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0 毫秒
1.
农药杀虫双对鱼类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实验得出杀虫双对鲤鱼、白鲢96小时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7毫克/升、4.51毫克/升,而安全浓度则分别为0.47毫克/升,0.451毫克/升;对草鱼胚胎最大无作用浓度为1.0毫克/升,对大型水蚤96小时半致死浓度为0.13毫克/升。综合评价杀虫双的毒性,0.13毫克/升浓度对鱼类生长、鱼卵胚胎发育,以及饵料生物均无急性毒性作用,以此浓度乘0.1(应用系数)得0.013毫克/升,故建议渔业水体杀虫双浓度以不超过0.013毫克/升为宜。  相似文献   

2.
祖岫杰  赵伟 《水产科学》1993,12(3):21-22
室内试验表明,黄烟对白鲢和团头鲂幼鱼96小时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31.0ppm和33.0ppm,对白鲢和团头鲂的安全浓度分别为3.10ppm和3.30ppm。  相似文献   

3.
余氯对鳜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余氯对鳜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得出余氯对鳜鱼苗的24、48、96小时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12、0.06、0.02毫克/升,安全浓度为0.002毫克/升。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合成洗涤剂主要成份表面活性剂直链型烷基苯磺酸钠(LAS)对隆线溞、白鲢幼鱼的急性毒性,以及对鲤鱼胚胎发育的毒性影响和鲤鱼仔鱼的急性中毒效应。试验结果表明,LAS 对以上几种水生生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隆线溞48小时 LC_(50)为5.26毫克/升,白鲢幼鱼96小时 LC_(50)为2.16毫克/升,鲤鱼受精卵的孵化率随着 LAS 浓度增大而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其浓度组推迟了孵出时间。因此初步说明 LAS 对溞和鱼类是属低毒物质。本文还用加佳、白佳两种洗衣粉对隆线溞的急性毒性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
敌杀死对几种海水桡足类的毒性实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研究了敌杀死对几种常见海水桡足类的毒性。查明敌杀死对中华哲水蚤24小时半致死浓度为0.036×10-6,全致死浓度为0.07l×10-6;48小时半致死浓度为0.03l×10-6,全致死浓度为0.060×10-6;72小时半致死浓度为0.028×10-6,全致死浓度为0.044×10-6;96小时半致死浓度为0.026×10-6,全致死浓度为0.039×10-6。敌杀死对几种小型桡足类的96小时最低全致死浓度均不超过0.0055×10-6。以0.08×10-6作为该药的使用浓度时.解毒时间为7天。  相似文献   

6.
以脊尾白虾(Palaemon carincauda)为研究对象进行葱的毒性试验,设置0、6、9、12、15、18、21和24 mg/L 8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白虾,96小时试验结果发现,蒽对白虾的24小时半致死浓度为19.62 mg/L、48小时半致死浓度为15.61 mg/L、72小时半致死浓度为11.18 mg/L、96小时半致死浓度为7.21 mg/L,安全浓度为2.95 mg/L。之后在蒽安全浓度下胁迫脊尾白虾,设2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只白虾,使用相关酶活性试剂盒测定脊尾白虾0、3、6、12、24、48、96和192小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总抗氧化能力、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结果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虾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先升高然后逐渐降低,丙二醛含量上下波动无明显变化,总抗氧化能力先升高后逐渐减小,过氧化物酶活力在波动中逐渐上升。总的来说,蒽会降低脊尾白虾的免疫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7.
《广西水产科技》1987,(2):39-39
NH^ 4-N对吴郭鱼的24小时半致死浓度为41.39ppm,当水中NO^2--N浓度维持在6.4ppm时,对吴郭鱼24小时半致死浓度为44.58ppm。48小时半致死浓度为41.55ppm.当PH9.6时,对鲤鱼的24小时半致死浓度为6.02ppm,当PH为8.9时为8.57ppm,当PH8.2时为18.45ppm,PH8.0时为22.31ppm,PH7.S时为48.18ppm,PH7.0时则超过100ppm。  相似文献   

