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给小叶楠(Phoebe microphylla)幼苗的施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以1年生小叶楠幼苗为材料,采用341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小叶楠幼苗生理、光合及养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间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差异极显著,均在N_2P_2K_2处理下表现较好;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对钾均响应较大,最优处理均为N_2P_2K_2;叶片的有机碳含量对氮响应较大;叶片的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分别在26~39、2~3和4.5~7 g/kg时对幼苗的作用最大;氮、磷和钾施肥量较低的处理组,其叶片的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也较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绿素含量和全氮含量与叶片全钾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有机碳含量、气孔导度与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N_2P_2K_2(3.60 g/株N、0.60 g/株P和1.20 g/株K)为小叶楠幼苗生长发育的最佳施肥组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明确辣木生长对养分的需求及叶片养分吸收状况。[方法]研究采取田间小区实验,设置N_(80)、N_(80)P_(20)、N_(80)K_(40)、P_(20)K_(40)、N_(80)P_(20)K_(40)、N_(60)P_(20)K_(60)和不施肥对照7个处理,测定分析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辣木生长及叶片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处理下,辣木生长速度先快后缓慢,处理90 d后株高、冠幅和鲜叶生物量的最高值及地径的次高值均出现在N_(80)中,N_(60)P_(20)K_(60)的株高、地径及N_(80)K_(40)的鲜叶生物量仅次于N_(80)处理;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均促进了辣木叶片中全氮、全磷含量的累积,但降低了全钾含量;除N_(80)外,其它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均低于CK,高氮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均高于P_(20)K_(40)和N_(60)P_(20)K_(60),N_(80)P_(20)高于N_(80)K_(40)。[结论]各元素对辣木生长影响大小为NKP,对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影响大小为NPK,叶片中营养元素含量大小为NKP。综合试验结果中辣木主要生长指标的生长及叶片养分吸收情况,配比施肥最优处理为N_(80),且该施肥处理主要适用于辣木幼龄及速生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氮、磷、钾三因素五水平(分别为氮:0.0,0.5,1.0,1.5,2.0克/桶;磷:0.0,0.3,0.6,0.9,1.2克/桶;钾:0.0,0.4,0.8,1.2,1.6克/桶)的最优化设计安排了马尾松苗木施肥试验。供试土壤有效氮磷缺乏。试验结果表明,N_4P_4K_2和N_3P_3K_1是木试验条件下的理想组合,其生长量和生理活性如净光合强度叶绿素含量均达到最高或较高水平;马尾松苗对氮的需求量大于磷,对氮磷配合的要求较杉木苗低,但氮磷比例适宜更有利于生长和光合强度的提高。叶绿素含量具有与叶生物量有关的“浓缩”和“稀释”效应,故只能作为评价苗木生长和生理活性以及施肥效果的参考指标。净光合强度与生物量积累有较密切的关系。氮磷适当配施和在磷肥充足的基础上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松苗的光合生产力,从而提高生物量的积累,而且还有助于使苗木有适宜的高/径比和地上部分/地下部分比值,使苗木叶色浓绿,植株健壮,由此促进马尾松苗造林后的成活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给不同岩性土壤上棕榈幼树的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以由纯质灰岩、灰质白云岩和砂页岩发育而成的B层土壤为栽培基质,栽植3年生棕榈苗木,设计氮、磷、钾3因素4水平的正交施肥试验方案,共设16个施肥处理,以不施肥作为对照,就不同施肥处理对不同岩性土壤上棕榈苗根系形态指标、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1)不同施肥处理对不同岩性土壤上棕榈苗各根系指标及生物量的影响差异均显著。