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酸沉降与我国南方森林土壤的酸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模拟酸沉降土壤连续浸泡试验,研究了我国南方5种森林土壤的酸化过程,并讨论了影响土壤酸化的几个因素。结果表明,土壤对酸沉降H^ 的中和能力,对酸沉降阴离子(SO4^2-和NO3^-)的吸附,土壤阳离子(Ca^2 ,Mg^2 )等盐基离子以及Al^3 )的风化,土壤pH和BS的变化,都在土壤酸化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同时,酸沉降的酸度(pH值)是决定土壤酸化的主要因素,而酸沉降中高含量的盐基离子可能缓解土壤的酸化过程。结合土壤本身物理化学基本特性可以得知,福建土壤对酸沉降引起的酸化最为敏感;江西、湖南土壤次之;重庆土壤的酸化敏感性较弱;而贵州土壤对酸沉降不太敏感。  相似文献   

2.
酸沉降下加速土壤酸化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酸沉降对土壤和水域的酸化影响是土壤环境化学研究前沿的热点问题之一。酸沉降的化学组成对酸性土壤的进一步酸化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在酸雨影响下,SO4^2-,NO3^-,有机阴离子是加速土壤酸化和盐基淋溶损失的主要阴离子,外源H^ 的进入会加速铝离子水解。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导致土壤酸化的实际酸化速率差异表明:HCO3^-,RCOO^-在土壤剖面中的淋失状况可反映自然土壤的酸化速率,而SO4^2-和N3^- 溶产生的质子负荷揭示土壤受人为因素影响的酸化速率。通过计算酸沉降的主要化学成分进入土壤前后的质子负荷平衡,与酸中和容量(ANC)相结合,反映酸沉降加速土壤酸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模拟酸雨对砖红壤盐基离子迁移和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发育于玄武岩的砖红壤进行了室内模拟酸雨淋溶试验,结果表明:(1)酸雨淋溶土壤会引起土壤盐基离子的大量淋失。以土壤中的K+最易于淋失,Ca^2+、Mg^2+的淋失量最大。酸雨pH愈低,Ca^2+、Mg^2+、K^+的迁移量愈大。酸雨淋溶土壤的时间越长,盐基离子的迁移量越大。(2)土壤经≥5d的酸雨淋溶后,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的含量均随淋溶时间的增加而减少。酸雨的pH不同,则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所受的影响不同。(3)与原土壤相比较,短期(≤5d)的酸雨淋溶,可使土壤交换性Ca^2+、K^+以及强酸性(pH≤3.0)酸雨淋溶的交换性Mg^2+增加;土壤被酸雨较长时间(≥10d)淋溶后,则会降低土壤交换性Ca^2+、Mg^2+、K^+的含量;不同时间的酸雨淋溶,均会降低土壤交换性Na^+的含量。(4)土壤经酸雨淋溶后,某些矿物会发生风化,释放出盐基离子,也会使部分交换性盐基离子转成非交换态。  相似文献   

4.
模拟酸雨淋溶下强风化土壤矿物风化计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矿物风化计量关系对于定量土壤酸化速率至关重要。我国亚热带地区矿物风化强烈,土壤的酸敏感性高。为获取强风化土壤在矿物风化过程中元素释放特征及其化学计量关系,选取花岗岩发育的富铁土,先用EDTA-乙酸铵溶液洗脱土壤胶体上吸附的盐基离子,然后采用改进的Batch法,将洗脱盐基土壤与未洗脱盐基土壤同时进行模拟酸雨淋溶。结果表明:(1)洗脱盐基土壤与未洗脱盐基土壤的盐基离子(K~+、Na~+、Ca~(2+)和Mg~(2+))释放情况存在显著差异,洗脱盐基后土壤在淋溶中释放的盐基来源为矿物风化,释放缓慢而平稳;(2)未洗脱盐基土壤在淋溶初期,盐基的释放量较大,随着淋溶的进行,释放量迅速下降,淋溶后期的释放速率与洗脱盐基土壤接近,这说明未洗脱盐基土壤在淋溶初期释放的盐基主要来源于阳离子交换过程,后期则主要来源于风化过程;(3)洗脱盐基土壤和未洗脱盐基土壤经酸雨淋溶释放的各盐基化学计量关系(K~+∶Na~+∶Ca~(2+)∶Mg~(2+))以及盐基离子与硅的化学计量关系(BC∶Si)差异较大,由于未洗脱盐基土壤受到阳离子交换的影响,因此只有洗脱盐基土壤的矿物风化计量关系可以作为定量估算土壤酸化速率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短期室内淋溶的方法研究了模拟酸雨对供试果园土壤交换性Ca^2+、Mg^2+、K^+、Na^+、交换性盐基总量(BS)、阳离子交换量(CEC)、电导率(EC)等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交换性Ca^2+(pH2.5)、Mg^2+、K^+、Na^+、BS(pH2.5)、CEC(pH≥3.5)含量较酸雨淋溶前增加,且随着剖面深度表现出较好的层次性;淋出液中Ca2+、Mg^2+、K^+、Na^+含量随着模拟酸雨酸度的增强而依次增加,其中pH2.5酸雨处理与其它淋溶处理间淋出液Ca^2+、Mg^2+、K^+、Na^+含量差异显著;以土壤交换性Ca^2+、BS、CEC、盐基饱和度(BSP)与EC为指标衡量土壤的酸化,pH 2.5酸雨处理导致了淋溶土柱表层和中间土层的土壤酸化,其中交换性Ca^2+、BS、BSP指标表征pH 3.5的酸雨处理引起了表层土壤酸化,而pH≥4.5的酸雨淋溶缓冲了土壤的酸化,土壤的酸度减弱。  相似文献   

