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灌溉形式下玉米全生产期投入产出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蒙古通辽玉米典型种植区现有的4种灌溉形式全生产期投入、产出和灌溉水量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按照投入指标分析(仅考虑一个生产期内投资),由高到低分别为覆膜滴灌、浅埋不覆膜滴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喷灌机喷灌;按照产出指标分析,由高到低分别为覆膜滴灌、浅埋不覆膜滴灌、喷灌机喷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按照灌溉水量指标分析,由高到低分别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喷灌机喷灌、浅埋不覆膜滴灌、覆膜滴灌。综合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体分析,建议内蒙古赤峰市、通辽市和兴安盟部分地区降水量为250~400mm的玉米种植区可适度推广浅埋不覆膜滴灌。  相似文献   

2.
针对扬黄灌区玉米节水灌溉存在投入高、效率低和种植模式单一的问题,通过采用浅埋式滴灌、露地滴灌的灌溉方式种植双行靠地膜玉米,测定玉米各生育时期生长指标、土壤含水率,探索降低玉米节水灌溉和种植模式投入新方法。试验表明:膜下滴灌和膜下浅埋式滴灌出苗比露地和露地浅埋式滴灌分别早3d和2d;全生育期内膜下浅埋式滴灌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膜下浅埋式滴灌、露地浅埋式滴灌和露地滴灌;同一种植模式下浅埋式滴灌比露地滴灌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均高;膜下浅埋式滴灌产量分别比露地滴灌、露地浅埋式滴灌、膜下滴灌提高15.8%、8.87%、1.81%;膜下浅埋式滴灌的群体WUE分别比露地滴灌、露地浅埋式滴灌、膜下滴灌增加16.1%、9.3%、1.6%。  相似文献   

3.
以披碱草为试验材料,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保水剂采用混施方式的情况下,研究了痕量灌溉管不同埋深对披碱草生长密度、高度及生物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披碱草生长密度随时间变化不明显,而随着痕量灌溉管埋深的增加而产生增加的趋势,其高度和生物量均随着时间和痕量灌溉管埋深的增加而增加,但增速越来越小;在混施保水剂的前提下,痕量灌溉管埋深25cm时,披碱草的长势最好。  相似文献   

4.
岭东南地区节水灌溉综合评价与优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合分析岭东南浅山丘陵区大田作物不同节水灌溉方式的工程技术实施和运行过程中各影响因素,提出一套综合"经济-技术-社会"的相对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层次分析法理论为指导结合专家评分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系统评价数学模型,对不同灌溉方式的综合效益进行客观的定量评价。通过对管道灌溉、膜下滴灌、半固定式喷灌、时针式喷灌等不同灌溉方式的分析评价,结合浅山丘陵区大田作物生产实际情况,分析了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水平条件下各种灌溉方式的优缺点,确定了半固定式喷灌是最适合岭东南地区的节水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在新开垦的浅山丘陵区利用低压管道输水进行春小麦涉畦灌溉的节水增产效益,通过对土渠,砼衬砌渠,PVC管道3种型式输水效率的试验对比,总结了低压管道输水小畦灌溉的优越性,为青海省浅山丘陵区的节水灌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晋北地区PE塑料管道浅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得出了一套适合晋北高寒地区的PE塑料灌溉管道浅埋的设计、施工及管理方法。方法简单、经济、实用,某些方面有创新,有较大的推广使用价值和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鲁西北黄河冲积平原引黄灌区农业灌溉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农业灌溉模式对于灌区进行高效节水灌溉具有重要意义。以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为研究区,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该区地下水水质状况,采用GIS研究该区2000-2009年井灌期3月和9月地下水埋深的时空变异规律,基于以上分析和该区现代化水网灌溉、井灌的现状,提出更加合理的灌溉模式。研究表明:1研究区大部分灌区的地下水水质良好,水温、pH值、盐度、碱度和矿化度均符合农田灌溉水的要求;2研究区10年间(2000-2009年)3月和9月的地下水埋深变化不大,平均埋深较小,分别为2.75和2.97m;2000、2005和2009年3月和9月地下水埋深的分布格局具有一定差异性,年际埋深普遍降低或维持原来的状态,适合地下水开采;3研究区井灌存在诸多问题,但现代化水网灌溉正在大面积推广,灌区可通过水泵并联的方式将井水输送到低压管道中,实现基于水网的井渠混灌。  相似文献   

