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氮肥基追比例运筹方式对水稻生长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氮肥不同基追比例运筹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并采用适宜基追比例运筹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肥料利用效率和施肥经济收益。施氮增产36.1%~52.1%,增收5 272~7 605元/hm~2;基肥—追肥相结合的处理较一次性施肥产量提高4.0%~11.7%,平均增产9.0%,氮肥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为4∶3∶2∶1和4∶2∶2∶2处理产量高、经济收益多、氮肥利用效率高,是当前潘集区较为适宜的一季中稻氮肥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2.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追肥次数对甜玉米的生长、产量、品质及田间养分淋洗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施肥处理相比,滴灌施肥处理能显著增加甜玉米的穗长、穗重和产量,并随着滴灌追肥次数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其中甜玉米产量增幅为10.27%~41.79%。不同处理对甜玉米的维生素C含量影响不显著,但对甜玉米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显著。与常规灌溉施肥处理相比,滴灌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肥料利用效率,其中追肥12次的T5处理氮、磷、钾、镁的养分利用率比常规施肥处理分别提高了97.20%、22.72%、116.45%和61.93%。常规施肥处理的地表径流和地下淋洗损失的氮、钾、镁分别为11.66%、8.90%、12.71%,显著高于滴灌施肥方式下各处理的养分损失率。表明在滴灌施肥条件下通过少量多次的施肥方式不仅有利于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而且在减少养分的地表径流和地下淋洗损失、提高养分利用率等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氮肥基追比对烤烟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了不同氮肥基追比对烤烟生长发育、物理特性、化学成分、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占60%、追肥占40%,且追肥在移栽后30d追施(T2处理)能提高烟叶的产量和改善烟叶的品质,与全部作基肥(T1处理)、基肥占40%和追肥占60%(T3处理)相比,烟叶的产量分别增加5.59%、2.21%,中上等烟比例分别增加4.89%、7.54%,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其均价、产值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烟叶化学成分的比例更为协调,感官质量总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4.
凉山州农户种植马铃薯习惯以基施复合肥为主,不施或少施追肥。为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增加马铃薯产量,在相同复合肥用量条件下,设置3个复合肥基追比例(3∶0,2∶1,1∶2)处理,调查分期施用复合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肥分期施用对马铃薯出苗率、主要物候期、总生育期和商品薯率影响不显著,但可显著提高马铃薯株高、单株分枝数、单株结薯数和产量,且基追比2:1处理和基追比1:2处理较不追肥对照分别增产12.59%和13.99%,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因此,建议在凉山州马铃薯生产中将2/3的复合肥用作追肥施用。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烤烟肥料利用效率,改善烟叶品质,为重庆烤烟生产提供技术参考,于2015年在重庆市彭水县开展大田试验,研究烤烟不同基肥、追肥配比对烟株生长发育及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增加追肥施用比例可以增加烟株株高、茎围、最大叶长,且株高、茎围、最大叶长有随追肥使用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与T4处理相比,株高增加0.83%~4.96%,茎围增加3.81%~7.62%,最大叶长增加0.95%~4.74%。增加追肥施用比例可以将氮肥料利用率提高至30.30%~34.37%,磷肥利用率提升至1.88%~2.30%,肥料贡献率提升至60.81%~63.26%,收获指数提升至0.258~0.289。增加追肥施用比例可以将中部烟叶的总氮含量提升至1.79%~2.07%,烟碱含量提高至2.57%~2.97%,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提高至5.92%~7.71%;将上部叶的钾离子含量提升至1.53%~1.83%。结果表明,基肥与追肥以4∶6配施对烟株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且该施肥条件下肥料贡献率和烟株的收获指数也最高,同时该配施方式可适当提高中下部烟叶的烟碱和总氮含量,适当提高烟叶钾离子和氯离子含量,提高烟叶协调性。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水肥一体化灌溉模式中施肥量与基追肥比例对大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山东嘉祥紫皮蒜为试验品种,在减施化肥20%条件下,设置不同的灌溉方式和基追肥比例。结果表明,大蒜水肥一体化灌溉较常规大水漫灌,每667 m2平均节水40.85 m3,节水率平均达52.50%;在不同的基肥追肥比例及灌溉方式中,水肥一体化喷灌并施用基肥60%和追肥40%处理增产效果最明显,蒜薹和蒜头产量分别提高了14.48%和10.89%,且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相比于常规大水漫灌处理分别提高了9.01%、15.75%。研究表明,通过水肥一体化模式,在合适的基追肥比例下,能够实现大蒜种植的节水、减肥和增产。  相似文献   

7.
