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一定浓度根腐病菌粗毒素的胁迫下,对窄叶菘蓝体细胞无性系植株的根腐病抗性进行了筛选,初步获得了具有表型抗性的植株.取同一个无性系的窄叶菘蓝植株及其亲本,提取其DNA,经过检测后进行RAPD分析.通过对40个引物筛选和反应参数优化,选用20个随机引物对DNA样品进行RAPD扩增,12个获得较为清晰的扩增谱带.对RAPD扩增结果的分析表明,无性系植株的遗传背景一致性很好,但也发生了DNA水平的变异,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鉴定菘蓝抗性突变体和分离抗病基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苹果砧木耐盐突变体的筛选鉴定及RAPD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由诱变获得的苹果砧木78-48耐盐变异细胞系再生植株进行多代盐筛选,获得耐盐性稳定的突变体。并对突变体进行了RAPD分析,153个引物中有36个引物扩增出多态性,证明突变体在基因上发生了变化,为耐盐突变体的真实性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3.
艳红桃芽变品系彩虹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确认芽变性状的可遗传性,对桃品种艳红自然变异原株的变异枝(YC0)及其无性系第一代(YC1)、艳红自然变异原株的正常枝(YY)2个品种(系)3个样品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从20个引物中筛选出13个随机引物,其中,共扩增出条带110条,平均每个引物扩增8.5条,其中引物LC17扩增出多态性条带,可用作鉴定...  相似文献   

4.
花椰菜叶色突变的RAPD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方法,对花椰菜灰绿色叶片正常植株及其绿色叶片突变体的基因组DNA进行差异分析,使用122个10bp随机引物进行RAPD反应,扩增片段分子量在0.3~2.5kb之间,其中S140在植株间扩增出差异片段1条。结果表明,花椰菜不同叶色基因组DNA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扩增出的差异片段对进一步研究花椰菜叶色基因调控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试验在魔芋DNA不同提取方法比较的基础上,利用RAPD技术对谢君魔芋不同变异植株的DNA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利用改良的CTAB法可以得到纯度高的DNA样品,利用8条随机引物可以鉴定出谢君魔芋的变异。对9株谢君魔芋复叶分裂方式、气生球茎生成个数、叶柄色泽(斑纹)不同变异系的检测结果表明,其RAPD扩增结果均有差异,变异系间的相似性系数分布范围在0.440~0.800,平均相似性系数为0.714,其中植株1与植株8的相似系数最大,为0.800,植株1与植株3的相似系数最小,为0.440。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9株谢君魔芋变异株归于3类,并建议在谢君魔芋变异株系选择上可将叶柄色泽(斑纹)作为主要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6.
杨小林  杨俊宝  赵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381-6382
为了利用RAPD技术研究半夏的各种变异类型。以栽培多年的6个不同变异类型的半夏为实验材料,取每一变异类型中的5~10株新鲜叶片,提取总基因组DNA。从10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7条重复性好、条带清晰、能体现半夏性状变异类型差异的引物进行RAPD扩增。RAPD分析结果表明,17个RAPD引物扩增出了81条带,其中55条为多态带,占67.9%,表明半夏不同变异类型间存在分子水平的遗传差异。该研究为半夏的品种改良与栽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采用RAPD技术对叠氮化钠(Na N3)诱变的凤尾鸡冠花耐盐突变体进行遗传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从98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2条适于凤尾鸡冠花的引物,共扩增出104条带,对照和突变体扩增的总条带数分别为49和55,其中9个引物出现差异条带,3个引物未出现差异性条带,凤尾鸡冠花耐盐突变体与对照差异较大,变异率为31.73%,说明了Na N3能有效诱导凤尾鸡冠花的基因变异。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的离子和不同的能量对7个品种的莲种子进行了注入,经过催芽和栽种,连续几年观察了对各离子注入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诱变效应,并对其中一部分品种进行了RAPD分子检测。结果发现,离子注入的7个品种的表型均发生了不同情况的变异,包括株型、叶的直径、颜色、花冠数、花色、花期、雄蕊附属物颜色、雌蕊数目或种子的大小等。而且各个品种诱变产生的变异特征都经过3-5年以上能够比较稳定的遗传,已经形成了与各自对照有明显不同特点的突变体。