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枣粮间作是枣区广大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根据枣树和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为获得粮枣双丰收而采取的一种栽培形式。目前,全区枣粮间作面积已由解放初期的12万亩,发展到64万亩,栽植枣树870万株。间作方法不断改进,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其好处:首先是可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经济收入,在目前水肥不足,管理粗放条件下,仍可收获干枣150—300斤(折款80—150元)粮食200—300斤。  相似文献   

2.
枣粮间作密度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枣粮间作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创举,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产值的有效途径.为探讨枣粮间作中枣树栽植的合理密度,遵循"枣粮并重"的原则,从1999年6月开始,在枣粮间作集中分布区,实际调查了不同枣树密度下粮、枣产量及产值,并运用数学分析的方法,模拟出枣粮间作的最佳理论密度.  相似文献   

3.
枣粮间作效益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粮间作效益好高春翔河北省大城县农林局大城县是河北省小枣基地县之一,以盛产金丝小枣著名,农民历来就有枣粮间作的习惯。间作面积已达到2万hm ̄2。间作地内连年果粮双丰收。近2年来,每年增加的面积都在4000hm ̄2以上。枣粮间作的好处是:1枣树对农作物...  相似文献   

4.
金丝小枣是无棣县的优势资源,据1989年统计,全县枣粮间作面积已达到48万亩,有枣树7.20万株;年产干枣100万公斤。然而,由于地处渤海之滨,干旱少雨,潜水矿化度3.26克/升,不能用于灌溉,加之客水资源匮乏,致使枣树常因土壤干旱,生长衰弱,发育不良,产枣量低而不稳。为解决枣树生长发育期缺水问题,我们于1987—1989年在柳堡乡刘柳村的枣粮间作地内进行了枣树冠下移植覆膜  相似文献   

5.
沧州市发展枣粮间作由来已久,自从土地实行责任制以后,发展更为迅速,不但繁荣了该市的经济,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沧州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是海河水系下游平原农区,共辖14个县3个区。该市的枣树主要分布在运河西部的沧县、献县、泊头、河间4县及漳卫新河沿岸的盐山、海兴2县,形成2个大产区。 上述地区枣粮间作中的枣树品种是以含糖量高著称的金丝小枣为龙头的,沧州地区栽培这种小枣已有600年历史。但由于种种原因限制了其发展,1980年全市枣粮间作面积只有16.9万亩,至1992年已发展到148万亩,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6.
枣粮间作好     
枣粮间作好沧州的枣粮间作始自春秋战国时期,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目前,全市总面积已发展到13.1万hm2,成为全国最大的集中栽植区和枣粮间作基地市。沧州市枣树与农作物的间作形式主要有8种:枣树+小麦,枣树+豆类,枣树+山芋,枣树+花生,枣树+蔬菜,...  相似文献   

7.
<正> 我县枣粮间作面积不断扩大,枣苗供求矛盾愈来愈突出,单靠枣树断根育苗不能解决问题。从1982年开始我们采用将零星散生的枣苗集中归圃培育二、三年,达到一定规格,拿到大田栽植的方法。这个方法,克服了没有枣树不育苗的局限性,为无枣区和少枣区发展枣粮间作,大搞枣树育苗,开辟了新的途径。据1985年7月的普查,全县枣树归圃育苗200余亩。根据这几年的摸索和实  相似文献   

8.
我国枣业稳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果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既美味可口,又可入药,还是食品加工业的重要原料,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 枣树适应性很强,分布很广。我国栽培面积约700万亩,年产鲜枣约8亿公斤。主要集中在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5省,其枣产量占全国枣总产量的90%左右。 我国有几百种枣树品种,目前主要栽培的名贵品种有:山东省的金丝小枣,河南的灰枣、鸡心枣,山西的稷山板枣,陕西的木枣、油枣等,这些构成我国枣树发展的主导品种。目前栽培的主要方式是枣粮间作。  相似文献   

