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分析了转Bt基因抗虫棉常规种7个主要性状的差异显著性、遗传力和相关性。结果表明:7个主要性状遗传力值顺序为皮棉产量〉株铃数)衣分〉铃萤〉节位〉生育期〉果枝数。株铃数、衣分与皮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生育期与节位呈极显著正相关,果枝数与节位呈极显著负相关,此相关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引起.  相似文献   

2.
选用长江流域20个杂交棉新品种(系),就其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皮棉产量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存在相关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皮棉产量与单株铃数、衣分分别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生育期、子指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呈负相关;除断裂比强度、果枝数、始果节位、单株铃数和霜前花率外,其余各主要农艺性状与纤维长度均呈负相关,其中与株高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各主要农艺性状与马克隆值相关程度依次为:衣分>单铃重>株高>单株铃数>果枝数>生育期>子指>始果节位;断裂比强度与生育期、衣分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余各性状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转Bt基因抗虫棉常规种几个农艺性状遗传力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秀珍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219-5220
分析了不同转Bt基因抗虫棉常规种几个农艺性状的差异显著性、遗传力和相关性。结果表明:产量性状遗传力值的大小顺序为皮棉产量>株铃数>衣分>铃重;其他性状遗传力值大小顺序为株高>节位>生育期>果枝数。株铃数、衣分与皮棉产量,生育期与节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果枝数与节位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且此相关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引起。  相似文献   

4.
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了陆地棉主要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及各性状对选择皮棉产量的效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果始高与果枝数呈显著相关,果始节与果始高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单铃重与籽指、单铃重和衣分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衣分与皮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籽指与皮棉产量的负相关达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衣分可直接用于皮棉产量的选择,其他性状不能直接用于皮棉产量的选择。9个植株性状对皮棉产量的选择效果为衣分>生育期>果枝数>果始节>单株铃数>果始高>籽指>单铃重>株高。  相似文献   

5.
陆地型长绒棉新种质F2代主要经济性状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陆地型长绒棉亲本98301与高产亲本石远321杂交,对F2分离群体Len(2.5%跨长)、Un(纤维整齐度)、Str(束纤维拉力,g/tex)和Mic(麦克隆值)4个纤维品质性状及单株籽棉产量(霜前)、单株皮棉产量(霜前)、衣分、单株铃数(霜前收获铃数)、单铃重、籽指、青铃率7个产量性状间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Un与Str和Mic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Un与Len为显著负相关;Len与Str为极显著正相关;Str与Mic为负相关。Un与籽棉产量、皮棉产量、衣分和单株铃数间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Len与籽指、单铃重和青铃率间为正相关,而与衣分间为负相关;Str与籽指和青铃率之间为显著正相关;Mie与单株铃数和籽指间为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与皮棉产量有正向直接作用的性状是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籽指。4个纤维品质性状中以Mic与皮棉产量间的负向直接作用最为重要,Str对皮棉产量直接作用为正值,它通过单株铃数、单铃重及Mic对产量的间接作用均为正值;Len通过单铃重和铃数对皮棉产量的正向间接作用有利于实现育种目标,而Len通过衣分对皮棉产量的负向间接作用在后代选择时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陆地棉根部性状及植株主要性状与皮棉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伏前桃、铃重和主根重与皮棉产量呈负相关。衣分率、主根长度、株高、果枝数、侧根重、总根重、秋桃数、伏桃数与皮棉产量呈正相关,其中衣分率与之正相关达显著水平。通径分析表明,对皮棉产量可直接选择的性状有主根长度、主根重、总根重、伏前桃、株高、铃重和秋桃数。其余性状不能直接选择皮棉产量。在所研究的11个性状中,可对皮棉产量直接选择且最有效的是主根长度,其次是株高、伏前桃及总根重。对皮棉产量间接选择效果最好的是衣分率。  相似文献   

7.
以15个棉花品种为试材,在全程干旱胁迫条件下,对品种主要遗传性状与皮棉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全程干旱胁迫条件下,皮棉产量与单株铃数和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衣分呈显著正相关;与铃重和单株铃数呈显著负相关。单株铃数与皮棉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高,是干旱胁迫下皮棉产量最重要的直接影响因子;株高通过其他性状对皮棉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表明株高对抗旱品种皮棉产量的综合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8.
新疆早熟棉花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及多项式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新疆早熟陆地棉预备试验品系为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和多项式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单铃质量及籽指与霜前皮棉产量成负相关,影响力顺序为生育期>籽指>单铃质量;果枝始节位、株高、单株铃数及衣分与霜前皮棉产量成正相关,影响力大小为衣分>株高>单株铃数>果枝始节位。并提出新疆早熟棉区棉花育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目标为:生育期127~132 d、果枝始节位4.4~5.3、株高(7月15日打顶后自然株高)62~74 cm、单株铃数6.5~9个、单铃质量5.2~5.9 g、籽指10.1~11.3、衣分42%左右。  相似文献   

