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育对虾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对虾选育群体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互关系,随机选取经连续选育的第五代凡纳滨对虾68 尾,测量体质量(W)、体长(X1)、头胸甲长(X2)、头胸甲高(X3)、头胸甲宽(X4)、第一腹节高(X5)、第一腹节宽(X6)、第二腹节高(X7)、第二腹节宽(X8)、第三腹节高(X9)、第三腹节宽(X10)、第六腹节高(X11)、第六腹节宽(X12)、尾长(X13)共14 个形态性状并进行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研究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体长(X1)、头胸甲长(X2)、头胸甲高(X3)和头胸甲宽(X4)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 (P<0.01),是直接影响体质量的重要指标,其中体长的通径系数最大,是影响体质量的最主要因素,4 个形态性状的决定系数之和达0.9311,成为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分别建立体质量(W)与体长(X1)、头胸甲长(X2)、头胸甲高(X3)和头胸甲宽(X4)关系的回归方程:W=0.0136X12.9559(R2=0.9642),W=0.7969X22.4042(R2=0.736),W=4.712X32.0628(R2=0.6373)和W=4.633X42.1903(R2=0.6819)。体长(X1)、头胸甲长(X2)、头胸甲高(X3)、头胸甲宽(X4)与体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21.798 + 2.569X1 +1.104X2+1.069X3+0.4231X4。  相似文献   

2.
克氏原螯虾形态与体重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确定影响克氏原螯虾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以期为克氏原螯虾的亲本选育、形态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了350尾雌性克氏原螯虾和302尾雄性克氏原螯虾,分别测量其体重(Y)、全长(X1)、头胸甲长(X2)、头胸甲宽(X3)、腹节总长(X4)、第一腹节长(X5)和第一腹节宽(X6)。采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以体重为因变量形态性状为自变量,计算了雌雄克氏原螯虾各性状间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结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雌雄克氏原螯虾各性状间相关性皆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多元回归分析中,雌雄克氏原螯虾剔除了与体重性状不显著的形态性状,建立的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Y雌=-34.689+10.629X2+6.479X3+0.803X1,Y雄=-33.413+5.727X2+6.770X3+2.043X1+3.045X6 ;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头胸甲长在雌性克氏原螯虾中对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全长和头胸甲宽,全长和头胸甲宽通过头胸甲长对体重的间接作用较大。在雄性中,也是头胸甲长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全长和头胸甲宽以及第一腹节宽,第一腹节宽通过头胸甲长、宽和全长对体重的间接作用最大。[结论]以上结果可为克氏原螯虾的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脊尾白虾低盐种群亲本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性状的影响,随机选取上海奉贤地区的脊尾白虾低盐种群亲本100尾(40尾抱卵和60尾未抱卵),分别测量体长(X1)、头胸甲长(X2)、头胸甲宽(X3)、头胸甲高(X4)、第一腹高(X5)、第一腹宽(X6)、腹部长(X7)、额剑长(X8)、尾节长(X9)、体质量(Y)等10个指标,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低盐种群亲本主要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脊尾白虾低盐抱卵亲本的形态性状普遍高于未抱卵亲本,除体质量外,它们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抱卵亲本和非抱卵亲本的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低盐抱卵亲本的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尾节长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尾节长的作用最大(0.900),在未抱卵亲本中,所有保留性状均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头胸甲长的作用最大(0.747);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抱卵亲本和非抱卵亲本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建立最优回归方程分别为:Y=...  相似文献   

4.
谈佳玉  倪锦  沈建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35):131-135
通过研究影响南极磷虾虾肉质量的主要形态特性,丰富南极磷虾生物学资料,同时为南极磷虾脱壳设备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随机选取南极磷虾100尾,测定体长(X1)、头胸甲长(X2)、腹部长(X3)、尾扇长(X4)、头胸甲宽(X5)、腹部宽(X6)及虾肉质量(Y)7个形态特征,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分析形态特征对虾肉质量的影响效应。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南极磷虾的形态特征与虾肉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经通径分析和回归显著性检验,建立腹部长(X3)、腹部宽(X6)对虾肉质量(Y)的多元回归方程Y=-0.187+0.008X3+0.032X6,回归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显示,腹部长与腹部宽对虾肉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是影响虾肉质量的重要形态特征指标,其中腹部长对虾肉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头胸甲长和头胸甲宽通过间接作用影响虾肉质量。  相似文献   