在16个施肥处理组合中,就不同配比肥的施用效果而言,由纯质灰岩发育而成的石灰土和由砂页岩发育而成的黄壤上棕榈苗的各根系指标值和生物量,均以N_2P_1K_2(施尿素21.645 g/株、钙镁磷肥0 g/株、硫酸钾肥19.608 g/株)处理的为最高;由白云质灰岩发育而成的石灰土上棕榈苗的各根系指标值和生物量,则均以N_2P_2K_1(施尿素21.645 g/株、钙镁磷肥62.5 g/株、硫酸钾肥0 g/株)处理的为最高。2)对不同岩性土壤上棕榈苗各根系指标的隶属函数综合值的极差分析结果表明,对由纯质灰岩发育而成的石灰土上棕榈苗根系发育和生物量积累的施用效果均最优的施肥处理方案是N_2P_4K_1(施尿素21.645 g/株、钙镁磷肥125 g/株、硫酸钾肥0 g/株),其中,N的影响最大,P的影响次之;对白云质灰岩发育而成的石灰土上棕榈苗根系发育和生物量积累的施用效果均最优的施肥处理方案是N_1P_2K_4(施尿素0 g/株、钙镁磷肥62.5 g/株、硫酸钾肥39.216g/株),其中,P的影响最大,N的影响次之;对由砂页岩发育而成的黄壤上棕榈苗根系发育和生物量积累的施用效果均最优的施肥处理方案是N_2P_4K_2(施尿素21.645 g/株、钙镁磷肥125 g/株、硫酸钾肥19.608 g/株),其中,N的影响最大,K的影响次之。【结论】施肥可促进棕榈苗根系的发育和生物量的积累,而能有效促进不同岩性土壤上棕榈苗根系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最适配方是不同的。在16个施肥处理组合中,可促进栽培于由纯质灰岩发育而成的石灰土和由砂页岩发育而成的黄壤上的棕榈苗根系生长及生物量积累的最适施肥处理方案均为N_2P_1K_2,而可促进栽培于由白云质灰岩发育而成的石灰土上的棕榈苗根系生长及生物量积累的最适施肥处理方案则为N_2P_2K_1。可促进由纯质灰岩发育而成的石灰土、由白云质灰岩发育而成的石灰土和由砂页岩发育而成的黄壤上棕榈苗根系生长及生物量积累的最优施肥处理方案分别是N_2P_4K_1、N_1P_2K_4、N_2P_4K_2;而最优施肥处理方案都不在所设计的16个施肥处理组合之中。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施肥对紫穗槐幼苗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影响,并筛选出单独施肥对其影响的最佳浓度,为紫穗槐人工培育提供理论支撑及技术指导。试验采用了氮、磷、钾3因素3水平单独施肥,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紫穗槐幼苗光合色素以及可溶性糖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测量、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所有施肥处理均增加了紫穗槐幼苗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其中施K2,钾的含量为0.75 g/株,紫穗槐叶片的叶绿素a最高;施P2,磷的含量为0.10 g/株,紫穗槐叶片的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花青素最高;施N3,氮的含量为0.93 g/株,紫穗槐幼苗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施肥对盆栽杉木苗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施肥对1年生(1 a)与2年生(2 a)杉木苗盆栽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营养亏缺的酸性黄红壤上,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1 a苗木盆栽土壤pH值、全钾含量下降,全氮、水解氮、水溶性钙镁含量增加,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变化不明显.由于局部尿素浓度过大直接导致幼苗受伤,影响了成活率.而2 a苗木的土壤则是全氮、水解氮、水溶性钙镁含量呈上升趋势,全钾、速效钾含量和pH值下降,有机质和全磷含量变化不明显.有效磷含量与pH值呈明显负相关,表明pH值下降导致闭蓄态磷活化,促进了2 a苗木的生长.在氮、磷营养亏缺条件下,施磷量的增加使得1 a苗木土壤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含量、pH值增加,全钾、水溶性钙镁含量则下降,有机质、水解氮没有明显变化.养分含量与生长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施用磷肥解除了1 a苗木磷素营养亏缺,显著促进了苗木生长;而对2 a苗木,施磷肥使土壤中的全磷、有效磷增加,全钾含量下降,pH值、有机质、全氮、速效钾、水溶性钙镁没有明显变化.对养分含量与生长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施磷肥对2 a苗木生长没有促进作用,而且使土壤营养平衡进一步失调,苗木仍处于营养亏缺状态.在氮素营养充足、磷素亏缺的营养条件下,随着氮磷复合肥施肥量的增加,2 a苗木中的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增加,速效钾含量下降.施用氮磷复合肥可促进苗木对速效钾的吸收利用,导致苗木的光合产物向叶和茎部转移.  相似文献   

7.
