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杉木第三代优树选择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杉木二代种子园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杉木第三代优树的选优区域和选优林分。提出了优树的选择优方法和步骤,并相应制定出优树树干、树皮、侧枝、结实等形质标准,优树分树龄、密度的绝对生长量标准和相对生长量标准。同时,对杉木第三代种子园育种群体的组成及建园时无性系配置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火炬松抚育间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标准地调查和平均木树干解析材料分析,确定火炬松抚育间伐试验密度为1500株/hm~2、1200株/hm~2、900株/hm~2、450株/hm~2.从伐前和伐后4年的调查分析材料得出:立地条件适宜的地方,火炬松初植密度可降到1275—1500株/hm~2,生长良好的火炬松林分其抚育间伐开始期为10年左右,其第一次间伐的伐后密度以9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耐瘠薄马尾松优树选择标准,对福建省长汀县水土流失山地马尾松天然林进行生长量调查,首先采用标准线方法计算各龄级生长量标准线,并由此制定耐瘠薄马尾松优树选择方法,从70株候选优树中初选出20株优树;然后再通过对5个形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各因子载荷量及其贡献率确定了高径比、冠径、树皮厚比为耐瘠薄马尾松的主要形质指标,通过形质评分进行优树复选,最终确定11株优树。  相似文献   

4.
基于用材林型江南油杉优树选择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通过对广西10个县(市)江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 var.cyclolepis)天然分布区和人工栽培区的调查,分析江南油杉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生长特性。共初选优树110株(其中天然林59株、人工林51株),优势木550株(其中天然林295株、人工林255株)。经统计分析,确定了江南油杉天然林优树选择标准最低为: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分别为优势木均值的123%、110%、161%。江南油杉人工林优树选择标准最低为: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分别为优势木均值的124%、110%、166%。利用此标准,对初选110株优树进行复选,最终在江南油杉天然林中选择出Ⅰ级优树22株,Ⅱ级优树17株。在江南油杉人工林选择出江南油杉Ⅰ级优树20株,Ⅱ优树9株。该标准适用于广西江南油杉的天然分布区和人工栽培区内的作为用材林的江南油杉优树选择。  相似文献   

5.
结合高校林木育种教学实习,以信阳为例,制定了广玉兰、香樟、大叶女贞等3种常绿阔叶树优树选择标准,其中广玉兰、大叶女贞主要以树型和生长量为指标,香樟主要以冠型、无冻害为指标,选出广玉兰、大叶女贞和香樟优树分别为43株、51株和20株。  相似文献   

