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资源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调查了6种农业生境类型的土壤动物数量和群落组成,共获得土壤动物6631头,分属于4门11纲17目.从总体讲,优势类群为蜱螨目、弹尾目和线虫纲,分别占总捕获量的34.92%,31.82%和11.68%;常见类群为膜翅目、鞘翅目、直翅目和寡毛纲,分别占总捕获量的7.92%,4.78%,1.45%和1.31%;其他16类为稀有类群.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表现为林地>果园>苗圃>荒地>菜园>农田,多样性指数表现为果园>林地>苗圃>荒地>菜园>农田,但各试验样地的优势种类和常见种类有所不同.说明人为干扰较小的农业生境土壤动物的数量和类群数较多.林地和果园、荒地、菜园的相似性系数较高,群落结构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保定市4种城市绿地生境中的土壤动物群落。[方法]通过对保定苗圃、道路、防护林和公园4种绿地的土壤动物进行6次调查取样与鉴定统计,研究保定市不同绿地类型土壤动物的种类、数量及分布特征。[结果]通过取样鉴定,在4种绿地中共采获到土壤动物1462只,隶属2门8纲14目,其中优势类群为蜱螨目、弹尾目和膜翅目,常见类群为颤蚓目、蜘蛛目、双尾目和鞘翅目幼虫,其余类群为稀有类群。4种绿地类型的土壤动物种类组成极为相似。从单位面积土壤动物的数量看,表现为:苗圃绿地〉公园绿地〉道路绿地〉防护绿地。[结论]土壤动物较多分布在0~10cm土层中,以0~5cm土壤层的数量最大,有明显的表聚现象,这与绿地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李冬梅  由文辉  方芳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584-12588
为探讨城市系统下不同土壤背景对绿地凋落物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2007年7月至2008年4月对上海外环线(闵行段)土壤背景为农田土和客土的两种绿化带的凋落物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到土壤动物22189只,隶属3门8纲18目,优势种为蜱螨目,占总数的93.08%,常见类群为弹尾目。不同土壤背景的绿地凋落物中土壤动物群落优势类群与常见类群组成一致,类群数与密度为农田土绿地〉客土绿地;凋落物中土壤动物的密度一类群DG值、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E)与Simpson优势度指数(c)为农田土绿地〉客土绿地,Margalef丰富度指数(D)与之相反;凋落物土壤动物类群数季节变化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捕获量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土壤pH值、有机碳和总氮含量不同,对凋落物土壤动物捕获量、主要类群及类群数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银川市爱伊河湿地7个样地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共捕获土壤动物30类2 605只,隶属于4门11纲。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为蜱螨目和弹尾目,分别占总捕获量的42.03%和36.24%。常见类群有线虫类、蜘蛛类、鞘翅目、膜翅目、鳞翅目幼虫和双翅目幼虫。土壤动物功能类群可划分为腐食性、捕食性和植食性土壤动物,其数量比例关系整体上表现为腐食性土壤动物捕食性土壤动物植食性土壤动物。土壤动物数量、种类在土壤各层的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性。群落多样性与丰富度显著相关(P0.05),而与优势度指数显著负相关(P0.05)。7个样地间土壤动物的相似程度由中等不相似到中等相似。  相似文献   

5.
研究郑州市公园绿地土壤动物的群落组成、垂直分布及多样性,以期为公园绿地土壤动物多样性保护及土壤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郑州市公园绿地土壤动物分属于4门9纲26目;小杆目、蜱螨目、膜翅目、弹尾目为优势类群,其动物数量占总动物数的83.26%;颤蚓目、姬马陆目、蜘蛛目、鞘翅目、双尾目、缨翅目为常见类群,其动物数量占总动物数的14.60%;稀有类群动物数量占总动物数的2.14%;公园绿地土壤动物群落垂直分布非常明显,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数逐渐减少,表现出较强的表聚性,且土壤动物优势度指数升高,多样性指数降低。  相似文献   

6.
勾影波  高方清  苏永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130-14132
对常熟市虞山林场杨梅园土壤动物群落的构成进行了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样本1 405个,隶属于4门、7纲、22类。优势类群为蜱螨目和弹尾目2类,占个体总数的90.72%,构成了该地区土壤动物群落组成的主体;常见类群为线虫,占全部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的4.76%;其他为稀有类群。3样地环境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个体密度为样地3〉样地2〉样地1;类群数和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H’)为样地1〉样地2〉样地3;均匀度指数(J)为样地3〉样地2〉样地1;优势度指数(C)为样地3〉样地2〉样地1。不同群落的相似性(q)分析表明,样地1与样地2、样地1与样地3、样地2与样地3的q值均大于0.5且小于0.75,表现为中等相似。土壤动物垂直分布有明显的表聚现象。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山东省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盐生植物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研究发现,蜱螨目是该地区的主要优势类群,占捕获土壤动物总数量的79.66%;另一优势类群是弹尾目,占捕获土壤动物总数量的13.00%。膜翅目和鞘翅目是常见类群,分别占捕获土壤动物总数量的3.03%和2.07%;其他均为稀有类群。在调查的6个样点中,优势类群弹尾目个体数量受盐度影响明显,分布存在显著差异。黄河三角洲盐生植物下土壤动物多样性以夏季较为丰富,土壤动物多样性与均匀度表现为正相关关系。黄河三角洲盐生植物下土壤动物垂直分布显示:该区土壤动物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  相似文献   

