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采用二次回归最优设计,研究苏云金素对东亚小花蝽捕食作用的影响,得出日均捕食量(y)与猎物(x1)和捕食者(x2)之间互作关系模型。处理捕食数量回归方程:y=-0.0021x21+1.2112x22+0.8822x1-10.3465x2-0.0649x1x2+1.7174;对照捕食数量回归方程:y=-0.0017x21+0.7734x22+0.6941x1-6.4914x2-0.0474x1x2-0.4636。综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果,苏云金素处理东亚小花蝽若虫,减弱了其对二斑叶螨卵的捕食能力,但二者的差异不显著,对种群变化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谷子氮(N),磷(P2O%)二因素,三水平正交回归设计试验得出,在豫西旱地谷子生产中,增施氮,磷可以增加谷子产量,不同产量水平条件下其增产模式分别为:高产田(亩产〉200kg)y=219.05+13.69N+17.89P-1.12N^2-2.03P^2-0.17NP;低产田(亩产〈200kg)y=166.65+12.90N+15.82P-0.72N^2-1.31P^2-0.77NP。氮,磷两种元素  相似文献   

3.
稻飞虱(含白背飞虱与褐飞虱)是岑溪县目前发生危害最大的水稻害虫,一年发生8个世代。经19年的冬后调查说明有本地虫源,其中以白背飞虱为多。早稻秧田虫量与3月上中旬沟边若虫量有一定关联性(r=0.6730);外地虫源迁入盛期一般在5月中下旬;第三代系主害代,其若虫高峰期与早稻抽穗盛期至灌浆初期相吻合;经十多年调查资料整理筛选出预测第三代高峰期成若虫密度的相关因子:3月上中旬沟边若虫平均密度(x_1)、3月中下旬秧田成若虫平均密度(x_2)、5月份降雨量(x_5)及5月15~25日平均成若虫密度(x_6)、5月份降雨系数(x_7)等,分别建立、修订预测式:y=0.176x_1+0.222x_2+0.203x_5+2.302(级)……Ⅰ'、y=2.507+0.340x_6+0.171x_1(级)…Ⅱ'。R值和F值均达极显著水平,历史符合率为94.7%~100%。  相似文献   

4.
美州斑潜蝇对芸豆,黄瓜的危害损失及经济阈值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名榜  程玉琴 《植物检疫》1999,13(5):274-276
研究结果表明,美洲斑潜虽虫叶率5%~70%情况下,虫叶率与产量扣失率之间有明显正相关系,其大棚芸豆、露地芸豆和露地黄瓜直线回归方程式分别为y=3.58450+0.03165x、y=8.82943+0.05209x、y=5.45698+0.06528x。经济阈值数学模型分别为x=11.962ln(7.1941L/(23.929-L))、x=11.611ln(5.5166L/(41.503-L)、x=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试管法研究了茶毒蛾黑卵蜂Telenomus euproctidois的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茶毒蛾黑卵蜂对寄主茶毒蛾Euproctis peseudoconspersa卵的寄生作用均符合HollingⅡ型反应模型,其搜寻效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可用抛物线方程来描述,即y=-8.8713+0.7695x-0.0138x^2,而处理速率与温度则呈线性相关,即y=-14.0468+1.  相似文献   

6.
零频率估计二化螟危害株密度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零频率估计二化螟危害株密度的3种方法为:(1)X=0.8743(P0-1.1438-1);(2)X=exp{[ln(-lnP0)+0.6997]÷0.9514};(3)X=2.0131(-lnP0)1.0153。其中以第3种方法估计精度最高,误差小,应用效果最好。依据Gerrard方法建立了理论抽样数模型:n=b2(1-P0)/P0(lnP0)2(cv)2。田间验证表明,样本数50~100丛,即可把抽样误差控制在20%以内,完全符合田间调查精度要求,可提高工效3~5倍  相似文献   

7.
不同温度对甜菜夜蛾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报道了不同温度下甜菜夜蛾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该虫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蛹羽化率和种群趋势指数与温度变化的回归关系分别为:SE=-76.77+12.4888X-0.2465X^2;SL=-99.1037+14.5438X-0.279X^2;SP=29.8022+9.256X-0.1756X^2和I=1144.957+101.013X-1.9716X^2。在24-  相似文献   

8.
采用多点试验方法,对稻蝗若虫集中田边为害期导致的水稻产量损失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若虫虫量与产量损失呈正相关(r=0.9353),损失率回归方程y=1.2947+5.5723x。应用经济效益指标代替目前沿用的经济阈值指标,在生产水平550kg/667m2,6月上旬稻田边2m范围内化学防治的虫量指标为310头/百丛,较原指标61头/百丛放宽5倍。  相似文献   

9.
通过应用分布型指数法测定了花生田二代棉铃虫卵属一般负二项分布,聚集强度随密度的变化而变化;初步建立理论抽样模型:n=172.41/x—-27.12和序贯抽样模型:T0(N)=0.9N±2.31N;探讨了有卵墩率与卵密度的关系:x—=1.4999〔-ln(1-p)〕1.0916。  相似文献   

10.
油菜蚜虫发生程度年度之间差异大,它与夏季高温(日最高温度≥33℃)日数(TR)成负相关;与9月份有翅成蚜迁飞量(x)呈正相关;发生程度的预测模式为y=4.5219-0.1858(TR)+0.0077(x)。  相似文献   