RAPD分析表明,10个随机引物对各个突变体扩增结果显示:离子注入引起了莲的基因组发生变异,诱变产生的突变体出现了一些辐照敏感位点,主要表现为扩增片段的减少和增加,扩增片段分子量的变化,以及扩增谱带颜色深浅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文心兰品种变异RAPD分子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DNA提取方法的改良,随机引物的选择、RAPD反应条件的筛选,建立文心兰品种变异RAPD分子标记检测技术。利用该技术对3个母本园品种和1个试管苗品种进行RAPD检测,结果是品种“黄金2号”和“黄金3号”未发现变异;7个引物对品种“新奇士”共扩增出63条清晰带,3个样品带型发生变化,样品变异率为10%;14个引物对“黄金2号”试管苗共扩增出119条清晰带,9个样品带型发生变化,样品变异率为9.4%。结果表明,该技术能有效用于文心兰品种的变异检测。  相似文献   

10.
唐菖蒲"江山美人"经过0GY、25GY、50GY、75GY、100GY、150GY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后,对主要观赏性状变异进行观测并利用RAPD技术检测基因变异。建立了适用于唐菖蒲RAPD分子标记的反应体系,从12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9条可扩增出多态性条带的引物。对扩增产物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RAPD技术能够检测出辐射后唐菖蒲基因组变异情况,可用于对唐菖蒲辐射后基因变异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探索香樟的遗传多样性,为园林绿化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上海地区5种不同表型的香樟样品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61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7条多态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72条DNA带,平均每个引物检测到条带为10.29条。结果表明,5个表型中多态比率最大的是表型B,为68.06%;最低的是表型E,为44.44%。各表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916~0.980之间,表明上海地区香樟各表型间的遗传多样性较低。  相似文献   

12.
大麻雄性相关RAPD和SCAR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云麻1号为试验材料,从20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能在大麻雌雄株间产生差异的RAPD引物.结果显示,引物S208扩增得到的一条与大麻雄性相关的大小为429 bp的DNA分子标记特异性条带最明显,且稳定性高.根据测序结果,合成了两条SCAR标记引物,该SCAR标记不仅可以对已知性别的花期的大麻雌雄植株进行准确鉴定,还可以对未知性别的幼苗期的大麻雌雄植株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3.
以结球甘蓝强力50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和无菌苗下胚轴再生植株为材料,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结球甘蓝再生过程中产生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从5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表现稳定的引物14条,在此基础上共扩增出DNA片段253条,其中具多态性的73条,表现为新增加带和缺失带,多态率为28.85%,每对引物平均扩增的多态位点为5.21个。各植株间遗传相似系数的计算使用聚类分析软件NTSYS210e完成,采用非加权类平均法(UPMGA)对统计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再生植株与母本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9304,植株之间存在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4.
利用筛选的10条随机引物,对龙眼胚性愈伤组织(embryogenic callus,EC)限制生长保存后体胚再生完整植株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表明,龙眼EC不同保存年限(5个月、3年、13年)体胚再生完整植株RAPD谱带存在一定差异,保存5个月的EC体胚再生完整植株共扩增出371条谱带,其中有37条变异谱带,变异率为9.70%;保存3年的EC体胚再生完整植株共扩增出352条谱带,其中有47条变异谱带,变异率为13.07%;保存13年的EC体胚再生完整植株共扩增出365条谱带,其中有55条变异谱带,变异率为15.07%。由此可见,长期限制生长保存后EC再生的体胚苗变异率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5.
