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鱼为典型的草食性淡水鱼类,传统的养殖方法是人工割草喂养,一年养一季,但这种养殖模式劳动强度大,产量低,效益不高,一般亩产250kg~400kg,1年亩利润仅800元~1000元.为走科技兴渔之路,加大淡水养殖科技含量,努力提高内陆山区淡水养殖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福建省古田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自2003年起在重点渔业村采用自动投饵机定点、定时、间歇式自动投喂人工颗粒饲料进行池塘半机械化主养草鱼,一年养两季,取得平均亩产1960kg,养殖成活率95%以上,一年亩利润3000元的成绩,一般1个劳动力可以管理10亩池塘,其主要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2.
1998—1999年,我省承担了农业部渔业“丰收计划”项目“淡水池塘80:20主养鲫鱼模式高产高效技术”,完成推广面积31712亩,平均亩产鱼523.4kg,其中鲫鱼408.6kg,平均亩产值5775.8元,亩利润2451.6元。这项技术不仅产量高,而且效益显著,是养殖鲤鱼经济效益的两倍以上,在我省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3.
草鱼为典型的草食性淡水鱼类,传统的养殖方法是人工割草喂养,一年养一季,但这种养殖模式劳动强度大,产量低,效益不高,一般亩产250kg-400kg,1年亩利润仅800元-1000元。为走科技兴渔之路,加大淡水养殖科技含量,努力提高内陆山区淡水养殖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福建省古田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自2003年起在重点渔业村采用自动投饵机定点、定时、间歇式自动投喂人工颗粒饲料进行池塘半机械化主养草鱼,一年养两季,取得平均亩产1960kg,养殖成活率95%以上,一年亩利润3000元的成绩,一般1个劳动力可以管理10亩池塘,其主要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4.
淡水黑鲷原产于澳大利亚,是世界少有的分布在淡水中的优良鲷科养殖鱼类,环境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食用价值高.开展淡水黑鲷池塘主养,运用健康养殖技术,经156d养殖,平均规格从40g/尾长到380g/尾,亩产3096kg,亩经济效益7456元,投入产出比1:2.34.  相似文献   

5.
为了在江苏省探索规模化池塘单养鳜鱼的可行性,1997年吴江市太湖养殖基地开展了750亩连片池塘养鳜鱼试验,按1:2的比例配置鳜鱼和饵料鱼养殖面积,养殖鳜鱼252.5亩,将5月初达2.5厘米左右的夏花养殖5月底6月初达5~7厘米时专池单养,当年上市,平均亩产207.6公斤,平均盏效益4242.7元,饵料鱼培育池497.5亩,平均亩产饵料鱼250公斤,产套养青虾35公斤,平均亩效益1820元,750亩  相似文献   

6.
龙藏瑞  杜勇振 《河南水产》1997,(4):22-22,35
池塘主养淡水白鲳夏花鱼种,每亩放养1200尾,适当搭配其它鱼种,经105天养殖,养成商品鱼,亩产762.8公斤。其中:淡水白鲳占60.4%,平均规格达389.9克,亩利润3665.9元。  相似文献   

7.
一、池塘养鲤发展概况 一种新的养殖技术使我省池塘养鱼生产呈现了新格局。1987年通过三北地区养鱼技术协作,我省从北京引进了池塘主养鲤鱼新技术?当年全省实施669亩.平均亩产653.9公斤,亩利润1100元。从中涌现了一批高产典型.如沈阳市于洪区沙岭鱼场84.8亩鱼种池,平均亩产达1158公斤.其中901池5.2亩单产1377公斤,亩利润3965元。  相似文献   

8.
滨海重盐碱地池塘渗水养虾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滨海重盐碱地“上农下渔”池塘渗水.通过调节钾离子含量.使渗水的化学组成与海水相近,进行海水广盐品种——中国对虾的养殖。1998-1999年养殖面积522亩。平均亩产107.2kg.商品虾体长12.3cm.实现产值294.31万元.创利税185.14万元,亩效益3547元,其中1999年高产池24亩.平均亩产255.5kg.最高亩产316kg.亩均效益8367元。  相似文献   

9.
陈启春 《淡水渔业》1996,26(6):22-24
小山塘主养淡水鲳高产技术初探陈启春(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福州350002)1994年在一口面积8.5亩的小山塘里,进行主养淡水鲳高产试验。收获时平均亩产达1077公斤,其中淡水鲳产量占总产量的68.7%,亩产值8812元,亩效益2853元,取得令人...  相似文献   

10.
淡水黑鲷原产于澳大利亚,是世界少有的分布在淡水中的优良养殖鱼类,环境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食用价值高。运用健康养殖技术,开展淡水黑鲷池塘主养,经156d养殖,平均规格从40g/尾长到380g/尾,每667m^2 309.6kg,亩经济效益7456元,投入产出比1:2.34。  相似文献   

