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文良 《作物研究》2013,(3):246-248
为了解油菜秸秆在有机物料腐熟剂作用下的还田效果,采用油菜—中稻种植模式,2012年在岳阳县进行了小区比较试验。试验表明,在腐熟剂作用下,油菜秸秆腐解加快,释放养分更多,土壤理化性状更好,中稻增产639 kg/hm^2,增产率达到8.4%。  相似文献   

2.
2015年在四川省德阳市进行大田水稻直播试验,以早稻、早熟中稻、中熟中稻、迟熟中稻等4种类型水稻品种为材料,设置3个播期茬口(前茬作物分别为蔬菜、油菜和小麦),研究不同茬口和品种类型对直播稻产量形成的影响,为茬口及品种类型的科学搭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水稻播种至齐穗、齐穗至成熟的生育期缩短;早稻、早熟中稻、中熟中稻的产量先增加后下降,迟熟中稻的产量显著降低。蔬菜茬口和油菜茬口以中熟中稻的产量最高,分别为8.47 t/hm~2和9.30 t/hm~2,小麦茬口则以早熟中稻的产量最高,为7.99 t/hm~2。随着播期的推迟,早熟中稻、中熟中稻的干物质积累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早稻、迟熟中稻的干物质积累量呈降低趋势。由此可见,成都平原蔬菜茬口和油菜茬口水稻直播以选用中熟中稻品种较为适宜,小麦茬口水稻直播则选用早熟中稻较好。  相似文献   

3.
中稻─胡萝卜一年两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化县曹坊乡近年在不同海拔地块进行中稻—胡萝卜一年两熟高产示范栽培,取得全年产值约8000元/667m2的显著效益。介绍了中稻—胡萝卜一年两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稻—油”两熟栽培的效益及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门县稻田主要种植模式已由传统的“稻—稻—油”逐步向“稻—油”转变 ,2 0 0 1年“稻—油”模式已超过1.8万 hm2 ,占全县稻田面积的 6 7%。1 “稻—油”两熟模式的效益“稻—油”两熟模式是理想的水旱轮作方式 ,不仅用地与养地相结合 ,季节矛盾小 ,而且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 ,具有省工、节本、增产增收的效果。一季中稻通过油菜秸秆还田 ,推广优质高产品种 ,普及旱育秧等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2 0 0 1年平均产量已超过 82 5 0 kg/ hm2 ;油菜通过推广“湘杂油 1号”等优良品种 ,普及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 ,增施硼肥 ,2 0 0 1年产量已达 2 2 5 0 …  相似文献   

5.
上海郊区油菜单产高而不稳,年份之间波动很大。本文根据上海市农科院1959—1981年油菜产量资料,来剖析上海郊区油菜生产的环境条件,找出影响上海郊区油菜生产力的主要因子为:温度、光照、降水量、病害、倒伏。各因子在油菜不同生育阶段贡献效应不同,根据各因子的贡献量确定因子指数,建立油菜生产力模式:  相似文献   

6.
王必庆  王国槐 《作物研究》2011,25(3):269-271
油菜早熟品种能够满足油—稻—稻一年三熟制需求,综述了油菜早熟品种生长发育特性、光合特性、碳氮代谢及内源激素等生理生化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早熟油菜的良好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2017,(1):45-46
德香4103是2012年农业部确认的超级稻品种,2014—2015年在孝感市4个县市作一季中稻栽培,产量平均10.7 t/hm~2,在2014年10个参试品种和2015年12个参试品种中均位居第1位。2015年作中稻+再生稻栽培,中稻产量10.5 t/hm~2,再生稻产量5.39 t/hm~2,田间表现为穗大粒重、产量高、抗病性较强等特点。介绍了德香4103在各试验点的种植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2014,(5):55-64
为探明机械化播栽方式对杂交中稻干物质生产的影响,2012—2013年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播栽方式及其与穴苗数和播期互作对杂交中稻F优498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干物质输出与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栽方式及其与穴苗数和播期的互作对杂交中稻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转运具有明显影响。机直播和机插处理的群体总干物质积累量低于手插处理,但机直播在拔节—抽穗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和积累速率显著高于机插和常规手插,同时保持较高的茎鞘输出量、茎鞘输出率和茎鞘转化率,而机插在抽穗—成熟阶段具有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和积累速率。低苗和早播处理有利于提高抽穗后物质同化量、抽穗后干物质所占比例以及抽穗后干物质贡献率。适当早播能够有效提高杂交中稻机直播和机插的收获指标。  相似文献   

