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展了"新吉富"罗非鱼健康养殖试验.在面积为1241 m2的池塘中,放养3000尾"新吉富"罗非鱼夏花鱼种,采取接种硅藻,加换水和微流儿,合理投喂等措施改善养殖生态环境,经过159 d养殖,产量为儿64 kg,平均规格为412.8g,试验结果表明该养殖模式可行.  相似文献   

2.
曾建刚  线婷  彭建  沈小明 《河北渔业》2022,(3):32-33,36
为探索新的养殖模式,开展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套养"中科3号"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var.CAS Ⅲ)模式试验,"中科3号"异育银鲫为底层杂食性鱼类,可以以大口黑鲈(中上层鱼类)的残饵和粪便为食物,两者互利共生,改善池塘水质,又降低饲料系数和增加...  相似文献   

3.
<正>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抚州综合试验站于2018年开展了"不同养殖模式池蝶蚌的生长情况对比试验",探索不同养殖模式下池蝶蚌生长情况,以便于推广到应用中。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本次试验共选用了4口池塘及1条环沟。分别为:施用生物制剂养殖的4.7亩池塘,施用有机复合肥的5.3亩池塘,传统养殖模式的7.5亩池塘,鱼蚌混养模式的7.5亩池塘,以及总面积为50亩的"稻-鳖-蚌"综合种养田中的环沟。平均水深均为1.5米、采光好、水源充足、进排水系统以及吊蚌等设施完善。2.试验方法试验分为两组。第一组以一龄  相似文献   

4.
2002年6月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下达楚州区工程项目"半循环自净式池塘组合式养殖模式的应用及推广".该项目通过将池塘鱼鳖混养、水稻种植技术组装配套进行生态养殖,以提高水产品质量与养殖效益.为探索不同来源鳖种在池塘、稻田组合生态养殖条件下,鳖的品质、产量、效益等有关内容,2003年项目单位设计了池塘常温鳖种、温室鳖种与野生鳖种三种养殖模式进行对比试验.经过探索与实践,取得良好的试验效果.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2014-2015年,威海市文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引进黄海水产研究所选育的"高抗1号"耐高温型刺参幼参,在刺参养殖池塘利用网箱进行中间培育,开展和本地区未经选育的刺参在出苗量、成活率、生长速度等指标的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试验条件1.试验地点试验池塘位于威海市文登区五垒岛湾养殖区。  相似文献   

6.
人工湿地在池塘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潜流式人工湿地并与池塘形成循环系统,与对照塘进行养殖对比试验.结果显示:试验塘的水产品饲料系数低、产量高,规格整齐,体色鲜艳.试验表明,人工湿地具有明显的处理池塘排放水的能力,可有效改善池塘水质,达到了水体的循环利用,并可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具有示范性.本试验为水资源稀少地区池塘养殖生产的水质调控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产》2003,329(4)
通过将颗粒型的增氧剂"粒粒氧"和普通粉状的增氧剂在池塘水体中进行增氧效果试验,以了解同一性质的两种不同剂型的增氧剂对水体增氧效果的差异.试验结果显示,在增氧剂加入池塘后,普通粉状的增氧剂仅对水体表层有增氧效果,且在试验后20分钟达到最大值,对底层养殖水体几乎没有增氧效果;颗粒型增氧剂"粒粒氧"对水面的增氧效果与粉状的增氧剂接近,并能维持4小时之久.这表明颗粒型增氧剂"粒粒氧"具有缓释的功能,其能维持较长的放氧时间.同时随着水层深度的不断加大,颗粒型增氧剂"粒粒氧"的增氧效果远远地好于普通粉状的增氧剂,对中下层水体和底部水体有明显的增氧效果.因此,颗粒型增氧剂"粒粒氧"较之普通粉状的增氧剂,其增氧效果稳定性和持效性更佳,且这种效果能在池塘的不同水层深度均匀分布,达到"立体增氧"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为了提高刺参池塘养殖经济效益,探索地区优势品种养殖模式。2017年辽宁葫芦岛水产推广站利用刺参池塘在池塘的处理、苗种的选择、日常的管理、病害的防治等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刺参池塘混养南美白对虾与中国对虾养殖对比试验"。试验得知中国对虾在28以上盐度的海水中生长速度、成活率比南美白对虾高,该品种为本地区刺参池塘混养对虾的首选品种,可以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针对盐碱地区的高盐、高碱和高pH的水质特点,在半咸水池塘使用肥水素进行鱼虾养殖,对肥水素在鱼虾池塘养殖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进行了不同养殖池塘生物对比分析、不同池塘对虾生长对比、不同温度下的肥水时间对比、防病等试验,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下一步加大推广积累了经验,对盐碱地池塘高效生态养殖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正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呼和浩特综合试验站于2015年选择土默特左旗2814项目区开展了池塘主养异育银鲫"中科3号"和主养普通银鲫成鱼阶段的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一、试验地点基本情况土默特左旗"2814"项目区是呼和浩特市最大的商品鱼生产基地,也是国家健康养殖示范区。20世纪90年代,池塘养殖发展迅速,水产品品质优良,产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但到21世纪初,由于池塘严重老化,淤泥深,水体微生态环境恶化,因缺氧和有  相似文献   

