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水池塘蟹虾贝(缢蛏、泥蚶、青蛤)混养是目前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一种十分重要的生态混养模式,它利用了各养殖品种生态习性的互补原理,使各品种互利共生。不仅能充分利用池塘的滩涂与水体,而且通过贝类滤食水体中过多的浮游生物和虾蟹类的残饵及排泄物,有效改善了养殖水质和池塘生态环境,从而确保海水池塘养殖的低风险、多产出、高效益。  相似文献   

2.
<正>温岭是浙江省海水养殖的重点地区之一,其中海水池塘面积2万亩,主要养殖方式为虾贝、虾贝蟹混养等模式,混养的贝类品种主要有缢蛏、泥蚶、青蛤。在虾贝混养模式中常放养对虾苗种均为国内"土苗",由于该苗种近亲繁殖和多代使用等原因导致种质退化,适应环境能力下降,生长速度变慢,抗逆能  相似文献   

3.
吴惠雄 《河北渔业》2004,(1):27-27,39
近年来,对虾病毒性暴发病的频繁发生导致池塘单养对虾效益不高,各地均在探索虾塘增效的途径。目前,我区虾塘采用对虾、青蛤混养的养殖模式已获成功,但是对于大多泥质底的虾塘采用这种养殖模式却不理想。根据青蛤的生态习性,我站利用平海湾北江垦区的一口泥沙质海水池塘进行对虾、青蛤混养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养殖经验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江苏省连云港市海水池塘养殖一直是以对虾养殖为主导品种,自1993年以后随着对虾病毒病的流行,对虾养殖产量和效益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为探索新的海水池塘养殖模式,利用鱼虾贝不同养殖生物生态习性和共生互补的原理,2009年笔者在连云港市达盛水产公司进行梭鱼、中国对虾、脊尾白虾、缢蛏多品种高效养殖试验。采取立体混养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朝阳村养殖场创新养殖模式,实行虾、蟹、贝生态健康养殖,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带动了周边海水池塘养殖发展,2008年被确定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这种模式混养的品种是三疣梭子蟹、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杂色蛤和缢蛏。3月中、下旬放养杂色蛤苗,规格6000~8000粒/kg,均匀地播在蛤台上,密度为1200~1500粒/m^2,  相似文献   

6.
自1993年我国海水养殖虾类遭受白斑病毒病的危害以来,单一品种的养殖模式严重制约了海水池塘的开发与综合利用,影响了海水池塘养殖业的发展。近些年来,日照市水产研究所的科技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海水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模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技术突破,形成了一套海水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模式,即虾、蟹、贝“五放六收”的混养模式。混养品种有:中国对虾、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杂色蛤、缢蛏或文蛤。2007年,在日照市涛雒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进行了重点示范养殖及推广,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盘锦地区海水池塘养殖效益,并重新开展中国对虾的养殖生产,2007年我们在盘锦市大洼县二界沟镇的1800亩海水池塘中,进行了中国对虾与三疣梭子蟹混合养殖模式试验,并取得了成功。现将混养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陈金仙 《水产养殖》2009,30(1):20-21
福建中南部海水池塘秋冬季由于长期养殖日本对虾和中国对虾,养殖方法单一粗放、技术水平不高,导致病毒传播蔓延,池塘老化等。自1997年后,对虾病毒性疾病的频繁发生,海水池塘单养对虾效益明显下降,造成养殖弱潮。为了减少养殖的肓目性、风险性,提高池塘综合效益,探索更多更好的养殖方法及品种,把池塘从单养模式改为混养模式。经过多年来实践证明,多品种混养有利于改善池塘生态环境,减少病毒发生,  相似文献   

9.
福建中南部海水池塘秋冬季由于长期养殖日本对虾、中国对虾,且因养殖方法单一粗放、技术水平不高,导致病毒传播蔓延、池塘老化等。自1997年后对虾病毒性暴发病频繁发生,海水池塘单养对虾效益明显下降,后来把池塘从单养模式改为混养模式。经过多年来实践证明,多品种混养有利于改善池塘生态环境,减少病毒发生,能有效增强池塘的综合效益。笔者从2004年开始在福建莆田市后海垦区进行三疣梭子蟹、日本对虾、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的海水池塘养殖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水池塘养殖、滩涂贝类养殖及海上筏式养殖是海水养殖业的三大主要养殖方式。我国的海水池塘养殖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对虾的大规模养殖开始的.其间经历了对虾低密度养殖→对虾高密度养殖→两茬低密度养殖→多品种生态养殖的发展轨迹。循着这一演变轨迹可以发现,不同的养殖模式对海水池塘的生态效益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生态效益又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海水池塘养殖业的发展。本文拟从生态效益角度出发,对目前我国对虾池塘养殖的几种模式作一粗浅的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1.
青蛤为我国南北沿海常见种类,在江苏南部沿海的产量近次于文蛤和四角蛤,是颇具发展前途的养殖贝类。近年来,为提高海水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开展养埴新模式的探索,我们利用500亩海水池塘进行以青蛤为主的虾、蟹、贝等混养生产试验,获得成功。现将主要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池塘条件养殖池塘为沿海地区传统的对虾养殖池,面积20亩~50亩不等,设中央沟,有相对独立的进、排水系统,以泥底或泥沙混合的底质为主,适合青蛤、缢蛏等贝类埋栖穴居。二、放养前的准备工作1.底质处理池底经过1个冬季的干露、曝晒,土质干硬,早春季节利用推土机铲除表层…  相似文献   

