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常州新龙生态林项目对江边污水厂8万m3/d的低污染尾水进行中水回用,作为人工湿地的景观用水。生态林工程利用原有的设计地形,建立垂直流湿地、水生森林湿地、表面流湿地、溪流湿地、河道湿地等多样的湿地系统,营造丰富多样的生态景观,并对中水进行生态净化。净化后的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净化效果良好。项目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黑土洼潜流人工湿地净化水质效果总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4—2009年黑土洼人工湿地水质长期监测资料,对人工湿地整体系统以及潜流湿地中3个不同净化区的水质净化效果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表明,各项水质去除率平均达到40%以上,水质由进水Ⅴ—劣Ⅴ类水质,达到出水水质Ⅲ—Ⅳ类,整体水质净化效果较为明显;人工湿地在常温期(6月1日—10月15日)的水质净化效果要优于过渡期(3月15日—6月1日)和低温期(10月15日—3月15日);在潜流人工湿地的3个净化区中,Ⅰ区水质净化效果最好,其次为Ⅱ区和Ⅲ区;此外,在潜流湿地单元中,一级植物碎石床净化水质,总体上达到总去除率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3.
垂直流人工湿地的设计及净化功能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阐述了垂直流人工湿地小试系统的设计方法,并对其净化效果进行了初步的测试。垂直流人工湿地由下行流和上行流方式的2池组成,分别栽种了芦苇,香蒲,水葱。茭白,慈菇和菖蒲6种湿地植物。试验结果表明垂直流人工湿地能较好地改善水质,对NH4-N、TN、TP、CODCr,的平均去除率都达到了55%以上。各系统时污染物的去除作用无明显差异,出水中NO3-N的浓度与进水相比降低不明显,而NH4-N的去除率却很高,表明系统中硝化作用较强。本试验说明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能较好地改善水质,是一种有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对水体水质改善和水生态系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杭嘉湖地区某市河流型饮用水源地生态处理工程为例,系统介绍了新型生态处理工程系统在河流型饮用水源地建设中的应用,通过构建人工湿地来恢复和净化水质并形成以湿地为主的滨水景观;同时对湿地系统工艺、设计参数进行了说明,并对工程投资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西北地区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也是未来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该区干旱少雨,水资源缺乏,少量的湖泊湿地是该区重要的生态系统和城市景观。针对西北典型城区湖泊湿地水环境承载力与城市发展关系问题,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三个不同发展程度的城市湖泊湿地为研究区域,基于DPSIR模型,结合实验室水质测定结果,构建湖泊湿地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水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法对三市城区湖泊湿地水环境承载力开展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银川市的湖泊湿地水环境承载力大于中卫市,为基本可承载水平;石嘴山市承载力水平均小于两市,属弱可承载水平。限制石嘴山市水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湖泊湿地水质状况和环境治理水平,因此在未来的转型发展中,石嘴山市可从改善湖泊水质,提高城市植被覆盖度、提高工业废水处理能力等方面着手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湖泊湿地水环境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堵塞问题,将直接投加本源微生物菌剂的水处理技术与人工湿地相结合,采用“预处理+改善基质”的方法,对进入湿地前的水体投加本源微生物菌剂以降低进入湿地的污染负荷,并在湿地的基质中掺加固化后的本源微生物菌剂来降解堵塞湿地的淤积物质,由此治理湿地堵塞并提高污水处理效率.以深圳市甘坑河和甘坑人工湿地为例进行治理,经治理一个月后,人工湿地出水水质达一级排放标准,各项指标的去除率为:COD,80%~90%;BOD5,85%~95%;氨氮,75%~85%;总磷,55%~65%.从2005年治理至今人工湿地仍运行良好,结果表明,此种方法能够使人工湿地恢复其污水处理能力,解决人工湿地堵塞问题.  相似文献   

7.
