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保山市隆阳区整县制一季中稻超10.5 t/hm~2技术集成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2013—2014年隆阳区整县制一季中稻面积29 891 hm~2(2013年面积14 931 hm~2、2014年面积14 960 hm~2)产量超10.5 t/hm~2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总结了良田是基础、良种是核心、良法是手段和良态是保障的配套集成技术,旨在为推进我国水稻超高产理论与技术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四川水稻丰产科技工程主推技术模式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四川水稻生产突出问题,通过品种优化和综合技术配套集成,分区构建了"四川盆地麦(油)茬杂交中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盆地丘陵杂交中稻抗逆稳产栽培技术模式"、"两熟制稻田水稻轻简高效生产技术模式"三大主推技术模式,在项目区应用效果显著。超高产攻关田平均产量11 733.6 kg/hm2,连续3年超过11 550 kg/hm2的目标产量,并创造了12 802.65 kg/hm2的成都平原高产纪录。2004~2008年,项目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累计新增稻谷223 840万kg,新增产值35.61亿元,节支13.83亿元,新增效益49.44亿元。  相似文献   

3.
水稻种植要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一是具备高稳产土壤肥力和基础设施健全的良田;二是具备高稳产潜力的良种;三是具备高稳产技术集成的良法,只有良田、良种、良法有机配套,才能实现水稻高产。隆阳区"九五"以来,积极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设高标准和高稳产农田取得了初步成效;高产水稻良种的选育达到推广一批、示范一批、储备一批的良好衔接机制;栽培技术的研究示范推广得到重点突破,2006年以来,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增产显著,2013年隆阳区1.493万hm2一季中稻平均单产超10.56 t/hm2,整县制一季中稻单产水平居全国之首。  相似文献   

4.
Z优272既有中稻早播、早栽、早熟、高产的特点,又有中稻低位分蘖、早发多发苗成穗的特性,2008年以来在泸县作中稻+再生稻栽培并推广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累计推广种植面积4.47万 hm2,蓄留再生稻3.06万 hm2;中稻+再生稻产量达14.656~16.308 t/hm2。  相似文献   

5.
Z优272既有中稻早播、早栽、早熟、高产的特点,又有中稻低位分蘖、早发多发苗成穗的特性,2008年以来在泸县作中稻+再生稻栽培并推广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累计推广种植面积4.47万hm2,蓄留再生稻3.06万hm2;中稻+再生稻产量达14.656~16.308 t/hm2。  相似文献   

6.
沿江稻区一季中稻产量性状及干物质积累特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沿江稻区一季中稻超高产田块干物质积累的特征特性,主攻沿江稻区一季中稻超高产生产的瓶颈技术。[方法]选用高产迟熟大穗型品种P88S/747进行强化栽培。[结果]P88S/747最高苗量达到578.3万株/hm2,成穗率仅为39.40%。有2个灌浆速度高峰,强势高峰值在齐穗后10d左右,弱势高峰值在齐穗后38d左右。叶面积指数在分蘖盛期、抽穗期、蜡熟期分别为5.60、7.34、4.26,物质输出率与运转率分别为32.30%、30.73%。【结论]沿江稻区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的难点是稳定提高水稻的分蘖成穗率;超高产栽培必须选用大穗型迟熟品种,增加生育后期肥料施用比例。  相似文献   

7.
棉花实行高密度种植是新疆棉花生产上的又一次大革命。三年来,通过对品种中棉35号进行高密度种植,2004年使新疆阿克苏地区16.7万hm2棉田平均皮棉单产较2000年提高了近225kg/hm2,达到1800kg/hm2的生产水平。高密度栽培过程中,各地涌现出许多2700kg/hm2以上的超高产典型。根据三年来超高产栽培的实践,结合各地超高产栽培的经验,对中棉35号品种进行2700kg/hm2超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研究总结,提出了实现棉花超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供广大棉花同行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科技》2015,(15):20-21
通过对沙洋县毛李镇和曾集镇进行"中稻—再生稻—油菜"绿色增效模式配套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选择优质稻品种天两优616、丰两优香一号和优质油菜品种圣光127、华早291等,采取适度留桩35~40 cm,配套适宜密植的油菜移栽或直播等机械化操作栽培技术,再生稻头季、再生季实收合计13 972.5 kg/hm2,纯收入可达24 885元/hm2左右,油菜实收2 820 kg/hm2,纯收入可达7 200元/hm2左右,三熟较"油—稻"两熟节本增收5 520元/hm2,为沙洋县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大力发展粮油多熟、一种多收模式,增加农民收入找到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优质水稻品种秋田39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优质水稻品种秋田39于2004年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该品种在南北疆一般单产10.5~11.25 t/hm2,最高可达12.0 t /hm2以上.九项指标达到国家优质食用稻米标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为培育壮苗,适期早插,早促分蘖,中期壮苗,后期保根,适期收获.  相似文献   