8.
浙江天童不同林型土壤动物群落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向阳  由文辉  陈小鸟  靳亚丽  易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835-6837,6855
[目的]探讨不同林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和差异。[方法]对浙江天童灌丛、马尾松林、木荷林、栲树林4种林型中土壤动物进行调查。[结果]4种林型土壤动物类群组成存在差异,优势类群也各异,线虫为优势类群,但弹尾目在4种林型中均为常见类群,木荷林优势类群只有线虫,蜱螨目和弹尾目为常见类群;处于传统意义上演替顶极的栲树其土壤动物群落类群数和个体数并未达到最高,而处于演替中期阶段的马尾松在群落类群数(30)和个体数(占总捕获量的44.62%)达到最高;马尾松林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都最多,因而其密度-类群指数、丰富度和优势度指数也最高;栲树林样地的均匀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结论]不同林型土壤动物群落差异明显,其总体趋势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许昌7种生境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许昌7种生境大型土壤动物的组成、垂直结构、多样性和相似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全部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538只,隶属于3门7纲11目。从总体讲,优势类群为蚁科和线虫,分别占总捕获量的53.90%和18.03%;常见及较常见类群为鳞翅目、蚯蚓、鞘翅目、马陆、鳞翅目(蛹)、蛴螬、蜘蛛目、鼠妇,分别占总捕获量的9.48%、4.83%、2.79%、2.23%、2.04%、1.86%、1.30%、1.30%;蝉、双尾虫、蜈蚣目、摇蚊(幼)、弹尾虫为稀有类群。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表现为:城市道路绿地(L)>河边人工林地(H)>河边人工灌丛沙地(G)>人工草地(R)>菜地(P)>校园人工林地(X)>废弃荒地(D),与类群数的变化趋势一致,这一差异突出表现为城市道路绿地(L)物种较丰富,而废弃荒地(D)动物群落较贫乏,同时说明人为干扰较小的生境土壤动物的数量和类群数较多。多样性指数则表现为:河边人工灌丛沙地(G)>校园人工林地(X)>河边人工林地(H)>人工草地(R)>废弃荒地(D)>城市道路绿地(L)>菜地(P),与均匀度指数基本相关而与丰富度关系不密切。相似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7种生境下土壤动物的组成具有很高的异质性,其中菜地(P)和废弃荒地(D)的相似性最高,说明其群落组成相同。  相似文献   

10.
严舜涛  缪颖  唐沈芸  关禹  高顺康  勾影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445-3447,3450
[目的]对昆承湖周边地区土壤动物的种群、数量、土壤酶与土壤动物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3个样地,随机用土壤环刀按0~5、5~10和10~15 cm 3层采样。每个季度取样1次,共计4次。采用手捡法采集大型土壤动物,中、小型土壤动物用Tullgren法分离,同时进行分类鉴定和数量统计,测定土壤酶活性。[结果]获得土壤动物732个,隶属于3门11纲19类。弹尾目和蜱螨目为优势类群,占个体总数的78.28%。常见类群为线虫纲、双尾目、双翅目、膜翅目、蜘蛛目,占个体总数的16.53%。其他为稀有类群,只占个体总数的5.19%。3个样地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H')的排序为样地3>样地1>样地2。脲酶活性与土壤动物密度呈负相关,脱氢酶活性与土壤动物密度呈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动物密度呈正相关。土壤动物垂直分布呈现明显的表聚性。湿度与土壤动物密度呈正相关。温度与土壤动物密度趋向于负相关。土壤动物种群密度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而种群密度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该研究可为本地合理利用土地及生态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采用野外定点试验方法,分析除草剂乙草胺、2,4滴丁酯、噻吩磺隆对农田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3次取样共获得中小型土壤动物2 748只,隶属于2门,4纲,10目,其中占优势的类群有甲螨亚目、中气门亚目,分别占总个体数量的51.16%和26.82%,常见类群包括前气门亚目、弹尾目、膜翅目和鞘翅目,占总个体数量的20.27%,稀有类群占总个体数量的1.75%。喷施除草剂使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明显减少,尤其是使优势类群个体数量减少最大,使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增高,优势度指数降低,但没有使土壤动物类群数发生明显变化;3种除草剂影响下的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类群数量、群落特征指数没有很大的差异,在不同层次的表现也没有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2.
对帽儿山3种典型森林群落大型土壤动物进行了连续6个月的野外调查研究。通过系统分析,共获得大型土壤动物3604只,隶属于3门6纲17目50科。其中正蚓科(Lumbricidae)、线蚓科(Enchytraeidae)和石蜈蚣目(Lithobiomorpha)为优势类群,常见类群11类。结果表明:(1)水平分布上,密度和生物量红松人工林最高,其次为硬阔叶林,蒙古栎林最少;类群数硬阔叶林最多,蒙古栎林最少;香农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为蒙古栎林最高,红松人工林最低;优势度指数与两者相反;均匀度指数蒙古栎林最高,硬阔叶林最低;(2)垂直分布上,个体密度、类群数及生物量均差异显著(P < 0.001)。3个样地大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表聚性明显;类群数红松人工林自凋落物层向下减少,硬阔叶林和蒙古栎林0-10 cm最多;生物量在0-10 cm土层最大;香农指数随深度增加而减小,优势度指数则相反;(3)在时间变化上,5月和10月个体密度和类群数较多,9月生物量最大;香农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差异显著(P < 0.01),其他指数各月间无明显差异;(4)与土壤环境因子关系上,总有机碳含量与类群数、个体密度及生物量显著正相关,容重与香农指数显著负相关;典型对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群大型土壤动物与环境相关性不同。  相似文献   

