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些年来,鳃蚯蚓呈现出了面积逐年增加,程度逐年加重的趋势,鳃蚯蚓已经成为了新疆乌鲁木齐米东区主要的水稻害虫,鳃蚯蚓在水稻田的泥土中主要取食腐殖质,虽然鳃蚯蚓不会直接对稻苗产生危害,但是,因为鳃蚯蚓其自身鳃部能够在泥土中不断翻动,进而会导致稻田土壤疏松,造成米东区水稻的秧苗不能很好地发根,进而间接引发赤枯病,这已经成为了导致赤枯病大面积发生最为主要的原因,对于米东区水稻的产量会有很大影响。为了对鳃蚯蚓进行防治,米东区从江苏引进了毒死蜱.辛硫磷、从辽宁引进了左膀右臂、从济南引进了百虫硫磷、从陶氏益农引进了乐斯本等多种类型的杀水稻鳃蚯蚓化学的药剂。本文中,笔者就对水稻鳃蚯蚓发生的特点进行阐述,探讨其防治药剂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鳃蚯蚓是一种环形动物,属环形动物门、贫毛纲、原始贫毛目。2003年起,乐山冬水田一季稻作区本田地下鳃蚯蚓危害水稻根系,开始威胁水稻生产,2006年危害田块占冬水田一季稻作区50%的面积。据调查,平均被害株率16%~27%,严重田块达50%以上,每平方米20厘米深土层内有鳃蚯蚓250~680  相似文献   

3.
鳃蚯蚓是一种环形动物,属环形动物门、贫毛纲、原始贫毛目.2003年起,乐山冬水田一季稻作区本田地下鳃蚯蚓危害水稻根系,开始威胁水稻生产,2006年危害田块占冬水田一季稻作区50%的面积.据调查,平均被害株率16%~27%,严重田块达50%以上,每平方米20厘米深土层内有鳃蚯蚓250~680条,最多达2500条.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勐腊县橡胶树遭受蚧壳虫的危害,控制该虫的发生危害已成为确保勐腊县橡胶产业稳步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现将勐腊县橡胶蚧壳虫的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对策总结如下。1橡胶蚧壳虫发生情况勐腊县橡胶蚧壳虫于2003年5月15日首次发现,当年发生面积约333.3hm2,危害面积近20hm2。  相似文献   

5.
一、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 (一)常发病虫逐正加重 1、二化螟一代呈偏重发生 上世纪802E代,信阳市二化螟越冬基数1200~2181头.发生面积5.67~12.93万hm2,螟害率1%~3%;90年代二化螟的越冬基数1250~4338头,发生面积4~11.33万hm2有所降低,但螟害率增加,为7.4%~13.21%;进入21世纪,二化螟的越冬基数、发生面积和螟害率都在增加,越冬基数逐年增加,到2008年休耕田二化螟越冬基数达到1万头,最高田块活虫达5万余头,增加近3倍;近10年间发生面积16.67万hm2,一代螟害率达到2.5%~4.75%.  相似文献   

6.
0引言鳃蚯蚓是一种环形动物,属环形动物门,贫毛纲,原始贫毛目。成虫体长80mm以上,红色。体前部埋于泥土中,后面有鳃部分伸出土面作波状摆动,借以呼吸,遇到惊动立即缩入泥土中。鳃蚯蚓取食泥土中的腐殖质,虽不直接为害秧苗,但由于其鳃部在泥土中摆动,常使稻种翻埋土下不能发芽,或使已发芽的稻种不能扎根,  相似文献   

7.
武威市玉米红蜘蛛的发生情况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红蜘蛛是武威市玉米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日光温室的迅速发展、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变及高温干旱气候的影响,致使玉米红蜘蛛的为害日趋加重.1999年全市玉米红蜘蛛发生面积2.04万hm2,占玉米面积的73.7%,平均虫株率为64.1%,其中严重发生面积1.22万hm2,占玉米面积的43.8%,平均虫株率86.2%,造成玉米植株提前15~20 d早枯,千粒重下降20 g左右,产量损失1 150万kg,严重影响了玉米生产.  相似文献   

8.
济南市长清区二点委夜蛾发生特点及防控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本区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6万hm2。在过去的近30年本区未有二点委夜蛾发生为害的植保记载。2011年该虫在本区暴发,发生面积达0.5万hm2,虫害发生田一般被害株率20%。40%,严重地块则高达60%,平均有虫12-20头/m2,高的30头/m2,给夏玉米的安全生产造成了极大的为害,由于基层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缺乏对该虫害的基本认识和了解,给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9.
如皋市地处长江中下游江北平原段,常年种植水稻5万hm2左右。褐稻虱是该地区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七(4)代常年发生面积1万hm2以下,百穴虫量平均100头左右,防治达标田块占10%以下,防治后稻谷损失300万kg左右;2005年发生面积达4.5万hm2,百穴虫量最高达8640头,平均达1200头,防治达标田  相似文献   