8.
井灌区不同灌溉方式的耗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华北平原井灌区传统的地面灌溉和喷灌两种灌溉方式下的耗能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在地下水埋深小和地面灌溉灌水量不大的情况下 ,喷灌与地面灌溉的耗能比将会增加。  相似文献   

9.
通过设置灌溉量和滴灌管埋深的二因素三水平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灌溉量和滴灌管埋深对无膜地下滴灌棉花产量的影响,以明确在无膜条件下地下滴灌棉田灌溉量和滴灌管埋深的最优指标。结果表明,无膜灌溉量为4 200m3/hm2,滴灌管埋深5cm时,产量最高,为最佳无膜覆盖滴灌量和滴灌管埋深设置,当灌溉量较低时,滴灌管要深埋,反之,则要浅埋。仅从经济效益来看棉花种植采用地膜覆盖更好,但无膜覆盖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辽宁中部地区适宜的水稻灌溉方式,采用测坑试验,以浅水灌溉为对照,研究了控制灌溉、交替灌溉、浅湿灌溉和浅水灌溉4种灌溉方式下水稻的灌水量、株高分蘖、产量及水分生产率变化。结果表明,浅水灌溉和浅湿灌溉的灌水量、株高、有效分蘖数、产量和水分生产率显著高于控制灌溉和交替灌溉,浅湿灌溉的水分生产率最高,交替灌溉的水分生产率最低。辽宁中部最适宜推广的水稻灌溉方式是浅湿灌溉。  相似文献   

11.
刘戈  王凯  刘延  汪强 《节水灌溉》2021,(4):48-54
为了探明黄淮海平原区不同灌溉模式对夏玉米生产性状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2018-2019连续2年设置覆膜浅埋滴灌(T4)、浅埋滴灌(T3)、覆膜滴灌(T2)、地表滴灌(T1)和传统畦灌(CK)等5种灌溉方式实施大田对比试验,测定了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LAI)、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以及水分利用效率(W...  相似文献   