以金优163和新两优6号为材料,在不同土质土壤肥力中等的水稻田中进行基追肥不同比例试验,研究了肥料基追肥施用比例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水稻均表现以大比例基肥较好,处理3(基追比7∶3)和处理4(基追比6∶4)的产量及经济效益达到最佳,当地农民按基追肥比例7∶3或6∶4施肥能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同肥料处理对草莓地上部分生长、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有机肥与化肥混合使用的常规基肥(YJH)、全化肥基肥(CHF)、常规基肥增施羽毛生物降解氨基酸(YHA)肥料处理,研究不同肥料处理对草莓地上部分生长、前期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YJH、CHF处理相比,YHA处理显著提高了草莓株高、株茎、叶面积、叶柄长、叶柄粗、平均产量和平均产果数等生长和产量指标,可溶性固型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糖酸比等品质指标也显著提升;CHF处理与YJH处理相比,草莓生长和产量没有明显差异,但糖酸比降低了18.4%;YHA处理与YJH处理相比,株高、株茎、叶面积、叶柄长、叶柄粗分别增加了14.9%、16.8%、12.3%、33.8%、17.5%,单株平均产量和单株平均产果数分别提高了72.8%和68.2%,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糖酸比分别提高14.5%、13.7%、50.8%,可滴定酸、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了25.5%、16.0%。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有机肥与化肥混合基肥相比全化肥基肥,可以部分改善草莓品质,而有机肥与化肥混合基肥处理后,增施羽毛生物降解氨基酸能够显著促进草莓植株生长,提高草莓的产量和品质。羽毛生物降解氨基酸作为功能型肥料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基追比对冬小麦群体特征、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共设置4种氮肥处理,分别为CK(基肥∶追肥=10∶0)、N1(基追比为7∶3)、N2(基追比为5∶5)和N3(基追比为3∶7)。结果表明,合理追施氮肥可以提高冬小麦的有效茎数和分蘖成穂率,并能显著提高冬小麦花后叶面积,从而改善冬小麦的群体结构。增加基施氮量可以显著提高冬小麦的千粒重;随着追氮比例的增加,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过高的追氮比例不利于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提高。综合考虑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N1处理冬小麦群体结构较好,耗水量最少,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产量较高,为最合理的氮肥运筹模式。  相似文献   

10.
林雷通 《现代农业科技》2009,(11):144-144,147
合理的基追肥比例对烟株合理利用肥料,促进烟株正常生长发育,提高烟叶的品质有重要作用。同等施肥条件不同施肥比例对烤烟品种K326产量与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75%的基肥+25%的追肥处理时,烟叶产量最好,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1.
以多层覆盖塑料大棚越冬韭菜为试验材料,不施肥(CK)和常规施肥(CF)作为对照,设化肥减施20%配施生物有机肥3 000 kg/hm~2(T1)、化肥减施20%配施生物有机肥6 000 kg/hm~2(T2)、化肥减施30%配施生物有机肥3 000 kg/hm~2(T3)和化肥减施30%配施生物有机肥6 000 kg/hm~2(T4)4个配施处理,探究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韭菜生长、品质、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较CF处理显著促进韭菜株高及根系活力,同时产量增加7.30%~10.57%,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的含量分别增加19.67%~39.34%、7.45%~22.98%、12.39%~33.19%,硝酸盐、粗纤维分别降低14.84%~27.26%、8.7%~18.52%;较CF处理,各配施处理促进韭菜根、茎、叶氮磷钾积累量,氮磷肥利用率分别增加61.30%~141.47%、312.63%~429.82%,且配施处理以T2为最优处理。在同一生物有机肥配施水平下,化肥减施量的增加不利于养分积累和产量的提高;在同一化肥减施水平下,增施生物有机肥可显著促进韭菜生长,同时产量及养分积累随生物有机肥的增施而提高。因此,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能够在提高韭菜产量的同时改善产品品质、增强肥料肥效。  相似文献   

12.