8.
姜礼燔  曹萃禾 《水产学报》1985,9(3):223-230
本文报导了对含酚水的自净试验、鱼类急性中毒试验、鱼类对含酚水的回避试验、鱼体酚污染的嗅感与味感测定、以及鱼体酚的积聚与消除试验和鲤鱼酚中毒的组织学检查的研究结果。试验表明,水温越高,水中酚浓度降低越快;白鲢、草鱼、鲤鱼在水温28℃时,酚污染的半致死浓度分别是25.14毫克/升、30.98毫克/升、31.00毫克/升,水温降低酚毒性增强,即其半致死浓度下降;白鲢、草鱼、罗非鱼在水温21—26℃的含酚水中,都无回避表现,即使在含酚量高达25毫克/升时,仍无明显回避行为;酚中毒的鲤鱼,在肝脏组织切片上可以发现细胞膜收缩、核增大、细胞间出现空泡等现象。  相似文献   

9.
氨对鱼类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以鲤鱼、草鱼、鲢鱼为试验材料,做了不同浓度氨对鱼类急性、亚急性毒性试验、回避试验和血微核实验,测定了不同浓度氨对鱼类血液微核率,生理、生化等指标,对测定数据做了统计学分析。试验结果,三种鱼96小时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460、1.363和0.712mg/l,鲤鱼对氨的回避临界浓度范围在0.5-1.00mg/L之间。sGOP、sGOT值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高。Hb和RBC则随浓度增加而降低。在本试验浓度范围之内不产生微核反应。  相似文献   

10.
溴氰菊酯对鱼类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农药澳氰菊酯对鲤、鲢和饵料生物大型(?)96hLc_(?)为0.0003ppm;对草鱼胚胎发育无不良影响浓度为0.01ppm。浓度0.00003ppm分别对鲤和鲢的生长及鲤鱼AKP,SGPT、Che、Hb、RBC等生化指标及微核出现率等遗传学指标均无明显毒性效应,该浓度可供制定渔业水质标准参考。  相似文献   

11.
“鱼虫净”对白鲢及草鱼夏花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鱼虫净"对白鲢夏花2、4、8及24~96h 的 TLm(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0.282、0.143、0.118和0.118mg/L,安全浓度为0.0354mg/L;对草鱼夏花2、4、8及24~96h 的 TLm分别为0.355、0.224、0.189和0.189mg/L,安全浓度为0.0567mg/L。它对白鲢与草鱼夏花96h 的最低致死浓度分别为0.05~0.1mg/L、0.141~0.168mg/L,致死率分别为40%和30%。在0.2mg/L和0.4mg/L 的浓度下,它们的 LP分别为1.41、2.87h 和3.55、4.96h。  相似文献   

12.
阿维菌素和甲苯咪唑对黄河鲤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生物毒性试验方法进行了阿维菌素和甲苯咪唑对黄河鲤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阿维菌素对黄河鲤的24、48和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8.72,7.85,6.97×10-3mg/L;安全浓度为1.91×10-3mg/L.甲苯咪唑对黄河鲤的24,48和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29,3.98,3.53 mg/L;安全浓度...  相似文献   

13.
苯酚的毒性对鱼类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鲢、草、鲤鱼鱼种接触酚后肉眼可观察到的生理反应的起点浓度为4mg/L。鱼类的呼吸频率随酚的浓度加大而递增;鱼类的红血球、血红蛋白随酚的浓度增加而下降;酚对鱼的毒性与鱼的品种、体重、休质等状态有关;在致死浓度水温条件下,鲢、草、鲤鱼对酚的敏感性为鲢>草>鲤。酚的毒性随水温下降而增强。  相似文献   

