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新疆牧业灌区无电供应,水源无法过滤,实现滴灌工程难,目前采用地面灌溉。地形坡度大、灌水量多、大量水土流失。灌区下游排水不畅,洼地沼泽化面积剧增,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盐碱化,弃田面积逐渐扩大、种植面积萎缩。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充分利用地形落差,研制了自压滴灌工程过滤装置。同时渠道进水流量、调水池的调节流量、集水桶流量及系统流量之间建立了平衡关系。用实例说明不同地形落差与自压滴灌工程系统流量及过滤装置尺寸的计算过程。解决了自压滴灌工程水源的过滤、排沙、冲沙及自行冲洗等问题。为无电牧业灌区实现节水灌溉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无电牧业灌区实现自压滴灌工程为目的,研制了自压滴灌工程无用电过滤装置。为了充分利用地形落差和确定无用电过滤装置适应的水情,渠边和调水池闸前搭配不同目数的滤网对含沙量的过滤能力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两级过滤网目数相同时,一级和二级过滤网间淤积干物质含量较少,随着渠水含沙量的增加调水池的泥沙含量增加,但是集水桶内含沙量少。一级过滤网目数不变,二级过滤网目数增加时,调水池和集水桶内淤积量的变化不大,两级过滤网间的淤积量增多,此时两级过滤网间必须设置反冲洗装置。渠边过滤网的过滤能力与渠道边坡系数、渠道比降、渠水含沙量及滤网的目数有关。  相似文献   

3.
1 招远市节水灌溉发展现状 招远市水资源一方面严重缺乏,一方面农业用水浪费严重。经调查测算,目前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左右,即有一半的水在输水和田间灌水过程中浪费掉,而先进国家的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达0.8~0.9。招远市农业灌溉用水约占总供水量的80%左右,故农田节水潜力很大,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是解决水资源匮乏的有效途径。 自80年代以来,特别是"九五"期间,招远市开展了粮油作物及果树高产节水灌溉技术、高标准浆石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喷灌技术、微喷灌技术、滴灌技术、农田综合节水技术、水土保持技术、节水灌溉设备的研究与开发等技术研究,有13项成果先后荣获水利部、山东省、烟台市科技进步奖,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和较好的技术基础。在科技引导、政府推动、水利部门积极参谋、农民参与下,招远市引进推广发展了各种形式的节水灌溉工程。在金岭、勾山、城子3座中型水库灌区及小型水库灌区大力推广了高标准浆砌石渠道防渗技术,并在山丘区研究推广了干渠以下自压管道灌溉和自压喷灌技术。如宋家镇上院水库灌区万亩自压喷灌工程、玲珑镇罗山水库万亩自压管灌工程、金岭水库灌区在干渠防渗的基础上实施万亩自压管灌工程等;在井灌区大力发展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和大田喷灌技术,井灌区基本实现了管灌和喷灌化,如辛庄滨海平原万亩管道输水灌溉工程、道头镇万亩管灌工程、张华洼管灌工程、张星镇付家洼大田喷灌工程等;在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中引进推广微喷灌、滴灌技术,如"中美合作节水灌溉示范区"果园微喷灌工程、辛庄镇西南村和蚕庄镇农场果园微喷灌工程、东良和罗峰蔬菜大棚滴灌工程等。节水新技术的引进、研究推广应用,有力地缓解了水资源供求矛盾,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新疆兵团高效节水灌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兵团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发展规模大、效益好并形成成熟的模式向全国推广,但同时大面积加压滴灌所带来的能源消耗及土地沙化问题则较少被关注.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即自压灌溉优先的设计思想和立足大系统、大首部模式的灌区骨干输水渠道改为蓄能管道进行自压灌溉改造的规划思想,使农业节水向高效益、低能耗、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5.
在以往的喷、滴灌工程规划设计中,一般是根据灌区灌溉面积大小,喷头或支、毛管的轮灌方式,由下至上逐级推算喷、滴灌系统中各级管道的设计流量。当一个喷、滴灌工程的面积不大,灌区内用水单位较少,各用水单位种植的作物比较单一时,用这种方法来计算管道的设计流量是可以的。但是,当喷、滴灌工程控制的面积比较大,灌区内用水单位较多,各种作物种植面积比较分散,  相似文献   

