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水资源可利用量不足会导致河流断流或生态环境破坏,水资源可利用量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水资源的利用受制于供水工程的建设及供水能力的大小,通过分析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概念及计算方法,利用正算法计算荣昌区现状条件下及未来水平年的水资源可利用量,结果表明荣昌区多年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但若要满足未来用水需求需考虑利用客水和调水措施。  相似文献   

2.
针对特殊干旱年山湖水库水资源优化调度问题,提出了单座年调节水库与补库泵站、调水泵站联合运行的“一库两站”系统水资源优化调度模型.模型以年内各阶段受水区缺水量平方和最小为目标函数,各阶段水库的供水量与外调水量为决策变量,水库年可供水量、调水泵站年提水量、库站联合运行调度准则为约束条件,采用动态规划逐次逼近法求解,获得了水库最优的供水量过程和弃水量过程、补库泵站最优的补水量过程以及调水泵站最优的提水量过程.结果表明:山湖水库“一库两站”系统水资源优化调度可将系统缺水量从16万m3减小至8.6万m3,而水库弃水量从84.1万m3减小至0,泵站补水量从2 190万m3减小至2 140万m3,外调水量从380万m3增加至390万m3.该成果可为采用类似“一库两站”系统供水灌区的运行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多库联合调度复杂水资源系统,以滇中洱海流域水资源系统结构及其特点为背景,综合考虑缺水量最小及弃水量最小目标,基于CAS理论建立了水资源系统优化配置的理论框架与数学模型,运用CAS理论的Swarm模拟平台,以2030水平年水资源条件和开发利用状况为基础,进行水资源长系列供需平衡模拟,依据多方案模拟结果,重点分析了各蓄水工程之间的优化调水运行规则,以及相应优化规则条件下的水资源调配方案和最小缺水量.  相似文献   

