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筛选对松材线虫病预防效果较好的药剂,在松材线虫人工接种和自然侵染林区,选取4种常用的市售松材线虫病预防药剂(5%阿维菌素乳油树干注射剂、2%阿维菌素乳油注干剂、2%甲维盐微乳剂注干剂、1%甲维盐·9%吡虫啉可溶性注干液剂)在林间进行注干预防松材线虫病试验.结果表明,不论是在松材线虫人工接种林区还是自然侵染林区,4种药剂均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松树死亡率控制在10%以下,其中1%甲维盐·9%吡虫啉可溶性注干液剂预防效果最好,人工接种及自然侵染林区在次年4月的松树死亡率仅为1.25%,其次为2%甲维盐微乳剂、5%阿维菌素乳油,2%阿维菌素乳油相对较差.由此可见,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注干预防或防治,可有效预防松材线虫病的侵染.  相似文献   

2.
6种药剂林间注干施药防控松材线虫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注干施药预防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效果,以6种松材线虫药剂林间注干,测定了施药2 a内的防治效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了各药剂主要有效成分注干后3个月和1 a的在树体残留动态,并利用松材线虫恒温扩增核酸试纸条精准检测了注药后死亡松树体内松材线虫数量。结果表明:6种注干药剂林间防治后,对松材线虫防治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种注干药剂在注干2 a后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的死亡率控制在0.4%~4.4%,以甲维盐、阿维菌素、啶虫脒为主要成分的药剂注干防治效果在80%以上;药后1 a高效液相色谱(HPLC)抽检测定的树体内各药剂均有残留(枯死松树中未检测到),其中甲维盐质量分数较高,平均为(0.15±0.11) mg·kg-1。检测注药后死亡松树体内均有松材线虫,且平均至少为897.34条·g-1,说明能在树体内传导的注干药剂均有一定的防效及持效期,可在林间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弄清细菌在松材线虫病中的作用,探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抗生素联合应用防治松材线虫病的效果,从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携带的细菌中筛选出能显著促进松材线虫存活、繁殖和加重病害发生的菌株,通过药敏试验,在30种抗生素中筛选出对病害相关细菌有较强抑菌活性的高效抗生素,研究甲维盐(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松材线虫携带致病细菌的抑制作用,并将高效抗生素和甲维盐混合,采用浸渍法测定混合液对松材线虫的毒杀性以及采用灌根法测定混合液对6月生马尾松苗(Pinus massoniana)松材线虫病防治效果。结果显示,相比菌株AMA3-2和AMA3-3,菌株AMA3-1对松材线虫的存活、繁殖和病害发生方面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环丙沙星和米诺环素对AMA3-1有较好的抑菌活性,而甲维盐对AMA3-1没有抑制作用。当混合液或甲维盐质量浓度为500 mg/L时,松材线虫的致死率可达80%以上。不同浓度的高效抗生素处理下,松材线虫的校正死亡率维持在较低水平(0.74%~2.43%)。当药剂质量浓度是500mg/L时,在混合接种松材线虫和菌株AMA3-1前2 d及当...  相似文献   

4.
研究树干注药技术对松材线虫病的预防效果,结果表明:胸径3~8 cm松树注射1瓶神绿植保牌松材线虫注射液,胸径8 cm松树注射3瓶即可有效控制松材线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杀灭松材线虫的高效药物筛选与毒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具有高效快速杀灭作用的药物,采用线虫悬浮液 + 农药的直接触杀法,选择了22种药物处理松材线虫1 h,测定了对松材线虫的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表明:不同药物对松材线虫表现出不同的杀灭作用,供试的22种药物中,甲基阿维菌素(甲维盐)杀灭效果最好,1 h 半致死浓度仅为0.3 mg·L-1;杀螟丹效果最差,1 h 半致死浓度达21 053 mg·L-1。另外,苦参碱、抑太保、溴氰菊酯和阿维菌素等4种药物对松材线虫具有很强的毒杀作用,其1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2,2.5,4.2和4.5 mg·L-1。甲维盐和阿维菌素能高效快速杀灭松材线虫;这些对松材线虫高效敏感药物的筛选成功,为开发树干注射剂防治松材线虫病提供了基础。图1表3参25  相似文献   

6.
选用02%高渗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和18%阿维菌素对南方根结线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盆钵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甲维盐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J2)的毒力高于阿维菌素,甲维盐和阿维菌素的LC50值分别为0164 5、0453 2 mg·L-1.盆钵药效试验结果显示:甲维盐500倍液、1 000倍液对南方根结线虫病的相对防效为9367%、7969%,与阿维菌素防效相当,且甲维盐能显著抑制根结和卵块的产生.安全性测定结果显示:甲维盐各处理浓度对番茄生长均没有不良影响.表明:甲维盐可与阿维菌素交替应用于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病.  相似文献   

