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两个表现型稳定一致的辐射大突变体杂交后代及两个原品种的杂交后代进行了遗传变异规律和选种效果的研究。主要结果:1.大突变体杂交后代单株生产力等经济性状的广义遗传力、遗传进度都优于原品种的杂交后代。2.大突变体间杂交后代的选种效果优于原品种的杂交后代,大突变体间杂交中选株率占总中选株率的86.1%,比原品种间杂交的13.9%高72.2%,并已初步选出了有希望的品种(系)。  相似文献   

2.
选种和选配是常用的两大育种手段,选种就是选出本身性能优良,且能将优良性状遗传给后代的个体;选配主要包括纯种繁育和杂交繁育两个方面,通过对优良个体开展纯种繁育和杂交繁育产生品质优良的后代。通过加强培育,创造合理的饲养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桃亲本和杂交后代之间果实挥发性成分与含量以及关键基因表达进行分析,揭示桃果实挥发性成分在亲本与杂交后代之间的变化特征,明确桃亲本与杂交后代桃果实香气主要组成成分及变化,为进一步研究桃亲本和杂交后代果实香气遗传与调控机制及育种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测定‘21世纪’‘久脆’桃及其杂交后代的挥发性成分及含量,利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分析调控酯类合成和酯类水解关键基因PpAAT1PpCXE1的表达量,并通过1-甲基环丙烯(1-MCP)和乙烯处理改变果实成熟度分析不同处理条件对桃果实挥发性成分和含量的影响。【结果】 亲本及杂交后代桃果实共检测到125种挥发性物质,分为醇类、内酯类、酸类、萜类、酮类、烷烃类、烯烃类和酯类。挥发性成分与含量显示,除‘世纪之星’外,其他杂交后代挥发物种类均低于亲本‘久脆’,但55.56%的杂交后代挥发物总含量高于亲本。在检测到的挥发性成分中,酯类物质最为丰富,占挥发物总含量的50.98%。亲本‘21世纪’和‘久脆’中酯类物质含量分别占挥发物总含量的60.24%和43.45%,杂交后代中除hy-7(38.71%)外,其他杂交后代酯类物质含量所占比例均高于亲本‘久脆’。烷烃类物质也是本试验所检测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之一,各杂交后代中烷烃类化合物含量占挥发物总含量的比例均低于亲本‘久脆’,66.67%的杂交后代烷烃类占比低于亲本‘21世纪’。内酯类物质在亲本中均未检测到,但在杂交后代‘世纪之星’、hy-1、hy-9、hy-16以及hy-18中均检测到且含量极显著高于两亲本。乙酸反-3-己烯酯、乙酸己酯、辛酸乙酯、芳樟醇与二氢-β-紫罗兰酮是桃果实香气主要贡献成分(OAVs>1)。乙酸反-3-己烯酯作为桃香气主要贡献成分之一,在亲本中未检测到,但在77.78%的杂交后代中被检测到,且气味活性值在1.29以上,‘世纪之星’最高(5.04)。γ-癸内酯作为桃果实主要挥发性化合物,具有桃香气特征,仅在3个后代中检测到。OAVs加和分布显示‘21世纪’与多数杂交后代主要呈果香型,‘久脆’、杂交后代hy-7呈花香型,杂交后代‘世纪之星’果香与花香特征水平相当,且OAVs加和值均显著高于亲本及其他杂交后代,也是其香气浓郁的主要原因。外源乙烯和1-MCP处理杂交后代‘世纪之星’桃果实的结果表明,1-MCP抑制了果实酯类挥发物的合成,外源乙烯促进酯类物质提前释放,处理第2天酯类含量达到最高值;两种处理对内酯类化合物含量也有显著影响,在第1—3天处理组和对照组均未检测到内酯类化合物,第4—10天的3组试验内酯类物质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在第10天时乙烯处理组和1-MCP处理组内酯类物质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21世纪’、‘久脆’与其杂交后代果实挥发性物质种类、数量和含量差异显著,果实主要香气成分酯类和内酯在杂交后代中的含量比亲本显著提高。多数杂交后代果实香气特征与亲本‘21世纪’一致,呈果香型;部分与亲本‘久脆’香气特征一致,呈花香型,个别后代兼有花香和果香特征。与对照组相比,1-MCP处理桃果实对酯类和内酯的合成均有抑制作用,使果实香气变淡;外源乙烯可促进果实酯类物质提前释放,最高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外源乙烯处理显著减少了果实内酯类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4.
肥城桃是优良的山东地方品种。针对以肥城桃作母本进行常规杂交育种培育后代植株存在困难的问题,选择一个以‘白里肥城桃’作母本‘、曙光油桃’作父本的杂交组合,进行常规杂交育种能够获得正常果实和种子,种子经过冷藏破休眠处理后直接播种培育种苗,从培育的杂交后代植株中筛选出保持肥城桃果个大、香气浓郁、酸甜适口等优良性状的优株优系。本研究为在桃育种工作中利用肥城桃的优良特性开辟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有助于推动肥城桃育种改良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着重从杂交工作、种子采集与沙藏、播种培育杂交实生苗、杂交实生苗果实的调查、记载等方面介绍了常规杂交育种技术,并对芽变选种和实生选种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6.
<正>黑山羊肉质好、膻味小,深受消费者欢迎。初春时节,正是黑山羊的产羔旺季,但此时天气寒冷,不利于羔羊成活。现将提高黑山羊羔羊成活率的综合措施介绍如下:一、加强妊娠母羊饲养管理1.科学选种科学实施母羊选种工作,筛选体型、外貌符合品种特征要求,体重、屠宰率、繁殖力、泌乳力等生产性能高,后代性能表现好,血统来源清晰的黑山羊留作种用。通过选种选配、纯种繁育、杂交改良等措施,繁育优良的黑山羊后代。  相似文献   