以离子注入诱变技术获得的甜菜高糖突变体S10和未做诱变处理的F104及F2代85株单株为研究材料,提取DNA并进行RAPD分析,选取800条RAPD随机引物对S10和F104进行扩增,结果表明,S10和F104之间在DNA水平上存在差异.从80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到19条引物在S10和F104中存在较稳定差异,存在差异的引物占所用引物数的2.3;,该研究利用S10和F104做亲本构建分子标记作图群体,进而为定位高糖性状基因或QTL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樟科16个树种木材的RAPD与ISSR分子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和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技术鉴别樟科Lauraceae16个树种。用改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硫酸钠(CTAB-SDS)法提取樟科16个树种192株(12株·种-1)木质部基因组DNA,用RAPD与ISSR技术对它们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共筛选出8条RAPD引物与6条ISSR引物,8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165条大小为100~2 000 bp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53条,多态率为92.7%;6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96条大小为100~2 000 bp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86条,多态率为89.6%。通过1~2个引物扩增的多态性条带就可鉴别与区分参试的16个树种,为树种鉴定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运用RAPD分析菊花辐射变异后代遗传差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不同辐射剂量的^60Co-γ射线处理菊花愈伤组织,获得变异后代,从分子水平上检测不同辐射剂量对植物遗传物质的影响,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5种变异株和对照进行分子标记和遗传突变的研究,建立了适合RAPD的反应体系,优化其反应条件,从25种引物中筛选出的6种引物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差异,共扩增出72条带。结果表明,经过不同辐射剂量处理获得的变异菊花在DNA水平上存在多态性差异,分析了多态性产生的机理和变异株间遗传物质的差异,并讨论了RAPD的可靠性和辐射变异的机理。  相似文献   

18.
PRRSV变异株与普通株二重RT-PCR鉴别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参考GenBank发表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nsp2基因序列,在nsp2大缺失区下游的保守区设计了1条下游引物,在小缺失区设计1条上游引物,用于变异株的扩增。在大缺失区内部设计1条上游引物,与变异株共用下游引物,用于普通株的扩增,建立了PRRSV变异株与普通株二重RT-PCR鉴别方法。建立的RT-PCR方法用于临床病料的检测,部分阳性结果测序,变异株序列与报道的序列同源性在97%以上。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快速、简便,可以用于PRRSV变异株和普通株的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从生化与分子水平上研究卫星搭载后辣椒突变后代的遗传变异性。[方法]对卫星搭载后的辣椒种子返地种植,经田间初步筛选,采集生长期顶端嫩叶,对SP1~SP4代进行蛋白质的SDS-PAGE电泳和RAPD检测分析。[结果]卫星搭载后辣椒叶片中的蛋白发生了变异,与对照有明显差异,SP2代起蛋白条带比对照增加了2条,分子量分别为15.0 kD和27.0 kD,且这种变异能够稳定遗传。RAPD分析表明,所用45个随机引物中有6个引物扩增出了条带,其中5个引物扩增出了特异条带。卫星搭载后的辣椒植株DNA突变程度为:S23=7.2%,S27=1.6%,S33=2.4%,S62=3.2%,S68=13.6%。突变后代在DNA水平上与对照存在差异,说明突变体基因发生了点突变或染色体互换、缺失。[结论]该研究对于辣椒空间育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鸡鲍氏志贺菌、鸡白痢沙门菌和痢疾志贺菌为研究对象,分别提取基因组DNA,利用6条随机引物以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其基因组DNA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条随机引物能较好地在这3种菌中检测到多态性分子标记.共扩增出了59个DNA片段,其中3个菌株共有的谱带有7条,而显示多态性的片段有52条,占88.1%.引物P6的扩增图谱可用于3株细菌的鉴别.在对3株细菌扩增中发现,鸡鲍氏志贺菌与人痢疾志贺菌的扩增条带相同率达67%,但各有自己的特征性谱带.鸡沙门菌与志贺菌的扩增谱带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