5.
太湖秀丽白虾形态性状对体重影响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随机选取了521尾太湖秀丽白虾,分别测定腹部长(X1)、腹部宽(X2)、体长(X3)、头胸甲长(X4)、头胸甲宽(X5)、尾扇长(X6)、额剑长(X7)、尾扇宽(X8)和体重(Y)9个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计算了秀丽白虾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重(y)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策系数,进而对各性状对体重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湖秀丽白虾各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秀丽白虾的腹部长(X1)、体长(X3)和额剑长(X7)的通径系数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P<0.01);除体长(X3)外,各形态性状对体重(Y)的间接影响均大于直接影响。体长(X3)对体重(Y)的直接影响最大,其次为腹部长(X1)和额剑长(X7),其它形态性状对体重(Y)的直接影响很小,主要通过体长(X3)和腹部长(X1)间接影响体重; 决策系数分析结果表明,体长(X3)、腹部长(X1)和额剑长(X7)的决策程度最大。决策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的结果一致。剔除与体重多元相关不显著的形态性状,建立了腹部长(X1)、体长(X3)、额剑长(X7)与体重(Y)的多元回归方程Y=-2.768+0.046X1+0.066X3+0.025X7。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安徽境内不同品系中华鳖种质资源的形态差异,以省内主养的4种中华鳖品系:乌鳖品系、日本品系、长江(安徽段)品系和黄河品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4种多元分析方法比较形态差异;采用表型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分析法研究体质量与形态之间的相关性。多元分析结果表明乌鳖和长江品系亲缘关系较近,日本和黄河品系亲缘关系较近,背部和腹部的形态差异是区分4个品系中华鳖的主要依据。建立了4个品系的典型判别函数,其交互验证判别准确率为67.5%。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背甲长和体高是影响乌鳖品系体质量的主要形态参数,其多元回归方程为Y乌鳖=-824.466+23.628体高+2.305背甲长。背甲宽和头宽是影响日本品系体质量的主要形态参数,其多元回归方程Y日本=-1501.849+10.911背甲宽+32.503头宽。腹甲长,头宽和背甲宽是影响长江品系体质量的主要形态参数,其多元回归方程为Y长江=8.175腹甲长-13.882头宽+4.101背甲宽-544.065。背甲长,腹甲宽和腹甲长是影响黄河品系体质量...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中国鱚(Sillago sinica)形态参数与体质量的关系,随机选取107尾舟山近海分布的中国鱚为研究对象,测量其体质量(X0)和11个形态性状:吻长(X1)、头长(X2)、体长(X3)、全长(X4)、尾柄长(X5)、尾柄高(X6)、体厚(X7)、眼径(X8)、眼间隔(X9)、眼后头长(X10)、体高(X11),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测定的形态指标和体质量的相关性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体长与体质量的相关性最大;剔除存在严重共线性的形态指标后,分别设置与体质量显著线性相关的体长和尾柄高为自变量、并将体质量设为因变量,构建了最优多元线性方程为Y=-87.734+6.174X3+24.398X6;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对体质...  相似文献   

8.
实验选取240尾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对全长、体高、体重、体长、头高 、头长、头宽、尾柄长、尾柄高、背区前长、吻长、眼后头长、背鳍基长、臀鳍基长、腹鳍前长、臀鳍前长、鼻间距和眼径等18个形态性状进行了测量。运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对17个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团头鲂的大部分形态性状与体重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 0.01)。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只有全长(P1)、体高(P2)、尾柄高(P3)、背前区长(P4)、吻长(P5)、背鳍基长(P6)、臀鳍基长(P7)、臀鳍前长(P8)、鼻间距(P9)和眼径(P10)对体重的回归系数达到显著水平(P < 0.05),构建的方程为:y = ﹣1 226.370 + 14.749P1 + 46.953P2 + 29.983P3 + 10.082P4﹣52.755P5 + 27.823P6 + 21.749P7 + 10.444P8﹣29.445P9 + 53.868P10。剔除回归系数不显著的形态性状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体高和全长均直接作用于体重,二者对体重的通径系数分别为0.326和0.272,可以作为预测团头鲂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通过对团头鲂的全长、体高和体重间的回归分析发现,体重与全长和体高之间都为等速生长。  相似文献   