6.
西山农牧场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郊,地形坡降大、土层薄、地面灌溉困难,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在该场三队建设5200亩半固定式自压喷灌试验工程,喷灌工程由引水枢纽和管道系统两部分组成,管道系统分为4级,第一、二、三级管为固定管,选用钢筋混凝  相似文献   

7.
针对山西部分果园灌水定额偏大的问题,在山西省夹马口灌区果园,根据该地畦田规格、地形条件和实际灌水情况,利用地面灌溉水流运动模拟技术和地面灌溉灌水技术参数优化模型,对灌区三种土壤表面形态即强入渗、较强入渗、中等入渗情况下的地面灌溉的畦田长度和单宽流量等灌水技术参数进行了优化,获得三种土壤入渗类型畦灌优化的灌水技术参数,为方便用户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水资源贫乏,缺水已成为农业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各地利用喷灌和滴灌代替了传统的地面灌溉。为提高滴灌质量,该滴灌系统采用了薄膜双壁管,并根据总体布局及滴头流量均匀性,对其管路进行了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9.
滴灌技术是当今世界上节水效果最好的灌溉技术。其主要特点是以低压小流量出流灌溉,实现局部灌溉。它是利用低压管道系统,使滴灌水成点滴地、缓慢地、均匀而又定量地浸润作物根系最发达区域,使作物主要根系活动区的土壤始终保持在合理含水状态。滴灌不同于传统的地面灌溉湿润全面积土壤,是一种缺水地区有效利用资源的灌水方式,同时还是一种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措施。近年引进我国,并得到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针对山区、丘岭区有地形高差水源可资利用,在发展温室大棚经济作物时,灌溉可优先选用迷宫式滴灌带,采用自压滴灌灌水技术,该技术具有安装简易、造价低,不需能源、高效节水等优点,是一项易于为群众接受,较为理想的滴灌形式。对该滴灌技术的设计方法及步骤作了总结,可以在同类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水电部农田灌溉研究所与河南省水利厅、偃师县水利局等单位协作,于1979年在偃师县山化乡关瑶村建成千亩滴灌试点工程。包括两个自压半固定式滴灌系统,控制面积914亩;五部移动式滴灌机组,控制面积250亩。总控制面积1164亩。该点位于豫西邙山  相似文献   

12.
景电灌区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腾格里沙漠南缘,气候干旱,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景电工程通过梯级泵站从黄河提水到灌区进行农业灌溉,灌区提水泥沙含量大,大水漫灌现象普遍存在;提输水能力有限,水资源短缺;泵站渠道“直肠子”式提输水工程,调蓄能力不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作物种植比例严重失衡,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使得用水高峰期供需水矛盾日益突出。本文为解决景电灌区存在的水资源短缺、供需水矛盾突出和调蓄能力不足等问题,通过修建调蓄水池,采用滴灌、管灌等高效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补齐水利工程管理短板,促进农业节水灌溉,有效缓解用水高峰期供需水矛盾,增强调蓄能力和应急抗旱能力,促进农业水资源优化配置,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为灌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生机和活力,为景电灌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水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3.
新疆是"绿州经济、灌溉农业",节水是新疆水利建设永恒的主题,发展农业高效节水、促进转型提升是优化水资源配置的先决条件。河水滴灌重力沉沙过滤池与目前河水滴灌普遍采用的机械加压设施相比,具有占地面积小、投资少,易维护,控制面积大,无耗能、运行成本低等优势,是绿色高效节水技术。  相似文献   

14.
淳化县1985年建成微灌试点工程两处,可灌面积193亩。另外,城关镇韩家村一农户自筹资金2400元,建设简易微灌系统,可灌面积40多亩。1986年,该县又新建微灌工程两处,一处是以滴灌苹果为主的微灌经济区;另一处是以探索高扬程灌区更新改造田间工程而建设的微灌试点。两项工程建成后,不仅解决了820亩经济作物的灌溉问题,还解决了该区1800多人口、400多头大家畜的饮水困难。是一举两得的节水工程。  相似文献   