6.
李平  王兴祥 《土壤》2006,38(4):441-447
采用50cm原状土柱进行模拟淋溶实验,比较研究了模拟酸雨和几种低分子量有机酸对红壤Al、Si及盐基离子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酸雨淋洗后土壤中有极少量的Al和一定量的Si及盐基离子淋出。与去离子水对照相比,pH3.5和pH4.5模拟酸雨处理Si的淋出总量分别增加了6.52%和3.26%;K 、Na 、Ca2 和Mg2 等盐基离子淋出量增加了2.41%~96.80%。100μmol/L的柠檬酸、苹果酸和草酸处理Al、Si的淋出量与模拟酸雨处理相差不大,而10mmol/L的柠檬酸、苹果酸和草酸处理则比模拟酸雨处理有显著的增加。有机酸淋洗后淋出液中各盐基离子含量均要高于模拟酸雨处理,盐基离子淋出总量是模拟酸雨处理的1.58~9.27倍。实验结果说明低分子量有机酸在酸化土壤方面比酸雨有更大的威胁。由于盐基离子的大量淋失,模拟酸雨和有机酸淋洗后淋出液pH均要高于原淋洗液pH。  相似文献   

7.
赵越  杨金玲  许哲  张甘霖 《土壤学报》2023,60(5):1456-1467
土壤矿物风化过程中释放的盐基离子(BC)与硅(Si)的比值(BC︰Si)是定量评估土壤矿物风化对土壤酸化过程缓冲作用的基础,是准确估算当前环境下土壤酸化速率的依据。本研究以云母片岩、片麻岩和安山岩3种母质发育的湿润雏形土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土壤物理、化学和矿物学性质。通过洗脱实验除去土壤交换性盐基以消除土壤胶体吸附的交换性盐基离子对矿物风化计量关系的影响,再利用模拟酸雨淋溶实验,采用Batch方法获取3种不同母质发育土壤的盐基离子和硅的释放量,进一步估算BC︰Si值。结果表明,由于母岩不同,土壤黏粒、pH、有机质、交换性盐基(K+、Na+、Ca2+和Mg2+)、阳离子交换量(CEC)和土壤矿物含量存在差异。在模拟酸雨淋溶实验条件下,未洗脱盐基土壤的BC︰Si值为洗脱盐基土壤的3倍以上,因此只有洗脱土壤交换性盐基才能获得来自风化过程的BC︰Si值。同一母质发育土壤的腐殖质表层(Ah)BC︰Si最小,母质层(C)最大。不同母质发育土壤的BC︰Si值表现为:片麻岩>云母片岩>安山岩,土壤中斜长...  相似文献   

