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水稻品种的更新和栽培技术的推广,稻曲病已成为当前水稻生产上的常见病害,致使水稻部分籽粒发病,造成空秕粒增多,粒重下降,一般年份产量损失5%左右,偏重发生年份损失可10%以上;同时,米质变劣,商品价值降低,对水稻优质高产影响较大。为此,通州市植保站协同南通市植保站等单位,于1999~2002年开展了对稻曲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的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果,并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稻曲病发生规律稻曲病通常在田边零星发生,田边四周稻曲病发病严重,田中间稻曲病发生较轻;一般仅发生于单个稻穗,很少有几…  相似文献   

2.
稻曲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水稻稻粒的真菌病害,对产量和米质均有很大影响,使稻米的品质和商品价值下降,严重影响优质稻米的生产。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调整,稻曲病在思南县已成为水稻作物上的一种主要病害,为进一步摸清稻曲病的发生发展情况,寻求一条经济有效的防治途径,为大面积防治提供可靠依据,我们于2004年开展了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方式稻曲病发病情况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3.
2000年以来,阳新县稻曲病发生程度逐年加重,已上升为水稻主要病害,常年发生面积约1.1万hm^2,造成较重的粮食损失,并降低了稻谷品质,为探索稻曲病的有效防治技术,于2009年开展了两种药剂在水稻不同生育期防治稻曲病的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沈云树 《植物医生》2001,14(4):17-18
水稻稻曲病又名青粉病 ,俗名“丰收果” ,是水稻上发生较为普遍的一种病害。近年来 ,随着杂交水稻的推广 ,栽培制度的变革 ,水稻稻曲病在城口县逐年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 ,危害程度也逐年加重 ,已严重影响着城口县水稻的产理和质量。据1995至2000年调查 ,田间病穗率一般达0%~47% ,平均达25.8% ,单穗病粒率达0%~68% ,平均4.1% ,最高单穗病粒数达68粒 ,产量损失严重。为了掌握稻曲病在城口县的发生危害情况 ,控制稻曲病的危害 ,提高水稻品质 ,减少产量损失。受县政府委托于1995年开始对稻曲病的致病因素及防…  相似文献   

5.
井冈霉素防治水稻纹枯病、稻曲病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稻纹枯病、稻曲病是我市水稻上两种主要病害,发生严重时造成减产30%以上,严重影响武汉市水稻产量和品质。为了筛选经济、有效的防治药剂,我们对当前常用的两种药剂在双晚田进行了对比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稻曲病发生和侵染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稻曲病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和为害。在我国南北稻区都有发生,其发生程度一般为轻发生,一直是水稻次要病害,没有被重视和少有研究。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种植结构调整后呈现出上升趋势,尤其是大面积水稻优质化后,稻曲病的发生和为害日渐加重。今年国家新奖励政策出台,农民的种植水稻的积极性提高,优质稻面积扩大,品种增多,施肥水平提高,天气风调雨顺,水稻生长喜人,嫩绿茂盛,造成稻曲病在我省大面积发生和为害,已成为我省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地影响到粮食生产,成为制约我省粮食丰产计划完成的重要障碍。  相似文献   

7.
稻曲病是由稻曲霉病菌(绿核菌属真菌)引起的病害.该病多发生在水稻收成好的年份,农民误认为是丰年征兆,称它为"丰年谷"或"丰收果".稻曲病在世界大多数稻区都有发生,我国亦早有记载.在浙南稻区,20世纪60年代前发生零星,危害轻微,不为人们所注意.近年来随着水稻品种的更新和栽培技术的推广,稻曲病已成为当前水稻生产上的常见病害,致使水稻部分籽粒发病,造成空秕粒增多,粒重下降,一般年份产量损失5%左右,偏重发生年份损失可达40%以上;同时,米质变劣,商品价值降低,对水稻优质高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1 试验目的和意义 稻曲病是一种发生在水稻生育中后期、严重危害水稻穗部、对水稻产量和品质构成巨大威胁的重大暴发流行性病害.  相似文献   

9.
随着水稻品种(组合)的不断更新及水稻孕穗抽穗期天气情况的变化,稻曲病已由水稻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造成大面积水稻减产,稻米品质下降。为了寻求对该病的有效防治途径,2004—2005年笔者开展了稻曲病防治有效药剂筛选和施药适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水稻稻曲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稻曲病(false smut of rice)又称伪黑穗病、绿黑穗病、青粉病,是由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 Tak]引起的水稻穗部真菌性病害.自1874年Cooke在印度首次发现稻曲病以来,现以遍及世界各地的水稻种植区.近年来,随着水稻品种更替、杂交稻种植面积扩大和栽培方式的变化,稻曲病在我国南北各省相继大面积发生,现已成为影响我国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稻曲病不仅影响水稻产量,稻曲病菌所产生的有害毒素能够直接危害人畜的健康.因此,安全有效地控制稻曲病,同时关系到我国1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1.
代明江  冯胜 《植物医生》2011,24(2):37-39
宁南县水稻种植面积达2667hm2,水稻稻曲病常年发病面积2000hm2,病穗率1%~25%,病粒率达1%~8%,最高达35%,每年因稻曲病损失水稻达100万kg,对水稻生产造成较大损失。稻曲病造成稻米品质下降,影响稻米的食口性和商品性。宁南县过去大面积推广使用井冈霉素防治稻曲病,由于长期单一使用,病害产生了抗性,防治效果下降。  相似文献   