南方农田灌溉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长乐基本农田示范区为研究区域,通过采集化验灌溉水样品,依据国家标准确定其污染程度和主要污染物。在综合考虑各种水污染修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经济技术可行性后,结合当地实际条件,选用多级表面流人工强化湿地系统治理灌溉水有机污染,最后对人工湿地的修复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农田灌溉水的SS、COD和氨态氮污染物质量浓度削减率分别为91%、59%、49%,出水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和地表水Ⅴ类水质要求,保证了灌溉水水质,提高了作物产量与品质。同时,生态修复措施恢复重建了河道湿地的生态功能,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有效解决城市景观湖泊入湖水体污染物阻控措施中单级人工湿地系统受氧环境限制、多级串联人工湿地系统基质填充量大、易堵塞的问题。【方法】在微曝气复合浮床系统、单级人工湿地系统的基础上构建好氧-缺氧型复合生态净化系统。在HRT均设定为2 d,连续运行24 d的情况下,对比研究了对照组、人工湿地系统、复合浮床系统、复合生态净化系统对模拟入湖水体COD、TN、NH_4~+-N和TP的去除效果。【结果】对照组、人工湿地系统、复合浮床系统、复合生态净化系统对COD、NH_4~+-N、TP的去除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各系统对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3.59%、35.02%、45.30%、70.71%,对NH_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1.22%、31.14%、85.89%、80.59%,对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77%、57.84%、37.51%、74.60%;人工湿地系统、复合浮床系统对TN去除效果差异不显著,但与对照组、复合生态净化系统存在显著差异,各系统对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0.98%、32.75%、8.13%、60.07%。【结论】复合生态净化技术后期各项出水指标可以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水及以上标准,运行相对稳定,抗冲击负荷较强,且可以改善复合浮床系统中反硝化能力受到抑制及沉积磷污染物反释状况。该研究结果可为生态阻控城市景观湖泊外源污染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南四湖水体污染情况的调查和新薛河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运行监测数据,运用综合评价法,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数学模型,对南四湖水质和污染水体人工湿地净化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认为人工湿地的建设对于污染水体净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检测结果证明,新薛河入湖口水质在Ⅲ类水与Ⅳ类水之间波动,未完全达到南水北调工程的Ⅲ类水水质要求。研究项目对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南四湖水质污染的治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苏南水网地区表面流人工湿地示范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南水网地区地处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的长三角经济带,随着工农业的高速发展,村镇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太湖支流—永安河前桥表面流人工湿地示范工程将村镇污水的处理与河道生态修复结合起来,利用现场地形条件,将河道改造成生活污水处理点,采用“生物栅湿地净化沟+接触氧化池+表面流人工湿地+生态护岸” 组合工艺模式,对村镇污水进行处理,出水主要污染物CODCr、TN、TP、NH3-N等均低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排放要求,运行费用约为0.119元/m3。本示范工程对于整个苏南地区仍至我国南方水网地区村镇生活污水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3年的植物试验、覆盖度试验、水力负荷试验、水力停留时间试验,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水质指标值所占权重,对华北地区潜流人工湿地系统运行方案进行了研究,以期最大限度获得潜流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水质净化能力,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得出常温运行期、低温运行期和过渡期的较优方案,可供中国北方地区潜流人工湿地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石佛寺人工湿地为研究背景,通过对湿地水质进行长期监测,来研究人工湿地对辽河水质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石佛寺表面流人工湿地对有机物、溶解氧与营养盐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对CODMn、CODCr和BOD5的去除率最高可分别达到48.3%、66.5%和65.8%;部分时段湿地出口处DO比入口有所降低,但比建立人工湿地前DO浓度高,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分解需要消耗溶解氧;在汛期对NH3-N、TN和TP的去除率最高可达78.1%、88.2%和72.0%。汛期出口水质基本达到Ⅲ类水质标准,符合《辽宁省水功能区划》石佛寺水库水质级别为Ⅲ类的要求。2012年水质状况良好,但部分去除率出现负值,说明要加强水生植物衰败后的管理,防止对水质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3.
