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白花油茶’Camellia oleosa Rehd叶片作为材料研究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降低外植体的褐化现象和提高诱导率的方法。对‘白花油茶’嫩枝弱光培养,用维生素C漂洗外植体,培养基中加入维生素C和活性炭来抑制外植体的褐化现象,对基本培养基种类、激素浓度、琼脂浓度和糖类进行单因素实验和不同组合试验,以外植体的存活率、愈伤组织诱导率及其生长状况为指标,优化了‘白花油茶’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条件。结果表明,水中弱光培养枝条1~2 d,0.3 g·L~(-1)的维生素C溶液漂洗外植体2~3 min,培养基中添加1.0 g·L~(-1)活性炭和0.3 g·L~(-1)维生素C等都可以显著减少外植体的褐化,从而提高外植体的存活率。优化的培养基成分为基本培养基WPM,包含1.0 mg·L~(-1) 6-BA和1.5 mg·L~(-1) 2,4-D,15.0 g·L~(-1)蔗糖和15.0 g·L~(-1)葡萄糖,6.5 g·L~(-1)琼脂,1.0 g·L~(-1)活性炭和0.3 g·L~(-1)维生素C等能够提高外植体的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减少‘白花油茶’外植体褐化现象,适当的培养条件能够快速有效地诱导出有活性的愈伤组织,为再生‘白花油茶’植株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研究对朱樱花籽苗、幼苗茎段和叶片,成年植株茎段和嫩叶等不同外植体和不同生长调节剂对朱樱花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能力是:籽苗茎段带节茎段叶片,籽苗茎段和带节茎段是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外植体。用种子播种一个月后的籽苗作为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率高且不会褐化,其诱导最佳培养基配方为BA1.0mg/L+NAA2.0mg/L,诱导率为100%;多年生嫩茎产生的愈伤组织丛生芽诱导率为0%,以幼苗产生的愈伤组织进行丛生芽诱导,最佳培养基配方为BA2.0mg/L+NAA1.5mg/L,诱导率为100%。通过对1%升汞对外植体消毒时间的不同实验,得出1%升汞消毒外植体6min褐化率、污染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
日本黑松组织培养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日本黑松针叶束为外植体试材进行组织培养,探讨消毒试剂和时间、基本培养基、外源激素的种类和使用浓度、蔗糖浓度等对日本黑松组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70%的酒精30 s和0. 1%HgCl_2 10 min对外植体消毒效果最佳、SH培养基附加6-BA0. 5 mg·L~(-1)+NAA 0. 05 mg·L~(-1)+30 g·L~(-1)蔗糖+6 g·L~(-1)琼脂时诱导愈伤组织效果最好,愈伤组织诱导率为58. 00%。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引进的‘白果’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Alba’)的实地栽培和观测,表明‘白果’南天竹在河南地区表现良好。以‘白果’南天竹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快繁研究,结果表明:腋芽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1.5 mg·L~(-1)+NAA0.5 mg·L~(-1),诱导率为89.13%;适合南天竹增殖的培养基为MS+NAA 1.5mg·L~(-1)+6-BA 0.1 mg·L~(-1),增殖系数为3.58。较高的6-BA浓度下,易出现愈伤组织和玻璃化苗。生根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NAA0.2 mg·L~(-1),生根率45%。  相似文献   

