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评价大型丛生竹种车筒竹Bambusa sinospinosa作为板材原料的适宜性,以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为参比竹种,研究了车筒竹地上生物量分配格局及秆形特征。结果表明:车筒竹地上各器官中,竹秆的生物量比例最大,占72.7%,其次为竹枝(15.9)和竹叶(11.4%);秆形特征主要分析了胸径、秆高、秆质量、尖削度和竹壁厚等参数,其中,车筒竹全高(y/m)对胸径(x/cm)拟合的直线方程为y = 1.345 6x + 1.706 8(R2 = 0.954 6,P = 0.000 0)。与毛竹相比,在胸径小于8 cm时,车筒竹全高比毛竹略小,而随着胸径的增大,全高逐渐大于毛竹;车筒竹秆鲜质量(y/kg)对胸径(x/cm)拟合的幂函数曲线为y = 0.138 2x2.481 2R2 = 0.975 5,P = 0.002 2),大于相同胸径下的毛竹秆质量;从秆径和壁厚在竹秆纵向部位的变化看,车筒竹尖削度小于毛竹,而壁厚变化则相对较快。综合分析来看,车筒竹作为竹板材原料竹种具有较大的开发前景。图5表3参21  相似文献   

2.
箣竹地上生物量分配格局及秆形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了丛生竹种箣竹(Bambusa blumeana)地上生物量分配格局及秆形结构特征,以期为箣竹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参考"毛竹林的调查方法"与SPSS统计软件分析方法。【结果】箣竹地上各器官中,叶片含水率最高,达49.8%;竹秆的干生物量比例最大(73.5%),其次为竹枝(15.1%)和竹叶(11.4%)。秆形特征主要分析了秆高、胸径、鲜秆质量、尖削度、竹壁厚、节间长等指标,其中,箣竹全高(y/m)对胸径(x/cm)的拟合方程为:y=-0.419 7x2+9.074 9x-27.817(R2=0.958 6);鲜秆质量(y/kg)对胸径(x/cm)拟合的幂函数方程为y=0.145 4x2.461 6(R2=0.970 3);壁厚随竹秆高度变化的拟合方程为y=0.989 7x-1.017 5(R2=0.971 7)。【结论】在竹种的加工利用过程中,生物量分配格局和秆形特征是决定竹材利用率及加工方向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为箣竹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川南地区3种丛生竹竹秆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给蓬勃发展的丛生竹生产提供理论参考,以川南地区人工栽培的3种丛生竹材用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竹秆特性,测量胸径、全长、秆高、尖削度、竹壁厚、节间长等指标。对各指标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拟合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胸径与竹秆高度、秆质量、总节数等因子相关性显著,拟合的模型经F检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相同胸径下,全长方面,硬头黄竹>梁山慈竹>撑绿竹;秆质量方面,硬头黄竹秆质量最大,梁山慈竹和撑绿竹相当,约70%的秆质量都集中在中下部。随着竹秆相对高度上升,相对壁厚的下降速度依次为硬头黄竹>梁山慈竹>撑绿竹,相对直径大小为梁山慈竹>硬头黄竹>撑绿竹,但在相同胸径下,硬头黄竹胸径处的竹壁最厚。  相似文献   

