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耕牛湿热泄泻多由外感暑湿或感染疫疠之气或饲喂霉饲料,饮秽浊水,以致湿热或疫毒蕴结,下注于肠,损伤气血而发,临床上较为常见。笔者从1999—2005年用自拟二白三黄散治愈耕牛湿热泄泻41例,治愈率95.85%,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耕牛下痢,按中医属肠黄是由湿热毒邪郁积胃肠道所致,按西医是感染痢疾杆菌所致.以下痢腹痛、里急后重、频频努责、泄而不畅、排红白色胶冻样脓血恶臭稀粪等为特征.是农村耕牛多发病,多发于夏秋高温季节.若诊治不当,常造成经济损失.2001年以来笔者参考有关资料结合实践,采用"白头翁汤加减"结合西药抗菌消炎补液等措施治疗耕牛下痢28例,全部治愈,无不获效,比单用中医或西医效果好.现将临床诊疗小结于下,与同道商讨,请指教.  相似文献   

3.
耕牛湿热便血是因湿热毒邪侵入胃肠,湿热郁结,导致耕牛腹泻,粪中带有多量血块或鲜血的病症。该病多发生于早春季节,虽然死亡率低,但可导致耕牛迅速消瘦,无法劳役,给农民春耕带来困难。笔者多年以来采用“槐花散”加减,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该病,治疗12例,全部痊愈,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 耕牛湿热便血是因湿热毒邪侵入胃肠,湿热郁结,导致耕牛腹泻,粪中带有多量血块或鲜血的病症。该病多发生于早春季节,虽然死亡率低,但可导致耕牛迅速消瘦,无法劳役,给农民春耕带来困难。笔者多年来采用“槐花散”加减,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该病12例,全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湿热泄泻的治疗方法很多,但大都存在疗程长、费用高等特点,近年来笔者采用大黄茵陈散治疗耕牛湿热泄泻25例,治愈23例,治愈率达92%.  相似文献   

6.
痢疾是因湿热毒邪郁结肠道致使以下痢、腹痛、泻而不畅、赤白脓血为主要症状的病症.自2000年以来,笔者采用赤芍散治疗耕牛痢疾125例,均予治愈.  相似文献   

7.
耕牛痢疾是由湿热毒邪郁结肠道所致的以下痢腹痛、频频努责、泄而不畅、痢下赤白脓血为特征的病证。该病属山区农村耕牛的常见多发病。笔者从事兽医临床十余年,实践证明,采取中西兽医结合诊疗该病,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1发病原因耕牛痢疾多因夏秋暑热天饲喂失调,喝了污水或采食了发霉变质的饲料或其它有毒植物,以致湿热变毒内蕴侵害肠道,湿热郁蒸,气血阻滞,化为脓血而成痢疾。2临床症状患牛病初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反刍减少,体温升高,鼻镜干燥无汗,口热涎少而粘,眼结膜赤红,头低拱背,四肢无力,不愿行走,大便稀而量少,…  相似文献   

8.
耕牛便血是湿热毒邪侵入胃肠,湿热郁结所致.该病多发生于春夏之交季节,可导致耕牛迅速消瘦,无法劳役,给农民耕作带来困难.笔者多年以来采用槐花散加减,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8例,痊愈7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耕牛癫痫病俗称"羊癫风",历来被兽医界称为不治之症或谓难治之病,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运用自拟"痫克散"配合火针治疗耕牛23例,效果较为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痢疾细分"红痢"、"白痢"、"赤白痢",现代西医谓之胃肠炎。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便带脓血为主症。多发于夏秋两季,偶有传染。病因:耕牛暑热夏天,劳役饥渴之际,抢饮污水,或偷吃沟边、池旁被污水污染的青草或误食田边地角被农药污染的青草、绿菜,或长期采食被灰沙、石场、矿山污染的牧草或长期投喂带霉菌的陈草、陈糠及霉变饲料以致湿热毒邪侵袭脾胃、肠道而引发本病。  相似文献   

