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创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城市边缘区特殊而复杂的土地利用环境,从规划理念、规划理论与方法、规划评估机制等方面对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了创新探索,以期为城市边缘区土地管理及城乡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乡融合的基础是产业融合,而产业融合的基础又是产村融合。城市边缘区乡村公共空间是城乡纽带中产村融合的重要空间载体,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城市边缘区乡村公共空间建设应在产村融合的导向下,构建"产业模式—行为规律—乡村公共空间"科学联系,遵循适度开发、分类建设和营造田园意境的原则。城市边缘区乡村公共空间设计要以产业引领、民生促进和生态保障为设计维度来营造符合现代村民、城市居民行为规律的人居环境,从而激活城市边缘区乡村内生动力,实现城市边缘区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化发展,最终促进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3.
冯艳  刘传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333-11335
以低技术运用的提法来关注皖江城市边缘区河道、堤岸景观的改建,认为城市边缘区动态发展的,在某个特定时间、特定区域内的发展带给环境的破坏往往大于建设,因此景观改建的合适技术选择显得很重要。基于这个主题,分析了皖江城市边缘区河道、堤岸景观发展性与功能性定位,在此基础上,从河道、堤岸景观改建的材料选择与运用,尊重皖江城市边缘区特定的环境文化,适应皖江城市边缘区河道景观改建技术的整合3个方面,阐述了皖江城市边缘区河道、堤岸景观改建的低技术运用,以期利用河道、堤岸的生态环境改善边缘区环境,进而改善城市建成区环境。  相似文献   

4.
邢厚道  杨山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382-5384
通过对城市边缘区概念的辨析,城市边缘区的演化过程和城市边缘区特点的剖析,揭示了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区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是城市核心扩散的直接后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边缘区的人居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对湖南省衡阳市酃湖乡3村262家农户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基础上,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满意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对案例区人居环境总体评价一般,对住房条件和社区关系较满意,对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评价一般,对经济发展水平与支撑条件不满意。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建设的突破口是解决居民最关心的就业问题,从政府、市场和居民三维视角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山西农业科学》2015,(8):1045-1049
在对土地置换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城市边缘区土地置换的概念和类型进行了界定;对云南省目前的城市边缘区土地置换现状进行了分析,基于我国东、中部地区发达城市在城市边缘区置换成功模式的比较,可以看到云南省在非权属性的城市边缘区土地置换运作上相对成熟,但在城市边缘区权属性土地置换上,置换模式和土地置换后对置换区农民的补偿方式明显单一,并提出了云南省城市边缘区土地实现有效置换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发生急剧变化,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与环境问题。在阐述土地产权内涵、土地产权与土地利用变化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中旧城改造、农地征收以及"城中村"的土地产权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我国城市边缘区土地产权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乡相互作用不断加强,在城市郊区出现了城乡要素逐渐过渡的新型地域实体--城市边缘区.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城市边缘区的认识和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以兰州市为例,对城市边缘区范围进行界定,就特征、功能进行了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9.
天河生态观光园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对实地的考察研究,结合新农村建设、现代化农业生产与观光休闲进行天河生态观光园规划设计。探讨城市边缘村落建设现代化生态家园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郑州市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潘涛  罗颖  潘裔莎  王涛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204-1206
选择以郑州市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研究与郑州市实证研究相结合来分析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特征,探讨其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寻求解决郑州市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以郑州市边缘区西北象限样带为研究区域,分成5个梯度,通过分析不同梯度绿地景现的构成,探讨绿地景现在城市空间扩展状态下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各类绿地景现在5个梯度的分布极不均匀,边缘区绿地景观构成以菜地、耕地为主,园林绿地较为缺乏,直接制约着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游憩质量的提高.据此提出协调城市发展和绿地建设两者关系的有效...  相似文献   

12.
探索大城市边缘区景观破碎化格局及其空间异质性特征,有助于把握景观动态的变化机制及其生态问题。以北京市顺义区这一典型大城市边缘区为例,基于土地利用分类数据,采用有效粒度尺寸方法,对1992年、1999年和2009年景观破碎化空间变异进行了地统计学分析,主要包括尺度依赖性、空间异质性、空间格局及其生态过程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景观破碎化空间变异具有明显的尺度依赖性特征,由空间自相关部分引起的空间异质性较高;1992年和1999年景观破碎化空间总变异相对缓和,2009年空间总变异强烈;通过不同尺度上的异质性对比,选取1000m幅度作为研究区景观破碎化的空间异质性分析较为适宜。2)景观破碎化空间异质性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土地利用斑块破碎化不断加剧,其中1999-2009年间的表现尤为强烈。3)景观破碎化高值区呈现出由东部向西部转移的态势,并且其空间布局具有集聚性与分散性的显著特征,空间上相似属性聚集与相异属性聚集的空间格局十分突出。4)景观破碎化空间自相关作用主要来自高强度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并表现出明显的区位特征。该研究结果可为土地、城镇规划以及景观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申亮  王葆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036-18037,18040
景观生态格局模式强调景观空间格局对过程的控制和影响,并通过格局的改变来维持景观功能流的健康与安全。景观生态格局的研究方法有静态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利用生态安全格局方法去建立整体性的生态基础设施是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基础,它为建设生态城市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可应用于分析城市的景观生态基本特征、城市的景观安全格局现状,规划城市景观生态格局。该研究以西安市为例,采用景观格局指数静态分析法分析了西安的生态环境及景观生态格局构成,归纳出西安市生态基质、廊道和斑块的分布及其特点,并就其中存在的基质形态破碎化、廊道人工化、建成区内斑块分散化问题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今后的西安市生态格局研究和完善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人口膨胀和快速城市化的全球化背景下,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景观是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的基本美学观和价值观.缺乏统一的指导原则和评价标准使得城市生态景观建设出现了很多问题,也限制了生态景观的进一步推广和实践.基于文献调研和专家咨询的方式,归纳了城市生态景观的基本内涵和指导原则,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评价指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了170余份有效问卷,据此分析公众对城市生态景观的理解和需求.可以依据该结果为城市生态景观的定量评价提供初步的权重值,为进一步完善生态景观建设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来朝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188-8190
改善城市门户地区景观环境有助于树立正面的城市形象,让外来人员进入城市时能够形成正确的认知。以榆林市西门户景观设计为例,通过对现状自然生态环境、历史人文环境、现代人工环境的调查分析,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历史文化背景和城市地域环境特征这些宏观要素,提出将榆林市西门户地区打造成体验城市文化和历史,感受地域风貌特征的景观过渡区,并在现有基础上改善其自然生态,实现地区环境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市街道绿地对改善城市形象,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及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玉溪市中心城区主要街道绿地景观规划及植物造景的现状分析,提出改进玉溪市城市街道绿地景观的设想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滨水景观植物的选择与种植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水景观是城乡重要的绿带和生态走廊。为了有效利用滨水区的空间资源,提升其生态和游憩价值,对适合滨水区生境的景观植物种类进行了选择,并提出了滨水植物种植原则和模式。  相似文献   

18.
长沙市城市广场植物景观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的绿化美化能使城市广场取得较好的景观、生态和游憩效果,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景观建设的有效措施和手段。现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长沙市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的城市广场园林植物景观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岳麓区区委区政府、五一广场、和平鸽广场、贺龙体育馆附属广场的植物景观景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