7.
应用虫线清乳油防治松材线虫病的施药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16%虫线清乳油防治松材线虫病的技术.通过林间药效筛选发现,用16%虫线清乳油的B配方防治松材线虫病的效果优于A、C配方.其是防治松材线虫病的首选药剂.无论是防治媒介昆虫成虫.还是防治活立木和枯死木内的幼虫、蛹;无论是树干打孔注药.还是林问低容量喷雾.均可取得良好防治效果.应用虫线清药剂处理林间松材线虫病枯死木或濒死木.是控制松材线虫病的一种有效、简便的方法;通过树干注入该药剂.则是预防具重要价值的松树发生松材线虫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结合2019年松材线虫病秋季普查开展的干旱对松材线虫病造成的松树死亡的影响专项调查,以及2017年和2018年秋季松材线虫病普查数据,通过分析发现,2017、2018、2019年松树死亡率差异显著,检出松材线虫比例与未检出松材线虫比例差异不显著,年度间松树死亡率、检出松材线虫比例、未检出松材线虫比例的均值间差异也不显著。这表明干旱加速了染病松树死亡。  相似文献   

9.
为生产上烟草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撑,采用直接触杀法测定阿维菌素、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噻唑膦3种单剂对根结线虫室内活性的影响,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2%阿维菌素、2%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10%噻唑膦3个单剂及其分别与缓释剂复配对烟草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噻唑磷对烟草根结线虫2龄幼虫毒力最强,24h、48h的LC_(50)分别为28.83mg/L和20.71mg/L,LC_(95)分别为143.27mg/L和134.12mg/L;阿维菌素和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烟草根结线虫2龄幼虫毒力相当。2%阿维菌素、2%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10%噻唑膦3种药剂与缓释剂复配,在田间的防效分别较单剂提高9.65%、15.91%和12.62%,药剂用量减少50%。缓释长效施药技术能有效提高药剂对烟草根结线虫病的防控效果,减少药剂用量,降低防治成本。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25年松材线虫病发生防治经历,探索松材线虫病防控理论与方法,提高防控科学技术水平与健康松树保护能力。[方法]用"双松效应"和"分担效应"等11项效应,提炼"1优先"、"2反对"、"3原则"、"4措施"、"5管理"松材线虫病死树清除理论,在全面清理与彻底除害松疫木的基础上,开发多种简便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法,对带疫松褐天牛作针对性的化学生态诱杀、仿生农药扑杀和释放天敌昆虫管氏肿腿蜂、花绒寄甲寄生或捕杀;开发高效甲维盐免疫针剂对健康松树注射预防,扑灭松材线虫病危害。[结果]松材线虫病从1999年28 273公顷350万株病死树的高峰期,逐年下降到2012年的4 333公顷6.8万株病树最低期,分别下降87.84%与98.06%;在清理基础上,同时施放花绒寄甲,能使枯死松材数量比对照大幅度下降,连续施放5年,松林平枯死量到2012年降到0.511株/hm~(-2),枯死率为0.022 7%,达到控制效果,达极显著水平;林地清理+疫木隔离+天敌释放,能达到扑灭松材线虫病。24堆松疫木隔离试验结果:扑灭松材线虫病,即100%遏制松材线虫病发生的,有9堆,占37.5%,其中铁丝网、尼龙网各4堆,占88.9%,编织袋1堆,占11.1%;甲维盐免疫针剂的发明为扑灭松材线虫病奠定了基础。2008年和2009年对北仑区甲维盐注射扑灭松材线虫病的效果作跟踪检查,发现注射当年的松材线虫病死树大幅减少;次年10月接近扑灭,第三年彻底扑灭了松材线虫病。[结论]松材线虫病只要积极防治,采用"全面清理+工业化化除害","全面清理+天敌昆虫","全面清理+疫木隔离+天敌昆虫","全面清理+甲维盐免疫",完全有可能达到控制与扑灭目标。  相似文献   

11.
人工接种后次代抗松材线虫松树的抗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抗病松树后代对松树线虫的抗性,采用人工接种松树线虫,相隔一定时间调查其枯死情况,用3%酸性染料染色研究了抗性松与普通松水分输导情况,线虫的数量,结果表明,普通黑松3个月后枯死率为91.1%,次代抗性赤松枯死率为4.46%,除中央髓部的水分输导受影响外周边木质部和形成层未受影响;次代抗性黑松除两株水分严重受阻外,其他与赤松相似,接种线虫1周后从次代抗性松树上分离线虫最多,以后逐渐下降,5周后则很少。  相似文献   