4.
闽西北不同类型毛竹林生物量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福建省天宝岩自然保护区的毛竹纯林(Ⅰ)、竹阔混交林(Ⅱ)和竹针混交林(Ⅲ)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量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毛竹林生物量和生产力不同,林分Ⅰ、Ⅱ和Ⅲ的生物量分别为143 418.06、135 469.53和131 782.78 kg.hm-2,生产力分别为59 786.55、54 921.44和38 418.68 kg.hm-2.a-1,毛竹林纯林化经营可以提高竹林的生产力。经营方式对毛竹林不同器官间生物量分配也有重要的影响,毛竹纯林竹秆质量分数明显高于混交林的质量分数,竹根质量分数低于混交林的质量分数。毛竹主要经济组分为竹秆,纯林较高的竹秆质量分数,保证了毛竹林较高的经济效益。不同类型毛竹林株数和生物量的径级分布特征不同,毛竹纯林和竹阔混交林>49%的毛竹胸径分布在10.5~12.5 cm,生物量占整个林分的54.25%和53.71%,而竹针混交林54.90%的毛竹分布在9.5~11.5 cm,生物量占林分的54.34%,竹阔混交毛竹林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竹阔混交经营可能是一种较好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5.
调查研究了福建省浦城县古楼乡不同经营水平下材用毛竹秆形(胸径、竹秆鲜重、全秆高、枝下高和枝下竹节数)生长的差异。结果表明:在集约经营条件下,5个毛竹秆形数量指标分别比一般经营增加15.8%、8.6%、2.4%、9.9%、0.4%,比粗放经营增加27.5%、24.9%、9.2%、13.2%、2.8%。不同经营水平和立地类型对毛竹胸径、竹秆鲜重、全秆高和枝下高4个秆形数量指标有显著的影响。集约经营的毛竹秆不仅尖削度小,枝下高长,竹秆的生长量也明显高于一般经营和粗放经营。  相似文献   

6.
【目的】纤维和秆形是衡量竹材性能的两个重要指标,为了探索厚竹(Phyllostachys edulis‘Pachyloen’)的秆形特征和纤维特性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分段解剖测量竹秆的直径、壁厚、枝下高、实心高等秆形因子,并在不同秆高处取样,采用硝酸乙醇法和显微观察手段测定纤维含量和形态。【结果】不同产地厚竹的壁厚率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仅8%,厚壁性状稳定;竹壁厚度和分枝高度随着竹秆胸径的增粗而增加,壁厚率随着胸径的增粗而略有降低;竹秆纤维平均含量为40.2%,从基部到顶部逐渐下降,纤维含量与秆形因子相关性不显著(P0.05);纤维平均长度1 615.0μm,平均宽度14.3μm,平均长宽比112.3,纤维长度与秆形因子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纤维宽度与竹杆高度、粗度、秆壁厚度和实心处高度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纤维形态轴向变异表现为竹秆中部纤维较长且窄,基部和梢部纤维较短且宽。【结论】厚竹厚壁性状和纤维形态稳定,可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推广,应选择适宜的立地条件和提高集约经营水平,培育大、中径级竹林,以提高竹材产量和质量;对竹材采用分段利用,以提高竹材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采用标准木调查法,对6种造林配置(株行距30cm×30cm,30cm×40cm,30cm×50cm,50cm×40cm,50cm×50cm,50cm×80cm)1~3年生欧美杨‘L35’杨树试验林的生长和地上生物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造林配置密度的增加,欧美杨‘L35’胸径逐渐减小,单株生物量下降,而地上生物量逐渐增加,树高与造林密度之间关系不密切;2年生L35杨胸径、树高、单株生物量比1年生各生长指标增幅较大,而3年生L35杨各生长指标较2年生L35杨增幅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利用2011年实测的西藏天然云杉立木生物量与材积数据,采用非线性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分段建模方法,构建了云杉立木地上生物量与树干总材积、地下与地上生物量相容性模型,以及生物量与材积换算、根茎比模型,并分析对比建立的立木地上生物量与材积相容性整体模型与分段模型效果。结果表明:1)将胸径<5cm的幼树与>5cm林木一起进行整体建模,建立的一元和二元立木生物量整体模型预估值在12cm以下径阶产生明显偏差;2)选取合适的分段位置(D=10cm),采用分段建模方法建立的一元立木地上生物量分段模型各径阶偏差明显减小,二元分段模型无系统性偏差;3)研究建立的一元、二元立木地上生物量和材积相容性分段模型的总相对偏差均在±2.5%以内、预估精度均>91.2%,地下生物量分段模型预估精度也>92%。建立的分段模型可用于西藏云杉立木生物量和材积的估计。  相似文献   