12.
稻曲病与水稻产量损失的关系八十年代以来,随着高产耐肥品种的推广和施肥水平的提高,百色地区稻曲病的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并上升为水稻穗期的主要病害。为了解稻曲病发病对产量损失的影响,我们在田阳县晚稻田进行稻曲病危害损失率测定。通过田间调查取样、室内考种、统...  相似文献   

13.
稻曲病菌成灾机制与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数十年来我国稻曲病的发生一直呈不断加重趋势,并逐渐由一个水稻次要病害发展成为一个水稻主要病害。最近不断强化的针对稻曲病成灾机制和防控技术的研究有了新发现和新观点。稻曲病菌主要侵染水稻花期的花丝等细胞壁相对疏松的组织,细胞外扩展。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稻曲病的加重与稻曲病菌菌核生成密切相关,菌核在其生活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能是其主要的初侵染源。目前水稻孕穗初期使用杀菌剂是最为有效的稻曲病防控措施。未来对其生活史深入持续的研究是稻曲病发生流行中长期预测预警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4.
为系统全面地掌握我国水稻病害的发生形势,为我国水稻病害分区域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2010—2020年《全国植保专业统计资料》为主要依据,重点分析了我国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病毒病、稻曲病、白叶枯病和恶苗病的发生及防控情况,并对水稻五大产区间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是我国水稻的三大病害,广泛发生于我国水稻主产区。我国水稻五大产区病害发生为害情况不同,华中稻区和华南稻区以水稻纹枯病为害最重,造成产量损失占病害造成总损失的比例高达73.13%和69.26%,西南稻区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造成的产量损失接近,东北稻区稻瘟病造成的产量损失高于水稻纹枯病,华北稻区稻瘟病造成的产量损失低于水稻纹枯病。我国水稻三大病害不同年份间的防控产量损失挽回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且相对稳定,而水稻病毒病、白叶枯病和恶苗病的产量损失挽回率在不同年份间展现出一定波动。其中,水稻白叶枯病是挽回损失率最低的病害。  相似文献   

15.
江口县稻曲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水稻稻曲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在当地俗称火焰苞。随着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和氮肥施用量的加大,稻曲病已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水稻被稻曲病为害后,不仅影响水稻产量、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而且严重影响稻米品  相似文献   

16.
不同栽培方式对稻曲病发生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疏  秦姝  刘明霞  李颖  董海  孙柏欣 《植物保护》2010,36(6):165-167
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在辽宁省东港市稻区利用3个感稻曲病品种进行田间水稻不同栽培方式对稻曲病发生程度的影响试验。不同施肥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单位面积总氮肥量越大,稻曲病发生越重。在施肥总量相同的情况下,在水稻生长后期(穗肥)氮肥量增大有利稻曲病发生。不同播期、插秧期试验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水稻播期、插秧期偏后,稻曲病发生有加重的趋势。不同插秧密度试验结果显示,水稻插秧密度越大,稻曲病发生相对越重。  相似文献   

17.
咸宁市2004年水稻稻曲病发生面积大,发生重。调查分析表明,品种、播期、肥水管理、气候等因素对稻曲病发生流行影响很大。提出使用抗病品种、种子消毒、适时施药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稻曲病是一种水稻穗部病害,在世界各水稻主产区均有发生,已成为世界性病害,在我国也属于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稻曲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研究其病原菌致病机制,对找寻防治药物的特异性靶标具有重要作用,可为抗病分子育种提供新的思路,为稻曲病菌防治药剂研发提供新的靶标。本文综述了稻曲病菌侵染过程、致病相关基因功能研究、水稻响应稻曲病菌侵染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进一步研究的策略。现有研究表明,稻曲病菌能成功侵染水稻孕穗期雄蕊的花丝引起发病。病原菌可通过抑制多个水稻免疫途径实现成功侵染;还可模仿胚珠受精激活水稻灌浆、糖代谢等途径为稻曲球的形成提供营养物质;全基因组测序完成和基因编辑技术在基因敲除中的成功应用,为稻曲病菌功能基因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稻曲病菌独特的侵染过程和营养利用机制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稻曲病为害损失测定与发病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水稻稻曲病在大埔县已从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对水稻生产造成较大损失。经几年的调查研究,分析出病害发生对产量损失的成因。影响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为抽穗期的相对湿度、降雨天数、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氮肥施用不当及品种抗性特征等。根据病害发生流行规律作出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0.
稻曲病菌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曲病是一种水稻穗部病害,在世界各水稻主产区均有发生,已成为世界性病害,在我国也属于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稻曲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研究其病原菌致病机制,对找寻防治药物的特异性靶标具有重要作用,可为抗病分子育种提供新的思路,为稻曲病菌防治药剂研发提供新的靶标。本文综述了稻曲病菌侵染过程、致病相关基因功能研究、水稻响应稻曲病菌侵染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进一步研究的策略。现有研究表明,稻曲病菌能成功侵染水稻孕穗期雄蕊的花丝引起发病。病原菌可通过抑制多个水稻免疫途径实现成功侵染;还可模仿胚珠受精激活水稻灌浆、糖代谢等途径为稻曲球的形成提供营养物质;全基因组测序完成和基因编辑技术在基因敲除中的成功应用,为稻曲病菌功能基因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稻曲病菌独特的侵染过程和营养利用机制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