5.
几种丛生竹愈伤组织诱导与防褐变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小佛肚竹、凤尾竹和孝顺竹幼竹的茎尖和带节茎段研究了愈伤组织诱导和控制褐变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3种生长调节剂(2,4-D、KT、IBA)的组合中,以2,4-D(2~3 mg·L-1)效果最好,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大部分外植体都能诱导出愈伤组织,生长良好;2,4-D 2 mg·L-1 KT0.5 mg·L-1能使部分茎段诱导出愈伤组织,而茎尖诱导的愈伤组织水渍化,易褐变;KT 4 mg·L-1能使个别茎段有愈伤组织产生,但易褐化;KT 4 mg·L-1 IBA0.5 mg·L-1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但生长缓慢.添加抗氧化剂控制愈伤组织褐变的效果要优于吸附剂,其防褐化能力:抗坏血酸(5 mg·L-1)>半胱氨酸(100 mg·L-1)>PVP(1 g·L-1)>活性炭(1 g·L-1).在培养基中加入抗坏血酸(5 mg·L-1),使小佛肚竹、凤尾竹、孝顺竹的茎尖和茎段的褐变率分别比对照下降了51.3%、43.3%、36.8%和62.7%、42.7%、30.8%.外植体在无菌水或半胱氨酸(100 mg·L-1)溶液中浸泡2~4 h也有利于控制褐化.暗培养有利于愈伤组织生长,对控制褐化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尾巨桉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尾巨桉幼苗的茎段和叶片作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及植株再生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在改良H培养基上茎段和叶片两种外植体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7-10d产生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诱导率达90%以上。在改良H+6-BA1.0mg·L-1+NAA0.5mg·L-1+蔗糖5%培养基上,茎段愈伤组织的分化率达22.2%,每块愈伤组织有效芽数达10-20个,并且诱导出了根芽齐全的单生型小苗。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全红杨组织培养与快繁体系,以全红杨叶柄为外植体,进行不同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生根培养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宜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6-BA0. 2 mg·L~(-1)+NAA 0. 05 mg·L~(-1)+蔗糖25. 0 g·L~(-1)+琼脂6. 0 g·L~(-1),诱导率96. 67%;适宜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MS+6-BA 0. 5 mg·L~(-1)+NAA 0. 2 mg·L~(-1)+蔗糖30. 0 g·L~(-1)+琼脂6. 0 g·L~(-1),分化率100%;适宜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 3 mg·L~(-1)+蔗糖20. 0 g·L~(-1)+琼脂6. 0 g·L~(-1),生根率100%。本研究也为选育杨树良种、种质资源保存、扩大栽培与推广等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红掌分蘖芽为外植体,研究了芽基部愈伤组织诱导与再生的方法。结果表明,无菌分蘖苗在MS+0.5 mg·L~(-1) 6-BA+0.05 mg·L~(-1) NAA+30 g·L~(-1)蔗糖的培养基,能诱导出直径0.5~1.0 cm、质地坚硬的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1/2MS+0.2 mg·L~(-1) 6-BA+0.05 mg·L~(-1) NAA+30 g·L~(-1)蔗糖的培养基中分化出芽,平均每个愈伤组织上长6个有效芽,芽苗转入1/2MS+0.2~0.5 mg·L~(-1) IBA+20 g·L~(-1)蔗糖的培养基后,可发育为苗高3 cm以上、带有不定根和气生根的生根苗。  相似文献   

9.
长白落叶松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体细胞胚胎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长白落叶松的未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进行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增殖培养及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相关研究,揭示影响长白落叶松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关键因素,并探讨继代培养过程中添加不同种类、浓度的生长调节剂对胚性愈伤组织增殖及体胚发生的影响。【方法】采集长白落叶松3个家系优良单株的种子,诱导胚性愈伤组织,比较外植体采集时间、家系、2,4-D浓度及基本培养基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诱导出的胚性愈伤组织继代于含不同种类、浓度生长调节剂的增殖培养基,通过体胚发生途径获得体细胞胚。选取发育正常的体胚进行萌发,待体胚生根后移栽。【结果】不同时间采集的未成熟合子胚,其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存在较大差别,授粉后63天的合子胚诱导率为5.61%,授粉后70天诱导率为22.35%,而授粉后80天未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长77-22’、‘长77-37’和‘长73-50’3个家系胚性愈伤组织的平均诱导率分别为6.69%,11.17%和3.11%;2,4-D浓度对长白落叶松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具有一定影响,在一定范围内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会随2,4-D浓度升高而升高,当其浓度为1.5 mg·L~(-1)时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达到11.11%,而当2,4-D浓度超过1.5 mg·L~(-1)时,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则开始下降;BM,MS,S培养基均能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其中,BM培养基的诱导率最高,S培养基的诱导率次之,MS培养基的诱导率最低。胚性愈伤组织在含2,4-D 0.3 mg·L~(-1)、6-BA0.1 mg·L~(-1)及KT 0.1 mg·L~(-1)的BM培养基上增殖15天可获得相对较多的胚性愈伤组织,增殖率为345.93%;在含2,4-D 1.5 mg·L~(-1)、6-BA 0.5 mg·L~(-1)及KT 0.5 mg·L~(-1)的BM培养基上培养14天,再经诱导可获得较多的体细胞胚胎,每克愈伤组织平均诱导179.87个体胚,并且这些体胚的萌发率及植株再生率相对较高,分别为75.00%,66.67%;再生植株移栽成活率为27.08%。【结论】不同长白落叶松家系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不同,散粉后70天的合子胚适合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基本培养基为BM,添加2,4-D 1.5 mg·L~(-1)。胚性愈伤组织长期继代在含高浓度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上易丧失胚性,且增殖速度慢,但体胚的发生量及萌发率相对较高;适当降低生长调节剂浓度利于愈伤组织保持胚性及增殖,但体胚的发生量及体胚的萌发率有所下降;当培养基中生长调节剂浓度较低时,不利于愈伤组织的增殖,但仍能使其胚性长期保持;采用浓度为0.5 mg·L~(-1)的NAA代替0.15 mg·L~(-1)的2,4-D有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增殖,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体胚的萌发率。因此,可根据不同阶段的培养目的,选择添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生长调节剂的增殖培养基进行继代。  相似文献   