12.
松材线虫病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松材线虫病早期症状的研究进展,同时,对线虫侵入后病树的生理学、组织学和病理学变化过程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13.
松材线虫萎蔫病生物学特性及治理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材线虫萎蔫病病原是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而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是主要传病媒介。根据南京地区自然规律、线虫和天牛的生物学特性,采用了树干注药、薰蒸杀灭病死木中的传病媒介、喷洒菊酯微胶囊农药、加强营林技术管理和制定严格的植物检疫制度等综合防治方法,能有效地防治松材线虫萎蔫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25年松材线虫病发生防治经历,探索松材线虫病防控理论与方法,提高防控科学技术水平与健康松树保护能力.[方法]用“双松效应”和“分担效应”等11项效应,提炼“1优先”、“2反对”、“3原则”、“4措施”、“5管理”松材线虫病死树清除理论,在全面清理与彻底除害松疫木的基础上,开发多种简便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法,对带疫松褐天牛作针对性的化学生态诱杀、仿生农药扑杀和释放天敌昆虫管氏肿腿蜂、花绒寄甲寄生或捕杀;开发高效甲维盐免疫针剂对健康松树注射预防,扑灭松材线虫病危害.[结果]松材线虫病从1999年28 273公顷350万株病死树的高峰期,逐年下降到2012年的4 333公顷6.8万株病树最低期,分别下降87.84%与98.06%;在清理基础上,同时施放花绒寄甲,能使枯死松材数量比对照大幅度下降,连续施放5年,松林平枯死量到2012年降到0.511株/hm-2,枯死率为0.022 7%,达到控制效果,达极显著水平;林地清理+疫木隔离+灭敌释放,能达到扑灭松材线虫病.24堆松疫木隔离试验结果:扑灭松材线虫病,即100%遏制松材线虫病发生的,有9堆,占37.5%,其中铁丝网、尼龙网各4堆,占88.9%,编织袋1堆,占11.1%;甲维盐免疫针剂的发明为扑灭松材线虫病奠定了基础2008年和2009年对北仑区甲维盐注射扑灭松材线虫病的效果作跟踪检查,发现注射当年的松材线虫病死树大幅减少;次年10月接近扑灭,第三年彻底扑灭了松材线虫病.[结论]松材线虫病只要积极防治,采用“全面清理+工业化化除害”,“全面清理+灭敌昆虫”,“全面清理+疫木隔离+天敌昆虫”,“全面清理+甲维盐免疫”,完全有可能达到控制与扑灭目标.  相似文献   

15.
几种松树挥发物对松材线虫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生测的方法,研究了几种主要的松树挥发物对松材线虫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α-异松油烯、β-水芹烯、β-蒎烯抑制松材线虫繁殖,其中α-异松油烯、β-水芹烯抑制力较强,β-蒎烯抑制力较弱,而β-月桂烯、反式-石竹烯、莰烯、异长叶烯和α-蒎烯对线虫繁殖没有影响.β-水芹烯和莰烯具有杀松材线虫活性,β-蒎烯和β-月桂烯增强松材线虫活力,而异长叶烯、α-蒎烯、反式-石竹烯对线虫存活没有影响.β-蒎烯、反式-石竹烯、异长叶烯、莰烯对松材线虫具引诱作用,其中β-蒎烯引诱力最强,反式-石竹烯次之,异长叶烯、莰烯引诱力最弱,而α-蒎烯、β-水芹烯、α-异松油烯和β-月桂烯对线虫无引诱作用.并对几种挥发物在松树抗松材线虫病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松材线虫及携带细菌对黑松复合的侵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不同松树上分离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滑刃线虫和小杆线虫,并从松材线虫和小杆线虫体上分离细菌,将线虫无菌化处理后与从线虫体上分离到的荧光假单胞杆菌、产气肠杆菌混合接种无菌黑松苗和愈伤组织。结果表明,单独接种无菌线虫或细菌不能使黑松致病,无菌松材线虫、无菌拟松材线虫只有与有毒性的荧光假单胞杆菌混合接种时才能使黑松无菌苗和愈伤组织发病,细菌通过线虫携带在树体内传播扩散,使松树致病。研究进一步证明了线虫和细菌在松材线虫病致病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松材线虫伴生细菌与松树萎蔫病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3年生黑松苗作接种材料,分别接种消毒后的松材线虫和从线虫体内分离得到的细菌分离物以及线虫与细菌两者的混合物,调查比较发病情况。结果表明,单独接种消毒后的细菌分离物,松树不萎蔫,单独接种松材线虫松树发病枯死,而接种松材线虫和细菌分离物两者的混合物,松树发病更为严重。由此说明松材线虫的伴生细菌对松树萎蔫病的发生有一定作用,但并不是导致松树发病枯死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8.
松材线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马尾松生长的流行性病害,可导致马尾松枯萎死亡。为揭示该过程中基因的表达变化行为,本研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松材线虫侵染不同天数下的马尾松较其对照样本中病原识别、抗逆调节、次生代谢、解毒作用及生长素响应等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除了与病原识别相关的CC-NBS-LRR抗性蛋白基因的表达随侵染天数的增加而增强之外,其他基因则在侵染2d的马尾松样本中的表达水平最高,且明显高于未受侵染的对照马尾松样本,随后在侵染3天的马尾松中的表达又低于对照样本。此外,黄酮-3-羟化酶和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表达随着侵染虫量的增加呈先上调后下调的变化方式。通过本研究初步揭示了马尾松响应松材线虫侵染的基因表达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9.
黄山松自然状态下感染松材线虫病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国内首次在安庆市大龙山林场海拔近700m的高山地区发现了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Buhrer)Nickle)自然侵染黄山松(PinustaiwanensisHayata),且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调查发现:松材线虫在黄山松上的侵染有其特殊性,如罹病木材有松香味;罹病株针叶虽变红,但色彩不鲜艳,有的罹病林针叶未全部变红,部分仍呈绿色;病害发展速度较慢;罹病木均有松褐天牛危害痕迹,且混杂有其它线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