13.
采集了5种土样,对曲阜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初步调查,用干漏斗法收集土壤动物,用75%的酒精保存,然后分类并计数。获得土壤动物总计427头15类,其中蜱螨类、弹尾类、线虫类为优势类群,分别占土壤动物全捕量的28.34%、36.07%、15.93%,其他种类为常见类群和稀有类群,并且对该地区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及相似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乌鲁木齐市蔬菜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对乌鲁木齐市5、10、15和20年蔬菜地及玉米田土壤动物进行调查研究,查明该区不同种植年限菜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季节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群落多样性指标、组间聚类及多维度排序分析法,对不同菜地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特征分析.[结果]共捕获到土壤动物3 957头,隶属于6门16纲34目,其中弹尾目(44.45;)及真螨目(13.82;)为优势种群,这二类占采集总捕获量的58.27;,而寄螨目(7.33 ;)、三肠目(6.7;)、蛭态目(3.39;)、垫刃目(3.36;)、膜翅目(1.67;)、后孔寡毛目(2.3;)、近孔寡毛目(1.34;)、鞘翅目成虫(2.5;)、等足目(1.06;)及鞘翅目幼虫(2.27;)等10类群为常见类群占总捕获量的31.92;;其余的22类土壤动物均属稀有类群,占总捕获量的9.85;.对不同种植类型蔬菜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分析表明:5 a菜地>20 a菜地>玉米田>10 a菜地>15 a菜地,而Simpson优势度指数(C)表现为15 a菜地>10 a菜地>20 a菜地>玉米田>5 a菜地.垂直分布分析表明蔬菜地土壤动物具有明显的表聚性,且0~5 cm>5~10 cm>10~15 cm>15~20 cm,类群数的季节动态分布不太明显(P<0.05),但个体数的季节动态分布已达到显著差异(P>0.05),在秋季土壤动物数量有增加.组间聚类和排序结果表明,将5种不同种植蔬菜地类生境分为3大类型.[结论]5种不同种植类型蔬菜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均有不同,反应了菜地土壤动物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  相似文献   

15.
银川市蔬菜地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宁夏银川市5 a、10 a、20 a蔬菜地及作物大田的土壤动物进行了4个月的实地调查,共采集到土壤动物2 330头,隶属于3门7纲12目,其中蜱螨目、弹尾目,占采集总量的83.5%,是银川蔬菜地土壤动物的优势种群,而寡毛纲、腹足类、双翅目和鞘翅目为常见类群.对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性指数(E)、Simpson优势度指数(C)、Margalef丰富度指数(M)和复杂性指数(Cj)5个多样性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相比, 复杂性指数(Cj)表征的土壤动物多样性更能客观地反映土壤动物分布的真实情况.垂直分布表明蔬菜地土壤动物具有明显的表聚性且0~5 cm>5~10 cm>10~15 cm.季节动态显示在8、9月份土壤动物数量稍有增加.  相似文献   

16.
白义  施时迪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165-5168
为了深入了解濒危植物七子花林土壤动物的群落特征,比较七子花林与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竹林地土壤动物群落的相异性,对浙江天台山中、低海拔地区的土壤动物进行取样分析。结果显示:6个样地共获得大、中、小型土壤动物22 756头,分属于3门10纲21个类群(以目为主),其中以蜱螨目和弹尾目居多,为优势类群。方差分析表明,6个样地土壤动物在不同土层间,个体数和类群数均有显著差异。用DG指数测度群落间的多样性,结果表明,呈共优群落的七子花林中土壤动物多样性最高。Sorenson相似性指数S1和Whittaker相似性指数S2度量结果表明,七子花林与混交林、常绿阔叶林中土壤动物的种群相似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