12.
TPL给水栓在地埋低压管道灌溉中的推广应用马爱国,王捷(河南省水利水电实业开发公司)地埋低压管道灌溉具有省水、省地、降底能耗、投资少等优点,尤其是在机井灌区,深受群众欢迎,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河南省自1989年以来,利用第二期节水灌溉贴息贷款,已建成...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应用到设施农业中。水肥一体化技术是集合施肥与灌溉配套使用的一项新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提高水肥利用效率是设施农业生产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传统农业中常采用地表上滴灌,存在管道老化、灌溉过程中存在沿程渗漏和蒸发等问题,本研究改变传统地表滴灌形式,采用地表下埋管,地表上肥料罐将水肥混合后通过滴灌管道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的灌溉方式。同时,采用传感器进行灌溉的自动控制与自动检测土壤水分信息和肥料信息,利用远程控制来实现数据传输,并通过模拟计算出灌溉计划,大大提高了灌溉施肥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多年冬小麦季日蒸散量数据,对FAO56推荐的作物需水量计算方法在地下水浅埋区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模拟结果表明,在充分供水的灌溉制度下,即使不考虑地下水补给,单、双作物系数法的模拟结果也较精确,对各生育阶段的模拟误差并没有明显的规律,双作物系数法在覆盖度低的初期和后期可以较好的反映灌溉和降水的影响;当供水较少且不考虑地下水补给时,单、双作物系数法和土壤水分胁迫系数修正法的模拟误差均较大.因此,在地下水浅埋区灌溉和降水偏少时,FAO56计算作物需水量的方法应慎重应用,如何考虑地下水对蒸散发的补给,从而实现FAO56在地下水浅埋区的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陶长生  徐方 《灌溉排水》2000,19(4):68-71
节水高产的浅湿灌溉技术较适合苏南太湖地区的水稻生产。试验选用苏南太湖地区水稻土中有代表性的粘土和重壤土作试验载体,系统地探讨了浅湿灌溉对水稻生理、生态及稻田生态环境的影响,水稻平均比浅水勤灌增产6.1%。经对降水利用率、稻田耗水量、灌水量测定,浅湿灌溉比浅水勤灌分别增加14.6%和减少19.2%和30%,收到了节水高产的效果。对地下水埋深和土壤含水率对应关系的测定,得出,稻田落干时地下水埋深以30cm为宜(烤田期除外)。在此范围内,地下水埋深每下降10cm,土壤含水率下降1%~5%。据此大田试验,得出了水稻撮优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16.
节水高产的浅湿灌溉技术较适合南太湖地区的水稻生产。试验选用苏南太湖地区水稻土中有代表性的粘土和重壤土作试验载体 ,系统地探讨了浅湿灌溉对水稻生理、生态及稻田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稻平均比浅水勤灌增产 6.1 %。经对降水利用率、稻田耗水量、灌水量测定 ,浅湿灌溉比浅水勤灌分别增加 1 4 .6%和减少 1 9.2 %和 30 % ,收到了节水高产的效果。对地下水埋深和土壤含水率对应关系的测定 ,得出 ,稻田落干时地下水埋深以 30 cm为宜 (烤田期除外 )。在此范围内 ,地下水埋深每下降 1 0 cm,土壤含水率下降 1 %~ 5%。据此大田试验 ,得出了水稻的最优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17.
结合实际工程项目,根据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的特点与丘陵地区耕地坡度不均的实际情况,对丘陵地区管道输水灌溉的取水工程和管道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了丘陵地区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建设中的干支管布置、水锤防护及灌水方式等技术问题及其对策;介绍了丘陵地区应用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的效益与优点,从而为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在丘陵地区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低压管道灌溉管道淤积的因素主要有水源含沙量及颗粒级配、管道流量、管径、灌溉方式与运行管理等因素。根据不同管径情况下含沙量与临界不淤流量关系研究表明,以长江水源泥沙含量0.414 kg/m3,中值粒径为0.01 mm分析,干管管径500 mm时,临界不淤流量为281 m3/h,支管管径200 mm时,临界不淤流量为40 m3/h。随着泥沙含量的增加,管道临界不淤流量增大,同时,在相同泥沙含量情况下,临界不淤流量随输水管径的增加而加大,输水管径对临界不淤流量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水稻浅湿节水灌溉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山属粘壤土水网区域 ,在水稻灌溉方面 ,多数管水员凭借传统意识进行灌水 ,造成了淹灌、漫灌、深灌 ,导致水资源的大量浪费。针对上述情况 ,进行了以地下水埋深为灌水指标的水稻浅湿节水灌溉模式的探讨 ,通过试验初步提出了水稻节水浅湿灌溉模式。该模式既节水又提高产量。在进行节水灌溉试验的同时探讨了水稻根系密集层土壤水分与地下水埋深关系 ,提出了经验方程  相似文献   

20.
浅地下水对作物生长规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开展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冬小麦和玉米全生育期潜水蒸发试验,探讨浅埋深地下水对作物生长规律的影响,为地下水浅埋区制定灌溉制度提供参考。试验结果分析表明,不同埋深的地下水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有着很大影响,根系生长在分蘖期和拔节期受地下水位影响较大;而冠的生长则是在孕穗期到灌浆期影响较明显;作物的腾发量也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