以1年生白桦苗木为试验材料,在全自动温室内进行砂培试验,探讨了4种不同磷素浓度(0.125、0.5、1.0、2.0mmol/L)处理对白桦幼苗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根、茎、叶氮磷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磷处理对白桦幼苗总生物量的影响显著,在正常供磷水平下达最大;(2)P_(2.0)水平下叶绿素a、b、a+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比P_(0.125)增加了43.1%、46.0%、44.7%和42.4%,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供磷水平为1.0mmol/L时最高;(3)不同磷处理对幼苗各器官全磷含量影响差异显著,吸收的磷素主要分配到了幼苗的叶片部分,但对全氮含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油松容器苗育苗期的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油松容器苗,进行了氮、磷、钾配比施肥对苗木生长量、生物量和苗木质量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油松容器苗各项生长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氮、磷、钾平衡施肥能够促进油松容器苗的生长量,通过6个配方的施肥试验,筛选出配方试验2(氮、磷、钾比例为2∶1∶1)和配方试验3(氮、磷、钾比例为2∶1∶2)最佳,其苗木质量指数分别为1.18和1.10。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配方施肥对花椒幼树生长的影响,为生产中幼树期花椒栽培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3年生‘大红袍’花椒作为研究对象,按照L_9(3~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施肥试验。施用肥料分别为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镁,其有效成分分别为N(46%)、P_2O_5(12%)、K_2O(24%)。通过测量施肥前后花椒树株高、干径、冠幅以及施肥后花椒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分析施肥对花椒树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配方施肥有助于促进幼树期花椒的干径、树体冠幅的增加,与对照相比各处理施肥后明显增加了花椒叶片的百叶质量,促进了叶片鲜质量和厚度的显著增加。施氮肥能有效增加花椒树叶片全氮含量,对叶片全磷、全钾含量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10种处理中以每株施氮肥(尿素)163.05 g、磷肥(过磷酸钙)468.75 g、钾肥(硫酸钾镁肥)208.34 g的效果为最佳。花椒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全氮、全钾、全磷。氮含量较低的配方处理中花椒树平均高度比3个氮含量相对较高的配方处理有0.04~0.40 m的增幅,可见合理的施肥配比非常重要,如果一味增加氮肥施用量可能会导致树体生长量的下降。【结论】适宜的氮、磷、钾配方施肥有助于幼树期花椒的营养生长,在花椒幼树期进行配方施肥时应以氮定磷、钾。  相似文献   

10.
以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幼龄人工林为材料,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研究氮、磷、钾配比施肥对红锥幼林生长的影响,为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各处理的树高和胸径相对增量及根、枝干和叶的生物量均高于CK;T4处理的叶生物量最高,T5处理的树高、胸径相对增量和根、枝干生物量最高;不同施肥处理下各生长指标差异显著。T4处理(N87.5 g/株, P_2O_581.3 g/株, K_2O 50.0 g/株)和T5处理(N 87.5 g/株, P_2O_5162.5 g/株, K_2O 75.0 g/株)为红椎幼林较为适宜的施肥配方。  相似文献   

11.
在雷州半岛的唐家林场设立了7种施肥处理试验①ck(不施肥对照)、②P_(15)、③K_8、④P_3K_4、⑤N_2P_4K_4、⑥N_3P_6K_6、⑦滤泥5kg+N_5P_2K_2,分别于2a、3a和4a时进行了调查和经济分析。结果表明,施肥影响尾叶桉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蓄积量的生长,这种影响在2a~4a间都到达显著水平。在7种处理之间,所有6施肥处理都与对照差异显著;多元素与单元素处理之间差异显著;在2a~4a间,N_3P_6K_6处理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材积生长量都最大。 N_3P_6K_6处理的产值最高,利润也最高,比排第2的常规施肥处理N_5P_2K_2利润多12.5%;是对照处理利润的3.75倍,为最佳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12.