9.
对霜前皮棉产量与其它相关数量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结铃数、衣分均与霜前皮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果枝数对霜前皮棉产量有较高的综合正效应;籽指与霜前皮棉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单铃重与霜前皮棉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正向较高,但与其它性状互作后产生的综合效应为负向;其它性状对霜前皮棉产量的效应有正负之分,但影响甚微。因此,棉花育种应着重于单株结铃多、单铃重及衣分适中、早熟不早衰等性状的选择,并将霜前皮棉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控制在最佳范围,形成动态平衡,充分发挥各因素的优势作用,以选育出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10.
特早熟陆地棉熟性产量品质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5个特早熟陆地棉品种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对亲本、F1、F2三个世代研究表明:子棉产量、皮棉产量、单株结铃数以显性效应为主,加性次之;单铃重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次之;衣分以显性效应为主,无加性效应,有微弱的上位性效应。生育期、霜前花率、铃期等早熟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次之。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伸长率、纺纱均匀指数、反射率等品质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和上位性效应较小或者不存在。环境因素对产量、熟性及品质等性状均有极显著的影响效应。遗传和表型相关分析得出,子棉、皮棉产量与单株结铃数、衣分、霜前花率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铃重、生育期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纺纱均匀指数三个性状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马克隆值、霜前花率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其他早熟性状和子、皮棉产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马克隆值与产量、早熟性状间的相关性正好与以上三性状相反,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崔秀珍  常俊香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7):1277-1278,1280
方差分析表明:15个半合子Bt基因抗虫棉杂交种皮棉产量间差异极显著,株铃数、衣分、铃重在品种间差异极显著。显著性大小为:铃数>衣分>铃重;相关分析表明:铃数和衣分对皮棉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铃重与皮棉产量呈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株铃数是影响皮棉产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衣分,而铃重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高品质陆地棉农艺性状与皮棉产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汤飞宇  张天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503-4504
[目的]研究高品质陆地棉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皮棉产量的关系。[方法]于2007年采用田间试验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单株皮棉产量为指标,根据系统聚类中的最小离差平方和法将24个高品质系聚为高、中、低产3大类型,比较3大类型单株皮棉产量和10个农艺性状的差异显著性,对10个农艺性状与单株皮棉产量进行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高、中、低产3大类型在株铃数、衣分、衣指、果节数和生育期等性状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高产类型的株铃数、衣分和衣指最大,而果节数和生育期最小(短)。株铃数和铃重与单株皮棉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果节数与单株皮棉产量呈显著负相关,株铃数、铃重和果节数对高品质陆地棉单株皮棉产量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结论]该研究结果对高品质陆地棉品种的选育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半合子Bt基因抗虫杂交棉产量主要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5个半合子Bt基因抗虫棉杂交种产量主要构成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研究了抗虫棉杂交种构成产量的主要性状间相关性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陆地棉杂交种在Bt基因半合子状态下,株铃数对皮棉产量的作用最大,直接通径和综合作用均为第1位。衣分次之,综合作用为第2位,直接通径为第3位。铃重对皮棉产量的直接通径较大,为第2位,综合作用为负值,主要是与衣分、株铃数较高的负相关所致。据此认为,不可片面追求铃重的提高,要特别注意协调与其他产量性状的关系。霜前皮棉产量与皮棉产量具有较高的负相关,对早熟性的选择应以在有效生长时间内具有较高的产量或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为宜。  相似文献   

14.
对2005~2007年河北省审定的抗虫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霜前皮棉产量的关联度顺序为单株结铃数>铃重>霜前花率>株高>子指>单株果枝数>衣分>第一果枝节位>生育期.单株铃数和铃重是影响河北省春播棉区抗虫棉皮棉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以1978-2007年河南省审定的87个棉花品种区试资料为材料,研究了河南省棉花品种产量和产量性状(株铃数、铃重和衣分)遗传改良的成效。结果表明,河南省棉花品种产量性状改良成效显著。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的年均增长量分别为18.877 3 kg/hm2、5.267 1 kg/hm2和6.823 9 kg/hm2。其中,籽棉产量年均增长达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3个产量性状对皮棉产量的贡献大小依次是株铃数>衣分>铃重。  相似文献   