10.
【目的】验证"Y两优5867"在灵川县作一季早稻或中稻种植的优势,为提高灵川县水稻产量推荐新组合。【方法】2014年在潭下镇河边村进行中稻新组合简比试验,验证"Y两优5867"的增产效果;2015年全县多点测产,2016年潭下镇老街村进行连片示范种植。【结果】"Y两优5867"在灵川县种植表现株型紧凑,叶片挺直,分蘖力强,有效穗多,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等特性,2016年在潭下镇老街村连片6.67hm~2种植中,平均产量9.781t/hm~2,最高产量10.019 t/hm~2。【结论】"Y两优5867"在灵川县种植表现出高产、结实率高,米质优等特性,配套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适宜在灵川县作一季早稻或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11.
超级杂交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广占63S/1128,在龙山县百亩示范片平均单产13.142 t/hm2,其中丘块试验田突破了13.50 t/hm2,达到了我国超级稻第3期产量目标。从旱育壮秧、规格移栽、合理施肥、科学灌水、病虫防治等方面介绍其超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寒地水稻三超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攻关项目,是优质超级稻、宽行超稀植和持续超高产的简称.实施本项目,可使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区水稻单产达到12t/hm2,第二积温区11t/hm2,第三积温区10t/hm2,是继旱育稀植之后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与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寒地稻作技术上的又一次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13.
天丰优269系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天丰A为母本,恢复系盐恢269为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籼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米质较优、适口性好、制种产量高等特点。2006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天丰优269在江苏省适宜作单季中稻栽培,一般产量为9.75~10.5 t/hm2;制种产量一般为3~3.75 t/hm2,最高产量可达5.48t/hm2。现将天丰优269高产栽培与制种技术总结如下。1高产栽培技术1.1适期播栽,培育适龄多蘖壮秧天丰优269的适宜播期应根据不同地区杂交中籼稻的最佳抽穗期及不同茬口来…  相似文献   

14.
通过T优551在福建及广西桂中南2年示范和大面积种植的产量表现,根据该组合的主要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超高产(≥10t/hm2)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两优培九平衡施肥灌溉、适时防治病虫害,达到10.5t/hm2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正>隆昌县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县日均气温17.5℃,年平均日照1204.8h,年平均降雨量1078.9mm。全年水稻播种面积21000 hm2,蓄留再生稻面积13333hm2以上,年总产在20万t左右,平均产量超过500kg/667m2。隆昌县已由2000年以前的单一杂交中稻耕作制度转变成杂交中稻+再生稻的两季耕作制度。近年来,随着干旱年份频发、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的改变以及贸易交通运输繁荣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害虫  相似文献   

17.
两系杂交稻“培两优慈4”不同播种期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培两优慈4”的不同播种期和移栽期的对比试验,试验设7个处理,播期分别为4月25日、4月30日、5月5日、5月10日、5月15日、5月20日和5月25日。结果表明,以5月5~15日为最佳播种期,其产量都在9922.5kg/hm2以上,最高达10230kg/hm2,有效穗控制在225万/hm2左右,基本苗数则为525万/hm2左右为宜。该组合作为一季中稻的全生育期为132~134d。此外还介绍了相关的栽培技术以夺取高产。  相似文献   

18.
《农技服务》2015,(9):41-42
天优华占是中国水稻研究所等单位用不育系天丰A与恢复系华占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201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08号。在富顺县作中稻+再生稻种植,一般中稻产量8.70-9.75t/hm2,再生稻产量3.30-3.75t/hm2,表现出丰产性好、适应性广、再生力强、综合性状优良、米质优且抗性强等特点。本文即介绍了该组合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选择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进行应用与推广,并集合一整套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连作晚稻攻关,大面积示范取得10.5 t/hm2以上产量,总结出一整套适应该组合高产栽培的技术。  相似文献   

20.
川优6203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用优质不育系川106A与抗病恢复系成恢3203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杂交水稻新组合,2011年通过四川省审定,审定编号:川审稻2011002。在四川贡井地区作中稻+再生稻种植,一般中稻产量8.5-10.0t/hm2,再生稻产量2.7-3.5t/hm2,表现出丰产性好,适应性广,再生力强,综合性状优良,米质优、抗性强等特点。介绍了该组合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