8.
李平  王兴祥 《土壤》2006,38(3):322-327
采用原状土柱进行模拟淋溶实验,比较研究了模拟酸雨和几种低分子量有机酸对红壤交换性盐基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去离子水对照相比,pH 3.5和pH 4.5模拟酸雨淋洗后,0-20 cm土层土壤交换性K 、Na 、 Ca2 和Mg2 含量增加了5.19%-14.65%,而这种增加主要发生在10-20 cm土层。100 μmol/L和10 mmol/L的柠檬酸、苹果酸和草酸淋洗后,0-20 cm土层土壤交换性K 、Na 、Ca2 和Mg2 含量与模拟酸雨淋洗后的结果相差不大,有的层次甚至还要稍低;而在20-50 cm土层则增加了10.42%-96.41%。有机酸淋洗后,土壤交换性盐基的增加受矿物溶解和盐基迁移两方面的影响,而下层的增加可能主要是盐基迁移的影响,由此可见有机酸或许加快了盐基离子向下迁移的速度和土壤酸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模拟酸雨对果园土壤主要形态酸变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淋溶的方法研究了模拟酸雨对果园土壤pH(H2O)、pH(KCl)、交换性酸(EA)、交换性铝(EAl)、可滴定酸度(BNC)等各形态酸的变化影响,并依据淋溶前后各形态酸的含量评价了土壤酸度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以土壤pH(H2O)值作为供试土壤酸化指标,pH≤4.5的模拟酸雨淋溶促进了土壤酸化,而pH≥5.5的酸雨淋溶缓冲了土壤的酸化;以土壤pH(KCl)值、交换性酸(EA)、交换性铝(EAl)或可滴定酸度(BNC)作为土壤酸化的指标,pH2.5的酸雨淋溶促进了土壤酸化,而pH≥3.5的淋溶处理缓冲了土壤的酸化,土壤酸度减弱。  相似文献   

10.
棕壤和褐土的酸淋溶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用室内模拟淋洗土柱的方法 ,对棕壤和褐土的酸淋容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p H低的酸雨使棕壤严重酸化且有活性铝测出 ,但对褐土的影响相对较轻。 4种盐基离子淋失总量与酸雨的氢离子浓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淋失量 Ca2 >Mg2 >Na >K ,其中 Na 对酸雨的酸度最不敏感。电导率的变化与盐基淋失量的变化有相同趋势 ,但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别倍数大于盐基淋失差别的倍数 ,4种酸雨对土壤的危害程度为 p H2 >p H3>p H4、p H5 ,其中危害棕壤的程度高于褐土。  相似文献   

11.
中国酸雨的分布、成因及其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56,自引:5,他引:56  
杨昂  孙波  赵其国 《土壤》1999,31(1):13-18
中国酸雨以硫酸盐为其主要成分,以局地冲刷和中长距离传输煤春形成机制,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而这些地区又是对酸较为敏感的酸性土壤分布区。所以,我国酸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极大,主要表现在土壤酸化,活性铝溶出量增加,盐基离子大量淋失,有毒金属离子活化和土壤酶活性受抑制等方面。加入石灰等土壤改良剂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酸化的影响,但是可行最根本的途径是控制污染源减少大气中SO2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酸雨中的SO4^2-和NO3^-等阴离子在土壤中迁移时会引起大量的盐基离子淋溶,导致土壤退化。用室内土柱模拟SO4^2-和NO3^-在红壤旱地各土层中的垂直穿透状况,并用Hydrus-1D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拟合和预测。结果表明,N05在红壤各层中的穿透速度较快,其中在耕作层的穿透曲线峰值最高,C/C0达到0.39,峰值高低顺序依次为:耕作层〉母质层〉淋溶层〉犁底层。SO4^2-在土柱中的穿透速度远低于NO3^-,穿透曲线有明显的拖尾现象。其在各土层的穿透时间依次为:母质层〉犁底层〉淋溶层〉耕作层;而其峰值高低顺序依次为:耕作层〉淋溶层〉母质层〉犁底层,最高点耕作层的顶点C/C0仅为0.22。用Hydrus-1D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模拟,所得的SO4^2-和NO3^-穿透土壤的浓度模拟值与其实测值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利用数学模拟获得了饱和导水率和垂直扩散率等溶质运移参数,并预测了研究区酸雨后SO4^2-和NO3^-在红壤耕层的迁移状况,表明SO4^2-会在酸雨结束后持续淋溶,从而影响土壤中Ca、Mg等盐基离子的淋失。  相似文献   