11.
笔者自1990年以来,用五淋散加味治耕牛尿道结石18例,均获痊愈.不需手术,方法简便,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1 病因病机尿道结石多由牛体感受湿势或饮食不节,湿热内生,下注尿道,湿热煎煎尿中杂质而形成砂石.2 主证本病多发生于成年公牛,幼牛发病的较少.病牛表现尿液排出困难,尿淋漓,痛苦不安.尿色混浊,混有砂石.尿沉渣检查,无机沉渣和有机沉渣均为阳性;直肠检查,膀胱蓄尿,公牛多在S状弯曲部,摸到或尿道探诊到结石的存在.口色红,苔黄腻,脉濡数.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耕牛风湿热痹症耕牛风湿热痹症,多发生于夏季。由于夏季属暑湿季节,如长期在潮湿地域放牧,或劳役过度,以致风湿热邪侵于肌肤经络,使气血运行不畅,遂成此症;或因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蕴热,复感风寒湿邪,里热为外邪所郁,湿热壅滞,气血不宣,而成此症...  相似文献   

13.
耕牛衰竭症又叫耕牛营养性衰竭病.中兽医通称"虚劳症",民间俗称"空壳病".本病是由于耕牛严重营养不足或消耗过多,使机体营养供给与营养消耗之间呈现负平衡,从而降低机体的营养贮备,导致组织产生自体分解,体脂肪储备消失,肌肉萎缩,全身各器官机能衰竭,严重丧失役力和经济价值,最终引起死亡的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  相似文献   

14.
耕牛痢疾,按中医属肠黄,是由湿热毒邪郁积胃肠道所致。以下痢腹痛、里急后重、频频努责、泄而不畅、排红白色胶冻样脓血恶臭稀粪等为特征。耕牛多发病,夏秋高温季节多发病。若诊治不当,常造成经济损失。2001年以来笔者参考有关资料,采用“白头翁汤加减”结合西药抗菌消炎补液等措施,治疗耕牛下痢28例,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15.
耕牛泄泻是指耕牛排粪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拉稀,泄粪如水样的一类症候。泄泻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脾胃及大小肠。但其他脏腑疾患,如肾阳不足也能导致脾胃功能失常而发生泄泻。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饲养失调、管理不善、寒湿或湿热内侵,致使脾运失职,传导失常,其中以湿盛和脾虚为最重要原因。笔者在基层畜牧兽医站工作数年,对渭源县的耕牛泄泻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诊断、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发病机理和辨证施治的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耕牛“劳伤”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年8~9月份,福建闽南山区气候湿热,尤其是夏收播种季节,农忙时,耕牛劳役繁重,有的农民为了赶季节,耕牛常常得不到很好休息,加上饲养条件又没有跟上,往往因劳役过度造成劳伤软脚,  相似文献   

17.
便血治验     
正便血是夏秋两季牛马常见疾病,是因脾虚不能统血或湿热内蕴,损伤肠络,通血下行所致的疾病,尤其后者多见。湿热便血方剂如下:地榆30g,仙含草30g,茵陈25g,草血竭30g,刺黄柏30g,龙胆草20g共研细末开水冲候温灌服,经治疗耕牛11例1剂治愈。  相似文献   

18.
黑水县位于四川省阿坝州中部的岷江上游,属四川盆地西北缘山地向丘原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2008年黄牛饲养量53 340头,其中,耕牛11 124头.在机械化耕作还不很发达的黑水县,农户视耕牛为家中之宝.耕牛的健康情况将直接关系到承包土地的翻耕、播种等系列种植问题.因此,农牧民对耕牛极为重视.但历年的4~5月份期间,因青杠叶中毒而死亡的耕牛或非耕牛给农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有效控制或杜绝该病发生,必须采取科学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虎子"找到被盗耕牛 2009年5月11日夜,河南省驻马店市沈寨乡村民秦某家2头价值1万余元的耕牛被盗,当晚该村有8家的看门狗被人投毒药死.接指令后,遂平县公安局刑警队带犬民警携警犬"虎子"赶赴现场.  相似文献   

20.
耕牛安全越冬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耕牛还是山区农村农民耕作的主要工具.由于冬季气温低,耕牛体热散失快,容易致耕牛受冻、掉膘或生病,甚至造成耕牛死亡,因此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耕牛安全越冬对促进来年春耕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耕牛饲养户在日常饲养管理上要做到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