9.
叉斑狗母鱼形态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叉斑狗母鱼(Synodus macrops)各形态性状的相关性及对体重的影响,随机选取叉斑狗母鱼150尾,测定体长(X1)、体宽(X2)、体高(X3)、头长(X4)和体重(Y)共5个性状。通过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叉斑狗母鱼4个性状与体重的相关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P< 0.01);体长、体宽和体高对体重的通径系数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它们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指标,其中体长对体重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为体高、体宽;头长通过间接作用影响体重;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剔除对体重直接作用不显著的性状,建立体长(X1)、体宽(X2)、体高(X3)对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Y=-50.198+0.299X1+0.695X2+1.238X3(R2=0.930)。  相似文献   

10.
以111个玉米自交系为试材,对玉米雄穗主轴长、穗上节间长、株高、穗长与穗颈长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以探讨各性状对穗颈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性状变异较大,其中穗颈长变异最大,变异系数达25.68%.各性状自交系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各性状与穗颈长以及各性状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各调查性状与穗颈长相关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穗上第5节间>第4节间>第3节间>株高>第2节间>第1节间>雄穗主轴长>穗长.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上第5节间、第3节间、株高对穗颈长有较大的正向直接影响;穗长对穗颈长影响不明显;穗上第1节间、第2节间对穗颈长的直接通径系数为较小的负值.对穗颈长作用最大的是穗上第5节间(r=0.71**,p=0.531 1),其次分别为第3节间(r=0.65**,p=0.287 3),株高(r=0.57**,p=0.227 8).为了获得穗颈长较长的玉米品种,应注重选择穗上第5节间、第3节间较长,株高较高的品种,同时协调好各性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近江牡蛎养殖群体数量性状间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查明近江牡蛎养殖群体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影响产量的因素组成,随机选取140只2.5龄贝,对其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壳宽)和重量性状(活体重、软体重)等5个数量性状进行测量,并应用遗传相关、多元回归、通径分析、决定系数等方法讨论了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测的5个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P < 0.05),相关系数从0.16710到0.81988。形态性状对活体重和软体重具有相同的影响:对二者起直接作用最大的均是壳高,其值分别为33.84%和34.20%;对二者起间接作用最大的均为壳长,其值分别为17.84%和13.23%;壳宽的作用最小。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壳长(x1)、壳高(x2)、壳宽(x3)3个估计活体重(Y1)和软体重(Y2)的回归方程,分别为: Y1 = -104.50715 + 1.29795x1 + 0.91435x2 + 1.39589x3 (R2 = 0.7818), Y2 = -10.54062 + 0.14956x1 + 0.14361x2 + 0.12205x3 (R2 = 0.6008)。本研究结果为近江牡蛎选择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即以提高活体重或软体重为目标,主要选择壳高,同时加强对壳长的协同选择。  相似文献   