李敏  叶舒娅  刘枫  袁嫚嫚  郭熙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895-8896,8936
[目的]为夏玉米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夏玉米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缓释氮肥对夏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缓释氮肥掺比普通氮肥及缓释氮肥减量施用可以在0.05水平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缓释氮肥掺混普通氮肥以SCU70%+PU30%处理玉米产量、籽粒吸氮、秸秆吸氮、吸氮总量和氮肥利用率最高,在0.05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等氮处理,产量为7 284.0 kg/hm2,增幅达10.63%~33.02%,氮肥利用率为33.13%,增幅达7.81%~23.09%。缓释氮肥处理则以SCU70%处理玉米产量、秸秆吸氮、吸氮总量和氮肥利用率最高,在0.05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缓释氮肥处理,产量为6 937.0 kg/hm2,增幅达6.54%~18.85%,氮肥利用率为37.65%,增幅达11.55%~18.00%。[结论]缓释氮肥配施普通氮肥SCU70%+PU30%及缓释氮肥减量30%施用均能在0.05水平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王更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050-2053
[目的]研究甘蓝型冬油菜的肥料最佳用量及养分吸收利用规律,可以为油菜科学施肥、发展油菜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对杂双5号生长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N12P12K8、N12P8K12、N18P8K8处理产量最高,不施氮肥和磷肥的产量最低;最佳施氮量为225 kg/hm2,最佳施磷量为135 kg/hm2。在合理施肥情况下,正阳试验点的氮肥利用率为26.99%~53.17%,磷肥利用率在30%左右;西平试验点的氮肥利用率在30%左右。[结论]西平县肥料利用率偏低,应注重平衡施肥。  相似文献   

14.
缓释肥料对康乃馨产量、养分利用率影响及环保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施用缓释肥料对康乃馨产量、经济效益养分利用率和环境污染的影响。[方法]以康乃馨(Dianthus caryophyllus)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探讨了缓释肥料在康乃馨上的施用效果与环保效应。[结果]施用缓释肥料可改善康乃馨主要的农艺性状;与Conv-F相比,缓释肥处理增加康乃馨产量达8.67%~20.83%,经济效益增加10.55万元/hm2,产投比提高达74.29%;在等NPK比例和等养分量条件下,缓释肥处理增加康乃馨产量达2.11%,经济效益增加1.48万元/hm2,产投比提高达16.2%;施用缓释肥料有效提高了康乃馨当季养分利用率,其中Opt-F-0.7%的氮、磷和钾当季养分利用率较Conv-F处理分别提高了13.88、8.57和30.14个百分点。[结论]缓释肥不但显著减少肥料资源的浪费,提高肥料利用率,而且减少了肥料养分流失造成的污染,对保护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氮肥施用方式对甘蔗产量及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提高氮肥在甘蔗生产中的利用率,减少农业生产中的氮污染提供参考。【方法】以ROC22为材料,设3个不同氮肥施用量(38、276和414kgN/ha)和3种不同施用方式(1:氮肥10%作基肥,30%小培土时施用,60%大培土时施用;2:氮肥30%作基肥,70%小培土时施用;3:氮肥全部作基肥施用)。测定甘蔗农艺性状、产量和土壤养分等指标,研究氮肥与甘蔗生长以及土壤养分变化的关系。【结果】甘蔗产量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以276kgN/hat曾产效果较好。氮肥早施可以促进甘蔗早拔节、早生长和提高甘蔗产量。土壤氮素、速效钾含量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但大量施用氮肥会引起土壤酸化。早施氮肥有利于促进土壤磷酸盐的溶解,提高磷的吸收利用。氮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容易造成氮流失,氮利用率低。【结论】甘蔗氮肥合理施用方式为两次分施,施氮量为138~276kgN/ha。  相似文献   

16.
