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最大限度提高桑园单位面积的产出率,提高养蚕大棚及蚕室的综合利用率,增加蚕农经济效益,增强蚕桑生产的竞争力,我们在桑园休闲期即夏伐后的桑园漏光期和冬季桑树光条期,进行了桑田间作牧草,然后用牧草在养蚕空档期利用大棚及蚕室饲养肉鹅。从2005年开始,经过多次试验,我们设计了一套桑草间作、蚕鹅套养的复合模式,增产增收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2.
科技兴蚕 提质增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从建立规模化优质桑蚕茧基地、强化科技服务网络开展全程技术服务、抓好桑园管理、完善桑树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络、优化养蚕布局,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与叶面施肥、优良的桑蚕新品种、省力化养蚕技术、桑园和养蚕大棚科学套种养等方面着手,全面实施“科技兴蚕,提质增效”的战略。  相似文献   

3.
对果桑大棚种植与露地栽植、大棚养蚕与室内养蚕和露地果桑园内套种桑枝黑木耳等立体种养技术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大10果桑用钢架大棚栽培与露地栽培相比,在相同的种植密度下,果桑大棚种植总产果量比露地种植增产6.5%,桑椹成熟期比露地种植的提前13 d,由于上市早,价格高,收益可增加50%以上,同时可有效地推动果桑的休闲观光、生态采摘;果桑大棚养蚕与普通室内养蚕相比,上蔟、采茧时间均比在室内饲养提前,产茧量与产值均增加7.8%,有利于规模经营,节约劳动力;露地果桑园内套种黑木耳经济效益明显,每667 m2果桑园可摆放桑枝黑木耳菌棒7 500只,可收获干木耳1 125 kg,纯收益3.5万元以上。"桑椹采摘、大棚养蚕、桑枝种耳、菌糠作肥"这一立体种养模式,实现了桑叶、桑椹、桑枝及土地空间等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利用,大幅度提高了蚕农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我市涌现了一批 10亩以上桑园的养蚕规模大户 ,现有房屋已不能满足养蚕生产的需要 ,加上农宅装饰高档化 ,不愿用于养蚕。针对这一情况 ,2 0 0 0年我们进行了室外大棚养蚕的示范 ,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1 室外大棚搭建的方法首先要选择地势高且平坦 ,紧靠桑园的地块。材料可选用竹片或钢管两种 ,同时要配备防雨彩条布、草帘、绳、小木桩、纱窗等。搭建时大棚要南北方向 ,每隔 1m用两根竹片或钢管从东西向中间弯成拱形 ,两边插入土中固定好 ,棚正中用立柱支撑 ,上面覆盖防雨彩条布 ,布上面再盖草帘 ,并用绳拉紧用…  相似文献   

5.
徐洪根 《广西蚕业》2006,43(2):46-47
江山市清湖镇农民积极摸索塑料大棚栽培茭白技术,经过近几年实践,取得了成效.据统计,每亩茭白产量2850千克,产值11400元;而常规种植的每亩产量只有1600千克,产值3200元.大棚茭白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上市,比常规种植的茭白提早1个多月,而且产量明显提高.茭白种植一般在12月下旬至1月上旬,清明前后可除去大棚.养蚕的蚕农正好可以利用冬闲时养蚕大棚的材料搭建种茭大棚,多种经营可提高蚕农投资养蚕大棚的经济效益.大棚栽培茭白技术,主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6.
三种不同类型大棚家蚕室外育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蚕业生产是湖州农业的主导产业.在传统蚕业生产中,桑园零星分散、小规模经营是影响蚕业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已成为制约蚕业现代化的一个瓶颈,因而必须推进桑地流转,实行专业化、规模化经营,从而提高蚕业的比较效益,进一步确立蚕桑生产的优势地位.而专业化、规模化养蚕必须首先解决适应规模养蚕的场所.为此,本所2001年开始了室外大棚养蚕试验,并对塑料大棚、稻草大棚和活动蚕室3种不同类型大棚的适应性进行了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7.
以土地生产率、资金生产率、劳动力生产率为测算指标,以2017年四川绵阳涪城流转桑园为代表分析了四川流转桑园养蚕效益。结果认为:随着桑园经营规模的扩大,土地生产率、雇工劳动生产率呈下降趋势,资金生产率波动明显。提高当地桑园养蚕效益的路径有:与当地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相匹配的桑园最适规模为25.1-35.0×666.67m2;提高桑园标准化管理水平,养蚕规模与桑园产出相适应,提高单位面积养蚕量;改革养蚕布局,增加养蚕批次,均衡劳动用工;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提高关键环节的机械化操作水平等。  相似文献   