6.
西南桦优树选择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胸径、树高、材积为数量评价指标,结合干形、冠高比和分枝粗细形质指标,采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开展了西南桦人工林的优树选择技术研究。通过对西南桦人工林10 21年生不同林龄阶段的优树选择标准的总结,提出了优树选择标准,即优树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大于5株对比优势木平均值的9%11%、5%7%、26%31%以上,形质指标综合得分大于7.5,共选择出西南桦优树37株,入选率为33.9%。西南桦优树的选择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林分状况适当调整,选优即要考虑其生长性状,同时注意材性、抗性的选择以保证西南桦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湿地松、加勒比松人工林优树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树高、胸径、材积为生长量指标,结合干形、冠幅、皮厚等形质指标,采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对40 a生湿地松(Pinus elliottii)、13~40 a生加勒比松(P. caribaea) 人工林开展优树选择研究,提出优树选择标准。40 a生湿地松优树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大于5株优势木平均值的1%、15%、35%以上,树干通直,共选择出优树10株,入选率为 4348%。13~40 a生加勒比松优树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比5株优势木平均值大8%~12%、15%~22%、49%~70%,树干通直,共选择出优树77株,入选率为 4919%。湿地松、加勒比松优树选择应以生长性状为主要目标,同时注重木材密度、产脂等性状的选择,进而丰富其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不同密度年龄火炬松林生物量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不同密度林分的资料,对下蜀森林生态定位站9年生火炬松人工林的生物量估测方程进行了比较,对比了不同密度火炬松林分的面积指数,并结合定位站研究的历史资料及其它报道,对不同林龄火炬松生物量及其在各组分的分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光皮桦优树选择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开展了光皮桦人工林的优树选择技术研究。以胸径、树高、材积为数量评价指标,结合干形、冠高比和分枝粗细形质指标,对13年生光皮桦人工林优树观测数据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了光皮桦人工林优树选择标准,即优树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大于5株对比优势木平均值的14%、4%、35%,形质指标综合得分不小于8.5(满分为10.0),共选择出光皮桦优树10株,入选率为30.3%。优树选择即要考虑其生长性状,同时应注意材性、抗性的选择以保证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其选择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林分状况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0.
采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以胸径、树高、材积为生长指标,同时结合枝下高、通直度、尖削度、枝叶浓密度和侧枝粗等形质指标,在广东省汕头潮阳西环山、潮州饶平石壁山和仙春村、惠州西湖公园宝塔山等9个地点开展了台湾相思的优树调查研究。总共筛选了43株候选优树和215株优势木进行统计分析,并归纳总结出了广东省台湾相思优树选择的技术标准,即优树树高5株优势木平均树高,胸径≥5株优势木平均胸径的1.17倍,单株材积≥5株优势木平均单株材积的1.52倍,形质指标0.33A(尖削度得分)+0.32B(通直度得分)+0.35C(浓密度得分)2,最终入选的台湾相思优树有19株,入选率为44.2%。  相似文献   

11.
邓恩桉优树的选择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988、1991年种植在广西柳州、桂林两地的邓恩桉为选优林分对象,用5株优势木对比法进行选优,同时研究了优树的入选标准.通过对50株候选优树和250株5株优势木生长量数据、分枝与干形得分值的分析,确定了本次选优的标准为:胸径≥优势木平均胸径1.2倍(或树高≥优势木平均树高1.06倍)、单株材积≥优势木平均单株材积1.44倍、分枝与干形二者综合得分5分以上(含),符合该选优标准的候选优树有26株,入选率为52%.该选优标准适合所研究的林分及与研究林分情况相近的邓恩桉林分的选优.  相似文献   

12.
在滇西南5个州(市)采用五株优势木对比法开展旱冬瓜优树选择,以旱冬瓜初选优树为材料,运用统计学相关性分析方法对优树选择的相关因子进行分析,结合数量化回归方法得出的方程,开展优树选择标准的研究,采用多点试验的方法开展旱冬瓜种源/家系选择。结果表明,(1)在滇西南的普洱、西双版纳、临沧、德宏和保山5个州(市)的15个县采用对比木法选出144株旱冬瓜初选优树;(2)相关性分析显示,旱冬瓜胸径、树高是衡量旱冬瓜优树的重要因子,旱冬瓜树高、胸径、材积、冠幅、枝下高、分枝角度、林分郁闭度、树皮厚度8个性状间存在着多重线性关系,且以材积与其他性状间的相关性最为紧密,数量化回归方法建立的树高和枝下高组成的材积生长量回归模型为Y=0.055X1+0.021X2+0.01X3-1.406(Y=材积;X1=胸径;X2=树高;X3=枝下高),以材积实测值与理论值间的差值H作为划分优树等级的主要依据;(3)在德宏州瑞丽市、保山市龙陵县、普洱市镇沅县开展多点种源/家系试验,选择出优良旱冬瓜种源4个,优良家系40个。其中优良种源为西盟、瑞丽、昌宁、龙陵种源;(4)对滇西南地区的旱冬瓜种源进行区划,可划分为滇南(江城、思茅、宁洱、景洪、孟连)和滇西(瑞丽、龙陵、陇川、保山、昌宁、潞西、腾冲、西盟)2个大的种源区。  相似文献   

