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群仓中各单仓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以上海外高桥某储存粮食用群仓为背景,制作了2行3列共6个单仓组成的群仓模型,群仓模型具有钢板顶盖以模拟实际中的仓上建筑物,具有刚性底座以模拟实际中的基础结构。通过对空仓工况下的群仓模型进行有限元数值分析,得到了其各阶模态,对模型前五阶模态振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群仓模型前两阶模态振型为6个单仓一起沿群仓整体对称轴的弯曲变形,单仓之间动力相互作用可以忽略,而且前两阶模态振型相互正交。群仓模型第三阶模态振型为6个单仓绕群仓整体平面中心的扭转变形,同时伴随有4个角仓的弯曲变形,由于中间仓受约束程度强,其动力反应微弱;群仓模型第四阶、第五阶模态振型主要体现为4个角仓的局部变形,而不再是6个单仓的整体变形,单仓因所处位置不同受约束程度不同,动力反应大小不同;群仓模型的第三阶及以上模态振型体现了单仓之间的不同约束程度及动力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石宁 《农业考古》2016,(1):171-175
"民以食为天",作为存储设备的仓,是历代统治者管理的重点,西汉统治者继承和发扬了秦代管理仓的各项法律规定,在仓的形制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本文结合汉阳陵出土的仓,对西汉时期粮仓的形制、性质和社会功能等相关问题罗列探讨。  相似文献   

3.
有清一代仓储制度日臻完善,影响深远。学界对仓储制度研究多聚焦于常平仓、社仓、义仓等,而对旗仓的研究较为零散,鲜有系统论及。本文对旗仓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当有助于推进该课题的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4.
<正>保兑仓概念源于物流和金融集成式的创新服务——融通仓。"融"指金融,"通"指物资的流通,"仓"指物流的仓储。融通仓是融、通、仓三者的集成、统一管理和综合协调。广义的融通仓是指在工业经济和金融、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发达的区域创生的一种跨行业的综合性第三产业高级形态,以物流运作为起点,综合发展信用担保、电子商务平台、传统商业平台和房产开发。狭义的融通仓首先是一个以质押物资仓管与监管、价值评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中药材仓贮与加工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分析甘肃省中药材仓贮与加工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动甘肃省中药材仓贮与加工发展的思路与总体目标及发展建议,同时也提出了中药材仓贮与加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及其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地下仓通风对粮堆温度场变化的影响,对筒仓直径25 m、仓高20.1 m的地下仓粮堆进行了288 h通风工况下的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该模型以实际地下仓为背景,基于多物理场数值模拟软件COMSOL,通过调整内置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和动量守恒方程,分析不同入口边界压力和温度下地下仓温度场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对地下仓通风288 h条件下,竖向通风比横向通风降温更快;提高边界入口压力(由300 Pa提高至400 Pa)时,横向通风和竖向通风粮堆均温都有效下降;在降低入口边界温度(由17 ℃降至13 ℃)时,相同时间的降温效果都得到明显改善,竖向通风过程的整体粮堆温度下降较快,在通风288 h后,仓内温度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7.
(2) 长方形仓长方形仓于东汉墓里出土较为普遍。如河南南阳杨官寺汉画象石墓出土的长方形仓,上为单檐悬山式顶,前后各作筒瓦形垄,中间有脊。仓内有隔墙二,分为三间。在前墙下有三仓门,门两侧安有两个半圆形栓鼻。前墙中部附加一横件,以示仓分上下两层。陕西潼关吊桥M_6出土一件长方形仓,顶为硬山式顶。正面有长方形门。门框侧有一道凹槽,槽内装黑色板五块,由下向上渐窄,可以拆卸。板外面两对角线中间,刻线一道,标明板的安置次序。最上一板中间有圆锥形柄。右边框内凹槽上部较深,便于取卸。说明这个仓用的是插板式门。这种门对粮仓来说非常方便,可以把粮食一直装到仓门口,提高仓容量。粮食装满仓后,要往外取时,将最上面的插板依次抽掉,仓内的粮食既不会溢出来,也  相似文献   

8.
作为宋代仓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仓窖储粮在有宋一代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洛阳含嘉仓遗址和湖北巴东旧县坪仓储遗址等考古工作的进行,发现了一批宋代仓窖的资料。本文以此为基础,结合天一阁所藏明抄本宋《天圣令·仓库令》等文献的记载,将宋代仓窖储粮中的仓窖形态、规模、建造工艺等技术细节完整地呈现给读者。  相似文献   