10.
以红叶乌桕半木质化新枝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消毒时间、基本培养基、生长调节剂种类及其浓度对红叶乌桕的新芽诱导、继代增殖、壮苗以及生根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用70%酒精消毒15 s,再用0.1 g·L~(-1)升汞消毒7 min效果最佳,合格苗可达75.0%,并且基本没有褐化现象;丛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NAA 0.3 mg·L~(-1)+蔗糖30 g·L~(-1);继代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5 mg·L~(-1)+KT 0.5 mg·L~(-1)+NAA 0.5 mg·L~(-1)+蔗糖30 g·L~(-1);根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NAA 0.3 mg·L~(-1)+IBA 0.3 mg·L~(-1)+蔗糖30 g·L~(-1);通过添加抗氧化剂L-半胱氨酸和抗坏血酸,能有效抑制褐化,但有落叶死苗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蒙古栎体细胞胚胎发生体系,以蒙古栎未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通过不同种源、外植体的取材时间、诱导培养基配比、培养条件等筛选得到胚性愈伤组织,进而进行体胚增殖。结果表明:7月上旬是最佳的取材时期(合子胚大小约10 mm),蒙古栎合子胚在培养基MS+2,4-D1 mg·L~(-1)+6-BA 0.5 mg·L~(-1)+水解酪蛋白0.5 g·L~(-1)中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85.7%,光照条件对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影响不显著。不同种源对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有显著影响。在培养基MS+NAA 0.5 mg·L~(-1)+6-BA 0.5 mg·L~(-1)+水解酪蛋白0.5 g·L~(-1)中体胚增殖率最大72.3%,且培养4周时胚性愈伤组织状态最佳。  相似文献   

12.
以‘凤丹’牡丹种胚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的外植体处理时间、激素配比、基本培养基、光照强度及不同成熟度的种胚对‘凤丹’牡丹胚培养的影响,并探究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最佳的防褐方式。结果表明:‘凤丹’牡丹无菌体系建立过程中,种子用0.1%HgCl消毒8min时,其萌芽率最高,污染率、褐化率最低,为最佳消毒时间。胚培养过程中,最佳激素配比为0.5mg/L 6-BA+0.1或0.2mg/L NAA;并以MS为基本培养基,光照强度为1 000Lux时最适合种胚的生长;且以6月底采摘的幼嫩种子的种胚为试验材料时,萌芽率最高,污染率最低,可作为胚培养过程中的理想试材。防褐研究结果表明,AC与PVP均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愈伤组织的褐化率,其中PVP在2g/L的水平上愈伤组织出愈率最高,褐化率最低。  相似文献   

13.
以花梗为外植体,开展蝴蝶兰‘红箭’诱导、增殖、生根培养及组培苗移栽等研究。结果表明,花梗最佳处理为75%酒精消毒45 s后,0.1%升汞消毒25 min;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 5.0 mg·L~(-1)+Ad 5.0 mg·L~(-1)+NAA 0.6 mg·L~(-1)+蔗糖30 g·L~(-1),诱导率达83.5%;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7.0 mg·L~(-1)+Ad 5.0 mg·L~(-1)+NAA 0.2 mg·L~(-1)+香蕉80 g·L~(-1)+土豆80 g·L~(-1)+蔗糖30 g·L~(-1),增殖系数达3.36;最佳生根诱导培养基为1/2 MS+NAA 0.5 mg·L~(-1)+香蕉80 g·L~(-1)+土豆80 g·L~(-1)+活性炭1.0 g·L~(-1)+蔗糖15 g·L~(-1),生根率达100%;水苔为基质,移栽成活率可达95.2%。  相似文献   

