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水北调南四湖水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利用南四湖下级湖调蓄、上级湖输水。南四湖是山东省最大的淡水湖泊,以二级坝为界分为上、下级湖。根据洪水计算,确定了工程的防洪水位;根据下级湖调蓄情况下、上级湖天然状态下的水位进行长系列调节计算,确定了泵站工程和湖内输水工程的设计条件。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气候影响和快速城市化的发展,近年来暴雨洪水频发。利用1959-2016年鄂州最大日降水量数据,应用皮尔逊Ⅲ分布法计算鄂州市多年一遇的降雨量来确定鄂州20年一遇、5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降雨量,通过分析鄂州梁子湖、鸭儿湖等中型湖泊在不同重现期其削峰和调蓄洪水作用,发现梁子湖对20年一遇、50年一遇、100年一遇洪水的调蓄水量分别为3.29、3.73和4.04亿m~3,调蓄水量分别占入湖水量的87%、83%和80%;上鸭儿湖对20年一遇、50年一遇、100年一遇洪水的调蓄水量分别为0.39、0.22和0.23亿m~3,调蓄水量分别占入湖水量的35%、32%和30%,对比鄂州市防洪排涝标准并讨论鄂州防洪对策。  相似文献   

3.
四湖流域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流域内地势低洼,洪涝灾害问题突出。针对四湖流域排涝工程建设情况,耦合自然径流模型、受控径流模型、河网一维水动力模型、湖泊调蓄演算模型,构建了四湖流域水文水动力模拟模型,以2016年、2020年为典型年,研究了排涝工程建设及不同调度策略对四湖流域防洪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涝工程建设能够显著降低四湖流域中下区防洪压力,2016年、2020年暴雨条件下,洪湖洪峰水位分别下降1.19 m和1.41 m,洪峰水位由保证水位以上降低至警戒水位以下;实施长湖、洪湖联合调蓄能够有效提升四湖流域总体排涝效益,2016年、2020年暴雨条件下,在洪湖洪峰水位仅分别上涨0.05 m、0.16 m,且不超过警戒水位的条件下,长湖洪峰水位分别下降了0.73 m和0.40m,显著提升了四湖流域上区防洪安全性,但受制于水闸和渠道过流能力,长湖水位仍超过警戒水位。排涝工程建设整体上提高了四湖流域内河渠防洪安全性,除排涝河(西)、沙螺渠及螺山干渠在参与流域统排后平均最高水位有一定上涨外,其余主要河渠平均最高水位均有所下降。排涝工程建设能够降低四湖流域中下区对新滩口泵站和高潭口泵站的依赖,20...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湖泊众多,充分发挥湖泊调蓄调洪潜力是预防内涝的有效措施。2016年7月初,武汉南湖及汤逊湖片区渍水严重,这既是极端天气及自然条件直接造成灾害,也是城市建设间接带来的后果。结合实际降雨、排水资料对南湖水位变化及东沙湖水系调蓄能力进行估算,验证了东湖的调蓄潜力,从而提出挖掘湖泊调蓄能力的建议:一方面应重视湖泊水系的生态保护,加强对河道、湖泊水体清淤疏浚;另一方面,应将城区湖泊群作为一个巨大的"海绵"体,通过多湖连通及优化调度,充分发挥湖泊调蓄功能。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一类丘陵与平原过渡地带的湖泊水文计算问题,建立了水文与水动力学模型相结合的湖泊水文计算模型,模型对湖泊上游丘陵区采用新安江模型和湖泊周围的平原区采用SCS模型进行降雨径流计算,对入湖河道、湖泊及其周围涵闸与泵站采用以湖泊为蓄水汊点、以调控涵闸为内边界、以外排泵站和涵闸为外边界的河网水动力学模型。以湖北省四湖流域上区长湖的入湖洪水计算为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模拟长湖水位、刘岭闸下水位和田关闸上水位均取得较好计算效果,长湖最高水位的绝对误差除1996年外均小于0.1m。  相似文献   