4.
基于水足迹理论的宁夏水资源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水足迹理论和计算模型及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以宁夏2012年统计数据为依据,计算了该区2012年的水资源足迹,并对水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12012年宁夏总的水资源足迹为100.894亿m3,人均水资源足迹为1 558.953m3/人;2农业是宁夏水资源消耗量最大的产业,水资源足迹达到84.715亿m3,占本地生产服务用水量的63.086%;3宁夏水资源匮乏度为93.377%,水资源压力指数为124.280%,水资源利用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因此,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转变消费理念和消费结构,从外流域调水和发展虚拟水贸易等方式缓解地区水资源压力,实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虚拟水贸易的灌区种植结构多目标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地区农业综合效益的同时节约灌溉用水量,促进地区水资源高效利用,以人民胜利渠灌区为例,在分析计算农作物虚拟水量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虚拟水贸易的灌区种植结构多目标优化模型。结果表明,灌区虚拟水量相对较大的作物为棉花、油菜和水稻,虚拟水量较小的作物为花生、小麦和玉米。通过模型的优化调整,最终优化方案与现有方案相比,水稻和油菜的种植面积均有所减少,而花生的种植面积有所增加。优化后灌区粮食总产量可达6.4亿kg,灌区的粮食安全得以保障。经济效益值增加了1.8亿元,占现状年效益的15.4%;生态效益值增加了1.2亿元,占现状年效益的3.1%;节约灌溉水6 370.7万m3,占现状年用水量的15.6%;节约虚拟水1 659.5万m3,占现状年虚拟水量的2.0%。可见,考虑虚拟水贸易来指导种植结构的调整,在提高灌区综合效益的同时,还促进了灌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缓解了水资源压力,为灌区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黄水沟调水工程改变博斯腾湖水动力条件,引起湖区及下游水体矿化度改变。为探讨工程影响极其适宜的运行方式,采用MIKE21软件构建水动力水质二维数值模型并设计不同情景方案。模拟结果显示:工程运行可降低全湖矿化度并改善矿化度空间分布不均,当调水量为3亿m~3/a时效果最优,全湖年均矿化度可降低86 mg/L,缓解博斯腾湖咸化风险。工程运行导致矿化度从博斯腾湖转移至下游孔雀河,出水矿化度由912 mg/L增至940 mg/L,浓度变化对下游灌区作物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7.
基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锦西灌区灌溉水资源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不确定环境下通过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法促进灌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选取黑龙江省锦西灌区为研究区域,以随机规划、多目标规划等方法为基础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不同供水情景下,灌区灌溉总耗水量节约1.3~3.9亿m3,灌溉水资源生产力提高0.85~1.01kg/m3,可促进农业经济效益增长0.18~6.90亿元,且优化后各配水方案中生态配水量控制在0.4亿m3以上,降低农业污染物排放量1.28~3.13万t,灌区农业生产环境显著改善。优化后,不同情景、不同模糊隶属度函数所对应的各灌溉水资源配置方案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均存在明显差异,不确定性要素对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影响显著。以农业经济效益、水资源利用均衡性指数、农业水分生产力、农业污染物排放强度、GWP排放量以及农业水资源利用比率为主要指标,对优化后各配水方案的综合可持续性进行分析,确定各供水情景下的最优配水方案,最优方案的可持续性指数均高于0.4。最优配水方案可在稳定灌区粮食产量的基础上,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灌区生态环境,保障灌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牛栏江-滇池补水方案研究根据2020年规划水平年滇池水环境治理目标生态补水量下限6.0亿m3,补水量汛枯比55:45左右要求,通过进一步深入调查分析,对原规划德泽水库调水工程受水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挖潜,有依据地优化水资源配置方案,为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建设提供了决策依据.在保障调水需求前提下,既降低了德泽水库工程规模,又避免了对沾益海峰省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120.1 hm2土地的淹没.较好地体现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以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绿洲区域地下水为研究对象,运用地下水位动态ANN-FEFLOW模型模拟了不同情景下(现状条件、灌溉面积减少、节水灌溉实施、地表来水增加及综合工程措施等)地下水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民勤绿洲现状条件下地下水将持续下降;灌溉面积减少可以明显缓解地下水位下降速度,节水灌溉对地下水的影响并不明显。地表来水为2.51×108 m3/a时,湖区地下水将出现正均衡;综合工程措施情景下,湖区和泉坝区地表来水分别为1.45×108 m3/a和2.51×108 m3/a时,地下水位回升。  相似文献   

10.
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完成后,2010年西营河向下游民勤调水达1.2亿m3,灌区渠首引水量由2003年的3.2亿m3减少至2010年水权水量的2.15亿m3,减幅达32.8%,如何保证完成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目标任务的同时,确保灌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优化配置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效益是核心.在这里,仅就如何优化调度,合理利用分配给灌区有限的水资源使用权进行探讨,并提出了最佳的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1.
引江济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汉江中下游四项工程之一,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补偿调水后汉江中下游河道内外需水要求,有利于增加北调水量.由于引江济汉走线方案的优化直接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针对该工程在规划设计阶段走线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的原则、措施和方案,得到了设计单位和审查专家采纳和认可,该工程已经通过了有关部门的审查.  相似文献   

12.
引江济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汉江中下游四项工程之一,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补偿调水后汉江中下游河道内外需水要求,有利于增加北调水量。由于引江济汉走线方案的优化直接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针对该工程在规划设计阶段走线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的原则、措施和方案,得到了设计单位和审查专家采纳和认可,该工程已经通过了有关部门的审查。  相似文献   

