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1 毫秒
1.
近年来,肉鸽养殖由于成本低、效益高、市场广而成为特禽养殖中的重点发展项目。进入2001年后,我国肉鸽养殖业进入了生产结构调整及市场结构调整时期,经历了从种鸽销售到乳鸽销售的转换,养鸽业在调整中进  相似文献   

2.
自今年6月份开始,国内的乳鸽价格直线下跌,仅一个月时间从10元一只跌至6-7元.有的省、市已跌至5元。甚至还呈现“卖难”的状况,形成了乳鸽市场的低迷,由于无利可图,迫使一部分养鸽企业关闭,出现农户弃养的状况。目前乳鸽市场现况已引起了社会对肉鸽养殖业的怀疑,尤其是鸽业人士的恐慌,认为继家禽业滑坡后,肉鸽业已急速滑坡,肉鸽养殖也不能搞了。从表面现象看鸽业生产和发展,将又会造成一哄而下的局面,将会严重阻碍我国鸽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透过现象看实质,分析市场低迷的原因,以希能正确对待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肉鸽养殖业的生产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近十几年来,肉鸽养殖业发展迅速,目前我国存栏种鸽已达3 800万对,年产乳鸽6.2亿只。在鸽业发展过程中,很多鸽场在办场时不注意鸽场的合理设计、防疫消毒以及饲养管理,致使当前鸽病越来越多,发病后也越来越难控制,不少大型鸽场产鸽、青年鸽及乳鸽发病率高,青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养鸽业的规模化、机械化和标准化程度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养鸽业已逐渐成为畜牧业的一个独立的产业分支。但目前关于乳鸽能量、粗蛋白质、氨基酸、矿物元素和维生素需要量的研究鲜有报道,这可能是由于乳鸽在达到成年体重之前一直由亲鸽哺喂所致。本文综述了乳鸽早期生长及鸽乳营养水平的研究进展,为乳鸽营养需要研究和人工育雏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以促进肉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1 国内肉鸽养殖现状我国肉鸽养殖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广东省,随后逐渐发展到全国各地。到目前为止,全国存栏产鸽约5 000多万对,年出栏乳鸽6亿多羽,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肉鸽养殖业已经成为特禽养殖业中的龙头产业。经过近40多年发展与积累,已经摸索出一整套的高产饲养方法和疫病防治技术。成熟的养殖技术为肉鸽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肉鸽饲养业已经逐步成为畜牧业中独立的产业,在国内家禽饲养中占据重要地位。上海是传统的肉鸽养殖、消费地区  相似文献   

6.
<正>肉鸽养殖是一项在畜禽养殖中对环境污染较小的养殖业,因为肉鸽养殖是采用全开放式的鸽舍,鸽子排出的粪便较干燥无臭,且鸽场每3~5天及时将鸽粪清理后给农作物、果树作有机肥料,养鸽场基本没有废物、废水及废气产生,不会污染环境,这是一项比较环保的养殖业,因此,养鸽业是特别适合我国广大农村发展的现代农业项目。目前全国肉鸽存栏总量达到3 000万对,年产乳鸽近43 000万只;广东省肉鸽  相似文献   

7.
正1我国肉鸽产业当前形势1.1全国种鸽存栏量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截至2018年末,全国存栏种鸽达4 145万对。1.2全国乳鸽出栏量2018年年产乳鸽6.43亿只,鸽肉约25.70万t。2019年年产乳鸽超过7亿只。1.3中国鸽业发展形势从1 9 7 9年至今的行情来看,鸽业的发展比较好,整体鸽业的经济效益也较好,目前鸽子的价格为2 1.5元/只,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新一年里我国特禽养殖业仍将继续高速度发展,但又面临着现代化市场的竞争。因而,各地在发展特禽生产时,应根据各类特禽的饲养量,市场需求和变化来选择饲养品种。肉鸽:我国养鸽业自2000年回温以来,发展迅猛。全国养鸽场增加到1050家,种鸽存栏量突破500万对,乳鸽市场呈产销两旺态势,市价持稳在12-15元/只。步入2001年,我国养鸽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乳鸽市场依然旺销.货源紧缺。  相似文献   

9.
肉鸽养殖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 ,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但近几年 ,随着市场的发展 ,养殖业微利时代的到来 ,养鸽业也进入了正常发展的阶段 ,因此 ,要提高肉鸽养殖的经济效益 ,就必须从品种选择到饲养管理多方面采取措施。1选择优良品种目前 ,从国外引进的优良品种主要有美国王鸽、贺姆鸽、法国卡奴鸽、瑞士蒙丹鸽 ,我国优良品种有石岐鸽、佛山鸽、杂交王鸽等。这些鸽种一般乳鸽30日龄体重500~600g,成鸽体重700~1000g,年产乳鸽7对以上 ,具有遗传性稳定、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等特性。2饲喂配合饲料配合饲料营养…  相似文献   

10.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肉鸽养殖业已经在我国畜牧养殖业中确立了它应有的地位,目前发展一枝独秀,在发展速度、企业规模、市场销售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业特色。三十年来,我国肉鸽养殖业经历了从庭院饲养到集约化养殖直至成为产加销一体化产业的重大转变,目前养鸽业已经成为我国畜牧业经济发展的新型增长点:  相似文献   