11.
经不同接虫量的试验研究,北京地区一代菜粉蝶Pieris rapae为害甘蓝产量损失模型y=-14.05188+21.16165ln(x+1),R=0.98877。采用生命表组建了包括天敌、气候等自然控制因素在内的害虫防治指标模型。制定出北京地区一代菜粉蝶不同虫龄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2.
按不同肥力讨论了寒旱山区马铃薯施用氮磷肥的增产效果,提出了氮磷肥经济最佳施用量,低肥力N5.297kg.亩^-1,P2O53.253kg.亩^-1,N2P2O5=1:0.61,亩施肥利润38.57元;中肥力N6.680kg.亩^-1,P2O53.997kg.亩^-1,N1P2O5=1:0.60,亩施肥利润146.13元,高肥力N8.451kg.亩^-1,P2O54.093kg.亩^-1,N:P2O  相似文献   

13.
青稞品种抗麦鞘毛眼水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青稞品种麦鞘毛眼水蝇着卵量与其倒三叶叶基部脉间距、平均严重度均呈正相关[Y=2.4769+0.0331X(r=0.5747)、Y=42.6346+1.3424x(r=O.7625)]此外,旗叶和倒一叶叶鞘内叶绿素、蛋白质含量与平均严重度也呈正相关[Y=30.7957+8.3442X(r=0.6191)、Y=23.67+3.9044x(r=0.5559)];蛋白质含量与千粒重产量损失率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性[Y=55.1483-2.4633X(r=─0.5786)]。试验表明不同青稞品种对麦鞘毛眼水蝇存在着一定的理化抗性和耐害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稻秆蝇二代为害株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稻秆蝇第二代为害株的田间分布型为均匀分布。当t取1.96,D0取0.2时,样本平均受害株数(x)理论抽样数N=98.73x-14.96;m0取0.625时,序贯抽样模型:T0(N)=0.625N±2.34N0。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野燕枯在土壤中的残留,迁移及在水中光解的环境行为,500mg/L的野燕枯在土壤中0~59d的残留动态模型q=412.33e^-0.0331t,r=0.8670,且该残留动态呈现一定的阶段性,在0~16d符合I(q1=657.825e^-0.0975t,r1=0.9742)模式,在16~59d内则符合II(q2=195.429e^-0.0136t,r2=0.9773)模式,野燕枯在土壤吕的  相似文献   

16.
水分对复苏后亚洲玉米螟越冬代幼虫化蛹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作者对复苏后玉米螟的饮水作用研究表明,玉米螟幼虫摄取水分的过程是通过口器主动饮水,饮水后促进虫体重量增加、死亡率降低和提高化蛹率。在一定范围内,饮水量取决于饮水时间的长短。死亡率(D)和化蛹率(P)与饮水时间(t)的关系为:D=70.5180t^-0.3576(r=0.9188^**)和P=3.5899+1.0510lgt(r=0.9535^**)。饮水量(X)与化蛹率的关系:P=0.8408X^  相似文献   

17.
野燕麦、遏兰菜复合群体对小麦产量损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采用二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野燕麦遏兰菜不同密度的复合群体与小麦减产率,穗数减少率,穗粒数减少率等指标函数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野燕麦密度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遏兰菜密度是次要因子。野燕麦,遏兰菜密度与小麦减产率,穗数减少率,穗粒数减少率在试验范围内呈正相关关系,小麦减产率回归方程为:Yy=20.70+6.0913x1+2.1563x2+4.3250x1x2-2.1355x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对黑龙江省西北部小麦主产区赤霉病流行情况和气象因素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制定了适用于该地区非特殊灾变年份的小麦赤霉病流行趋势预测初始数学模型:Y=-52648+0495x1+0278x2+0101x3±09711,方程的历史回拟率为875%。通过田间接种试验,获得不同抗性品种不同发病程度的病穗率、病情指数和小麦产量的相关数据。经回归分析,得到了小麦赤霉病产量损失估计模型,中感型品种(龙麦19):YMS=0024+0781x±6124,中抗型品种(龙87-7953):YMR=-0033+0679x±7502。方程的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9911和09847。历史拟合率为889%和857%。  相似文献   

19.
草间小黑蛛对亚洲玉米螟捕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graminicolum(Sundeval)〕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ee)〕二、三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及其寻找效应。其功能反应属Holing-Ⅱ型,相应模型为Na=1.1463N/(1+0.02205N)。草间小黑蛛寻找效应和自身密度之间的关系可用Hassel&Varley(1969)模型E=0.3989P-0.6343和Beddington(1975)模型E=0.3579/〔1+0.3125(P-1)〕进行模拟。寻找效应与草间小黑蛛自身密度和玉米螟幼虫密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用Beddington(1975)模型E=0.3579/(0.6875+0.006886N+0.3125P)进行描述,表明寻找效应(E)随草间小黑蛛密度(P)和玉米螟幼虫密度(N)的增大而下降。  相似文献   

20.
)为预报因子,提出桑瘿蚊发生预测指标(见表2)。根据当年的长期气象预测,在5月中旬即可获得6-8月的温度和雨量趋势,从而可提前2到3个月对桑瘿蚊发生趋势作出预测,为基层搞好宣传发动及防治准备工作提供科学依据。2.2.2气象因子的曲线回归式建立将原始资料进行逐步回归筛选,选相关性较好的7月下至8月中旬日照(r=-0.6850)和6-8月温水系数(r=0.8506)为预报因子,组建多元回归预测式:Y=3.7285-0.01976X1+0.1819X2±0.5980经计算R=0.9379>R0.01=0.886,说明回归关系可靠,预测式成立。拟合率测验:将历年资料代入预测式回测检验,结果8年资料的历史拟合率为100%,可作为桑瘿蚊发生程度的中、长期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