11.
草鱼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优质鱼类,特别是尾重2~2.5kg的大规格草鱼,市场的销售价格可以达到12~14元/kg。过去草鱼主要作为搭配品种养殖,产量较低。近年来,随着配合颗粒饲料的推广应用,草鱼开始作为主养品种养殖,单产大幅度提高,一般亩产可达400~600kg,亩效益可达1000~1500元,草鱼的养殖效益明显高于鲤鱼。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以5-20亩为宜,池深2m以上。池塘保水性能好。不漏水,池底平坦,淤泥少。水源要求水质清新,无污染。5-10亩水面配备一台3kw增氧机。鱼种放养前10天彻底清塘消毒,每亩用生石灰80kg或漂白粉15kg。清塘消毒后,每亩施腐熟…  相似文献   

12.
汤道红 《中国水产》2009,397(1):31-31
江苏省淮安市传统的池塘主养草鱼,放养规格小、养殖周期长、投入较大、产量较低,一般亩产在300kg~400kg,年利润在800元/亩左右,经济效益较低。为了提高池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笔者开展研究与推广“池塘双季高产高效主养草鱼技术”,其要点是投放大规格优质草鱼鱼种,配套渔业机械设备,应用颗粒饲料,采取一年放养二次大规格鱼种、捕捞二次(可干塘捕捞)的方式,实现了从传统模式到双季高产模式,从粗养粗放型向精养集约型发展,促进了养殖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网围无公害培育一龄蟹种和成蟹养殖技术,检测了试验区水质、底泥和成蟹品质。结果表明,网围河蟹养殖达到无公害标准。投草型、种草型和轮牧型养殖方式分别适合15亩左右、50亩左右和100亩以上规模的网围养殖,平均亩产达41.34~52.09kg,平均亩效益为1780.77~1988.89元。无公害养殖技术提高了河蟹品质,对维护浅水草型湖泊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循环和河蟹产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利用海水与海水晶进行20亩池塘的淡化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效果对比试验情况。使用海水淡化养殖的池塘,虾苗淡化成活率90.3%,平均亩产364.7kg,养殖成活率90.2%,亩毛利润为5616.2元;使用海水晶淡化养殖的池塘,虾苗淡化成活率87.6%,平均亩产353.4kg,养殖成活率88.7%,亩毛利润为5441.6元。试验结果表明,两者在养殖成活率、生长速度、亩产量、饲料系数等方面均表现出无明显的差别。本文还介绍了淡化养殖南美白对虾操作技术,对养殖生产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现有池塘中,浅水池塘仍占有很大比重。这类池塘水浅,排灌不配套,有的是季节性泛滥成塘,养殖传统鱼类,产鱼少,效益很低、为了探讨这类池塘增产、增收、增效的途径,1993~1994年连续二年,我们在三个面积计9.7亩、最大水深1.2米的池塘中进行了“浅水池塘主养淡水白鳝试验”,在无增氧设施的情况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1994年平均亩产227公斤,白鸽最大个体09公斤.最小个体O.45公斤,平均个体0.7公斤.亩产值275O元,亩利润1525元。近二年来将该技术在全县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其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  相似文献   

16.
泥鳅的池塘无公害高产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鳅又名鳅鱼,鳗鱼鳅,鳛鱼等,在鱼类分类学上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具有较好的食疗作用和较高药用价值,在我国民间有"天上斑鸠,地上泥鳅"之佳誉,也素有"水中人参"之美称,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汉沽区水产技术推广站,自从2000年开始进行泥鳅的池塘高产养殖实验,经过几年的摸索,养殖技术日趋成熟,养殖面积已经从最初的20亩发展到500亩,平均亩产可达3 000 kg,亩效益达到2万元,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当前,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发展无公害泥鳅养殖,提供更多优质的泥鳅水产品,是当今泥鳅人工养殖业的发展方向,现将泥鳅无公害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柳富荣 《内陆水产》2008,33(2):21-23
克氏原螯虾俗称淡水小龙虾,食性杂,适应性强,市场火爆,价格攀升,养殖前景广。近年来,湖南沅江市一些农户进行池塘和稻田养殖,取得较好效益。一般池塘养螯虾,每667m^2产量400kg、利润2000元以上;稻田套养螯虾,每667m^2产量100kg、利润500元以上。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三门县共有南美白对虾淡水精养面积3000亩,自2001年南美白对虾引进我县池塘养殖以来,亩产量一直在150~300千克,养殖亩效益在1000~3000元徘徊。我县的气候特征很难进行南美白对虾双茬养殖,因而养殖效益一直不好,池塘季节性闲置率很高。针对当前养虾业这一困境,三门县富洋海水养殖  相似文献   

19.
精养罗非鱼池塘亩产超吨鱼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汉沽区淡水养殖在稳定发展大宗产品——鲤鱼的基础上,通过不断调整生产布局和产品结构,现已形成多品种多样化的养殖格局,罗非鱼池塘精养就是其中之一。其主要指标是:池塘亩产1100—1300公斤,其中可产平均规格为500—600克的罗非鱼1000公斤左右,其他商品鱼200-300公斤,亩纯效益2500元以上,是一种较理想的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养殖方式。现将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李书林 《水产科学》1992,11(8):23-26
我省1986年全面推广池塘主养鲤生产模式,1988年全省已发展主养鲤水面2.5万亩,平均亩产580.5kg,亩产值3.300元,亩利润1,200元,创池塘养鱼历史的最好水平。1989年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