11.
陈益填 《中国家禽》2005,27(17):28-30
我国养鸽业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已经成为规模化、集约化的新兴养殖业,肉鸽的养殖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但是。还有不少鸽场和养鸽农户在种鸽的配对方法上还是沿用传统的自然配对方法,这跟当前肉鸽快速发展的形势极不相称,这种方法往往会造成种鸽品种退化,产量和质量下降等不良后果。为了提高肉鸽的生产性能,发挥产鸽的生产潜力,提高乳鸽的体重,以及做好品种的选育,防止品种退化等,就必须懂得鸽子的繁殖方法,掌握配对繁殖技能,为日后培育优良品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以来,我国肉鸽业发展大致可分二个阶段,期间经历二次养植高峰,1985~1988年经历了第一次养殖高峰,以专业户养殖为主,规模较小,属于肉鸽业摸索阶段。1989年开始进入第一次低谷,分析其原因关键县市场因素.人们对肉鸽认识不足,只有少数星级宾馆、饭店需求乳鸽,每羽乳鸽售价仅为8~9元;另外原因是对肉鸽饲养方式、环境要求、饲养技术等掌握不够、水深。1994~1997年经历了第二次养殖高峰.以集约化、规模化养殖为主,属于肉鸽业发展阶段,应该说市场已成熟,但存在盲目发展,产生许多误区,进入规模集约化养鸽后对鸽盛等重大传…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肉鸽饲养业的发展,传统饲喂方法和亲鸽自孵自育的繁殖形式,己成为入们追求最大经济效益的制约因素。据报道,乳鸽人工哺育不仅可以减轻亲鸽哺育负担,大幅度缩短亲鸽繁殖周期,而且可以提高乳鸽的商品率,乳鸽人工哺育对肉鸽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从乳鸽人工哺育的方法成熟程度看,7日龄前雏鸽的人工哺育效果比较差,主要是人工配制的鸽乳效果不佳,其次是刚出壳的雏鸽食量小,不能站立,灌喂难度大。所以,多数养殖场让亲鸽哺育7天后改为人工哺育,只要哺育得当,  相似文献   

14.
随着肉鸽饲养业的发展,传统饲喂方法和亲鸽自孵自育的繁殖形式,己成为入们追求最大经济效益的制约因素。据报道,乳鸽人工哺育不仅可以减轻亲鸽哺育负担,大幅度缩短亲鸽繁殖周期,而且可以提高乳鸽的商品率,乳鸽人工哺育对肉鸽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从乳鸽人工哺育的方法成熟程度看,7日龄前雏鸽的人工哺育效果比较差,主要是人工配制的鸽乳效果不佳,其次是刚出壳的雏鸽食量小,不能站立,灌喂难度大。所以,多数养殖场让亲鸽哺育7天后改为人工哺育,只要哺育得当,其效果优于亲鸽哺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以来,我国的养鸽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在广东省,养鸽已成为一项新兴的养禽业,但因肉鸽本身生产力的限制,乳鸽的出口和内销总是供不应求,还影响了鸽场的经济效益。养鸽者希望种鸽的繁殖性能得以提高,乳鸽生长迅速,早日达到收购标准。但是,单靠传统的方法,即使管理水平很高,也很难达到此目的,若采用鸽蛋的人工孵化和乳鸽的人工哺育则可实现。因此,从1985年以来,我们进行了此项研究。  相似文献   

16.
我国肉鸽养殖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迅速,并取得相当成就,进入规模型产业化生产,成为我国特禽养殖的支柱产业。目前作为新兴高效养殖项目,在全国悄然兴起,各行各业相继投入,兴办鸽场,饲养肉鸽,形成一股热潮,欲投入鸽业的大有人在。预计1998年更  相似文献   

17.
我国特禽市场走势明显好转,价格上扬,终于走出低谷困境,特禽养殖业将全面回升。肉鸽:目前市场乳鸽短缺,市价一路攀升,批发价11 ̄12元/只,市场销价13 ̄16元/只,预计鸽业将进入扩展期,乳鸽市场销价会升至15 ̄18元/只。鹧鸪:2003 ̄2004年鹧鸪养殖业再陷人低谷,成鸪市价跌至5 ̄7元/  相似文献   

18.
《中国禽业导刊》2014,(24):4-23
在我国,肉鸽产业快速发展了三十余年,为我国特禽养殖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截止2012年底,我国1000对以上的种鸽场有2000多家,全国存栏种鸽约3000多万对,年产乳鸽4.5亿只,部分肉种鸽转化成为蛋鸽生产,蛋鸽年存栏量1000万对左右,年产鸽蛋6亿个。  相似文献   

19.
采用乳鸽全程人工孵育技术,改亲鸽孵化为人工孵化,改亲鸽哺乳为人工哺乳,改亲鸽育肥为人工育肥以达到乳鸽生产增加产量,增收效益,减少耗料,降低成本,彻底突破提高传统养鸽业的生产方式,突破每对肉鸽的乳鸽生产量的极限,大幅度提高乳鸽的生产量,提高肉鸽养殖的生产力。能使每对种鸽年产由12~14只乳鸽提高到年产50只乳鸽,经济效益为传统养鸽的4倍。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养鸽历史悠久,但作为肉用家禽饲养源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肉鸽养殖业在我国发展迅猛,现在肉鸽已经成为继鸡、鸭、鹅之后的第四大家禽类型。我国南方和东南沿海地区(如广东省、上海市)率先开始引进、饲养肉鸽,使我国肉鸽养殖由东到西、由南到北迅速发展起来。广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