16.
采用MINQUE(1)统计方法。采用加-显性(AD)遗传模型,对陆地棉中熟×早熟的8个亲本及其16个F,组合的4个产量性状和5个形态性状的遗传和成对性状间的相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遗传组分方差相差很大,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顶部茎粗的加性方差明显大于显性方差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铃重、衣分、株高的显性方差达到极显著水平且较大;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铃重、衣分、株高、主茎节数、果枝数、子叶节茎粗、顶部茎粗的表现型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陆地棉中熟与早熟陆地棉品种杂交的F1产量性状主要以显性效应为主。相关分析表明,各性状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单株铃数、铃重、衣分分别与单株皮棉产量间存在正向极显著的显性相关,说明单株皮棉产量表现有优势的组合,单株铃数、铃重、衣分可能表现杂种优势。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铃重、衣分分别与株高、子叶节茎粗、顶部茎粗间正向或负向的加性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对杂种后代株高、子叶节茎粗、顶部茎粗的选择,可提高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铃重、衣分也相应较高。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生态环境对陆地棉杂交F2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河流域棉区的河南新乡(环境Ⅰ)和西北内陆棉区的新疆石河子(环境Ⅱ)两种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对陆地棉杂交F2代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变异系数、相关、通径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环境性状的变异系数皮棉产量和单株铃数均最大,生育期均最小,铃重、籽指和衣分存在较大差别。两种环境各性状间的相关不尽一致,单株铃数与衣分、衣指、籽指,衣分与衣指,皮棉产量与始节高度、衣分、籽指间均表现出正负相关的明显差别。两种环境株高、总果枝数、单株铃数、铃重和衣指与皮棉产量的相关系数和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对这些性状直接选择是有效的;衣分在环境Ⅱ与皮棉产量的相关系数和直接通径系数虽均为负值,但可通过衣指对皮棉产量有较大促进作用;一些性状与皮棉产量的相关系数和直接通径系数均为负值,对其选择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了环境Ⅰ中株高、单株铃数和衣指对皮棉产量有显著影响,环境Ⅱ中生育期、总果枝数、单株铃数和铃重对皮棉产量有显著影响,为棉花产量的生态穿梭育种明确了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8.
采用MINQUE(1)统计方法,采用加-显性(AD)遗传模型,对陆地棉中熟×早熟的8个亲本及其16个F1组合的4个产量性状和5个形态性状的遗传和成对性状间的相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遗传组分方差相差很大,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顶部茎粗的加性方差明显大于显性方差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铃重、衣分、株高的显性方差达到极显著水平且较大;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铃重、衣分、株高、主茎节数、果枝数、子叶节茎粗、顶部茎粗的表现型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陆地棉中熟与早熟陆地棉品种杂交的F1产量性状主要以显性效应为主.相关分析表明,各性状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单株铃数、铃重、衣分分别与单株皮棉产量间存在正向极显著的显性相关,说明单株皮棉产量表现有优势的组合,单株铃数、铃重、衣分可能表现杂种优势.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铃重、衣分分别与株高、子叶节茎粗、顶部茎粗间正向或负向的加性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对杂种后代株高、子叶节茎粗、顶部茎粗的选择,可提高单株皮棉产量,单株铃数、铃重、衣分也相应较高.  相似文献   

19.
陆地棉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性、聚类和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新疆陆地棉品种选育、选择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和参考依据.[方法]对29个陆地棉品种(系)的主要性状进行变异性、聚类和相关性分析.[结果]29个陆地棉品种(系)聚为2大类4亚类,这些亚类之间的表型特征差异较明显;其始节位、果枝数、667 m2株数、株高的变异系数较大,产量及其构成次之、纤维品质构成最小;皮棉产量与单株铃数、单铃重、667 m2株数、衣分、始节位、果枝数、绒长呈正相关,与株高、籽指、衣指、比强度、整齐度、伸长率和马克隆值呈负相关,其中衣分、667 m2株数与皮棉产量达到了显著水平.[结论]衣分和667 m2株数是影响皮棉产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单株铃数、单铃重,因此南疆种植陆地棉应选择高衣分品种、适当增大栽培密度是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彭浩  祁家凤  刘成刚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5):103-104,107
选用6个棉花新品种(系),对其生育期、若干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纤维品质进行研究,并对若干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较大的性状有株铃数、总铃数与铃重,与产量相关均极显著;株高、节位与整齐度呈正相关;衣分与马克隆值呈较显著性正相关;株高、铃重与比强度呈较显著性正相关;铃重与跨长呈较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