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植物抗性相关性较强,为筛选出最利于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苗期抗性的配比施肥量,本研究探究不同NPK配比施肥对1年生格木组织内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有何影响。以1年生盆栽格木幼苗为试材,采用氮磷钾三因素四水平(L_93~4)进行配比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的施肥组合是N2P2K3(氮素2.2 g、磷素1.0 g、钾素0.9 g),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的是N2P1K2(氮素2.2 g、磷素0.5 g、钾素0.6 g);磷元素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最大,而氮元素对溶性蛋白的影响最大;各处理组与对照相比,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随着施肥时间的增加呈正相关的增长,说明氮磷钾施肥能明显促进格木幼苗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生成。  相似文献   

13.
施不同氮磷钾组合肥对核桃楸苗木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核桃楸苗木生长影响的结果表明,氮磷钾组合施肥能显著促进核桃楸苗木的生长,对高径生长、根系发育和生物量均有明显地增效作用。不同施肥处理间在幼苗的苗高、地径、主根长、侧根数和生物量等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综合影响苗木质量的各项指标,以施氮10 g/m、磷(P_2O_5)6 g/m、钾(K_2O)6 g/m配比的处理表现最优,为适宜的施肥处理,该项研究为核桃楸育苗合理施肥技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苗期施肥对黎蒴栲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采用均匀设计对黎蒴栲实生幼苗进行不同梯度的配比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处理T_4(N 0.112 5 g/株、K_2O 0.050 0 g/株)、T_5(N 0.075 0 g/株、P_2O_5 0.350 0 g/株)均较有利于黎蒴栲幼苗的生长。施氮肥处理的黎蒴栲苗木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均高于未施氮肥处理(T_3,P_2O_5 0.175 0 g/株、K_2O 0.100 0 g/株)和对照的,施氮肥有利于黎蒴栲幼苗叶片叶绿素的积累。黎蒴栲叶片叶绿素含量在施肥前期,与氮肥施用量呈正相关;后期生长阶段,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其生长状况密切相关。可通过叶片叶绿素含量了解植物对氮肥的需求情况。  相似文献   

15.
以播种育苗4个月的圆齿野鸦椿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L9(33)正交实验设计设置不同氮、磷和钾肥施肥量及配比,通过测定移栽幼苗的成活率、苗高、地径、叶片数、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长和生理指标,研究不同配方施肥对圆齿野鸦椿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并得出最适合圆齿野鸦椿幼苗生长的氮、磷、钾肥配比。结果表明:不同的施肥配方对圆齿野鸦椿幼苗的生长影响显著;在施肥处理中,除了处理8可溶性糖的含量低于对照外,其余处理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大于对照,说明适量的施肥促进了圆齿野鸦椿生物量的积累。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处理1即每株施尿素0. 1 g、钙镁磷0. 1 g、氯化钾0. 1 g是最优的施肥配方,其N元素、P元素、K元素含量分别为0. 046 g、0. 012 g、0. 06 g。  相似文献   

16.