9.
以赣县3种不同施肥处理及不施肥对照的硬头黄竹林为研究对象,调查和测定其单丛分株数、立竹年龄结构和生物量,研究施肥对硬头黄竹地上部分生物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能有效地提高硬头黄竹林的立竹数量和地上部分群体生物量。与对照相比,矿渣肥、毛竹专用肥和复合肥处理立竹数分别增加了26.33、20.50株·丛-1和8.5株·丛-1,地上生物量分别增加了109.24、22.92 g·株-1和162.63 g·株-1;不同处理单丛生物量表现为矿渣肥>毛竹专用肥>复合肥>CK。矿渣肥肥效时间较长,1 a竹所占比例比CK提高了5.31%,而毛竹专用肥和复合肥对竹林年龄组成的调节作用较弱。复合肥处理分别对3 a秆、2 a枝和1 a叶生物量提高的作用最强,矿渣肥分别对2 a秆和3 a枝、叶生物量提高的作用最强。地上生物量在不同施肥处理、不同年龄和不同构件间差异均显著(P<0.05)。随着年龄和竹高的增加,秆生物量的增加速率最大,其次分别为叶和枝。硬头黄竹地上部分的生物量中,秆生物量占的比例最大,叶的生物量次之,略大于枝生物量所占比例。因此,在硬头黄竹林的经营管理中,除了进行施肥外,还应合理采伐,使竹林保持合理密度。  相似文献   

10.
长汀红壤侵蚀区马尾松林生物量估算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汀红壤侵蚀区马尾松为研究对象,通过整株收获法获取34株马尾松立木材积和生物量,分析不同龄级、径级马尾松材积和生物量分配格局,采用胸径(D)、树高(H)等变量建立立木材积模型,采用材积量(V)、胸径(D)、树高(H)、冠长(C_l)等变量建立树干、树冠及地上生物量模型,进而拟合区域林分生物量模型,使用独立样本检验并比较优选模型估测效果。结果表明:34株马尾松的树龄变化范围为19~42 a,立木材积量和立木生物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004 4~0.194 9、2.733 9~140.331 4 kg/株,树龄与材积量、生物量相关性不显著;各器官生物量分配为干材(57.67±8.28)%、树枝(24.15±7.33)%、树叶(10.79±3.17)%、干皮(7.38±1.39)%,全林分中3个径阶(8、10、12 cm)蓄积量、生物量均超过总量的50%;所有模型确定系数均大于93%,单木模型中,以胸径-树高组合为自变量的模型拟合效果更佳;马尾松立木材积、地上生物量、树干生物量、树冠生物量及林分生物量模型中,各优选模型预估精度均达77%以上,其中立木材积、地上生物量及林分生物量优选模型比已有模型估测值的总相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均有所降低,估测值更接近实际值。因此,通过构建该区域马尾松生物量方程,补充了长汀红壤侵蚀区马尾松立木材积表及生物量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解析秆形结构因子之间的关系及其主导因子,并以竹节所处高度与竹高的比值(即相对高,取值为0~1)代替实际高,分析秆形结构因子及其依赖于相对高的分布规律,可以辅助判断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生长发育状况。  方法  在浙江省不同区域共选择10个县市(区)设置毛竹林调查样地,测量样竹的竹节数、竹节长和中央直径等秆形结构因子,用抛物线和直线拟合秆形结构因子依赖于相对高在竹秆上的分布规律,通过相关性分析解析秆形结构因子之间的关系,应用因子分析解析秆形结构因子中的主要因子。  结果  毛竹竹节数集中在53~67节,符合正态分布,95%置信水平下毛竹竹节数平均数的置信区间为(58.1, 60.4);竹节长和竹节中央直径依赖于相对高分布分别具有抛物线和直线分布特征。竹秆高度每增加10%,竹节中央直径约下降10%。随着径阶的增大,最长竹节长有逐渐增大的趋势,但最长竹节的相对高没有明显差异,均为0.47~0.52;胸径与竹节数、1/2高节长、最长竹节长和胸高竹节长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胸高节号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结论  稳定性和差异性并存是毛竹秆形结构因子的主要特点。不同径阶毛竹最长竹节的相对高没有明显差异,均约在1/2竹高处;竹子越粗壮,节数越多,1/2高节长越长,胸高以下平均竹节长越长;壁厚因子、1/2高节长、竹节数和胸高处秆形因子是反映毛竹秆形结构的主要因子。图6表6参28  相似文献   

