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1977~1993年在江苏盐城的田间调查,在玉米螟幼虫期的天敌种群中,玉米螟长距茧蜂占71.6%,玉米螟厉寄蝇占22.4%,其它蜂占6%。一代玉米螟幼虫被寄生的幅度为16.5~75.8%。寄生率的高低常决定当代和下代玉米螟的发生数量。幼虫被寄生的程度与一代玉米螟卵的发生量、5月旬平均降雨量和6月旬平均气温有极显著的相关。利用回归方程式预测寄生率与田间实测的寄生率有很高的拟合性,因此可以在6月底以前利用回归方程来预测一代玉米螟的被寄生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夏玉米间作匍匐型绿豆对玉米螟赤眼蜂增诱作用及其在穗期玉米螟防治中利用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夏玉米间作匍匐型绿豆结合接种式放蜂区,与平作夏玉米结合接种式放蜂区和不放蜂对照区相比,明显提高了玉米螟赤眼蜂对螟卵的寄生率,1992年三者人工挂卵的卵块总寄生率分别为26.7%、3.6%和0;1993年分别为28.0%、6.6%和1.0%,自然落卵的寄生率分别为69.1%、22.4%和4.6%。1994年用心叶期抗螟品种间作绿豆结合接种式放蜂区,人工挂卵的卵块总寄生率为30.7%,而平作夏玉米不放蜂对照区仅为2.5%;自然落卵的卵块寄生率前者为56.2%,后者为12.3%。心叶期抗螟品种间作匍匐型绿豆结合接种式放蜂区、心叶期抗螟夏玉米平作不放蜂和感螟品种不放蜂对照区的平均百株蛀孔数分别为54.8、102.6和277.2个,放蜂区与两个不放蜂对照区相比,对玉米螟的防效分别为46.6%和80.2%。试验结果显示采用心叶期玉米抗螟品种间作匍匐型绿豆,并接种释放少量赤眼蜂等综合措施对穗期玉米螟害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蚧轮枝霉的培养性状和田间发生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岑定浩 《昆虫天敌》1994,16(1):14-16
蚧轮枝霉Verioillum lecanii Viegas对红蜡蚧Cerplastes rubens有较高的寄生率,培养容易,在PH6-7.5的PDA培养基上,在25℃恒温下,经48小时即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用1%蔗糖水培养,分生孢子5小时后开始萌发。该菌在15~30℃下能产生菌落和分生孢子,尤以20~25℃菌落生长最快。田间寄生始期为4月下旬,暴发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有一寄  相似文献   

4.
据1979~1981年调查,我县玉米螟的寄生性天敌有20余种,其中螟虫长距茧蜂Macrocentrus linearis(Nees)为优势种,在田间一代玉米螟幼虫上自然寄生率达40%以上,对玉米螟的种群数量有较大的控制作用。为此,1980~1983年进行了螟虫长距茧蜂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的研究,现将结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螟虫长距茧蜂生物学及其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螟虫长距茧蜂是玉米螟幼虫的重要天敌,一年发生2—3代,以卵或低龄幼虫在寄主体内越冬。自然寄生率为30—40%,最高70%。该蜂为多胚生殖昆虫,主要寄生1—4龄玉米螟幼虫,以3龄寄生率为最高。一头玉米螟(3龄)可育蜂39.12头,一头雌蜂可寄生玉米螟11.7头,繁殖子代460.05头。试验证明:人工繁殖和释放可提高田间玉米螟寄生率。  相似文献   

