱村果园 4hm2的苹果树 80 %以上都感染了苹果绵蚜。苹果绵蚜寄主植物有苹果、山定子、海棠、花红、沙…  相似文献   

10.
《果农之友》2009,(12):50-51
苹果绵蚜是果树检疫害虫.无论多么好的苹果如果带有绵蚜,任何国家也不允许进口。绵蚜是一种非常顽固的害虫,在树干、树枝、果柄上到处寄生,吸食果树、果实汁液,  相似文献   

11.
<正>苹果绵蚜和苹果根爪绵蚜是近年来在苹果园不断扩散为害的两种检疫性害虫,主要在苹果枝干和根部为害,因其虫体被覆白色棉絮状蜡粉,因此防治比较困难。1苹果绵蚜属同翅目,瘿绵蚜科。别名:赤蚜、血色蚜、绵蚜、白毛虫。原分布于辽宁大连、山东龙口以东、烟台、云南昆明、西藏拉萨等地,现已扩散到北方各苹果产区。主要寄主为苹果、槟沙果、海棠、山定子、花红等。1.1为害特点成、若虫群集枝干、新梢及根部刺吸汁液,被害部皮层肿胀渐成瘿瘤,后期破裂成伤口,削弱树  相似文献   

12.
苹果绵蚜是一种检疫性害虫,近年来在一些苹果产区蔓延较快,该虫危害对果树生长和结实影响很大,且防治较为困难.苹果根绵蚜是一种区域发生的害虫,在某些方面和苹果绵蚜有相似之处,在此对两种害虫放在一起讨论,以引起不熟悉这两种害虫的朋友的注意.  相似文献   

13.
苹果绵蚜是国内外植物检疫性害虫,近年来在我市传播蔓延迅速,目前全市大部分苹果园已发现苹果绵蚜,成为目前果树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严重影响了苹果树的生长发育、花芽分化和产量质量的提高,现将苹果绵蚜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发生规律苹果绵蚜一年发生13~16代,  相似文献   

14.
螺虫乙酯悬浮剂对苹果绵蚜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0a生苹果树为试材,研究240g/L螺虫乙酯悬浮剂、500g/L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对苹果绵蚜防治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螺虫乙酯防治绵蚜效果较好,持效期较长,可达35d,建议生产中选用240g/L螺虫乙酯悬浮剂3 000倍液防治苹果绵蚜。  相似文献   

15.
苹果绵蚜对苹果产量损失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crum(Haus Mann))是苹果生产上的重要检疫性害虫。该虫的为害方式是刺吸树干、树枝和根部,在被害处形成肿瘤,破坏寄生组织,造成树势衰弱,产量降低。苹果绵蚜为害后对产量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至今国内外尚无报道资料。为探索这一问题,我们从1986~1989年对苹果绵蚜为害苹果树造成的产量损失进行了测定。 在蓬莱县和牟平县选择8处苹果园,主栽品种为国光和青香蕉,树龄均在30年以上,树势中等,苹果绵蚜历年发生较重。于5~6月苹果绵蚜发生第一个高峰期,在同一苹果园选择绵蚜发生不同群落数(为害程度)的苹果树,分别被害严…  相似文献   

16.
1.8%阿巴丁乳油防治苹果绵蚜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阿巴丁乳油防治苹果绵蚜试验初报*邱名榜泮志海李尧武高一凤(山东省烟台市植保站264001)(栖霞市植保站)(烟台市芝罘区植保站)(莱州市植保站苹果绵蚜(EriosomaLanigerumHausmann)是苹果属果树的重要检疫性害虫,在烟台市...  相似文献   

17.
405毒死蜱乳油防治苹果绵蚜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绵蚜 (Eriosoma lanigerum Haus-mann)是国际检疫性害虫之一 ,它繁殖速度快 ,虫口数量大 ,主要以成、若虫群集果树的枝干和根部吸食汁液危害 ,严重影响果树的生长发育。我们于 2 0 0 0年进行了 40 %毒死蜱乳油防治苹果绵蚜的田间小区药效试验 ,以验证该产品防治苹果绵蚜的田间药效 ,确定其最佳使用剂量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材料 试验在本县宋楼镇隋寨村一果园进行 ,供试苹果品种为 1 4年生红富士。处理药剂及浓度分别为 :40 %毒死蜱乳油 (浙江仙居农药厂 ) 1 0 0 0倍、1 50 0倍 ;对照药剂 40 .7%乐斯本乳…  相似文献   

18.
苹果绵蚜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柴全喜何新朝(河北省藁城市职教中心052160)马金良(藁城市林业局)苹果绵蚜,又名赤蚜、血色蚜虫、白毛虫等,原发生于美国,后传播到欧洲及世界各地,在我国仅局部发生,为国内检疫害虫。寄主有苹果、海棠、山定子、花红、沙果、山...  相似文献   

19.
<正> 苹果绵蚜是果树上的一种重要检疫对象,近年来在我市发生面积较大。在多年的防治中,苹果绵蚜对多种常用药剂产生了抗药性,防治效果差。为了寻找一种理想药剂,2001年我们引进48%乐斯本乳油并进行了不同防治浓度的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20.
50%甲胺磷涂环防治苹果绵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绵蚜由于666农药的停产、停用,有效农药非常缺乏,使得各发生区普遍回升,部分非疫区也开始发现苹果绵蚜,为及时作好防治工作,控制苹果绵蚜继续扩散,自1990年以来我们进行了药剂试验筛选工作,现介绍一种适合涂环防治苹果绵蚜的农药甲胺磷,供生产应用时参考。1产品特点 甲胺磷是广谱性有机磷杀虫、杀螨剂,其作用机制是抑制昆虫的胆碱酯酶,具有内吸、触杀和胃毒作用,残效期长,涂环防治苹果绵蚜有效期达3个月之久,因此,1次处理便能很长时间抑制苹果绵蚜的发生,同时兼有杀螨作用。2试驻结果 1992年在苹果绵蚜发生园分别对甲胺磷进行了涂环和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