12.
澳洲长鳍鳗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机选取澳洲长鳍鳗(Anguilla reinhardtii)1龄鱼50尾,分别测量全长、体长、背鳍长、臀鳍长、体高、头长、吻长、眼径、眼间距、口裂宽和体重共11个形态学指标。采用多元分析的方法,计算了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体重为依变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结果表明,除眼径和头长以外其他各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P<0.01)水平。剔除了通径系数未达到显著水平的变量,保留了全长、体高和口裂宽三个变量,其中全长对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P1=0.398)。所选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指数R2=0.965,说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采用逐步多元回归方程法建立了回归方程为:Y=-1412.565+1.923X1+13.000X5+15.767X10。式中,X1、X5、X10分别为全长(mm)、体高(mm)和口裂宽(mm),为澳洲长鳍鳗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紫石房蛤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选取73只紫石房蛤,测定其壳长、壳宽、壳高、活体重,计算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了以贝壳性状为自变量对活体重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对各性状的影响大小进行剖分,明确影响紫石房蛤体重的主要外部形态性状。结果表明,所测各表型性状与体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壳高对体重的直接影响(0.589)最大,对体重的决定程度最高,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因素;壳长和壳宽对体重的直接作用(0.139, 0.297)相对较小,主要是通过壳高的间接作用(0.4023,0.3787)影响体重。所选表型性状对体重的回归系数R2=0.828,表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以壳长、壳宽、壳高为自变量估计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265.233+0.743x1+2.459x2+3.688x3。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掌握吉力湖鲤鱼的生长情况,为吉力湖鲤鱼的增殖放流、渔业捕捞和生产管理提供技术指导和管理建议,本研究对吉力湖鲤鱼进行了体长、体重、年龄的测定和生长特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吉力湖鲤鱼的体重-体长方程为W=0.053 9×L~(2.803 3)(R~2=0.967 2)。(2)生长比速、生长常数及生长指标证实吉力湖鲤鱼的生长高峰在1~+~2~+龄和5~+~7~+龄。(3)吉力湖鲤鱼最大体长L_∞=76.76 cm,最大体重W_∞=10 380 g,体长生长方程为L_t=76.76(1-e~(-0.134 4(t-0.072 18)),体重生长方程为W_t=10 380(1-e~(-0.134 4(t-0.072 18)))~3。(4)吉力湖鲤鱼的体长生长速度方程为Lv=10.32 e~(-0.134 4(t-0.072 18)),是一条内弧形、不具拐点、由快到慢的曲线;吉力湖鲤鱼的体重生长速方程为Wv=4 185(1-e~(-0.134 4(t-0.072 18)))~2×e~(-0.134 4(t-0.072 18)),是一条具有拐点的S型曲线。拐点位于8.246龄,体长为51.17 cm,体重为3 075 g。(5)吉力湖鲤鱼体重生长加速度方程为Wa=562.5 e~(-0.134 4(t-0.072 18))×(1-e~(-0.1344(t-0.072 18)))×(3 e~(-0.134 4(t-0.072 18))-1)。在3龄前呈上升趋势,3龄后迅速下降,到达拐点8.246龄时为零。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梨形环棱螺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及影响体质量的因素组成,随机选取太湖野生群体、阳澄湖野生群体、江阴养殖群体共698个个体,测量梨形环棱螺壳高(SH)、壳宽(SW)、壳口高(AH)、壳口宽(AW)、体螺层高(BWH)、体质量(BW),并鉴定其性别,采用相关与通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为梨形环棱螺人工繁育和品系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测度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群体的壳高、壳宽、壳口高、壳口宽、体螺层高、体质量及性别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决定系数分析表明不同群体梨形环棱螺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并不相同,但不同群体中壳高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和直接作用均最大,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史宏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21):14-22
旨在选育多四粒荚大豆品种,构建理想模型,为大豆高产超高产育种探索新途径。用spss 18分析‘汾豆96’生理生态特性,以椭圆叶形多四粒荚‘汾豆96’为主,结合34份披针叶形四粒荚材料,对其10项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用逐步回归法构建理想模型。‘汾豆96’群体内四粒荚单株的存在率达85%以上,单株四粒荚最高达49个,占总荚数的30.25%,‘汾豆96’产量随四粒荚数的增加总体呈增加趋势。当R~2=0.939时,模型拟合最优:Y=-87.583+0.415X_1-5.155X_2+10.094X_3+13.459X_4。回归方程表明多四粒荚创新材料产量与生物产量(X_1)、株高(X_2)、百粒重(X_3)和主茎节数(X_4)呈显著线性回归关系。提升每荚粒数和选育多四粒荚品种,是高产超高产育种产量突破的新途径。大豆品种具备的理想模型是抗倒伏、多荚粒、适合机械化收获的短节间密荚类型。  相似文献   