7.
桃不同杂交组合亲子代品种的光合特性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田间条件下桃不同父本杂交组合的亲、子代品种的光合特性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父本杂交组合后代的光合特性在水蜜桃品种群和蟠桃品种群上表现不同。水蜜桃父本初香美与母本白花的杂交后代朝霞的Pn、Tr、WUE、AQY和CE比父本初香美升高;而父本白芒蟠桃与母本白花的杂交后代白蜜蟠桃的Pn、Tr、WUE比父本白芒蟠桃降低。  相似文献   

8.
采用4个糯玉米自交系,对其当代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物质积累进行调查研究,证明中部区域有明显优势。糯玉米自交系果穗不同部位的籽粒对后代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物质积累影响是不同的,中部籽粒后代表现出明显的遗传优势。果穗不同部位的籽粒杂交后代,中部籽粒杂交后代比群体平均值增产22.85%。上述结果不仅对糯玉米全息区域优势作出证明,而且为糯玉米定域选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试验对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创制的236株桃杂交F1代可溶性糖含量和果形的遗传倾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项目组配制的10个桃杂交组合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遗传具有明显的超亲现象,锦绣×胭脂脆这一组合能够获得更多的高糖F1代群体。而桃杂交后代的果形遗传分析发现,圆形对椭圆、尖圆和扁圆占遗传优势,且子代果形受双亲影响较大。桃杂交F1代果实可溶性糖含量与果形遗传倾向分析有助于筛选骨干亲本和优势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0.
基于SNP标记的桃矮化基因精细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矮化型桃树体矮小、节间短,是盆栽观赏和砧木育种的重要遗传资源。明确矮化性状形成的遗传机制并对桃矮化基因进行精细定位,是建立目标性状分子辅助选种体系和遗传改良的前提,可为有目标的选育矮化观赏桃和砧木品种奠定基础。【方法】以‘05-2-144’(‘97矮’ב鸳鸯垂枝’桃)套袋自交获得的395个后代单株构建的分离群体为材料。参考桃基因组信息并基于Sanger技术开发的SNP标记对亲本和后代单株进行分析,在扩大群体单株中进行连锁关系分析,确定连锁的SNP标记,初步定位目标基因。在定位区域内基于二代测序技术开发更多的基因型和表型一致的SNP标记,对后代单株进行基因分型,完成目标性状的精细定位。然后在精细定位区域内开发SNP标记,即杂交群体双亲均为Aa杂合基因型,对‘10-7’ב96-5-1’杂交后代89个单株进行分子鉴定,以验证基因定位结果的准确性。【结果】通过对桃单株‘05-2-144’自交后代实生苗表型鉴定表明,普通型和矮化型单株数分别为300株和95株,性状分离比例接近3﹕1(P值为0.67;χ2为0.19),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桃矮化性状受隐性单基因控制。用于分子鉴定的单株来源于‘10-7’(普通型)ב96-5-1’(普通型)杂交组合,共获得89个后代单株,其中普通型66株;矮化型23株(P值为0.854;χ2为0.034)。基于Sanger测序技术开发了SNP标记,在桃基因组数据库Pp06上25 230 425 bp和27 191 090 bp处获得了连锁的SNP标记,且目标基因位于这两个标记的右侧,初步获得了连锁的SNP分子标记。在此基础上,对亲本进行66.89X深度测序,继续开发符合Aa杂合基因型的SNP标记位点。根据参考基因组和物理距离区间共设计了15对SNP引物,其中12对引物与重测序结果中SNP的类型一致,3对引物与重测序结果中SNP的类型不一致,连锁标记的基因分型成功率为80.0%。通过基于SNP基因分型分析,最终完成了目标性状的精细定位,位点位于Pp06的28 712165 bp(引物为JXSNP-5)和28 899 661 bp(引物为JXHRM-SNP-3)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38 c M和0.13 c M,物理距离约为277 kb,精细定位区域内有54个已知转录本。在定位区域内桃基因组Pp06的28 108 436 bp处和29 247 763 bp处开发SNP标记用于杂交后代表型的鉴定,结果表明所有后代单株基因型和表型鉴定结果完全一致,鉴定准确率为100%。【结论】本研究精细定位了桃矮化基因,物理距离约为277 kb,为基因克隆、亲本早期筛选以选育矮化观赏桃和砧木品种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检索了湖北省地方桃品种红内特异种质大红袍的来源与历史,简要介绍了对其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鉴定、利用等研究进展情况,分析了后代种质变异的主要原因,评价了其优良与不良性状,并根据现有杂交后代的表现,初步推测了桃红肉性状的可能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一种快速筛选小麦后代材料中高蛋白质含量单株的方法,以杂交后代材料F3、F4、F5代为试验材料,选种圃选择单株,晾晒后整株脱粒,然后进行近红外测定蛋白质含量。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再配合小麦冬春性鉴定技术,基本可提前确定后代材料中高蛋白单株的选择方向和数量,能够筛选出后代材料高蛋白质含量单株。  相似文献   

