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百痢泰注射液的抗炎、抗菌作用。方法:采用药敏纸片法研究百痢泰注射液的抗菌作用;采用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实验和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研究百痢泰注射液的抗炎作用。结果:百痢泰注射液对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魏氏梭菌有显的抑制作用;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均有显的抑制作用。结论:百痢泰注射液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建立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模型,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模型,研究蒲公英甾醇粗提物对炎症的抑制作用.设立模型组,蒲公英甾醇粗提物组和阳性组,蒲公英甾醇粗提物组分别给予蒲公英甾醇750、375、187.5 mg/kg,连续灌胃5d,观察蒲公英甾醇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耳廓肿胀和大鼠足趾肿胀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蒲公英甾醇对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均有显著抑制作用.表明蒲公英甾醇具有明显的体内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止痢散抗炎的药理学作用,为最终的临床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意义。采用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等方法研究止痢散的抗炎作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阳性组耳廓肿胀度极显著降低(P<0.01),抑制率极显著增高(P<0.01);止痢散中、高剂量组耳廓肿胀度显著降低(P<0.05),抑制率显著增高(P<0.05);其他各药物有一定抑制耳廓肿胀的作用,但不明显。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结果显示:阳性组抑制率最高为46.45%;止痢散中、高剂量组抑制率分别为6.45%、16.13%,表明止痢散中、高剂量组对毛细血管通透性有一定的抑制性,但作用不明显。结论显示:止痢散具有抗炎作用,抗炎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对小鼠急性炎症的抗炎作用,试验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蛋清致小鼠足趾肿胀、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及棉球致肉芽肿4个急性炎症模型来研究其抗炎作用。结果表明,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能显著减少小鼠的耳廓肿胀率和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P<0.05);显著抑制棉球肉芽组织的生长和足趾肿胀率(P<0.05);其中以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显著,且与西药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抗炎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5.
抗奶牛乳腺炎蒙药复方的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治疗奶牛乳腺炎蒙药复方的抗炎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甲醛所致大鼠足趾肿胀法、小鼠棉球肉芽肿法和醋酸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法,探讨蒙药复方Ⅰ和蒙药复方Ⅱ的抗炎作用.结果显示这两种蒙药复方均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和甲醛所致大鼠足趾肿胀,减少小鼠棉球肉芽肿的形成,同时对醋酸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从而表明这两种蒙药复方具有较显著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蒙药雄银散抗炎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目的是探讨蒙药雄银散的抗炎作用,通过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实验、对蛋清与甲醛所致小鼠足趾致肿实验、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影响实验、对棉球所致小鼠肉芽肿实验和方法做评价雄银散的抗炎作用。结果显示雄银散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耳廓肿胀的急性炎症;显著抑制小鼠蛋清与甲醛所致足趾肿胀;显著抑制醋酸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对棉球所致肉芽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蒙药雄银散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建立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急性炎症模型及棉球致小鼠肉芽肿慢性炎症模型,研究黄芪总黄酮对体内不同炎症的抑制作用。设立空白组、黄芪总黄酮5、25、50mg/kg剂量组和地塞米松阳性组,灌胃给药,连续5d或7d。结果显示,黄芪总黄酮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和棉球致小鼠肉芽肿增生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黄芪总黄酮具有体内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金花葵的抗炎作用,试验采用腹腔注射6mL/L醋酸致小鼠腹腔染料渗出法、二甲苯致小鼠耳片肿胀和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模型,通过灌胃或局部涂抹金花葵提取物,观察金花葵对急性炎症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金花葵可以有效抑制急性炎症部位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减少炎性细胞渗出和水肿的发生,有效降低组织肿胀率,说明金花葵对急性炎症的发生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药复方病毒力克抗炎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兽用中药复方病毒力克的抗炎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采用小鼠耳肿胀模型、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模型、小鼠足跖肿胀模型及小鼠纸片肉芽肿模型观察病毒力克的抗炎作用,同时测定小鼠角叉菜胶致足炎性渗出物中的MDA、HA、5-TH及血清中NO含量,研究病毒力克的抗炎机制。结果显示,病毒力克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明显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跖肿胀度,并有抑制小鼠纸片肉芽肿的作用;病毒力克能明显降低角叉菜胶致足炎性渗出物中的MDA、HA、5-TH及血清中NO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病毒力克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抗炎机理与其抑制炎性介质MDA、histamin、5-TH及血清中NO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0.
乳病康注射液的药效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病康注射液对奶牛乳房炎有良好的效果.采用纸片法药敏试验研究其抗菌作用;采用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试验研究活血化瘀作用;采用大鼠蛋清性足趾肿胀试验研究抗炎作用;采用2,4一二硝基苯酚2%水溶液致热家兔试验研究解热作用;采用0.6%冰醋酸致痛小鼠试验研究镇痛作用.结果:乳病康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大鼠静脉血栓形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大鼠蛋清性足趾肿胀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致热家兔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对致痛小鼠有显著的镇痛作用.表明:乳病康注射液具有显著的抗菌、活血化瘀、抗炎、解热、镇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清宫液Ⅱ号抗炎药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研究清宫液Ⅱ号的抗炎药理学作用,在实验室条件下建立了小鼠耳肿胀模型、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模型、足跖肿胀模型和纸片肉芽肿模型等.结果表明,清宫液Ⅱ号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壳肿胀、醋酸引起的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角叉菜胶引起的足跖肿胀及前列腺素E 2渗出、纸片引起的肉芽增生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清宫液Ⅱ号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  相似文献   

12.