12.
版纳甜龙竹种群生物量结构及其回归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版纳甜龙竹的合理经营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位于云南省勐仑镇人工栽培的版纳甜龙竹(Dendrocalamus hamiltoniiNees et Arn.ex Munro)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版纳甜龙竹单株各器官含水率和生物量、种群生物量结构,并对胸径与各器官生物量的相关性进行了拟合。【结果】版纳甜龙竹秆、枝、叶3种器官含水率随龄级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以秆的含水率下降幅度最大,竹叶的含水率变化较小。人工林的总生物量为141 598 kg/hm2,其秆、枝、叶、地下部的生物量分别为74674,23381,8071,35472 kg/hm2,占总生物量的比例依次为52.74%,16.51%,5.70%,25.05%;Ⅰ龄级、Ⅱ龄级、Ⅲ龄级、Ⅳ龄级和≥Ⅴ龄级版纳甜龙竹的生物量分别为15 899,21 013,37 124,32 495和35 067 kg/hm2,占总生物量比例依次为11.23%,14.84%,26.22%,22.95%,24.76%;版纳甜龙竹的总生物量和秆生物量除低于慈竹以外,均比其他竹种高。版纳甜龙竹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D)间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秆生物量(Bs)、地上部生物量(Ba)与胸径(D)间的拟合模型分别为Bs=0.180 6D1.802 2(竹龄(a)≤1)、Bs=0.0803D2.304 4(a>1)和Ba=0.0795D2.455 9(a>1),且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结论】建立了竹秆胸径与各器官生物量的估测模型,在生产实践中可用其估算各器官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13.
茶秆竹生物量影响因子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应用比较复相关系数 R,修正剩余标准差 Sδ 和 F检验选择出影响茶秆竹生物量的主要因子 ,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影响茶秆竹生物量的因子进行选择 .结果表明 :这两种方法选择的结果一致 ,影响茶秆竹秆重的主要因子是年龄 x1、壁厚 x2 、胸径 x3和密度 x8,影响全株重的主要因子是年龄 x1、壁厚 x2 、胸径 x3、竹高 x5和密度 x8.  相似文献   

14.
竹林是中国亚热带地区的特殊林分,具有巨大的生物量和碳储量,在区域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为例,利用分形理论研究了毛竹地上生物量与胸径的分形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毛竹地上生物量与胸径存在分形特征,在生物量空间分布和累积上符合自相似特性,分形维数越大,生物量空间增加越快,且按指数函数规律增长,空间增长率为1.047 9;在年龄动态方面,分形维数定量描述了不同度数毛竹生物量在空间上动态平衡关系,1度、2度和3度毛竹地上生物量在空间分布和累积上没有差异,基本上遵循分形维数为1.93的规律,接近按2维数方式的变化。图3表1参19  相似文献   

15.
毛竹节间性状及其海拔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竹节间长度、周长、壁厚等是影响竹材加工利用的重要秆材性状。首次报道了不同海拔区域毛竹人工林这些节间主要性状在竹秆上的分布规律及其海拔效应。试验结果表明 ,毛竹节间长度、周长和壁厚与节间数之间分别存在着抛物线、直线和对数相关关系 ,前 5 0节节长和周长均值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而壁厚随海拔升高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以林地有机材料覆盖退化雷竹林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为目标,在竹林林分结构调查的基础上,采取定位调查方法研究林地有机材料覆盖雷竹林的地上生物量分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退化雷竹林林分结构不合理,立竹密度过大,立竹平均胸径偏小;退化雷竹林各年龄立竹的器官平均含水率较生长正常雷竹林的高;退化雷竹林1年生立竹秆生物量比例最高,枝、叶生物量比例分别是秆生物量比例的23.10%、27.32%,随着立竹年龄的增加,秆生物量比例下降,枝、叶生物量比例提高;退化雷竹林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下降,是生长正常雷竹林的69.49%;退化雷竹林秆、枝、叶和地上部分总的相对生物量显著降低,分别为生长正常雷竹林的67.53%、55.26%、58.62%、63.74%.  相似文献   

