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前我国养猪生产中,仔猪从断奶后到出栏上市,其死亡率高达25%;在仔猪出生后到出栏上市造成猪只的死亡中,其断奶期间引起的死亡约占全程死亡率的40%。因为仔猪断奶时,其各种生理机能和免疫功能还不完善,主动免疫系统还未发育成熟,抗病力低,极易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加之断奶时多种应激因素,如断奶应激、环境应激、饲料应激、营养应激等的影响,易诱发疫  相似文献   

2.
仔猪从出生到15 kg左右,属于仔猪阶段。此阶段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饲养成绩,决定着养殖场、户的经济效益。生产中仔猪阶段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断奶应激、心理应激、营养应激,在不当的饲养条件和营养条件下,应激可使刚断奶的仔猪生长停滞。因此,仔猪的饲养管理尽量减少断奶应激,降低断奶腹泻和死亡率,让仔猪健康、快速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仔猪从断奶后到出栏上市,其死亡率高达25%;因为仔猪断奶时,各种生理机能和免疫功能还不完善,主动免疫系统还未发育成熟,抗病力低,极易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加之断奶时多种应激因素(如断奶应激、环境应激、饲料应激、营养应激等)的影响,易诱发疫病的发生。因此,对断奶仔猪加强饲养管理与保健非常重要。(一)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要点1.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仔猪断奶前,要清理好保  相似文献   

4.
仔猪断奶时,各种生理机能和免疫功能还不完善,主动免疫系统还未发育成熟,抗病力低,极易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加之断奶时多种应激因素(如断奶应激,环境应激、饲料应激、营养应激等)的影响,易诱发疫病。因此,对断奶仔猪加强饲养管理与保健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万遂如  张正飞 《养猪》2007,(3):60-64
据有关报道,在当前我国养猪生产中,仔猪从断奶后到出栏上市,其死亡率高达25%;在仔猪出生后到出栏上市造成猪只的死亡中,其断奶期间引起的死亡约占全程死亡率的40%。因为仔猪断奶时,其各种生理机能和免疫功能还不完善,主动免疫系统还未发育成熟,抗病力低,极易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加之断奶时多种应激因素(如断奶、环境、饲  相似文献   

6.
保育仔猪常见病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仔猪出生后到出栏上市的死亡中,断奶期间引起的死亡约占全程死亡率的40%。因为仔猪断奶时,其各种生理机能和免疫功能还不完善,主动免疫系统还未发育成熟,抗病力低,极易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加之断奶时多种应激因素(如断奶、环境、饲料、营养等)的影响,易诱发疫病。  相似文献   

7.
仔猪早期断奶一般在3~5周龄进行。在早期断奶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包括仔猪与母猪分离、新群体的形成、环境小气候改变和从吃母乳转成吃饲料等)的变化导致仔猪产生多种应激,包括心理应激、环境应激和营养应激等,统称仔猪早期断奶应激(EWS),而这时仔猪的免疫、消化生理还不成熟,断奶后仔猪常出现免疫功能低下、消化功能紊乱、食欲降低、营养不良、生长滞缓(有的就成为僵猪)、  相似文献   

8.
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的饲养管理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养育哺乳仔猪的任务是获得最高的成活率和最大断奶窝重及个体重。仔猪出生后所受的应激较大,在胎儿期完全靠母体供给各种营养物质和排出代谢物,母体对胎儿来说是个相对稳定的生长环境。出生后,仔猪生活条件和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因此,在生产中应掌握仔猪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生理特点,采用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来处理好仔猪的这些应激,以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和断奶窝重。  相似文献   

9.
断奶是仔猪出生后最大的应激,由于受心理、环境、营养应激等因素影响,断奶仔猪易发生腹泻,影响仔猪生长及后期生产性能的发挥,甚至关系断奶仔猪的成活率。所以解决好断奶仔猪腹泻问题是母猪饲养户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0.
1早期断奶仔猪发生腹泻的病因1.1断奶应激仔猪早期断奶应激性主要来源于心理应激、营养应激和环境应激三方面,国外专家研究了三种应激对28日龄断奶仔猪生理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心理应激组和环境应激组仔猪比自然吮乳组增重快,而营养应激组仔猪出现体重、血糖、胃内容物重等  相似文献   

11.
早期断奶应激对仔猪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涛 《中国猪业》2017,(9):29-31
断奶应激是仔猪生长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应激之一,应激仔猪通常表现出消化和吸收功能下降、 免疫力降低、 腹泻和生长性能不佳.通过应激管理、 营养调控的方法可以消除部分仔猪断奶应激的不利影响,但只有更深入地了解断奶应激背后仔猪胃肠道结构和功能变化才能摸索出更为完善的克服断奶应激的策略.本文对断奶应激如何影响仔猪胃肠组织形态、 结构和功能进行了简要的综述,为寻找缓解仔猪断奶应激的策略提供更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刘九生 《猪业科学》2011,28(4):110-111
从市场上新购进的仔猪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断奶应激、心理应激、营养应激和环境应激。各种应激因素,可使新购进的仔猪生长停滞甚至发病死亡。所以,仔猪的培育目标是尽量减少应激因素,降低腹泻和死亡率,促进仔猪健康、快速地生长。1新购仔猪的饲养1.1正确喂料  相似文献   