6.
沿海平原排涝闸站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导致开闸排水时闸前水位很低而补水不及,关闸挡潮时闸前水位过高而上游涝区汇流不足。结合实例,从水力学角度分析闸前调蓄湖的排涝作用,进而说明排涝闸前设置调蓄湖泊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MIKE21和MIKE Urban耦合模型,将调蓄设施和强排泵站纳入考虑,对岳阳市地下管网与陆面漫流进行耦合计算,得到不同重现期不同历时暴雨产生的共12种情景下的内涝情形。结果表明:岳阳市内涝主要影响范围为内湖周边地势低矮处,模拟出的内涝点与研究区主要积水点分布情况一致;模型模拟结果合理可靠,可为湖区平原城市内涝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南昌市青山湖排涝片为研究区域;设置不同重现期的降雨量、不同的最低调蓄区控制水位等雨洪情景,并应用MIKE软件模拟不同雨洪情景下的排涝进程;通过对泵站开机负荷、主要控制断面水位、流量等统计参数的对比,分析不同雨洪情景对市政排水与城市排涝系统的影响,进而提出城市排涝系统的雨洪联合调度策略:设定不同降雨条件下的河湖水位控制时机与阈值,建立健全降雨集中期的机组应急调度规程,从而有效削减雨洪峰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内涝防治系统的既有功能。  相似文献   

9.
武汉市新洲区涨渡湖流域河湖密布,水系复杂,水利工程众多,确定合理的防洪排涝规划方案是保障该区域防洪安全的重点。为提出合理的规划方案,文章构建河网规划概化图,建立湖泊调蓄演算模型。通过分析现有防洪能力,文章从增加调蓄能力、增加外排能力、高水高排三方面来拟定防洪排涝规划方案,并进行演算。通过方案比选,文章提出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防洪排涝规划方案,即方案4。通过湖堤加高加固、退渔还湖、湖区港渠整治、阻水建筑物改造和新建挖沟泵站,涨渡湖涝水可由最短途径直接排入长江,实现了分区排水的目标,防洪排涝调度上更为灵活,技术上更为合理;当泵站设计流量为60 m~3/s时,基本满足设计防洪排涝标准,提水扬程相对较低,可利用现成引水渠,设计引水流量满足提排要求,经济上较优。该设计方案可为类似平原水网地区的防洪排涝工程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引江济淮工程横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是缓解当地水资源短缺,提高工程利益等问题,向河南段供水的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在引江济淮工程供水侧及需水侧未知的情况下,利用菜子湖、巢湖和瓦埠湖的调蓄能力反向优化渠首引江水量,正向优化分水口门的取用水过程,采用模拟模型和正反双向优化模型分层耦合的形式,依据水量平衡原理来构建引江济淮工程中长期水量调度模型。针对来水情况和用水需求两部分构建典型年调度情景集合,基于不同水平年各湖泊来水预报结果,口门需水过程及工程约束条件,采用引入自适应参数修正机制的差分进化算法及逐步优化算法进行求解,以此制定引江济淮工程年水量调度方案。以2030年规划水平年丰水年为例对分层耦合水量调度模型及常规优化调度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由于分层耦合水量调度模型优化了湖泊调蓄过程并对湖泊水位进行约束,故该模型在引江水量、受水区缺水量及湖泊利用程度方面效果更优。结果显示,该模型在满足分水口门用水计划的基础上,降低了湖泊弃水量,同时湖泊末水位偏差值较小,逐旬水位变幅多保证在0.1 m内并使湖泊处于高水位运行状态。该模型得到的年水量调度方案能有效的利用当地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引江济淮工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天津市城市段海河干流应用平面二维浅水方程,分别模拟计算不同重现期设计暴雨下2种不同情景的河道行洪。结果表明平面二维浅水方程模拟河道洪水演进的结果较好,且受洪涝潮影响的城市河道行洪压力在下游增设抽水排涝泵站的情景下可得到有效缓解,但单一的工程措施已不能保障城市河道的行洪安全,需采取更加多样化的措施才是上策。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洞庭湖区圩垸内的生产地面高程,汛期一般低于外江(外湖)水位,排水闸无抢排机会,其降雨所产生的涝水需用机械抽排和湖泊调蓄。六十年代以来,对这类排涝系统已按十年一遇的除涝标准进行了规划和建设,修建了电排站、截流沟和渠系等工程,并按10~15%的规定湖泊率留足了调蓄湖  相似文献   