13.
模拟酸雨对荔枝园土壤氮素迁移和土壤酸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采用短期室内淋溶方法研究了模拟酸雨对供试荔枝果园土壤全N、碱解N、硝态N、铵态N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淋出液的全N、硝态N、铵态N含量随着模拟酸雨酸度的增强而依次增加,其中pH2.5酸雨淋溶处理与其它处理间的淋出液含量差异显著,而pH≥4.5酸雨淋溶处理与对照(pH6.5)间的差异大部分不显著;各处理的土壤较淋溶前其全N、NOjN(pH2.5酸雨处理例外)、NH1+-N的含量均有增加趋势。引进土壤的实际酸化速率H+产生值衡量供试土壤的酸化,只有pH2.5的模拟酸雨淋溶促进了土壤的酸化,而pH≥3.5的模拟酸雨处理对土壤的酸化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且土壤酸度减弱。  相似文献   

14.
咸水结冰灌溉对盐化潮土盐基离子剖面迁移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土柱模拟试验,设置淡水、咸水灌溉、咸水结冰和咸水结冰覆盖4个灌溉方式,研究咸水结冰灌溉条件下盐分运移及盐基离子Cl^-、SO4^2-、HCO^3-、Na^+、Mg^2+、K^+和Ca^2+的土层剖面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咸水直接浇灌使各土层土壤盐度提高,且盐分具有明显表层聚集特性,而咸水结冰后灌溉则显著降低表层0-40 cm土层的盐分盐度,配合秸秆覆盖措施则使表层的脱盐率进一步提高,特别是0-10 cm土层,土壤盐度仅为0.15 dS/m,与淡水处理尚未达显著性差异(P〉0.05)。咸水结冰灌溉显著改变盐基离子Cl^-、SO4^2-、HCO^3-、Na^+、Mg^2+、K^+和Ca^2+的土壤剖面分布特征,但不同离子的响应方式和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咸水结冰灌溉显著(P〈0.05)降低表层危害性较高的Na^+、SO4^2-和Cl^-浓度,而对危害性较小的Mg2+、K+和Ca2+则影响较小。咸水结冰灌溉可促进表层土壤的脱盐作用,淋洗主要危害性离子Na^+、Cl^-等,保持土壤根系分布密集层较低盐分水平和盐基离子平衡,缓解或消除盐分和盐基离子对作物生长的危害,配合秸秆覆盖则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酸雨对土壤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凌大炯  章家恩  欧阳颖 《土壤》2007,39(4):514-521
酸雨是人类当前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并目益成为土壤学和生态学研究的热点.现有的大量研究表明,酸雨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特性,包括土壤的盐基离子以及重金属与微量元素的淋溶、土壤营养、土壤酸化、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活性、土壤缓冲性能、土壤对酸雨的敏感性、土壤结构、土壤矿物风化等方面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就酸雨对土壤生态系统特性的影响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其他学者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庄翔宇  杨金玲  张甘霖  王艳玲 《土壤》2016,48(2):374-380
矿物风化过程中盐基离子释放遵从一定的化学计量关系,这种化学计量关系一般只能通过模拟实验来获取。本研究采用pH 7.0的EDTA-乙酸铵溶液将土壤中的交换性盐基离子完全洗脱出来,然后用Batch方法模拟不同pH溶液淋溶洗脱盐基和未洗脱盐基土壤,旨在消除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的影响后更为准确地判断土壤矿物风化的盐基离子释放特征。结果表明:未洗脱盐基土壤的淋出液pH由3.73±0.14逐渐上升到4.23±0.06,主要原因是淋溶液中有高浓度的NH_4~+;洗脱盐基土壤矿物风化后淋出液pH从7.39±0.02逐渐下降到5.39±0.17,主要是由于土壤中可风化矿物减少。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会改变盐基离子释放特征、释放总量:未洗脱盐基土壤经酸雨淋溶后,各盐基离子释放均呈现急速下降后逐渐平缓的趋势,洗脱盐基土壤矿物风化后,K~+及盐基离子释放总量呈波动上升趋势,且盐基离子释放总量比未洗脱盐基土壤低。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的存在还会改变淋出液中的盐基离子化学计量关系:未洗脱盐基土壤的K~+︰Ca~(2+)︰Mg~(2+)︰Na+化学计量关系为11︰13︰4︰1(当量比),而洗脱盐基土壤为7︰2︰2︰1。K~+是盐基离子中风化释放量最多的,大部分K~+来自于土壤中云母的风化。因此,只有利用洗脱盐基土壤的盐基离子释放量才能准确计算矿物风化速率并获得准确的化学计量关系。土壤矿物风化作用随着淋溶液酸度增大而增强,但模拟一年降雨量的情况下,p H 3.5、4.5和5.5三种不同p H溶液对矿物风化后盐基离子的释放在实验期间没有显著性影响,较长时间后的差异性有待观察。本研究表明,可以通过预洗脱盐基土壤然后模拟酸雨淋溶的方法,观察矿物风化特征,特别是盐基离子释放的化学计量特征。  相似文献   