15.
河套灌区节水灌溉对土壤盐分累积规律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河套实施农业节水对引黄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河套灌区土壤水盐动态的原位监测,并应用水盐运移和作物耦合模型HYDRUS-EPIC对不同灌溉条件下葵花土壤盐分累积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现状滴灌条件下葵花生育期土壤表层(0~10cm)盐分呈累积趋势,全盐含量分别比传统地面灌溉和等量地面灌高115%和37%;葵花生育期0~100cm增加的全盐量(ΔC)滴灌比传统地面灌溉高305%,比等量地面灌溉低23%,淋洗是灌区滴灌不可或缺的抑盐措施;滴灌条件下葵花的产量比传统地面灌小6.5%;滴灌产量比等量地面灌高11.7%,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为合理的开展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从节水灌溉工程的施工、运行和经济性,以及对农业机械化作业的影响等方面,对小面积滴灌、压力补偿滴灌和微喷带灌溉等工程辅管轮灌模式进行合理性分析和应用。结果表明,小面积滴灌工程采用辅管轮灌减少了大管径管材管件用量,有效降低了工程投资;在压力补偿滴灌和微喷带灌溉工程中,辅管轮灌对管材管件使用的影响较小,但减少了土方的开挖和回填,降低了工程费用,同时,田间出水管数量大幅减少,便于农业机械化作业。因此,在小面积或灌溉单元流量较大的灌溉工程中,辅管轮灌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自驱动多功能一体化喷滴灌两用机,集水泵、动力系统、输水管道系统、喷滴灌两用机构于一体;集喷灌、滴灌、可移动功能于一体,集施肥、过滤、量水等功能于一体;既适合集约化的土地经营模式,也适合分散零碎小地块的灌溉要求,尤其适合应急抗旱时使用。该设备使用自带电力驱动盘管机构,解决了使用水涡轮驱动盘管的耗能大的问题;能够根据气候、地形、土壤、作物等因素对灌溉要求,实现喷灌和滴灌两种模式的快速转换;能够实现不同作业地点间的快速移动,避免碾压庄稼,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和单位面积灌溉成本。  相似文献   

18.
引黄节水灌溉泥沙处理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节水灌溉对水源水质要求很高,尤其是喷灌、滴灌要求水流不含沙或含水量很小,本文根据灌区特点,提出了从灌区地形、地理位置出发,探讨了引黄节水灌溉泥沙处理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不同灌溉方式对云南大叶茶树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为云南茶园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微喷灌、滴灌、地面灌溉等灌溉方式在茶叶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从对茶树新梢生长影响来看,节水灌溉可加深叶色,增加芽头密度和百芽重;从对茶叶生化成分影响看,节水灌溉较地面灌溉能显著增加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儿茶素、咖啡因等茶叶生化成分;从茶叶产量来看,节水灌溉能明显增加产量,增产幅度为5.34%~6.70%,其中以滴灌增产效果最佳;从茶叶产值效果来看,节水灌溉茶园较地面灌溉茶园可增加纯收入2 092.2~3 972.0元/hm2;茶园使用节水灌溉技术,具有明显的节水效果,节水率为33.33%~50.00%。  相似文献   

20.
灌区自流蓄灌技术,是新疆近年来新提出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方法,即采用蓄水灌溉袋技术,替代喷、滴灌的喷头和滴头,以解决新疆灌区葡萄、果树园艺类作物在干旱少雨、风多风大、蒸发强烈等不利条件下,采用喷、滴灌水分损失较多,不易满足作物需水量要求的一些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节水效果。蓄灌技术对作物用水量事先设计确定,可实现灌水定额及用水计量自控,使节水管理操作容易可行。蓄灌技术适应于自流灌区,系统田间布设简单,投入少,运行管理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