10.
鳃蚯蚓俗名摇泥虫、红砂虫一是中稻秧苗期重要害虫之一,春季育秧时期。该虫以泥面为界限,昼伏夜出。秧田浅水或湿润时,借助尾部几十对鳃毛,伸出泥外3~5毫米摆动进行呼吸和取食,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不同用量的蚯蚓粪和化肥配施,研究了蚯蚓粪对秋冬茬番茄产量、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蚯蚓粪+化肥配施显著提高了番茄产量,增产幅度达10.3%;同时促进了番茄品质提升,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平均增幅分别为20.1%、15.5%和19.4%;蚯蚓粪部分替代化肥可有效实现化肥减量,氮(N)、磷(P2O5)、钾(K2O)纯养分总用量由486 kg/hm2、441 kg/hm2和684 kg/hm2降至364.5 kg/hm2、130.5 kg/hm2和571.5 kg/hm2,减肥幅度分别达到25%、70.4%和16.4%。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平均密度(x),聚块性指标(m^*/m),有虫率(%)进行模糊聚类,对黑绒鳃金龟种群动态进行了分析,从聚类分析中可以看出黑绒鳃金龟种群在时间序列上亲疏关系的动态特征,可划分为4个状态集,防治重点要放在迁入被害田时期(A2),以达到经济,有效地控制黑绒鳃金龟为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小麦纹枯病是我市新发展起来的一种病害,1987年春季发生面积8.4万hm2,1991年达29.4万hm2,1998年达到35.1hm2,呈逐年加重之势,危害程度亦日趋严重,对小麦的高产稳产已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4.
凉山州有18.6万hm2的飞播林区均为云南松纯林,近些年受到纵坑切梢小蠹的严重危害,对该地区纵坑切梢小蠹的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发现该虫在凉山州发生面积为5.1万hm2,其中重度发生0.51万hm2,中度发生1.88万hm2,轻度发生2.71万hm2,遍布凉山州飞播林的主要林区,并且以很快的速度扩散蔓延;为此,在原有的防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凉山州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大豆是黑龙江省江滨农场主要栽培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6000hm2左右。近年来,由于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变化,大麦、小麦、玉米面积逐年减少,大豆种植面积增加,大豆重迎茬面积达50%~60%,食心虫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加之近年来降水量减少,危害逐年加重,据2001、2002年调查,虫食率在13.7%  相似文献   

16.
近50年河南省小麦育种工作的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是我国小麦主产区。建国前,河南省小麦面积400万hm2左右,单产不足600 kg/hm2,20世纪50年代总产在400万t上下。50年代前期面积有了较快发展,最多曾达510万hm2(1955年),但由于病、虫、旱灾害频繁,单产始终徘徊在900kg/hm2以下,且面积不稳,一度不足400万hm2。60年代中期随着对农业的重视和生产条件的逐渐改善,总产达到450万t,70年代后,单产逐步上升,到1983年已突破3 000 kg/hm2,总产达1 456万t,面积恢复到430万hm2。90年代中后期,单产和总产均有较大发展,面积一度到480万hm2,单产达4 500 kg/hm2左右,总产达2 100万t左右,但由于连年丰收和…  相似文献   

17.
黑缝油菜叶甲(Entomoscelis suturalis Weise)属鞘翅目,叶甲科,俗名绵虫、黑蛆[1],是对环县冬油菜为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幼虫主要在冬油菜秋苗期和返青期为害,轻者叶片残缺不全,重者茎叶全毁[2],缺苗断垄,甚至毁种。据调查,2006年全县发生面积达1 200.0 hm2,  相似文献   

18.
1999年我县棉花种植面积1.87万hm2,棉铃虫普遍发生为害,是我县历年来棉铃虫发生为害最严重的一年.据调查统计,各代次发生情况是:二代棉铃虫发生为害0.4万hm2,三代为害1.66万hm2,四代为害1.87万hm2,五代为害1.87万hm2,累计发生为害面积5.80万hm2.  相似文献   

19.
陈仓区常年花椒种植面积达1.867万hm2.但近几年来花椒吉丁虫成为花椒生产上一种主要害虫之一,一般田块虫株率8%,严重田块达30%,产量损失达30%以上,为了有效控制该虫危害,自2004年起对该虫的发生规律及危害情况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并通过椒园药剂筛选试验示范提出:冬季清除椒园枯枝残叶,早春敲击幼虫入侵部位和药剂涂秆、喷雾防治等一整套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对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种群发生的影响因子及其化学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每年4月平均气温和年发生面积呈显著正相关性;每年4月平均湿度和年发生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性.抛秧田比插秧田更利于稻水象甲种群的发生,其成虫趋光有一定的滞后现象.寄主营养对比试验和化学防治试验的结果揭示,水稻秧茸对稻水象甲成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明显优于狗牙根,5%锐劲特SC 600 ml/hm2、40%毒死蜱EC 1 500 ml/hm2和20%甲基异柳磷+辛硫磷EC 2 250 ml/hm2对该虫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建议生产上用这3种药剂进行防治.其防治适期是抛秧或移栽后7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