6.
螟虫长距茧蜂对棉田玉米螟发生影响的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沿海旱粮棉区玉米螟寄生性天敌有8种。其中优势种为赤眼蜂及螟虫长距茧蜂。玉米上一、二代玉米螟幼虫受螟虫长距茧蜂的寄生,对棉田玉米螟的发生有直接影响,可使发生期推迟2-5天,发生量可减轻1-2个等级。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在深圳、广州、东莞三地对不同蔬菜、不同农事措施、杀虫剂不同施用水平菜地小菜蛾自然种群幼虫被寄生率调查结果,分析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菜蛾绒茧蜂三种群系统中,蔬菜品种、农事操作、杀虫剂对菜蛾绒茧蜂寄生行为的影响。结果说明:不同蔬菜品种上,小菜蛾幼虫被寄生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以包心菜菜地寄生率最高,超过30%。十字花科蔬菜与其他非十字花科蔬菜的间作对绒茧蜂的寄生率也存在一定的影响作用。深圳、东莞、广州三个地区,以广州地区小菜蛾幼虫被寄生率较高。化学杀虫剂降低绒茧蜂的寄生率。小菜蛾幼虫的体色与被寄生率也有一定的关系,以体色与背景色一致的个体被寄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2001~2002年姜堰市先后发现玉米螟为害佛手、意杨苗木。2001年秋在姜堰市白米镇曹保村发现三代玉米螟幼虫为害佛手(一种类似柑橘的果树),被害株率10%~18%,平均12.5%,被害株虫量1~4头/株,平均1.8头/株。2002年跟踪观察,发现一、二、三代幼虫对佛手均造成为害。幼虫蛀食嫩枝和果实,造成枝条枯死、落果和烂果,尤以三代对秋抽嫩枝为害较重,造成树势衰败,严重影响产量。2002年6月在本县沈高镇双杨村苗圃发现一代玉米螟幼虫为害意杨嫩苗,蛀干率5%,严重田块达10%以上。幼虫蛀入嫩苗干…  相似文献   

9.
陈齐信 《昆虫天敌》1994,16(2):97-99
据初步观察,赣北稻负泥虫肾寄生蜂有5科9种,总寄生率为52.58%。在9种寄生蜂中,绒茧蜂金小蜂、螟蛉绒茧蜂和负泥虫沟姬蜂为优势种,分布广、寄生率高,分别占负泥虫肾寄生率为60.66%、21.62%和9.24%。其它6种共占8.48%。同时寄生蜂寄生率高低,因地点、时间不同而异,喷洒乐果对负泥虫肾寄生蜂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疆博湖地区玉米螟发生与防治1988年7月5日,在新疆博湖县才坎诺尔乡哈尔民敦村首次发现玉米螟,幼虫已达3~4龄,受害植株节部有蛀孔、茎杆被折断。据查,博湖地区发生面积达330~400hm2,占玉米播种面积的63%~60%;1989年,才乡玉米的田间...  相似文献   

11.
多胚跳小蜂在江苏沿海一年发生5—6代,在27℃时完成一代约需28天。此蜂为跨卵、幼虫寄生,能行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和多胚生殖。对为害香料作物的银纹夜蛾幼虫有很强的寄生力,每头雌蜂平均产卵26次,在寄主体内能繁殖1000头以上的蜂。7—8月间的寄生率达50~90%,以后田间很难找到银纹夜蛾。  相似文献   

12.
在南宁全年种有烟苗的条件下,烟蚜种群数量高峰期分别出现在1月上旬至3月下旬和5月中旬至6月上中旬。蚜茧蜂AphidiusgifuensisAshmead是烟蚜重要寄生性天敌,其种群数量年内也出现两个高峰期,且均分别在烟蚜发生峰期之后。采用几种复配型杀虫剂防治烟蚜,防效均达93.73%以上,其中20%(8817-Ⅱ号)乳油对蚜茧蜂羽化率的影响比50%甲胺磷乳油小  相似文献   

13.
江苏沿海旱粮棉区玉米螟寄生性天敌有8种,其中优势种为赤眼蜂及螟虫长距茧蜂。玉米上一、二代玉米螟幼虫受螟虫长距茧蜂的寄生,对棉田玉米螟的发生有直接影响,可使发生期推迟2~5天,发生量可减轻1~2个等级  相似文献   

14.
玉米螟食性杂,除为害玉米外,还为害高粱、粟子、棉花、麻类、甘蔗、甜菜、向日葵、番茄、茄子等多种作物,但未见报道为害辣椒。1999年6月18日笔者在农贸市场购得杂交辣椒500g计21个,其中有3个虫蛀椒,剥出3条鳞翅目幼虫,经扩大镜仔细观察,确认为当地第二代四龄的玉米螟幼虫。6月22日到这批青椒的原产地罗桥村作进一步田间调查,在1片2800m2的辣椒地里,选择50个果实已现半透明虫蛀状青椒,剥查出幼虫37头,其中玉米螟29头,占78.4%,棉铃虫7头,占18.9%,烟青虫1头,占2.7%,进一步证…  相似文献   