9.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我国生鲜农产品的应急供应体系建设的严重不足,让生鲜农产品储备与应急供应体系进入了研究视野。剖析了应急管理体系下生鲜农产品供应体系存在的问题和现有生鲜农产品储备与供应的布局的现状,分析了生鲜农产品前置仓模式及其特点,探索了前置仓作为政府应急反应储备仓补充的可行性,提出了基于前置仓的我国生鲜农产品应急储备仓建设的推进措施,为完善国家物资储备体系和提升城市应急管理应对提供新思路与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清代江西社仓在不同时段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康雍乾时期国家繁盛,统治者对社仓表现出极大热情,社仓建设风生水起;嘉道以后,国家衰弱动乱,社仓也随之毁坏废弃。当了解清代江西社仓发展状况后,会发现尽管建有相对完善的制度,可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得到有效实行。同时,透过对江西社仓的分析,可以了解其内在的运行机制,更能意识到政府对地方事务的导向作用,进而去理解国家、地方政府、民间各阶层相互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仓储是古代重要的备荒措施,为保障地方粮食安全,缓解灾荒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因咸丰年间战争的破坏,广东以常平仓、社仓、义仓为主体的备荒仓储体系几近瓦解。同光时期朝廷力图重振仓储,三仓格局出现较大变动。传统常平仓、社仓碍于形势已难恢复,反是义仓在积谷的背景下,倍受地方官绅推崇,成为同光时期的主导仓种。但是受经济和地方形势变化的影响,义仓的发展规模有限,灾害救济开始更多地依靠市场和地方慈善组织。  相似文献   

12.
为考察等径球颗粒流动特性以便正确地设计模型试验或简化离散元计算,进行了透明可视的二维(单层紧密排列)平底仓钢珠卸料实验、拟二维矩形料槽玻璃球卸料实验和三维半圆柱平底仓玻璃球卸料实验。结果表明:二维(单层)精确等径球颗粒床具有微晶格效应,因此流动是畸变的;半圆柱仓的三维流动不出现畸变;而第3方向取几个球厚度的拟二维流动也避免了微晶格效应和畸变。透明半圆柱平底仓的玻璃球卸料实验表明用它取代圆柱仓可以较好反映圆柱仓内颗粒流动规律。拟二维和半圆柱仓的简化对诸如球床式核反应堆堆芯内球流一类问题的模型实验和离散元模拟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华南地区二季稻收获时,水稻水分一般高达30%,再加上环境温度较高(白天30℃,晚间25℃),所以烘干前的水稻在钢板仓内暂存过程中容易出现发热、霉变等现象。当钢板仓采用传统的垂直通风降温时,高湿潮气会在仓内壁凝结,容易造成仓内壁附近的水稻发霉、发芽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哈尔滨东宇农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高湿稻谷暂存仓。该仓不仅  相似文献   

14.
种子贮藏保管应保证入库的种子达到"纯、净、饱、壮、健、干"的标准,贮种仓库在农作物种子入库前要做到"仓内六面光,仓外三不留",防治出现"出汗"和"结露"现象,做好仓贮种子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进行高大平房仓利用人工增湿设备调质的试验,采用水分加湿装置将水均匀雾化后通入仓内,提高仓内湿度,结合机械通风技术,通过内循环,对出库的整仓小麦进行通风调质,适度提高其水分含量,能有效地改善粮食加工品质而且经济效益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减少种子入仓过程中的损伤,在金属种子仓中设有缓冲跌落梯.原缓冲跌落梯结构为边置式,即缓冲跌落梯分为3路沿仓壁向下延伸. 当种子从仓顶入仓后,先经分流管分成3路进入缓冲跌落梯,再由缓冲跌落梯进入仓内.在实际运行中,该种缓冲跌落梯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甚至影响到种子仓的正常工作.为解决上述问题,对原边置式缓冲跌落梯进行了改进,现将改进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介绍实用新型砼仓的构造及造价,以推动新型仓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进年来,玉米种子的贮藏带来了很多的困难。种子管理的好坏,将直按影响下年种子发芽率的高低和发芽势的强弱,也将直接影响来年玉米杂交种能否获得高产、优质、高效益的大事。所以,掌握玉米种子越冬贮藏管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一、清理仓库并对其进行消毒1、清仓清仓除了清理仓内物品,还包括仓内清洁和仓外清洁。仓内清理就是要清除库内的残留种子、杂质、垃圾等,同时还要清理仓具,疏通通风设施,要剔刮虫窝、鸟窝,修补墙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硫酰氟对贮烟害虫的熏杀效果。[方法]设置4个试验仓间,每个仓间均设置上中下3个浓度检测点。熏蒸过程前期每2h检查一次,共检查11次。[结果]硫酰氟熏蒸防治烟草害虫的研究表明,硫酰氟整仓熏蒸22h后,仓问设置的3个浓度监测点的浓度基本一致;均能达到对烟草甲成虫100%的杀灭效果。[结论]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用于就仓干燥的太阳能辅助热泵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粮食就仓干燥的特点,提出一套由太阳能辅助热泵干燥装置、通风地上笼送风系统以及粮食翻滚搅拌机械组成的就仓干燥工艺,可实现粮食就仓干燥的低能耗性、短周期性、均匀性等。以昆明地区为试验基地,设计制造了一套太阳能辅助热泵就仓干燥系统,分析了其运行性能与干燥能耗情况。给定条件下,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太阳能分数为15%,系统COPS可以达到5.19,而单位能耗除湿量可以达到3.05kg/kW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