14.
以红吉利粗肋草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消毒方法、不同基本培养基、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蔗糖浓度对红吉利的腋芽诱导、继代增殖、生根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75%酒精消毒60 s,再用0. 1%Hg Cl2消毒20 min效果最好,合格率达到63. 3%;腋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腋芽萌发率高达96. 7%,平均萌芽3. 8个;丛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6-BA 3. 0 mg·L~(-1)+NAA 0. 1 mg·L~(-1)+蔗糖20 g·L~(-1),增殖系数可达5. 12;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 MS+IBA 0. 2 mg·L~(-1)+蔗糖20 g·L~(-1),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15.
地涌金莲组织培养中的褐化抑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涌金莲组织培养中的褐化问题一直是其优良品种选育及规模化生产的技术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以地涌金莲未成熟雄花为试材,研究了外植体消毒方式、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配比和不同抗褐化剂对愈伤组织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经消毒的外植体其污染率为0%,且褐化率和褐化指数均显著低于消毒后的外植体;6-BA在地涌金莲愈伤组织诱导中起主要作用,浓度为2 mg·L-1、3 mg·L-1时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能显著降低褐化指数;添加柠檬酸+抗坏血酸(VC)混合液、表面添加VC均对地涌金莲褐化未起到明显抑制作用,姜汁和阿魏酸对抑制愈伤组织褐化有较好的效果,48.5 mg·L-1的阿魏酸能显著降低愈伤组织的褐化,使愈伤组织分化率达17.9%,较对照的2.9%提高了15%。  相似文献   

16.
大花天竺葵组织培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建军  曹爱珍  陈瑶  杨刚 《四川林业科技》2011,32(1):130-132,125
以‘亚里士多德’系列的大花天竺葵新品种的叶、叶柄和带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了不定芽、愈伤组织的诱导及芽萌发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花天竺葵叶片诱导不定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MS+0.5 mg·L^-1NAA+3.0·L^-16-BA,诱导率75.61%,平均不定芽个数4.98;叶柄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0.3·L^-1NAA+1.0·L^-16-BA,诱导率47.2%;带芽茎段诱导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为MS+0.5·L^-1NAA+1.0·L^-16-BA,诱导率81.27%。  相似文献   

17.
野葛愈伤组织诱导与不定芽分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NAA、6-BA和IAA3种激素.诱导野葛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形成;再将愈伤组织接种在不同浓度6-BA的MS培养基上.分别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进行不定芽的诱导。结果表明.野葛幼叶、茎段和顶芽在适宜激素的诱导下均能形成愈伤组织,但不同激素组合其愈伤组织诱导率不同。幼叶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 NAA1.0mg/L 6-BA1.0mg/L.其诱导率为75%.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 NAA1.0mg/L 6-BA3.0mg/L IAA0.2mg/L,其诱导率为70%。不同外植体形成的愈伤组织其不定芽的分化诱导率不同.茎段愈伤组织在不同浓度6-BA下均能诱导出不定芽;光照有利于芽的分化.在光培养条件下,茎段愈伤组织不定芽平均诱导率为66.7%。  相似文献   

18.
银杏愈伤组织诱导与继代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银杏种子子叶、幼叶片、茎段为外植体,对银杏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培育.结果表明:不同外植体的愈伤组织的诱导能力有差异,其诱导率高低顺序依次是子叶、叶片、茎段;愈伤组织质地、颜色、生长速度与基本培养基、外源激素及培养条件有很大关系,基本培养基以高含量无机盐的M S培养基为最好;最佳诱导培养基不适合继代保存,褐变极为严重;在培养基中附加抗氧化剂并调整激素种类,可以消除褐变现象,使细胞保持旺盛生长  相似文献   

19.
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年生红豆杉的茎段、芽尖及种子作为外植体,以MS和B5培养基添加2,4-D、NAA、KT进行愈伤组织诱导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宜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的条件为以茎段为外植体,消毒时间6 min;B5 NAA1.0 mg/L KT0.2 mg/L GA0.75 mg/L培养基;25℃左右培养;接种后外植体暗处理1~2周效果更佳,诱导率高,且诱导出的愈伤组织质量好。  相似文献   

20.
采用喜马拉雅红豆杉的幼叶、幼嫩茎段、幼根为材料,比较不同外植体、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配比、抗氧化剂以及培养条件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幼叶做为外植体时,其诱导率高于幼嫩茎段和幼根,愈伤组织量大;MS、1/2MS、B5和WPM基本培养基上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其中MS基本培养基上诱导效果最好,显著高于其他的基本培养基;MS培养基上添加1 mg/L 6-BA和0.5 mg/L 2,4-D配合使用时,诱导率达到93.6%,愈伤组织生长也最旺盛;基本培养基MS中添加1 mg/L Vc时褐变现象得到极大抑制,愈伤组织生长较好;暗培养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且诱导出的愈伤组织质量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