14.
镉与锌对草鱼种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以草鱼种为实验材料 ,研究了重金属镉与锌对草鱼种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联合毒性效应评价采用了Marking联合指数相加法。实验结果表明 ,镉对草鱼种的毒性大于锌。镉对草鱼种的 2 4小时、4 8小时、96小时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 5 86mg/L、4 5 3mg/L、3 4 9mg/L ;锌对草鱼种的 2 4小时、4 8小时、96小时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 8 18mg/L、7 36mg/L、5 73mg/L。镉与锌对草鱼种的安全浓度分别为 0 81mg/L、1 79mg/L。联合实验结果表明 ,镉与锌对草鱼种的联合毒性在 2 4小时、4 8小时AI<0 ,为拮抗作用 ,这种作用随时间延长而减弱 ,在 96小时 ,AI>0 ,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室内常温静水条件下,采用二溴海因(六个梯度)对斑点叉尾鮰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24小时、48小时、72小时、96小时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2.3mg/L、37.8mg/L、35.2mg/L、29.6mg/L,安全浓度2.96mg/L.使用时不可随意加大用量。对该鱼消毒的使用浓度一般不超过2.96mg/L为宜  相似文献   

16.
1 史氏鲟仔幼鱼对环境因素的适应性 大部分鱼类幼体比成体对环境的要求高,对于史氏鲟的养殖,即使水质符合渔业养殖用水标准也不能掉以轻心,冈为鲟鱼仔、幼鱼对水质极为敏感。史氏鲟对非离子氨的敏感性高于一般淡水鱼类,仔鱼96小时半致死浓度为0.063 mg/L,稚鱼96小时半致死浓度为0.17 mg/L。仔鱼养殖水体中铁的浓度小于0.5 mg/L为宜,对于10cm以上的幼鲟,水中铁的浓度以小于1mg/L为宜。史氏鲟养殖用水的pH值应在6.5-9.0为宜。当溶氧高于6 mg/  相似文献   

17.
在21~25℃下研究了钻井液对卤虫、蒙古裸腹溞、凡纳滨对虾和裸项栉虎鱼的生物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钻井液对卤虫的24、48、72、96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6.8、8.94、6.39、4.81g/L;对蒙古裸腹溞96h半致死质量浓度为4.67g/L;对凡纳滨对虾24、48、72、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9.57、18.20、9.43g/L和7.55g/L;对裸项栉虎鱼24、48、72、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8.33、8.84、7.11g/L和4.75g/L。凡纳滨对虾的半致死质量浓度最高,卤虫、蒙古裸腹溞和裸项栉虎鱼的半致死质量浓度没有明显差异,从实验室培养条件考虑,卤虫更便于钻井液的毒性评价。  相似文献   

18.
镉对蚤状溞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金属镉对蚤状(氵蚤)96小时的急性毒性反应。结果表明镉浓度越高,暴露其间时间越长,蚤状(氵蚤)的活动、蜕皮时间、蜕皮次数以及生长所受影响越大。镉对蚤状(氵蚤)24、48、72、96小时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1.28ppm、0.39ppm、0.21ppm、0.16ppm。用半数致死浓度估算水体Cd~(2+)对蚤状(氵蚤)的安全浓度为0.0016ppm。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水体中悬浮物对中国明对虾不同幼体期生长的急性毒性效应。以无节幼体、溞状幼体、糠虾幼体和仔虾为试验生物,设置不同悬浮物质量浓度的试验组,并对死亡幼体进行计数,建立死亡率和悬浮物质量浓度对数的响应关系,求解中国明对虾幼体96h半致死质量浓度值。试验结果表明,悬浮物对中国明对虾4个时期幼体的生长均具有显著影响(P0.01),悬浮物质量浓度与幼体死亡率呈线性关系,死亡率随悬浮物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无节幼体、溞状幼体、糠虾幼体、仔虾的96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741.31、457.09、912.02mg/L和1023.29mg/L,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771、0.9753、0.9859、0.9798。4种幼体中溞状幼体受悬浮物影响最大,仔虾受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20.
铜离子对鲤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利  汪开毓 《淡水渔业》2004,34(1):21-22
于水族箱内进行铜离子对鲤鱼的急性毒性试验。铜对鲤鱼 2 4h、 48h和 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 1 67mg/L、 1 2 5mg/L和 0 77mg/L。安全浓度为 0 0 77mg/L。中毒鱼体表和鳃的粘液增多 ,鳃上附着有淡蓝色的絮状物 ,临死前出现痉挛症状。铜主要对鱼类的鳃、肠、肝、肾、脑造成较严重的损伤 ,特别是对鳃的损害与鱼的死亡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