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正> 水稻纹枯病俗名花足秆、烂脚瘟、眉目斑,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在稻秧返青发棵之后发生。开始发病时,在稻株基部(靠近水面)的叶鞘上产生灰绿色的病斑,以后病斑逐渐增多,并连成一块像云彩一样的花纹。稻脚发病后。如碰上连绵阴雨,很快向植抹上部扩  相似文献   

2.
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俗名花足秆、烂脚瘟、眉目斑。是由立枯丝核菌感染得病,多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纹枯病在南方稻区为害严重,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使水稻不能抽穗,或抽穗的秕谷较多,粒重下降。可选用井冈霉素、甲基硫菌灵等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3.
水稻纹枯病(PelliculariasasakiiS.)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俗称烂脚秆、花脚秆、烂脚瘟等,近年在黑龙江省稻区大面积发生,发生面积约50万hm2,危害十分严重。纹枯病主要影响水稻灌浆,一般产量损失6%~25%,严重时水稻植株倒伏,产量损失50%以上,故生产上急需对水稻纹枯病特效药剂。30  相似文献   

4.
23%满穗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纹枯病[Pellicularia sasakii (shirai)S.]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俗称"烂脚秆”"花脚秆”"烂脚瘟”等.近年在黑龙江省五常市、宁安市、海林市、肇东市、肇源市、哈尔滨市等南部稻区大面积发生,发生面积约30万hm2,危害十分严重.纹枯病主要影响水稻灌浆,一般产量损失6%~25%,严重时水稻植株倒伏,产量损失50%以上.目前生产上防治纹枯病的常用药剂5%井岗霉素水剂,在黑龙江省已经连续使用近10年,药效不稳定,另外5%井岗霉素水剂冬季储存不方便.故生产上急需新的对水稻纹枯病特效药剂.  相似文献   

5.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纹枯病俗名花足秆、烂脚瘟、眉目斑,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随着水稻生产的发展和施肥水平的提高,稻株生长繁茂,若水肥管理不当,病害往往严重发生.主要发生在分蘖盛期至抽穗期,为害叶鞘和叶片,水稻感病后,结实不饱满,秕谷很多,甚至产生白穗,且植株易倒伏,严重时减产30%-50%.近几年,经市植保部门年度统计,年平均发生面积在6万亩以上,占水田面积的60%,年损失稻谷近1000吨,且有逐年家中发生趋势.加强水稻纹枯病防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水稻纹枯病,俗名花脚秆、烂脚秆,是我市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发生面广,用药次数多,危害损失重. 1发生及为害 水稻纹枯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里越冬,第二年飘浮水面的菌核萌发抽出菌芽,侵入叶鞘形成病斑,病斑上再长出菌丝蔓延形成新的病斑.当菌丝落入水中又借助流水传播.当气温在22℃以上、相对湿度97%时纹枯病开始发病.菌核发育与致病温度均以28℃最为适宜,以25~31℃和饱和湿度为病害流行最为有利条件.过量施用氮肥,高密植,灌水过深过多或偏迟,均为诱发病害的因素.水稻从分蘖期开始发病,孕穗期前后达发病高峰期,乳熟期后病情下降.纹枯病危害后,造成烂茎,常使主茎和大部分分蘖不能正常抽穗,有的病株虽能抽穗,但每穗粒数减少,千粒重减轻.  相似文献   

7.
水稻纹枯病国内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鼎  王晖 《北京农业》2012,(21):260-261
水稻纹枯病(Rhizctonia solani)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俗称烂脚病,花脚杆,云纹病.我国各稻区均有分布,但以长江以南稻区发生普遍,早、中、晚稻皆可发生,引起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降低,甚至植株例伏枯死.本文通过分析水稻纹枯病的危害、特性、侵染、规律和防控措施,为水稻纹枯病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水稻纹枯病是由稻纹枯病菌寄生引起的水稻真菌病害,俗名"花脚秆"、"烂脚瘟"、"云纹病".近年来,水稻纹枯病在豫南稻区有加重发生的趋势,对水稻生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正>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是水稻生产上的一种常发性、普发性病害,水稻苗期至穗期各生育阶段均可发生,一般从分蘖期开始染病,孕穗到抽穗期形成发病高峰,到蜡熟期逐渐停止蔓延。该病在陕南稻区的发展历史较长,由于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进和过量施用氮肥等原因,使水稻纹枯病发生为害日益加重,已上升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一般病株率15%~40%,减产10%~30%;严重者病株率达50%~100%,减产50%以上,出现不能抽穗和植株腐烂等情况。  相似文献   

10.
纹枯病是水稻生产上危害较重的病害之一,该病主要为害叶鞘、叶片,严重时侵入茎杆并蔓延至穗部,水稻感病后,结实不饱满,秕谷很多,甚至产生白穗,而且植株易倒伏,一般减产10%~20%。  相似文献   