17.
模拟酸雨对酸性土壤铝溶出及其形态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通过采样、酸雨模拟试验和样品分析,研究了我国南方酸沉降区主要土壤类型在模拟酸雨影响下,土壤中铝离子释放及铝形态转化的特点。结果表明,酸雨淋洗造成土壤中铝离子释放;酸雨pH值越低,则铝离子释放量越大。酸雨淋洗还造成土壤中铝形态发生变化;酸雨pH值越低,则土壤中羟基态铝和腐殖质铝含量越低,交换态铝含量越高,从而导致土壤中的铝对植物和生态系统的危害性也越大。  相似文献   

18.
氮肥施用对砖红壤硝态氮和盐基离子淋失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氮肥品种的合理选用对作物增产增收、 土壤酸化改良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以海南省海口市观澜湖采集的砖红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对尿素、 硝酸铵和硫酸铵3种氮肥处理下砖红壤硝态氮及盐基离子(Ca2+、 Mg2+、 K+、 Na+)淋失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硝态氮累积淋溶量表现为硫酸铵硝酸铵尿素N0,且硝态氮的淋溶量与施肥量呈正相关关系,整个淋溶过程中硝态氮累积淋溶量(y kg/hm2)与施肥量(x kg/hm2)之间满足线性方程 y=3.3064x+315.74(R2=0.8848); 2)尿素、 硝酸铵、 硫酸铵处理整个淋溶过程的盐基离子淋溶量均表现为 Ca2+Mg2+K+Na+,且盐基离子淋溶总量(kg/hm2)表现为硫酸铵(1821.12)硝酸铵(1080.27)尿素(872.24)N0(417.23); 3)砖红壤盐基离子迁移速率表现为硫酸铵(26.28%)硝酸铵(13.37%)尿素(11.78%),尿素、 硝酸铵和硫酸铵处理分别以线性方程 y=0.1178x+123.18(R2=0.9121)、 乘幂方程 y=15.634x0.4423(R2=0.9259)和对数方程 y=128.38e0.0007x(R2= 0.9244)的拟合度最高。  相似文献   

19.
热带亚热带酸性土壤硝化作用与氮淋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好气培养和土柱模拟淋洗培养试验,研究了氨基氮肥加入对热带亚热带4种不同性质和利用方式酸性土壤硝化、氮及盐基离子淋溶、土壤及淋出液酸化的影响。4种土壤分别为采自花岗岩发育的海南林地砖红壤(HR)、玄武岩发育的云南林地砖红壤(YR)、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的江西旱地红壤(RU)和第四纪下蜀黄土发育的江苏旱地黄棕壤(YU)。结果表明:4种土壤硝化作用大小表现为YURUYRHR。HR主要以可溶性有机氮(DON)和NH_4~+-N形态淋失,YU土壤的氮淋溶形态以NO_3~–-N为主,YR和RU土壤的氮淋溶形态NO_3~–-N、NH_4~+-N和DON兼而有之。盐基离子总淋失量与NO_3~–-N淋失量显著正相关,但各盐基离子淋失由于离子本性和土壤性质差异并不完全一致。Ca~(2+)在缓冲外源NH_4~+-N硝化致酸和平衡NO_3~–-N淋失所带负电荷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阳离子交换量小、盐基饱和度低的土壤(如RU土壤),外源NH_4~+-N的硝化和淋失不仅导致盐基离子淋失,而且引发NH_4~+-N、甚至是H~+淋失。综上,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壤上外源氮输入的增加可能会在更短的时间内导致氮素向系统外的流失,引发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20.
模拟酸雨对红壤铝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动态淋洗试验,研究了不同pH的模拟酸雨对红壤中铝形态和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淋洗引起红壤中盐基离子的淋失和土壤铝的溶出。随着酸雨溶液,PH的降低,盐基淋失量和铝溶出量增加,酸雨淋洗影响土壤铝形态的转化,使红壤中交换态铝上升,吸附态羟基铝有所下降。这说明在酸雨长期作用下,羟基铝溶解,并转化为交换态铝和引起铝的溶出,使铝进入环境,危害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