9.
改良油菜品质,发展优质油菜,是油菜生产上继推广普及甘蓝型常规油菜之后的又一重大技术改革。几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经过全省各级农业部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努力,我省优质油菜推广面积逐年扩大,栽培技术不断深化,生产水平稳步提高,产后加工转化取得初步效益,综合服务趋向完善配套,呈现出了稳步健康发展的好势头。1982年到1983年的试种阶段,1984年到1986年进入示范阶段,1987年到1989年进入推  相似文献   

10.
2014年在长汀县做5个品种的中稻-再生稻品种对比试验。试验表明,花2优3301与闽丰优3301在长汀县表现较好,介绍了各品种在长汀县作中稻—再生稻种植表现。  相似文献   

11.
佳辐占作中稻—再生稻低留桩种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中稻—再生稻生产的良性发展,浦城县引进常规优质水稻品种佳辐占作中稻—再生稻低留桩小面积试验试种,表现丰产性好,中抗稻瘟病,增产潜力大,适宜作再生稻的替代品种。介绍了佳辐占在浦城县作中稻—再生稻栽培的种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2018—2019年在重庆水稻产区开展了机械垄作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的试验研究与应用展示,取得了较好成效。分析了机械垄作直播中稻、再生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表现,介绍了机械垄作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应用效果,总结了其技术优势及栽培技术措施,为推动重庆再生稻生产向轻简高效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早熟杂交中稻-秋大豆-油菜"是湖南省沅陵县推广的一种栽培模式.该模式通过水旱轮作,能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减轻病虫危害,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2003年推广170 hm2,每公顷增收3 330(双季稻区)~6 300元(单季稻区).介绍了其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湖南龙山县位于湘西山区,是一个典型的“油菜(或小麦、马铃薯)一中稻”两熟制作物种植区。水稻常年播种面积24万亩左右,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0%;总产量7500万公斤,占粮食总产的55%。但由于自然条件较差,经济技术落后,1988年前,中稻亩产仅300公斤左右。且产量低而不稳,地区间亦不平衡,高产的有亩产过500公斤的村、乡,低的才150~20o公斤。为了进一步挖掘中稻高产。稳产潜力,1988年我们引进水稻双两大栽培技术,进行示范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一) “双两大”技术系原常德地区农科所研究成功的水稻高产栽培新技术,当时主要用于双季晚稻…  相似文献   

15.
2008年以来,在尤溪县单季稻区利用中稻移栽前的空闲田种植一季荷兰豆,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介绍了高山单季稻区豆—稻两季栽培的经验和技术。  相似文献   

16.
2014—2015年宁德市蕉城区农业技术推广站连续2a在蕉城区建立中稻机械化插秧示范片,经实割验收,增产效果明显,节本增收显著。总结了中稻机械插秧的选择品种、软盘育秧、机械插秧、大田管理及适时收割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正>在新农村建设中,福建省德化县调整种植结构,改变传统耕作模式,充分利用土地、光、热、水资源,提高复种指数。我们利用中稻收割后的水稻田,种植秋马铃薯—豌豆耕作模式,一年三熟,取得粮经双丰收。  相似文献   

18.
荃优822是安徽省皖农种业有限公司和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不育系"荃9311A"与恢复系"YR0822"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中稻品种。2015—2016年引进尤溪县作中稻种植,表现产量高、米质优、后期转色好等。总结了荃优822在尤溪县作中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湘油11号(原名83—64—1)是湖南农学院农学系油菜育种组育成的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1987年8月通过审定。该品种采用杂交育种法育成,母本为澳大利亚双低油菜品种马努(种子含芥酸0,硫代葡糖甙0.21%),父本是国内丰产品种甘油5号(种子含芥酸47.6%,硫代葡糖甙未测),1981年春作杂交,经两年夏繁加代,1983年定型。从1984年秋起参加湖南省单双低油菜区域试验,在1984年—1985年预备区试中,平均亩产107.3公斤,比对照湘油5号增产13.4%,居参试品系首位;在1985—1986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103.3公斤,比对照湘油5号增产11.2%,居参试品系首位;1986—1987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122.99公斤,比对  相似文献   

20.
湘南中稻—再生稻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模式及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再生稻、全程机械化,在农村劳动力短缺、农业生产规模化背景下日益得到重视,对于解决农业用工短缺,生产效益低等问题效果明显。分析了中稻—再生稻生产模式的优势,总结了中稻—再生稻高产机械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