8.
随着大棚养蚕新技术的推广,嵊州市各地养蚕大户逐年增加,现有8张以上养蚕大户1 200多户.但养蚕大户饲养蚕种张数多,受房屋条件的限制,养蚕大棚及简易养蚕房,相对于通常房屋而言,温湿度调节比较困难,对养蚕技术的要求相对要高,省力化养蚕技术,在大棚及简易养蚕房中能否适用,还需一个尝试过程.  相似文献   

9.
涟水县南集乡长浦村是全县蚕桑生产重点和小康示范村 ,该村蚕农具有多年的养蚕历史 ,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接受能力强。全村共有桑园 45hm2 ,年养蚕数量在 1 80 0张以上。 1 996年笔者在该村进行室外塑料大棚养蚕小区试验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后 ,1 9 97年又进行大范围推广应用 ,养蚕效益和社会效益皆十分理想。 1 997年 ,全村共养蚕 1 860张 ,其中1 530张在室外进行了大棚饲养 ,平均张单产达 36.5kg,最高张单产达 42 .7kg。现将室外塑料大棚养蚕技术介绍如下 :1 塑料大棚的构置大棚要选择在地势较高 ,通风日照条件好的地方 ,以座北朝南为宜 ,…  相似文献   

10.
垣曲县位于山西省最南端,运城市东北部,是中条山腹地的一个边远山区县,蚕桑业是垣曲一大传统产业.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蚕桑取得了较大发展,目前蚕桑发展辐射9个乡镇、97个村,桑园面积达13.5hm2,盛产期桑园2004年养蚕1万张,涉及1万余户蚕农.在蚕桑生产上多数蚕农采用的仍是以普通育为主体的室内养蚕方法,要占用大量房屋蚕具,投资大、用工多,很不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形势.为了改革现行养蚕技术,经过3年来在部分重点村搞了室外大棚省力化饲养技术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经验,现将技术要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养蚕方式不仅劳动效率低下而且费工费时。结合石泉县目前蚕桑生产实际,提出了推行养蚕设施建设简单方便化、生产过程节本省力化、养蚕技术规范化、桑园管理标准化的现代高效生产技术,以降低兴桑养蚕的成本和风险,最大限度地提高兴桑养蚕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小规模植桑养蚕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蚕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桑桑间作和大棚养蚕则省工省力 ,效益高见效快 ,栽桑当年667 可产茧约100kg。1桑园建设新桑园建设采用“3 +1”模式 ,即2000 桑园加一个200 的养蚕大棚。应选择能浇能排、土质肥沃地块建园 ,要统一规划集中连片 ,统一标准统一建设。桑桑间作的栽桑 ,成品苗选栽育71—1、选792等优良品种。栽前开宽深各0.5m的植沟 ,667 施土杂肥5t和50kg磷肥 ,然后按行距1.3m ,株距0.33m栽桑。在行内间作沙2桑苗1行 ;或桑树袋接体2行 ;或…  相似文献   