12.
《科学养鱼》2006,(1):81-81
随着海水养殖不断创新和发展,浙江沿海一带兴起对虾、锯缘青蟹、缢蛏的混养,并且养殖面积逐年增加,已形成较大规模高产、高效的养殖新格局。结合当地养殖户多年的实践经验,归纳了对虾、青蟹、缢蛏混养具体应抓好的几个环节,以供大家参考。一、池塘选择进行对虾、青蟹、缢蛏混养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中南部海水池塘长期养殖日本对虾、中国对虾,但由于养殖方法单一粗放、养殖技术水平不高,导致病害四处传播,疾病频繁发生。自1997年对虾爆发病毒性疾病后,海水池塘单养对虾效益明显下降,造成养殖弱潮,后来为了减少养殖的盲目性、风险性,提高池塘综合效益,探索更多更好的养殖方法及品种,从业者把池塘养殖从单养模式改为混养模式。经过多年实践证明,多品种混养有利于改善池  相似文献   

14.
陈度煌 《水产养殖》2010,31(3):39-39
<正>在浙江台州沿海调查时发现,三门湾一带兴起泥蚶、对虾、锯缘青蟹、缢蛏混养模式,养殖面积逐年增加,已形成较大规模高产养殖新格局。围塘蓄水贝类精养技术模式很值得借鉴,笔者就池塘混养  相似文献   

15.
菱湖区淡水甲壳类养殖主要品种是青虾和河蟹,养殖模式是池塘主养青虾和虾、蟹混养两种。为了摸清菱湖区 1998年全区虾、蟹养殖情况,提高虾、蟹养殖水平,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成熟的养殖模式,于 1999年 2~ 3月进行虾、蟹养殖现状的调查,调查了新溪、千金、菱湖、下昂、和孚等重点产区养殖户 20户,池塘 122只, 513.64亩,其中池塘主养青虾面积 302亩,池塘虾、蟹混养面积 211.64亩。   一、池塘主养青虾和池塘虾、蟹混养调查结果对比   虾、蟹混养亩收益比主养青虾增收 1363.76元,增幅 66.8%。虾、蟹混养模式更具有实用性和先进…  相似文献   

16.
袁甜 《科学养鱼》2021,(3):46-47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在辽宁省丹东地区俗称"小人仙",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的沿海地区。缢蛏作为中国四大海水养殖贝类之一,养殖历史悠久。缢蛏营埋栖生活,具有生长快、产量高、味道鲜美且营养丰富的特点,深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因缢蛏的滤食性特点,在北方海水池塘养殖中常将缢蛏作为底层贝类与鱼、虾、海蜇等经济生物进行混养。  相似文献   

17.
以缢蛏为主,鱼、虾、贝多茬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北沿海传统的海水池塘养殖是以对虾为主的单茬单养方式,为充分利用现有的虾池资源,探索新的养殖模式,提高海水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我们在江苏省南通市利用614亩水面进行以缢蛏为主的鱼、虾、贝多茬混养生产试验,获得成功。一、池塘条件养殖池塘为沿海地区传统的对虾养殖池,面积20亩~50亩不等,设中央沟,有相对独立的进、排水系统。以泥底或泥沙混合的底质为主,适合缢蛏、青蛤、文  相似文献   

18.
自1993年中国对虾暴发白斑病毒病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海水池塘养殖模式,从单一品种养殖到多品种立体养殖,提高虾池的综合效益,降低单一品种养殖风险。日照市东港区经过十几年养殖摸索,形成虾、蟹、贝海水池塘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即四放五收养殖模式(四次放养、五次收获)。养殖风险降低了,但养殖病害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尤其到养殖中后期,  相似文献   

19.
以三疣梭子蟹为主养对象,搭配缢蛏、菲律宾蛤仔、对虾等品种的海水池塘综合养殖技术,在福建省连江县试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亩利润5000~6000元)。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综合养殖是日照市海水池塘的一种主要养殖模式,水中养虾,池底养蟹,底泥养蛏,有效地提高了虾池生产力,增加了经济效益,规避了养殖风险。现以2003年当地几位养殖户的养殖情况为例作一介绍。一、池塘情况池塘面积7~15亩不等,泥沙底质,机械提水,最大水深1郾2米。在四周浅水区,整造蛏畦,蛏畦面积约占整个池塘面积的1/10~1/5。每年2月份对池塘进行清淤消毒,肥水待用。二、苗种放养1郾蛏苗放养缢蛏于2~3月份放苗,苗种规格6000粒/千克,放苗量一般按整个池塘面积5千克/亩折算。2郾虾苗放养对虾共有三种养殖模式,一种是每年养殖两茬日本对虾,第一茬于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