基于湿地和生态沟处理的稻田排水水质模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由于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加之传统的淹灌稻田排水量大,导致随稻田排水流失的污染物量大,加剧了农田面源污染,因此,在农田排水的设计中不仅要控制涝渍危害,也要控制排水中的水质。【目的】减轻农田排水对下游及承泄区造成的污染。【方法】以湖北省襄阳老河口市仙人渡镇的新增粮食生产能力项目区为对象,以生态排水沟和人工湿地作为稻田排水水质处理的手段,以总氮作为排水水质控制指标,建立了生态排水沟和人工湿地的水质模拟模型,选定不同的生态沟和人工湿地的组合方案进行了水质模拟。【结果】采用生态沟和人工湿地共同作用的排水系统在满足传统除涝排渍要求的条件下,可以有效地削减稻田排水中的总氮;人工湿地布置在干沟出口时的水质净化效果最好。采用"等效替代法"计算了生态沟和现有湿地、新建人工湿地对水质净化效果的等效性,结果表明,就处理水质的效果而言,当水平投影面积相同时,干沟出口的湿地效果最好,其次是与排水沟相连的现有湿地,最后是排水沟,三者的面积等效比为1∶8.4∶938.5;优选方案中生态沟、现有湿地和新建人工湿地对水质净化的贡献率分别为2.9%、30.3%和66.8%。生态排水沟的纵坡、糙率在设计范围内(坡度在1/2 000~1/5 000之间、糙率在0.025~0.04之间)变化时,对于水质处理效果几乎没有影响。【结论】考虑单一净化水质的目标时,将现有湿地改造为耕地,同时在排水系统出口处新建人工湿地更节约土地。  相似文献   

14.
采用熵权赋权贝叶斯法和BP神经网络模型法两种方法,评价石佛寺人工湿地2009~2014年间汛期和非汛期入口、中间和出口的水质级别。经比较,两种评价结果基本相同,均可用于水质评价,但熵权赋权贝叶斯法计算更简便。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出库水质基本都优于入库水质,说明石佛寺人工湿地对水质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非汛期湿地出口水质较汛期差;出库水质均为Ⅲ和Ⅱ,水质状况良好,不存在用水障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东汶河城区段生态修复工程为例,结合城市河道治理对该地区的湿地水生态修复工程进行了设计,采用雨污分流、河底清淤,软质河底、地形泡、滚水堰以及河心岛的构建方法,达到了控制水位、控制流速、促进微生物和植物生长的目的,改善了湿地水质较差的问题,完善了湿地生物系统,丰富了食物链层级,解决了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问题.可为类...  相似文献   

16.
以2004-2014年福田河水质和水生态监测资料为基础,选取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Cr)、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总磷、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等生化指标,探索福田河水污染的特点和治理效果。结果表明,福田河治理后水质明显好转,但是氨氮和总磷均超过地表水Ⅴ类标准限值,补水水质较差、河口水闸导致水力停留时间较长及感潮河段水动力不足是造成水环境难以彻底改善的主要原因;福田河有机污染综合指数呈现下降趋势,2005年河流为严重污染,2014年中游为中等污染,下游仍为严重污染;福田河水生生物耐污种减小、清洁种并未明显增加,生态系统恢复较为缓慢,但已经有正向演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系统处理造纸废水的工程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接触氧化 潜流式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废纸造纸废水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进水pH为6.95~8.00,COD Cr 、BOD 5 和SS的浓度分别为1 640 mg/L、568 mg/L、332 mg/L的条件下,COD Cr ,、BOD 5 和SS的去除率分别为95.7%、97.0%和92.8%,系统运行稳定,出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且可用于农灌.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18.
以浙江省主要供水水库上游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确定了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效果评估的指标和权重,建立了基于多目标模糊优选理论的评估模型。采用构建的评估体系对3个典型水库上游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效果进行了评估,分析了影响水质净化效果的主要因素,为供水水库上游人工湿地工程建设和运行提供了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很多人对于湿地的概念并不清晰,实际上,湿地在我国大面积的存在。人工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或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都可以成为湿地系统,其对于调节我国生态环境具有着重大意义。但是随着生态环境的被破坏,我国的湿地系统面积越来越小,怎样保护湿地系统的持续发展是我国目前应该考虑的重要环节。其中湿地系统中,适宜植物的植入至关重要,本文将重点讲述湿地公园的植物空间设计特点,旨在为我国的湿地生态系统有序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新兴绿色技术——水生植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已成为当今世界性难题,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关键是调控水生生态系统结构,使其恢复自然、健康和稳定的水生生态系统功能,提高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净化能力.水生植物是水生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在水生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循环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具有投资、维护和运行费用低,管理简便,处理效果好,可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回收资源和能源以及收获经济植物等优点,浮岛技术、人工湿地等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植物修复技术作为一种绿色技术,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