11.
<正>又称水稻云纹病、水稻云斑病,俗称花秆、花脚瘟。水稻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病害除为害水稻外,还可侵染麦类、玉米、粟、茭白、甘薯豆类、花生等植物。全国各水稻区均有发生,杂交水稻发生普遍,危害日趋严重,已升为水稻主要病害之一。1病原和发病症状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以分蘖盛期至抽穗期为害最重。主要为害叶鞘和叶片,严重时也能为害稻穗和茎秆。病害先在叶鞘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渍  相似文献   

12.
水稻纹枯病俗称花足秆、烂脚瘟、眉目斑、云纹病,是目前我县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纹枯病主要为害叶鞘,也能为害叶片、茎杆和稻穗。叶鞘染病,首先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渍状边缘模糊小斑点,逐渐扩大成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色或灰白色,并可相互汇合成云纹状大斑。病斑边缘明显,褐色,中间褪为淡绿色或淡褐色,最后  相似文献   

13.
水稻纹枯病又称烂脚瘟、云纹病、俗名花足杆,是由立枯丝核菌感染而引起的,多在高温、高湿、植株生长嫩绿、茂密的条件下发生,已成为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水稻纹枯病在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病。症状显示:若叶鞘染病,表现为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逐渐扩大呈椭圆  相似文献   

14.
<正>水稻纹枯病俗称"烂叶子病"、"烂脚病"。所有水稻产区,无论什么品种,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居水稻"三大病害"之首,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南方稻区发病比较严重,发病严重时使水稻不能抽穗或抽穗后秕粒较多,千粒重下降,甚至会引起基杆部分组织坏死,最后折倒,稻穗干枯,造成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5.
1 甜(辣)椒疫病的田间为害症状 其为害具体症状是:发病区有明显的中心病株.发病初期植株萎蔫,叶果不脱落,不变色,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植株茎基部一周变褐色,甚至缢缩。严重时上部茎叶果均染病.湿度大时,果实上产生白色霉层,干枯皱缩后,仍挂在枝上,叶片严重染病后,由暗绿色水浸状病斑迅速扩大软腐,干燥后斑变为淡褐色,此时果叶易脱落:茎易在根部分枝处首先发病,严重时皮层软化腐烂易折断2 甜(辣)椒疫病的发生原因2.1 气候条件是疲病发生和流行的决定因素 当气温条件适宜时,一  相似文献   

16.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我国粮食作物的首住。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上发生最普遍的一种病害。我国南北稻区均有发生,但以长江流域和南方稻区发病严重。一般减产5%-10%,重者达50%以上,甚至植株倒伏枯死,完全失牧。防活水稻纹枯病,确保水稻的正常生育,是获得水稻高产稳产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农技服务》2009,26(2):2-2
<正>1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水稻纹枯病俗名花脚秆、烂脚秆。全国各稻区都有发生,为水稻重要病害之一。早、中、晚稻皆可发病。一般在分蘖期开始发病,盛期发病重的田块,秕谷率增加,千粒重下降。严重发生年份减产2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正>1.水稻纹枯病发生规律水稻在成长的过程中常常会遭到纹枯病的影响,纹枯病都是从水稻的分叶期开始出现发病的,水稻一旦感染上纹枯病之后,首先受到危害的就是水稻叶鞘部位,其次是水稻叶片。纹枯病发生早期叶鞘上就会产生大大小小暗绿色的小斑,随着纹枯病的加重会出现纹状病斑。病斑边缘处会呈现一种褐色,水稻中部会产生褐色或者灰白色。叶片上的病斑和叶鞘上出现的病斑非常相似。在天气潮湿、炎热的条件下,通过肉眼就能够看到病斑上长出  相似文献   

19.
2007年我们和平镇18万亩玉米90%以上感染纹枯病,一般减产5—10%,严重的减产15%。玉米纹枯病症状:主要为害叶鞘,也为害茎杆,严最时玉米果穗受害。发病初期多在茎基部1—2节叶鞘上产生水浸状病斑,后病斑融合成不规则形或云纹状大斑。病斑中部灰褐色,边缘深褐色。病斑由茎基部向上扩展蔓延。果穗苞叶感病后也产生同样的纹状病斑。果穗感病后秃尖,籽粒不饱满或变褐腐烂。  相似文献   

20.
正水稻纹枯病发病后在稻叶、叶鞘和稻穗上形成许多不规则形病斑,发病重的田块,秕谷率增加,千粒重下降,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一般减产10%-30%,严重时达50%以上。为此,我们采取了综合防治技术,提高了防控效果。1.识别。一般从水稻的分蘖期开始发病,先危害叶鞘,再侵害叶片。初发病时,在近水面的叶鞘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的小斑,象开水烫了一样,以后逐渐扩大成椭圆形或云纹状病斑。病斑边缘褐色,中部淡褐色或灰白色。叶片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