施肥对毛白杨杂种无性系幼苗生长和光合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采用正交设计L9(34)布置氮、磷、钾3因素3水平的肥料试验,研究氮、磷、钾配施对毛白杨杂种无性系苗木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的施肥处理对相同系号的苗木影响不同,而不同系号的苗木对相同施肥处理响应也不一致,因此不仅要找出最佳的氮、磷、钾施肥量及其比例,而且要针对不同的无性系制定不同的施肥配方;2)毛白杨杂种无性系的生长和生理特征对于不同施肥配方的响应不完全一致,毛白杨杂种无性系S86号的最佳施肥配方为N(3g)+P2O5(2.25g)+K2O(0g),46号的最佳配比为N(5g)+P2O5(4.5g)+K2O(1g);3)毛白杨杂种无性系S86和46号处理间净光合速率×总叶面积(PTL)较净光合速率(Pn)差异更显著,并且与生长的相关性要高于净光合速率与生长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80以上;4)不同的氮、磷、钾配施处理对毛白杨杂种无性系苗木各项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有显著影响,以氮肥影响最大,磷和钾肥影响较小。该研究对毛白杨杂种无性系的合理施肥具有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红豆树苗期的氮磷钾施肥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豆树L9(34)的氮磷钾正交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3种营养元素中,对红豆树苗木的苗高、植株鲜重、茎鲜重、叶鲜重4个生长因子的重要性次序均为磷→氮→钾,表明该圃地土壤的磷肥欠缺对苗木生长影响最大,氮和钾次之;该育苗圃地条件下,氮肥、磷肥、钾肥对红豆树苗木的地径、植株鲜重、根鲜重、茎鲜重、叶鲜重5项生长因子的效应具有一致性,氮、磷、钾3种植物生长元素的最优组合都为氮肥100 g 磷肥40 g 钾肥50 g,表明氮、磷、钾的合适施用量比例为2.5∶1∶1.25.  相似文献   

18.
通过盆栽试验法和氮、磷、钾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法,以2年生无性系7080组培苗为材料,设置15个处理组,探究楸树Catalpa bungei在氮、磷、钾不同配方施肥下的生物量积累和分配及施肥效率,筛选最优配比,为楸树无性系精准配方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试验设置的施肥量范围内,配方施肥能够显著增加楸树无性系7080幼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及氮、磷、钾含量,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T10(氮:磷:钾=12:12:12 g·株~(-1))为最佳配比组,其苗高为173.4 cm,是CK的1.88倍,施肥期间苗高平均增长136.9 cm,而CK只增长了55.8 cm;其地径为24.04 mm,是CK的1.8倍,施肥期间地径平均增大19.08 mm,而CK只增大了8.37 mm;其生物量是CK的2.6倍,CK12的1.8倍,且T10组根、茎、叶的氮、磷、钾含量均为最高。通过以上分析可得,合理的配方施肥对楸树苗木生物量和养分积累、肥料利用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无性系7080的最佳施肥配比为T10。  相似文献   

19.
以1年生仿栗幼苗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氮、磷、钾施肥配比对仿栗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对仿粟幼苗的生理活性影响较大,施肥处理能显著提高仿栗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增加其潜在的光合能力;同时施肥处理对仿栗叶片内保护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随物候期的变化,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以处理N500P200K500的效果最好,保护酶的活性最高,叶片细胞膜的过氧化作用最弱,与不施肥处理形成显著性差异,这为通过施肥来提高仿栗的生长速率和抗逆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林下栽培的2年生於术为试材,研究分析了於术现蕾期各器官主要营养元素含量、分布及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为於术的养分管理和施肥决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於术叶片中的氮含量最高,达17.74g/kg,各器官中氮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叶片>细根>花蕾>根茎>茎枝;於术细根中的磷含量最高,达2.46g/kg,各器官中的磷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细根>根茎>叶片>花蕾>茎枝;於术叶片中的钾含量最高,达22.60g/kg,各器官中的钾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叶片>细根>茎枝>花蕾>根茎;於术叶片中的钙含量和镁含量为最高,分别为19.57g/kg、3.61g/kg,各器官中的钙含量和镁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叶片>细根>花蕾>根茎>茎枝;於术同一器官中,均以钾元素含量为最高,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的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钾>氮>钙>磷>镁;於术叶片中的氮:磷、氮:钾、钾:磷平均分别为9.69、0.83、12.54;於术叶片、茎枝、根茎和细根器官中的氮含量、钾含量和镁含量与土壤养分的关系较为紧密,具有显著(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