13.
南洋楹优树选择标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洋楹(Paraserianthes falcataria(L.)Nielsen)是含羞草科(Mimosaceae)南洋楹属常绿乔木树种,原产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和印度尼西亚的马鲁古群岛,是世界上著名的热带速生树种之一。该树生  相似文献   

14.
大树法选优及其增益估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开展火炬松、湿地松优树选择工作中,为使“五株优势木对比法”在应用上更简便快捷,在研究该方法的优良度与小样地法的缩差值相关关系基础上,筛选出运用优良度估测树高、胸径和材积缩差值的9个回归方程,以及仅用胸径(火炬松)或树高(湿地松)优良度估测材积缩差的2个回归诽谤程,建立起以缩差U查对入选率P、选择强度i的三维换算表,以及用胸径或树高优良度估测材积缩差及其估测误差查算表,提出了确定优良度选择下线的依据,简化了估测遗传增益和选择效果的方法,此外还发现i值随U值增加而逐渐迫近时,P值迅速下降,因此,要选出一定数量的优树,i值定界不宜太高,否则很难选择优树。  相似文献   

15.
大树移植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快速和高效的景观效果,所以,大树移植技术己广泛的用于现代园林绿化中。大树移植首先对大树合理的选择,在适宜的季节里,充分做好移植前的准备工作,制定移植方案;之后采用恰当的包装运输方法,并协调好起挖吊运,定植各个环节;最后做好关健性的一步:养护管理,对大树进行后期的各项保养和防护工作,可大大提高大树移植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6.
从木荷(Schima superba)优树树龄结构、选优林分起源和表型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人为破坏,木荷大龄资源较少,仅有40%的优树处于最佳采种年龄;选优林分起源相对合理,天然林选出的优树株数占比达52.1%,次生林和人工林选出的优树株数分别占24.9%、22.9%;树高、胸径生长性状分析认为五株优势木法选出的木荷优树是合理、有效的,通过比较,在现有资源中选出最优的种质材料,作为遗传改良的基础材料,本批优树胸径与5株优势木平均胸径差异幅度大于20%以上的优树有146株,占比达69.52%;优树胸径年均生长量达速生指标的有173株,占86.43%,而树高生长量达速生指标的优树有175株,占68.05%;从形质性状分析结果显示,优良树干尖削度,即高径比在50以上的优树有114株,占比达61.63%;在冠幅方面,优良冠幅的优树,即冠幅小于等于6 m的有128株,占总株数的53.56%.木荷优树的叶果性状在个体及种源间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聚类分析显示木荷优树叶果有4种类型.在以后深入研究中,应对生长量大、尖削度小且为窄冠型优树的研究与利用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火炬松引种试验及优良家系选择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邱文金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1):38-40,59
对从美国引进的火炬松第1代种子园的25个家系,以湿地松、马尾松为对照在福建省漳平五一国有林场开展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火炬松的生长优于湿地松、马尾松;各家系在树高、胸径和材积等性状上有着显著差异,3个性状的遗传力高,根据性状综合表现选择出6个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18.
以7个种源的194个尾叶桉家系试验林为材料,初选尾叶桉优树48株,优势木240株。综合评定尾叶桉选优标准为胸径、树高、材积分别超过5株优势木均值的10%、13%、17%,超过林分平均木均值的13%、16%、25%;确定干形、分枝均匀度为优树选择时需要考虑的2个主要形质指标。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国内外行道树的种植历史以及现代行道树的栽植现况的基础上,以北流市北流镇乡村为例,对种植行道树带来的效益及北流镇乡村的行道树种开展研究。研究发现行道树可提供遮荫场所、美化乡村环境,具备生态效益。行道树树种选择时要注意优先选择乡土树种,同时树种应具备美学、生态价值以及安全性。北流镇地处亚热带地区,同时水网密布,北流镇乡村需要种植行道树的地方可分为三类:水边、建筑旁和人群聚集地,以此提出北流镇乡村行道树种植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