13.
断奶仔猪的营养性应激及其对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曾艳  王继成 《饲料工业》2003,24(9):16-20
在养猪生产中,合理地仔猪饲养是养猪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它不仅影响本阶段的生长,还严重影响以后的生产性能。而仔猪断奶则是仔猪生产中的关键因素,在传统的养猪生产中,仔猪常在45~60日龄断奶。现代化养猪生产为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常通过早期断奶技术,将断奶日龄缩短到21~28日龄,以缩短母猪的哺乳期[1];另外,母仔早期分离可防止母猪压死仔猪和减少仔猪感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机会,有利于提高仔猪成活率;同时可提高栏舍利用率;但同时也导致仔猪产生应激。应激是指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非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仔猪早期…  相似文献   

14.
仔猪断奶应激是一系列应激的总称,主要包括营养应激、心理应激、环境应激、免疫应激。仔猪断奶后,会造成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应激,往往会造成断奶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饲养成本提高,养殖效益下降,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文内从断奶应激产生的原因、对仔猪的影响、防控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仔猪断奶应激及营养调控措施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集约化养猪生产中普遍采用早期隔离断奶技术,断奶引起仔猪的应激与断奶综合征是影响养猪生产效益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仔猪断奶应激的原因、断奶应激对仔猪消化代谢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通过营养调控措施来减缓与消除仔猪的断奶应激。  相似文献   

16.
断奶至60~70日龄的猪称为仔猪,又称保育猪,它是继哺乳管理后的又一重要阶段.保育期内仔猪的增重和健康状况,对其后期的发育将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仔猪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应激,包括3种类型:断奶应激、心理应激、营养应激,在不当的饲养条件和营养条件下,应激可使刚断奶的仔猪生长停滞甚至倒退,因此,仔猪的培育目标是尽量减少断奶应激,降低断奶仔猪腹泻和死亡率,促进仔猪健康、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17.
断奶至60~70日龄的猪称为仔猪,又称保育猪,它是继哺乳管理后的又一重要阶段。保育期内仔猪的增重和健康状况,对其后期的发育将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仔猪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应激,包括3种类型:断奶应激、心理应激、营养应激,在不当的饲养条件和营养条件下,应激可使刚断奶的仔猪生长停滞甚至倒退,因此,仔猪的培育目标是尽量减少断奶应激,降低断奶仔猪腹泻和死亡率,促进仔猪健康、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18.
1哺乳仔猪应激和生理特点1.1出生应激仔猪出生是一生中受到的最大应激,其原因:1.1.1从靠血液到靠肺进行呼吸出生前,仔猪生活在母体子宫内的羊水中,靠胚胎的血液流动获取O2、排除CO2,而仔猪出生后必须依靠自己的肺呼吸。1.1.2环境温度从恒定到变化母猪子宫内环境温度保持在39℃~39.5℃较恒定的范围内,而仔猪出生后温度随时都在变化。1.1.3从无菌环境到细菌丛生的环境母体子宫内是无菌的,而出生后受到各种微生物侵袭,甚至出生后1~2h肠道内就有大肠杆菌定居。1.1.4吸收营养从被动到主动出生前物质通过母子胎盘的血液循环供给,出生后即转为…  相似文献   

19.
断奶仔猪是指出生后3~5周龄断奶到10周龄阶段的仔猪.仔猪断奶是继出生后以来又一次强烈的刺激.首先是营养的改变,由吃温热的液体母乳为主改成吃固体的生干饲料;二是由依附母猪的生活改为完全独立的生活;第三是生活环境的改变迁移,由产房转到育仔舍,并伴随着重新编群;第四是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而患病.在不当的饲养条件和营养条件下,应激可使刚断奶的仔猪生长停滞甚至倒退;所以,仔猪的培育目标是尽量减少断奶应激,降低断奶腹泻和死亡率,促进仔猪健康、快速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仔猪28日龄断奶至35日龄仍在原舍饲养,35~77日龄在保育舍饲养,采用一次性断奶法,即在仔猪28日龄时,将母猪赶回妊娠舍,仔猪留原栏饲养.目前,在我国养猪生产中,仔猪从断奶到出栏上市,死亡率比较高;从仔猪出生后到出栏造成猪只的死亡中,保育期间的死亡约占全程死亡率的40%.仔猪断奶时,其各种生理机能和免疫功能还不完善,抗病力低,极易受各种病源微生物的侵袭,断奶时多种应激因素的影响,容易诱发疾病.因此,加强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和保健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