17.
以全国主推的53个谷子品种为材料,在100 mmol L~(-1)混合盐碱(NaCl∶NaHCO_3=4∶1)胁迫下研究了不同谷子品种的耐盐碱性。结果表明,在盐碱胁迫下, 53个谷子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根长、芽长、根鲜重和芽鲜重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以对根长的影响最大;相对发芽势与相对发芽率、相对根长与相对芽长及相对根鲜重与相对芽鲜重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4个单项性状指标转化为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90.4%;以4个主成分的得分值通过隶属函数分析获得不同品种耐盐碱的综合得分值,并通过聚类分析将53个谷子品种划分为6种耐盐碱类型,其中强耐盐碱品种2个,耐盐碱品种16个,中间型品种17个,盐碱敏感品种6个,不耐盐碱品种9个和极不耐盐碱的品种3个。同时利用回归分析建立了可用于评价谷子耐盐碱性的回归方程D'=0.298+0.037X_2+0.144X_3+0.018X_6+0.209X_7-0.183X_9+0.115X_(11)-0.201X_(12)+0.112X_(13)-0.101X_(14)+0.284X_(15),相对发芽率、根长盐害率、芽长盐害率和根冠比盐害率可以作为谷子耐盐碱性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8.
《种子》2021,(8)
研究谷子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揭示影响谷子单株穗粒重的主要因素,筛选综合性状优良的株系,为高产杂交谷子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和推荐材料。以张杂谷3号(不育系A 2×冀张谷1号×SR 3522)分离构建的341个家系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s, RIL)群体为材料,对抽穗期、倒二叶长、倒二叶宽、株高、茎秆粗度、伸长节节数、成穂茎数、穗颈长度、穗长、穗粗、穗码数、码粒数、穗重、穗粒重、单株草重和千粒重等16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通径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亲本成穗茎数、穂重和穗粒重存在极显著差异,RIL群体主要农艺性状变异丰富,分布频率近似正态分布,表现双向超亲分离。穗粒重与抽穗期、成穂茎数、单株草重和穂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倒二叶长、茎秆粗度、伸长节节数和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的拟合度R~2=0.920,表明本研究调查的性状基本上涵盖了影响穗粒重的主要性状;通径分析表明,千粒重、穂重、成穂茎数、穂粗、穂长、抽穗期、倒二叶宽、倒二叶长、穂颈长度、伸长节节数、码粒数、茎秆粗度、穂码数和株高是影响单株穗粒重的主要因素,其中抽穗期、成穂茎数、穂长、穂粗、穂重和千粒重对穗粒重的正向直接作用较大,而倒二叶长、倒二叶宽、株高、茎秆粗度、伸长节节数、穂颈长度、穂码数和码粒数通过对单株穗粒重的负向间接作用较大。在欧式距离为25.0处可将RIL群体划分为六类,第Ⅰ类群包括269份材料,该类群中生育期较长,产量较低;第Ⅱ类群包括60份材料,该类群产量水平较低;第Ⅲ类群包括8份材料,该类群产量最低;第Ⅳ类群包括2份材料,该类群产量属中等水平;第Ⅴ类群包括1份材料,该类群产量属上等水平;第Ⅵ类群包括1份材料,该类群产量属中上等水平。  相似文献   

19.
甜瓜F2群体农艺性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甜瓜F2群体的性状遗传进行分析,利用J28-1-4-2(H)-2-2-1和DC-4-1-7-2-1-4-1-1-1杂交得到203个F2个体,2007年对节间长、叶长、叶宽等9个性状进行调查、评价.对所得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全子集法回归分析、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除了节间长性状外,其他性状都呈正态分布,说明这些性状是数量性状.节问长性状呈双峰分布,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存在着不同.所有测量的性状都与产量有极显著的相关.通径分析表明,节间长度对于果重的直接影响比较小,节问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较大,主要是由其他性状间接造成的,所以说明节间性状不会影响产量.为甜瓜短节间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通过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对法桐落叶渣吸附Cu~(2+)条件进行优化,建立浓度(X_1)、加入量(X_2)、pH(X_3)、温度(X_4)、时间(X_5)5个因素与吸附率(Y)的回归模型:Y=75.365 07+11.822 68X_1-6.858 95 X_2+0.239 10 X_3+2.163 83 X_4+1.100 91 X_5-4.777 08 X_1~2-2.435 83 X_2~2-2.255 09 X_3~2-1.491 18 X_4~2-3.431 78 X_5~2+3.835 57 X_1X_2+0.600 02 X_1X_3-3.153 86 X_1X_4-0.299 78 X_1X_5-0.304 83 X_2X_3+0.798 87 X_2X_4-0.013 50X_2X_5-0.231 74 X_3X_4-1.440 78 X_3X_5+0.935 30 X_4X_5。得出各因素对法桐落叶渣吸附Cu~(2+)影响顺序为:浓度加入量温度时间pH。从模型可知,在加入量0.5 g,pH=6,温度20℃,时间4 h的条件下,法桐落叶渣对Cu~(2+)吸附率最高可达88.19%。本研究为落叶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对实现经济循环发展和保护环境具有积极意义,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