控释肥对小麦玉米生物学性状和土壤硝酸盐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非水溶性材料包膜控释肥对小麦和玉米叶片叶绿素、小麦分蘖和穗数、小麦千粒重、玉米百粒重、产量、养分吸收、肥料利用效率和土壤硝酸盐残留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普通肥料习惯施肥方法相比,控释肥施在种子附近,在氮、磷、钾总用量减少50%情况下,小麦、玉米多项生长指标无明显差别;控释肥明显提高了肥料的偏生产力,氮肥提高75.75%~76.33%,磷肥提高193.50%~201.29%,钾肥提高109.20%~125.96%;1m土层硝酸盐残留,小麦季减少65.94kg·hm-2,玉米季减少103.55kg·hm-2。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养分专家系统的小麦-玉米推荐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探求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科学施肥技术。【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玉米养分专家系统和国际农化服务中心(Agro Services International Inc,ASI)法推荐施肥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周期产量、经济效益、养分积累量、肥料利用效率及周年磷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施肥显著增加冬小麦、夏玉米产量,新郑市航空港区和鹤壁轮作周年分别增产24.75%-65.26%和8.18%-35.53%,施氮分别增产31.14%和24.40%、施磷增产11.62%和9.42%、施钾增产11.52%和8.64%,施氮、磷和钾肥平均增收9 369、4 095和3 923元/hm2。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较习惯施肥,植株氮、磷和钾积累量分别增加了7.87%、12.72%和4.79%,分别增产6.63%和4.63%,增收18.27%和20.48%,产投比为4.01,与ASI推荐施肥效果相当。基于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的周年氮、磷和钾肥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10.99、10.67和10.69 kg·kg-1,氮、磷和钾肥当季利用率分别为35.82%、22.30%和45.33%。冬小麦、夏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下,推荐磷钾肥量可实现周年磷钾素分别盈余49.6和71.5 kg·hm-2。【结论】小麦(玉米)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优化了氮磷钾肥配比,促进了冬小麦和夏玉米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较习惯施肥具有增产增收效果,肥料利用效率较高,实现了周年磷钾素养分盈余,方便快捷,可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长沙近郊设施菜地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CON)、30%牛粪有机肥氮+70%无机肥氮(CM)、30%鸡粪有机肥氮+70%无机肥氮(NM)4个处理,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监测甜玉米(Zea mays var. rugosa Bonaf.)生长季土壤氧化亚氮(N2O)的排放通量,同时测定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和作物产量及吸氮量,探讨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甜玉米季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甜玉米季表现出较高的N2O排放量,为24.6~33.6 kg/hm2。与CON处理相比,CM处理单位面积N2O累积排放量显著减少了26.9%,而NM处理减排不显著;CM和NM处理单位产量N2O排放量分别减少了35.7%和19.0%。与CON处理相比,CM和NM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分别减少60.7%和50.1%,NM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减少了40.4%, 而CM和NM处理土壤DOC含量无显著变化。随机森林模型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N2O排放通量与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DO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化肥配施有机肥能通过降低土壤无机氮供给,减少N2O产生。另外,较CK处理而言,CON、CM和NM处理的玉米产量分别增产了156.5%、191.8%和188.2%,且CM、NM处理较CON处理分别增加了13.8%和12.4%,CM的氮肥利用率相较于CON处理提高了15.2%。综上,30%有机肥+70%化肥能有效降低甜玉米地N2O排放和增加产量,且牛粪较佳。  相似文献   

19.
不同土壤类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施肥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在不同类型土壤上的养分吸收特点及施肥增产效应,为因土施肥和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池栽试验,选用4种土壤(中壤潮土、砂壤潮土、砂姜黑土、黄褐土),设置3个施肥水平(不施肥、中量施肥、高量施肥),研究不同土壤的养分供应特点和施肥增产效应及肥料利用效率。【结果】在不施肥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的植株氮素、磷素、钾素积累量和产量在4种土壤上均表现为:中壤潮土砂姜黑土黄褐土砂壤潮土,表明不同土壤的养分供应能力和基础生产力差别较大。施肥显著增加了冬小麦、夏玉米植株的养分积累量和产量,周年植株氮素积累量增加37.7%—98.7%,磷素积累量增加23.6%—75.3%,钾素积累量增加29.3%—76.1%,周年作物增产26.5%—64.4%。冬小麦、夏玉米植株氮素、磷素、钾素积累的增加量和增产效果均表现为:砂壤潮土黄褐土砂姜黑土中壤潮土,整体表现出基础生产力较高的土壤,养分供应能力较强,施肥增产效应较小。冬小麦、夏玉米的肥料农学效率均表现为:砂壤潮土黄褐土砂姜黑土中壤潮土,即基础生产力较低的土壤,肥料的利用效率更高。高量施肥使砂壤潮土和黄褐土上冬小麦、夏玉米的植株养分积累量及产量显著增加,中壤潮土和砂姜黑土增加不显著。【结论】不同类型土壤的基础生产力不同,较高基础生产力的土壤养分供应能力较强,施肥增产效应较小,肥料利用效率较低;较低基础生产力土壤表达趋势相反。肥力较高的中壤潮土和砂姜黑土,应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降低肥料的施用量;肥力较低的砂壤潮土和黄褐土,应注意培肥地力,不断提高土壤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用高分子树脂包膜尿素、改性长效碳铵及在普通尿素中加入脲酶抑制剂配制成一次基施的长效氮玉米专用混配肥与普通氮混配肥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长效氮混配肥比普通氮混配肥增产5.36%~8.33%,化肥吸收率提高1.71%~4.04%(绝对值),植株后期功能部位的养分含量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