17.
永安桉树大径材培育关键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桉树分布北缘进行培育桉树大径材的关键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巨桉冻害指数为4.41,冻害等级II,有较强的抗寒能力。12a生巨桉林平均胸径29.5 cm,单株材积0.6629m3,生长迅速,是永安地区培育大径材比较合理的桉树种类。立地指数越高,巨桉生长量越大。密度为40株/hm2时,巨桉平均胸径、单株材积最大。采取复层经营林分与不套种林分相比,平均胸径、单株材积分别提高2.1%和17.8%,施肥后3a平均胸径增长量增加19.2%~63.9%,巨桉培育大径材施磷肥是较为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紫金山毛竹纯林选取30个10 m×10 m的样地,调查每株毛竹个体胸径的大小,使用正态分布函数和威布尔分布函数判定其分布类型,先对毛竹平均胸径和立株度数据对数转置后进行线性回归,探究毛竹平均生物量和竹林密度是否遵从自疏法则。结果表明:紫金山毛竹胸径符合威布尔分布函数,毛竹的平均胸径服从自疏法则,当立株度增加时,毛竹平均胸径趋于减少。从立株度和平均胸径关系综合来看,当紫金山毛竹平均胸径为9.5 cm,竹林密度为3 276株/hm2时,紫金山毛竹林布局合理,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施肥对毛竹生长量和秆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施肥对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秆形结构影响的规律,并为竹林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基于对浙江省龙泉市农户的农村参与式评估,调查建立以材为主两用毛竹林20 m × 30 m标准样地38块(坡度小于30°),进行典型抽样选择推荐施肥(N ∶ P ∶ K = 17 ∶ 8 ∶ 5,1 125 kg·hm-2,沟施,5 a)和不施肥(10 a)样地各7块,对比研究竹林生长量和秆形变化,建立节间长、胸高直径、秆质量分布、壁厚反映毛竹形态的回归方程。Ducan’s多重比较和显著性检验表明:施肥后毛竹林密度增加930株·hm-2,但秆质量比不施肥毛竹轻6.8%,均达到差异显著性水平;协方差分析和t检验显示,在相同的竹林密度下,秆高、材质量分布、壁厚、削尖度受施肥影响不显著(P>0.05)。因此,施肥经营后林分竹秆质量有所下降,但胸径和林分密度增加,林分水平的长期生物产量增加,合理施肥能提高毛竹林地生物产量和立地生产力。图5表3参16  相似文献   

20.
日本花柏人工林生长规律与晚材率、木材密度的变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对日本花柏生长规律、晚材率和木材密度等性状的变异进行分析,并就日本花柏木材资源的利用进行了讨论。日本花柏的树高、胸径随着树龄增加逐渐增大,5~9年为速生期,10年之后生长速度在稳定中略有降低;33年生日本花柏材积一直呈上升趋势,其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并未相交,材积还未达到数量成熟。日本花柏株内晚材率径向变异范围为11.08%~32.05%,均值为20.59%;林分内株间晚材率均值为18.75%。株内基本密度径向变异范围为0.29~0.36g/cm3,均值为0.32g/cm3,变异系数为5.04%;日本花柏浸提物含量较为稳定,径向变异范围5.87%~8.48%,平均值为7.08%。林分内株间浸提前木材基本密度为0.30~0.35g/cm3,基本密度均值为0.32g/cm3;浸提后基本密度为0.28~0.32g/cm3。其材质类似于杉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