9.
枣农间作的优化模式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树是安阳市的主要经济树种,仅枣农间作面积就达2.3万hm2,年产枣果6 000万kg,产值1.3亿元,每667m3枣农间作农田效益是纯农业的2~3倍.实践证明,发展枣农间作投入少、见效快、效益高,是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提高经济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进一步加快枣树发展步伐,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人,现将安阳市枣农间作优化模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试验,对灌区发展枣粮间作中的枣树品种,苗木选择,栽植季节,栽植方法,病虫害防治和枣粮间作技术要领等进行了试验探析,从而为大面积发展枣粮间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刘静  杨斌  赵克昌 《甘肃林业科技》2012,37(4):30-32,41
在靖远县普遍采用枣树与小麦、豆类、胡麻等粮食作物间作的生产方式。近年来,当地又将枣树与籽瓜、枸杞等经济作物进行间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枣粮间作生产中也存在着重栽轻管、土壤管理粗放、间作物的选择配植不当、栽植密度不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在进行枣粮间作生产中要合理修剪、土壤精细管理、因地制宜选择好株行距等技术措施的建议,以达到枣树和粮食作物之间互惠互利,实现枣粮双丰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枣粮间作生态经济效益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枣粮间作是我国枣区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枣树的生物学特性,巧妙安排作物茬口、精耕细作,独创的耕作制度。它能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和光热资源,可以有效地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产量和产值。为了系统地了解枣粮间作的综合效益,我们受省林学会委托,对金丝小枣的中心产地沧县、献县、泊头市及赞皇大枣的中心产地赞皇县进行了枣粮间作考察,现总结如下: 一、枣粮间作生态效益评价 枣粮间作采取适宜的间作行距和株距,可以为间作农田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增强农田的抗灾能力,起到农田防护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枣棉粮高效立体间作模式及配套技术措施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对豫北黄河故道地区枣粮间作的调研分析,对枣树的矮化密植栽培技术研究,结合小麦晚播早收和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总结了枣树与小麦和棉花的间作模式,这种模式能使枣树与小麦、棉花优势互补,协调生长,实现枣粮双盈。并总结提出了枣粮间作的配套技术措施,包括枣树早丰产管理技术、棉花地膜覆盖栽培关键技术、小麦配套栽培管理技术及综合土肥水管理技术,对实现枣粮双盈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通过对粮食高产田中枣树生长情况的调查,发现在这类土地上搞枣粮间作林粮矛盾突出,妨碍枣树正常生长。因此,提出了枣粮间作的种植形式应退出粮食高产田,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可以发展密植枣园的主张。  相似文献   

15.
枣树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的果树之一。从古以来就成为我国北方群众喜食的干果,被群众誉称五果(栗、枣、桃、杏、李)之一。广大山区人民经过长期生产实践,根据枣树与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适于枣粮间作。我国枣树主产区的河北、山东、河南等省群众早就有枣粮间作的生产习惯。在山东省金丝小枣产区的乐陵县县志就有记载:“六月鲜荷连水碧,千家小枣射云红”的诗句。这生动地说明了当时枣粮间作的情况,传到现在枣粮间作已成为枣区群众一种重要的农作  相似文献   

16.
枣粮间作地枣树红蜘蛛种群数量动态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树红蜘蛛的优势种是截形叶螨,在不同类型的枣粮间作地中,种群数量动态规律基本相同,一年中都有两个高峰。在5月底前呈缓慢增长,6月上中旬枣、麦、玉米间作型和枣、棉间作型增长较快,达到一个小高峰,而枣、麦、大豆间作型仍增长缓慢。以后种群数量均维持平衡并有所减少。到7月初都先后迅速增值,7月中旬达到高峰,7月底数量急剧下降。8月中下旬数量又有回升,达到第二高峰,8月底种群数量又很快下降。调查中发现,枣树上的红蜘蛛数量动态与地面杂草、强度降雨、中耕锄草及天敌有关。  相似文献   

17.
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红枣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是枣树的原产地之一 ,已有 30 0 0多年的栽培历史 ,“乐陵金丝小枣”以其独特的风味品质闻名于世。目前全省枣树折实栽培面积已达 2 2 5万亩 ,占经济林总面积的 10 .4%,其中枣粮间作面积 36 0万亩 ,1998年全省红枣产量超过 3亿kg ;同时枣品加工业迅速发展 ,加工量已占到总产量的 2 0 %左右。按照市场需求 ,基地建设与深加工利用基本适应的生产格局已初步形成。鲁北地区的小枣、鲁西地区的圆铃枣和鲁中南地区的长红枣等 ,都已形成相当规模。一些新的品种如沾化、薛城等地的冬枣等迅速发展 ,红枣产业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脱贫致富奔…  相似文献   

18.
对枣粮间作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与间作地的光照条件、作物产量、枣树群体产量等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适宜天津市自然条件的枣粮间作优化模式,即枣带走向以南北为宜,带距10—15米,株距3米。这种模式可改善生态条件,比一般模式的总产值增加35.9%。  相似文献   

19.
枣粮间作优化模式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枣粮间作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与间作地光照条件、作物产量、枣树群体产量等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适合太原市自然条件的枣粮间作优化模式,即枣带走向以南北为宜,带距10~15m,株距3m。这种模式可改善生态条件,总产值比一般模式的总产值增加46.89%。  相似文献   

20.
枣粮间作是我国枣区人民的创举 ,是一种先进的耕作制度 ,是立体农业的典范 ,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近年来 ,随着枣业的发展 ,枣粮间作面积不断扩大。过去 ,陕西大荔沙区大多采用大株行距的间作模式 ,如 5m× 6m、5m× 7m、5m× 8m等 ,每 6 6 7m2 栽 16~ 2 0株左右。 1997年以来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