13.
茶花育种研究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为茶花的现代分布中心,茶花育种具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对我国茶花在黄色等其他新奇花色、彩斑、花瓣质感、花型、香味、花期、株型、叶型、抗逆性等方面性状改良研究现状及趋势进行了系统介绍,指出传统的自然选种和人工杂交(主要是芽变选种和花粉杂交)对茶花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仍是茶花育种的主要方法,但只有结合现代育种技术才能快速、高效地实现茶花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选种、播种、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广丰县杂交早稻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根域限制对幼年桃树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利用根域限制技术控制高密栽培条件下桃树生长,对适宜的根域限制方式和根域体积进行研究。【方法】以华光油桃为试材,观察了槽式、抬高式和箱筐式等限根方式对栽植后3年内桃地上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影响。【结果】不同方式限根对地上部营养生长都有抑制作用,表现为生物量和冬季修剪量减少、新梢长度和粗度下降;当根域体积大于150 L,限根对幼年桃树干高、干径、树冠大小的影响不明显;抬高式和箱筐式比槽式对生长影响大;在限根当年没有观察到限根对成花的促进作用,第2年促进花芽形成;适度限根可提高坐果率、增加产量,果实大小和SCC不受影响,但限根过度则起抑制作用。【结论】在对适宜的限根方式和根域体积进行讨论的基础上,认为,在株行距为1 m×2 m的高密条件下,华光油桃的根域体积以100~150 L为宜,槽式栽培的根域体积可适当偏小。  相似文献   

16.
安军  刘兰 《农技服务》2008,25(5):79-79
通过对荔波县本地水牛本交后代与本地水牛杂交改良后的后代在初生重、日增重、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杂交改良本地水牛具有较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新疆番茄生产产量及果实品质降低的问题,以新疆主栽品种无限生长型杂交番茄品系‘松田粉玉’和‘松田粉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营养条件下限根栽培对番茄果实可溶性糖、可滴定酸、VC、番茄红素含量等内在品质,单果质量、果实硬度等外在品质以及产量的影响,探讨限根栽培在番茄生产上的可行性。结果发现:限根栽培对杂交番茄品系‘松田粉玉’和‘松田粉娜’产量和品质均有显著的影响。普通栽培模式下,尤其是普通模式低营养或高营养条件下,番茄生长竞争强烈;同一品系在同一营养条件下,不同番茄树果实品质和产量差异均较大,即商品性低,影响果实产量和品质;与普通栽培模式相比,限根栽培能够显著提高番茄产量,改善果实品质。综上,限根栽培是番茄较理想的新型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8.
桃李杏资源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桃、李、杏属间及各属的品种间亲缘关系,给育种提供新的分子依据,同时为科学合理地保存和利用桃、李、杏种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对47份桃、李、杏资源及7个桃李杂交后代株系的亲缘关系进行了ISSR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的7条引物共扩增出103条谱带,每个引物扩增的条带数在11~22条.UPGMA聚类结果表明,54份资源按照桃、李、杏分为3组,其中杏位于桃、李之间;7个杂交株系聚在了桃组内.ISSR技术可以很好地用于桃、李、杏亲缘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用筛选的20个随机引物对42个桃品种(种)进行RAPD扩增,用扩增产生的107条多态性带计算样品间的遗传距离,UPGMA法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0.14处可将供试样品划分为四类,认为RAPD标记可用于分析桃种质资源间亲缘关系.在遗传距离0.11处可将水蜜桃、黄肉桃、油桃明显区分开,但存在一定交叉现象,若以肉质类型划分桃品种,还应考虑桃品种的遗传背景.供试样品中珲春桃是优先保存的种质,其次是Fireprince、上海水蜜桃等.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和遗传距离,认为珲春桃不是桃和山桃的杂交后代,应为桃的一个变种.  相似文献   

20.
园艺作物限根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域限制技术的原理是将作物根系置于一个可控的范围内,通过控制根系生长来调节地上部和地下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本文介绍了园艺作物限根栽培的措施和理论.依据地上和地下相关性、根系局部营养生长冗余、限根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限根的生理反应和作用机制以及限根技术的应用等方面探讨了其在蔬菜栽培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