13.
遭受暴雨与内涝的侵袭和困扰,是我国城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在广州地区表现尤为突出。基于暴雨强度公式,应用芝加哥降雨过程线对广州市在不同重现期暴雨进行时程分配,得到1~50a5种典型暴雨重现期的设计降雨过程。采用SWMM模型,选取广州市一典型移民新村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排水系统进行概化,模拟在实际暴雨情景下入水口流量、节点积水和管渠满载情况,并与实际监测数据对比,以验证模拟的准确性。模拟不同重现期设计暴雨过程研究区内涝情景,考察不同暴雨强度下内涝点数量、积水程度和管网负荷,以探寻研究区域内涝的限制性因素,并基于此提出内涝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针对滨海平原感潮河网地区水系流态复杂、受边界条件和工程调度影响显著的特点,遵循充分发掘水系调蓄能力、多闸联调和水闸优先抢排的原则,对感潮河网和湖泊分别构建一维和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利用2种模型模拟水位、流量相等的条件,对一维和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进行耦合.以辽东湾新区水系排涝规划为例,对4种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对比,得出了河道断面和排涝闸门规模.结果表明:方案一和方案二中,河道断面尺寸不变时,排涝闸门规模偏小,造成上游水位偏高;方案三和方案四中,排涝闸门规模不变时,扩大河道断面尺寸对域内水位影响不大.从排涝能力和经济等角度综合考虑,选取方案四为最优方案.计算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滨海平原感潮河网地区河道断面尺寸和排涝闸门规模对排涝能力的影响,可为区域工程设计和制定排涝方案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5.
对城市湖泊进行清淤,限制条件较多、影响范围较大、影响因素较多,需在清淤方式、运输方式、堆场选择、淤泥干化、尾水处理等方面进行优化选择,确定适合城市特点的清淤方案。近几年,武汉市先后对水果湖、月湖、莲花湖、百花湖、东湖(游泳池部分)、金银湖、天鹅湖等湖泊进行了清淤,为以后城市湖泊清淤的设计、施工、管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影响流域水文循环和水资源调配的两个主要驱动因素。雅砻江流域为我国重要的水电基地,其规划总装机容量达3 000万kW,量化分析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水文极值的影响对于雅砻江流域梯级水库群防洪调度和确保流域防洪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首先建立了雅砻江流域日尺度SWAT模型,然后采用CLUE-S模型模拟了城镇化发展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并在现状土地利用基础上进行退耕还林操作,进而模拟了3种土地利用情景(基准期、城镇化情景及退耕还林情景)下的日径流序列,结果表明:建立的SWAT模型能较好模拟和重现雅砻江流域基准期水文极值,模型率定期和验证期的Nash-Sutcliffe系数、确定性系数均在0.70以上,除洼里站的验证期外PBIAS的绝对值小于10%,模拟精度较高。城镇化土地利用情景下,城镇面积占比由0.12%增加到0.37%,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占比略有减少;雅江站、麦地龙站及洼里站的日最大流量整体上增加,增幅依次为4.6%、3.4%及2.3%,增幅从上游至下游逐步减小。退耕还林土地利用情景下,耕地面积占比由5.43%降至2.85%,林地和草地面积占比相应增加;雅江站、麦地龙站及洼里站的日最大流量略有减少,但减少幅度十分有限,洼里站减少幅度最大,也仅为-1.2%。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大范围平原河网地区洪涝特性,指出这类地区存在本地降水引发的防洪问题。研究了防洪标准确定的相关因素,提出防洪标准表达需包含设计暴雨频率、设计暴雨年型、防洪设计水位、与承泄区水位组合关系等内容。研究了防洪标准确定的基本思路,大范围平原河网地区防洪标准确定时建议将低洼圩区作为整体来研究,中等城市或大面积乡村,防洪标准可选用50~100年一遇。对区域内部圩区和城镇防洪排涝治理提出了协调要求。  相似文献   

18.
按照《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2010)的要求,排水泵站出水池设计运行水位应取承泄区5a~10a一遇洪水的排水时段平均水位。本文根据对洞庭湖区城西垸水文气象特征、雨洪遭遇和排涝工程现状等具体条件的分析研究,得出城西垸排涝泵站出水池设计运行水位宜采用泵站所在地10a一遇历年最大3日暴雨相应3日平均水位并参考泵站所在地警戒水位的结论,对于洞庭湖及类似地区排涝泵站规划设计和运行调度方案的确定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实施退圩还湖已成为改善湖泊水环境的重要方法,退圩还湖后的湖泊水动力特征对湖泊的生态环境有极大影响。运用平原河网水动力模型模拟了蜈蚣湖退圩还湖以后湖泊的流速和水深分布,分析了换水周期、入湖河道对湖泊水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实施退圩还湖后,蜈蚣湖的湖体水流顺畅,不易产生淤积,退后形成的湖泊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河网调蓄能力的计算对河流水资源的科学拦蓄、合理调配具有重要意义.以桓台县区域河网为研究对象,从河道不同水量的天然属性出发,以生态水位、除涝水位、防洪设计水位、堤顶高程为特征水位,将河流水量划分为生态水量、安全水量、风险水量、灾害水量四部分,构建了桓台县河流水资源结构分解模型;以最大限度发挥河网天然"调蓄池"功能、探究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