苦味西葫芦粗提物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苦味西葫芦粗提物的抗炎作用。采用醋酸诱导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足跖肿胀及棉球诱导大鼠肉芽肿模型研究苦味西葫芦粗提物的抗炎作用。ip苦味西葫芦粗提物(小鼠4 g/kg,大鼠2.8 g/kg)可显著抑制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及大鼠棉球肉芽肿(P<0.05)、ip苦味西葫芦粗提物(大鼠1.4 g/kg及2.8 g/kg)均能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足跖肿胀(P<0.05)。苦味西葫芦粗提物具有抗急、慢性炎症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实验研究证明,按0.5g/kg,0.2g/kg的剂量口服鸡胆汁均可显著地抑制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二甲苯所致耳壳炎症,大鼠角叉菜胶和甲醛致炎后不同时间的足跖肿胀以及小鼠棉球肉芽组织增生。实验结果揭示,鸡胆汁对炎症的各个阶段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鸡胆汁有效成分CDCA和TCDCA的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比较药理学研究方法对鸡胆汁的有效成分鹅去氧胆酸 (CDCA)和牛磺酸鹅去氧胆酸 (TCDCA)进行了抗炎作用研究。结果显示 ,CDCA和 TCDCA均能极显著地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壳炎症及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对小鼠棉球肉芽肿、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跖肿胀、大鼠甲醛性足跖肿胀以及炎性组织中 PGE2 含量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跖肿胀和甲醛性足跖肿胀 ,CDCA和 TCDCA的作用与其剂量呈明显的正相关 ,且 TCDCA的抗肿胀率作用比 CDCA强。因而表明鸡胆汁的有效成分 CDCA和 TCDCA对急慢性炎症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鸡胆汁的抗炎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证明,按0.5g/kg,0.2g/kg的剂量口服鸡胆汁均可显著地抑制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二甲苯所致耳壳炎症,大鼠角叉菜胶和甲醛致炎后不同时间的足跖肿胀以及小鼠棉球肉芽组织增生。实验结果揭示,鸡胆汁对炎症的各个阶段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蒲鹿乳炎散水煎醇沉液的抗炎镇痛作用,为后期临床开发提供依据。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法来研究其抗炎作用;采用福尔马林和热板仪致痛法来研究其镇痛作用。各试验均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是阴性对照组、蒲鹿乳炎散低、中、高剂量组、阿司匹林阳性对照组(阿司匹林组)。蒲鹿乳炎散低、中、高剂量组及阿司匹林组分别每日以含生药20、30、40及0.15 mg/g的剂量灌胃给药1次,阴性对照组灌胃给予同等容积的生理盐水,均连续灌胃给药7 d,后续按照不同试验具体操作。小鼠耳廓肿胀试验结果显示,各用药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可极显著降低二甲苯导致的小鼠耳廓肿胀(P<0.01);与阿司匹林组相比,蒲鹿乳炎散中、高剂量组差异不显著(P>0.05)。醋酸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试验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各用药组对醋酸导致的通透性增高均具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1);与阿司匹林组相比,蒲鹿乳炎散低、中剂量组均差异极显著(P<0.01),而高剂量组差异不显著(P>0.05)。角叉菜胶所致足趾肿胀试验结果显示,各用药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肿胀抑制作用(P<0.01);与阿司匹林组相比,蒲鹿乳炎散低剂量组差异极显著(P<0.01),但中、高剂量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福尔马林致痛试验结果显示,在Ⅰ相时间段内,各用药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极显著减少小鼠舔足次数(P<0.01);在Ⅱ相时间段内,各组两两之间差异均显著或极显著(P<0.05;P<0.01)。热板仪致痛试验结果显示,给药后各个时间,各用药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能显著延长痛阈值(P<0.01);与阿司匹林组相比,蒲鹿乳炎散高剂量组减小疼痛阈值的效果极显著强于阿司匹林组(P<0.01),低、中剂量组的效果极显著弱于阿司匹林组(P<0.01)。本试验结果表明,蒲鹿乳炎散水煎醇沉液对小鼠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岗梅根醇提物的抗炎活性,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鸡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法、大鼠棉球肉芽肿法和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法观察岗梅根醇提物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岗梅根醇提物对炎症早期的渗出和后期结缔组织增生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提示岗梅根醇提物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8.
岗梅根醇提物抗炎活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岗梅根醇提物的抗炎活性,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鸡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法、大鼠棉球肉芽肿法和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法观察岗梅根醇提物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岗梅根醇提物对炎症早期的渗出和后期结缔组织增生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岗梅根醇提物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和探讨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药物花艽-6的抗炎作用及其抗炎机理。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法、甲醛和蛋清致小鼠足跖肿胀法,以及棉球致小鼠肉芽组织增生法分别研究了该药物的抗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炎症的作用。通过复制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模型研究花艽-6对其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的影响。花艽-6对小鼠二甲苯所致的耳肿胀、醋酸所致的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甲醛和蛋清所致的足跖肿胀和棉花所致的肉芽组织增生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抑制作用。花艽-6具有抗炎作用,可显著降低AA大鼠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对RA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甘青虎耳草总黄酮的抗炎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棉球致小鼠肉芽肿模型,观察甘青虎耳草总黄酮对小鼠的抗炎作用。结果:甘青虎耳草总黄酮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甘青虎耳草总黄酮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抑制率分别为21.76%,65.29%和75.295%;明显抑制冰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并且能有效抑制小鼠肉芽肿的作用。结论:甘青虎耳草总黄酮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