13.
推广省力化大棚养蚕技术是解决农村养蚕设施不足、劳动力紧张的一项有效措施,目前大棚养蚕在棠张镇已形成一定的规模。近年来,棠张镇蚕桑技术人员和养殖科技户一起,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利用养蚕塑料大棚种植农作物和反季节蔬菜新技术,并在后谷堆村200余户示范推广,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蚕农将闲置期的养蚕大棚,见缝插针,种植蔬菜、食用菌,通过对大棚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了养蚕大棚的使用效率和产出效益,使大棚养蚕新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蚕区采取塑料大棚养蚕模式,每年10月下旬到来年4月中旬养蚕大棚都处于闲置状态,利用蚕沙腐殖质在养蚕大棚闲置期栽培羊肚菌,可增加蚕农经济收益。介绍了晚秋蚕饲养结束后及时进行蚕具蚕架整理、微喷设施加装、棚内地面整理等养蚕大棚的整理工作,说明了蚕沙预处理、培养基配方与菌种选择、羊肚菌播种、外源营养袋制作与摆放、田间发菇和出菇管理、采收与加工及注意事项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优质高产、高效低耗的省力化蚕桑生产技术。省力化蚕桑生产技术包括桑园覆盖免耕、简化施肥和全年规范化治虫等省力化桑园管理技术,还包括选用优良品种、小蚕共育、一日二回育、大蚕地面条桑育、室外大棚育、大蚕蚕台育等省力化养蚕技术以及省力化自动上蔟技术。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室外大棚省力化养蚕在规模蚕区推广速度很快,对缓解蚕室蚕具和大蚕饲养劳力紧张的矛盾,促进蚕桑生产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室外养蚕蝇蛆多,防蝇条件又难以得到保证,蚕蝇蛆病的发生危害已日趋严重.据2005年春蚕期笔者在射阳县特佣镇1734 hm2的桑园调查,蝇蛆发生危害率一般在7%~13%,严重户达30%~40%,对提高茧质和效益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何京 《广西蚕业》2003,40(1):48-48
一年的养蚕工作安排应本着“春蚕多养,夏蚕适当养,秋蚕酌情养早秋,足量养中秋,看叶养晚秋”的原则,根据当地的耕作制度、气候条件、桑树长势、劳力设备通盘考虑,合理安排,确定全年的养蚕品种、批次、时期和比例。 正确估计桑叶的产量,是确定养蚕工作的主要依据。通常春蚕的张种(以10g蚁量计)用桑量为600~700公斤;夏秋蚕的张种用桑量为550~650公斤。 预测当年春季桑叶的产量一般在3月中旬进行。方法是:根据桑树生长情况将桑园分类,在各类桑园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桑树10~20株,调查每株总条数和条长,并计算出平均每株条长,再根据每亩株数,算出每亩总条长,最后乘以估计单位条长产叶量,即得出每亩产叶量。  相似文献   

18.
通过6个杂交桑品种采叶养蚕比较试验,探明了不同桑品种的养蚕效果.桂桑优12和桂桑优62的蚕期经过、蚕体质、茧质、丝质等综合成绩好于桂桑6号、桑特优2号、粤桑11和粤桑51,而蚕茧产量、茧质二项成绩以桂桑6号、桑特优2号较具优势.在桑园建设中桑树品种应与养蚕布局科学搭配栽植,充分发挥桂桑优12、桂桑优62与桂桑6号、桑特优2号养蚕的增产增效特点.  相似文献   

19.
梁秀玲 《广西蚕业》2008,45(1):80-80
2008年1月中旬以来,受强冷空气的影响,我区出现了大幅度降温天气,寒冷天气已持续1个多月,局部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冰冻、雨雪天气,据调查,桑树生长受到冰冻危害,雨雪灾害还造成养蚕房屋和大棚等养蚕设施倒塌和不同程度的损坏,全区蚕房倒塌共80间,严重损坏有142间,为了帮助蚕农抗冻救灾,恢复生产,下面介绍养蚕大棚的重建技术:  相似文献   

20.
《四川蚕业》2020,(1):11-11,14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陈义安副研究员:高标准桑园建设进程中,合理计划养蚕大棚位置和规模有利于降低养蚕成本、防止病虫害集中暴发。建议以30-50亩桑园(2.0-3.33hm2)规划一个养蚕大棚,批养蚕规模控制在20-30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