13.
河流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导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指标,目前河流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仍以水资源数量的方法居多,而考虑河流内在水质约束与水资源可利用量关系的研究较少,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水质约束的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从河流内在水质约束的角度出发推求水资源可利用量,以此作为传统水量方法的补充及复核手段,对于科学确定河流水资源可利用量进而指导河流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传统水足迹计算方法在评价水电开发中水资源消耗时,未考虑水电站建设前河流天然状态下已有水量蒸发,一定程度上会高估水力发电水足迹。改进传统水足迹计算方法,将水库库区水面年蒸发量E改为年新增蒸发量ΔE,更能直观反映水力发电能耗比。以澜沧江中下游6座已建成水电站为案例,对比水足迹传统及改进计算方法,评估水电开发的水资源消耗,结果显示:传统方法求出平均水足迹为2.38 m3/GJ,改进方法为1.93 m3/GJ;改进计算方法考虑了建坝前河流天然状态下已有水量蒸发,水力发电水足迹计算结果更准确;水电站建设前后水面面积改变程度是影响计算结果改进程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分析了国内外有关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代表性定义,国内外在此问题上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考虑回归水、是否考虑无法控制利用的洪水以及是否充分考虑水权等。以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概念为切入点,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并比较分析了国内常用的扣损法、美国德克萨斯洲的WAM模型和综合考虑水量与水质的墨西哥水资源可利用量指数法,指出了今后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6.
牛栏江—滇池补水方案研究根据2020年规划水平年滇池水环境治理目标生态补水量下限6.0亿m³,补水量汛枯比55:45左右要求,通过进一步深入调查分析,对原规划德泽水库调水工程受水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挖潜,有依据地优化水资源配置方案,为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建设提供了决策依据。在保障调水需求前提下,既降低了德泽水库工程规模,又避免了对沾益海峰省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120.1hm²土地的淹没。较好地体现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汉江流域引调水工程较多,引调水工程在改变水资源时空分配布局、解决受水区缺水困境的同时,也给水源下游区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江济汉工程、引汉济渭和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实施进展情况,通过设置3种引调水工况,定量分析引调水工程实施对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水环境、水生生态和湿地生态的累积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保护建议,为汉江流域管理机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作为水资源危机的主要内容,在吉林省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广泛存在。对此,从人口、经济、生态、水资源和水环境等5个子系统,建立吉林省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设计现状延续型、节约水量型、环境保护型、综合协调型4种情景,模拟2016-2025年吉林省水资源承载力。结果显示:现状延续型在水量和水质两要素均最差,为最劣方案;节水水量型和环境保护型分别在缓解水资源供需压力和改善水环境质量上有所建树,为非劣方案;综合协调型在水量和水质两要素均表现优异,为最优方案;2025年4种方案的水资源承载力排序为综合协调型>环境保护型>节约水量型>现状延续型。  相似文献   

19.
乌鲁木齐市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对其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显得尤为迫切。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区域经济社会水资源配置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设置节水低、中、高方案,对2017-2040年乌鲁木齐市用水量进行计算机仿真预测;分别测算多年平均、丰水年、偏丰水年、平水年和偏枯水年情景下,节水低、中、高方案的缺水量,选择出较优方案。得出结论:低方案不可持续,即水资源利用和产业发展维持现状,难以保证经济社会的需求;中方案也不可行,即适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人口和产业发展速度,水资源仍难以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方案是较优方案,即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人口和产业发展速度,但遇偏枯水年,仍需要加大提水、调水和使用中水力度,水资源才能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20.
我国粮食虚拟水流动对水资源和区域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水流动是虚拟水形态的水资源在地理空间上的再分配,对区域经济和水资源具有重要影响。以省级行政区为单元,计算了2010年我国粮食生产、消费、调运及生产用水和虚拟水流动情况;选取节水量、水资源压力指数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个指标,定量研究了我国区域间粮食虚拟水流动对区域经济和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省级行政区之间粮食虚拟水流动量为1 138.1亿m3,其中蓝水为449.7亿m3,流动的主要规律是从水资源效率高的地区流向效率低的地区,从缺水地区流向丰水地区,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流向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相应地,在国家尺度上,省级行政区之间的粮食虚拟水流动节水578.9亿m3,其中蓝水为478.9亿m3;粮食虚拟水输出使输出省级行政区水资源压力指数由1.61(假设输出区粮食虚拟水输出为0)上升到2.04;人均GDP由43 428元(假设生产调出粮食的水量全部转变为工业用水)减少到31 776元。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实施虚拟水补偿,优化作物种植结构是解决我国区域虚拟水流动负面效应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