11.
2011年1月起,我们在姜堰市溱湖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实施了池塘主养小龙虾不同放养密度养殖效果对比试验,试验池塘9个,总面积99亩。试验池塘全部安装了微孔增氧,水草移植全部到位,4月底完成小龙虾幼虾放养。现将本次对比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普通虾池对虾无公害(Non-Pollution)健康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求无公害健康养殖的途径,我们进行了普通虾池无公害对虾健康养殖试验。经过114d的养殖,试验池塘收获成虾总产量27,505kg,平均单产8,595.31kg/hm^2;对比池塘收获成虾总产量12,157kg,平均单产7,598.13kg/hm^2;试验池塘总产值66.01万元,获利27.04万元,平均每亩池塘获利5,633元;试验池塘总产值26.75万元,获利7.1万元,平均每hm^2池塘获利44,370元。试验池塘与对比池塘相比,平均单位面积获利增长90.43%。试验池塘由于采用了无公害养殖技术,成品虾各项规定指标均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标准,达到无公害食品要求。  相似文献   

13.
正泥鳅素有"水中人参"之美誉,因其不耐高温,近年来广西各地池塘养殖泥鳅的成功率不高,制约了泥鳅养殖业的发展。为探索池塘养殖泥鳅的新模式,提高其养殖成功率,2015年4月到11月笔者进行了池塘鳅-藕种养技术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果。现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池塘试验池塘1口,位于北流市新圩镇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西北地区池塘生产力,促进渔业养殖增产增收,笔者对西北地区相近的两个池塘通过套养和不套养乌鳢进行对比试验,并将乌鳢套养应用在莲菜种植池塘,经过近两年的试验总结,池塘套养乌鳢效益显著,套养技术科学合理。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了发掘花(鱼骨)的池塘养殖潜力,提高花(鱼骨)池塘养殖效益,近年来,江苏省涟水县水产工作站成功进行了池塘主养花(鱼骨)(下称模式一)、池塘主养花(鱼骨)混养蟹虾(下称模式二)和池塘主养蟹虾混养花(鱼骨)(下称模式三)等3种养殖模式的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2010年1月起,笔者在姜堰市溱湖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实施了池塘主养克氏原螯虾单茬、双茬对比试验,现将本次池塘主养克氏原螯虾单茬、双茬对比试验情况介绍如下。1池塘条件池塘选择在靠近沟口,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  相似文献   

17.
为应对近年来养殖罗非鱼效益持续低迷的实际情况,探索提高池塘养殖罗非鱼效益及抗风险能力的有效途径,作者在广西田东县平马镇靖逸村开展池塘主养罗非鱼更多品种混养模式和原混养模式的对比试验,经过6个月养殖试验,试验池塘亩均纯收益1039.91元,比对比池塘亩均纯收益295.88元提高251.5%。  相似文献   

18.
20 0 2年 ,我们选择 51 0亩池塘 ,进行应用强的纳米 863生物助长器养鱼对比试验 ,取得了一定成效 ,现将试验情况及结果总结如下 :1 试验材料及方法1 .1 材料1 .1 .1 试验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 1~ 5亩 ,水深 1m左右 ,水源条件差 ,基础设施老化。1 .1 .2 强的纳米 863生物助长器 (南昌纳m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 )1 .2 方法将 51 0亩池塘分成两组、试验组 2 57亩( 79口池塘 )、对照组 2 3 3亩 ( 79口池塘 ) ,试验组用强的纳米 863生物助长器 ,处理水、青草、饲料进行养鱼。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养鱼两组池塘的鱼种放养量、饲料的投喂、…  相似文献   

19.
正增氧机是池塘养殖稳产高产的关键,增氧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池塘养殖的产量和效益。2014年,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呼和浩特综合试验站在土默特左旗2814项目区进行了微孔增氧、叶轮式增氧、涌浪式增氧3种增氧设备增氧效果的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选择4口面积均为10亩、条件基本一致的池塘作为试验池塘。2.1号池塘配备3千瓦叶轮式增氧机一台,2号、3号池塘配备2.2千瓦微孔增氧设备一套(每个池塘14个盘),4号池塘配备2.2千瓦涌浪式增氧机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东港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开展海水池塘多品种综合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同时,在项目基地采用"多茬轮捕养殖法"进行了海蜇高产养殖技术试验。池塘面积160亩,网捕海蜇7次,共收获海蜇136960千克,亩利润9168元。现将试验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在东港市恩达水产有限公司选择160亩长方形池塘作为试验池塘,泵站供水,池塘最高水位2.2米,泥沙池底,设有进、排水闸。2.放苗前准备(1)蛏床建设:在池塘中沿长边走向用挖掘机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