15.
桂北地区银杏大蚕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大蚕蛾是银杏重要害虫。在桂北一年发生一代,以卵在银杏树干上越冬,卵期137-176天;幼虫6齿,4-6月为幼虫为害期。幼虫在3龄前抗药性差,容易防治,用40%氧化乐果乳剂1000倍液域80%敌敌畏乳油12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2500倍液喷酒树冠,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螟虫长距茧蜂Macrocentrus linearis(Ness)属膜翅目、姬蜂总科、茧蜂科、长距茧蜂亚科。是大丰县玉米螟的主要天敌之一。近年来作者对其生物学特性作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自然寄生率调查据几年来的观察,螟虫长距茧蜂对玉米螟幼虫寄生率为20~40%,个别田块高达87%以上(见表1)。一般比玉米螟厉寄蝇和黄眶离缘姬蜂的寄生率高5~20倍,对玉米螟的发生发展起了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用玉米螟作寄主繁殖管氏肿腿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繁殖和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天牛中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结果,试验在北京和山东平邑进行。用11种害虫作寄主繁蜂,以玉米螟为最合适。玉米螟可以用人工饲料大量饲养,用控制温湿度和光照时间,人工诱导进入滞育的玉米螟作寄主,寄生率达69.1%以上,繁蜂所需时间30天左右,每头幼虫繁蜂数为35.7头。在5、10、15℃中贮存肿腿蜂,以5℃中的死亡率为最低,贮存1、4、6个月死亡率分别为8.8%、41.2%、67.6%。在10℃中贮存1~6个月不影响寄生率,但出蜂数和雌性比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长期连续用玉米螟繁蜂,肿腿蜂生活力减退,用红缘天牛复壮,取得良好结果。1983~1984年在100余亩面积上释放肿腿蜂防治咖啡虎天牛和菊花天牛,寄生率均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成都水稻二化螟寄生性天敌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1982年,在成都调查水稻二化螟寄生性天敌,寄生蜂有19种,优势种为稻螟赤眼蜂、螟甲腹茧蜂、稻螟小腹茧蜂、夹色姬蜂和大螟钝唇姬蜂。卵粒寄生率第一代为2.63%,二代40.73%,三代85.54%;幼虫寄生率一代为28.30%,主要寄生于3~5龄幼虫体内,3龄寄生率为28.57%,4龄55.56%,5龄33.33%,蛹寄生率一代为56.25%,二代57.53%,越冬代8.82%。对二化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本文还就化学农药对寄生蜂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啮小蜂寄主接受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啮小蜂Tetrastichus sp.是一种群聚性蛹的内寄生蜂,主要寄生于茶长卷叶蛾的蛹。在实验室中,它还能寄生蓖麻蚕、粘虫、亚洲玉米螟、棉褐带卷蛾和家蝇等寄主蛹。在小环境中,啮小蜂雌蜂搜寻大蛹(粘虫)花费的时间要明显少于寻找小蛹(棉褐带卷蛾)所花费的时间。雌蜂多戮从寄主的腹部爬上蛹,其次为胸部和头部。88%的雌蜂产卵管插入蛹的位置与上蛹的部位一致。蜂龄(2-6天龄)对雌蜂接受寄主的行为无明显影响。雌蜂对寄主蛹龄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在第7天龄粘虫蛹中产的子蜂数明显减少,对第9天龄的粘虫蛹雌蜂虽作刺探,但未见寄生。随着寄主密度增加,平均每雌寄生的蛹数和产的子蜂数均相应增加,而寄主蛹的寄生率却逐渐下降。随着雌蜂密度增加,寄主蛹的寄生率和平均每头寄生蛹中的子蜂数相应提高,但平均每雌产的子蜂数则逐渐减少。雌蜂在寄生(平均1.74±5.05分.秒)和未寄生(平均2.90±6.50分.秒)寄主中产卵管插入的时间无明显差异,但在寄生(平均每蛹为182.20± 85.06头)和未寄生(平均为87.80±69.50头)寄主中产的子蜂数则有明显差异(P<0.02)。表明啮小蜂雌蜂对已寄生寄主蛹无明显的辩别能力。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亚洲玉米螟的发生规律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玉米秸秆垛中越冬代亚洲玉米螟的调查数据分析,明确了吉林省中部地区(公主岭)越冬代玉米螟蛹的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和终见期.通过对田间系统调查数据分析,明确了一、二代玉米螟卵的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和终见期.一代玉米螟卵的孵化率达90%以上,卵很少被寄生和捕食,一代幼虫化蛹率为89%~94%.二代玉米螟的田间整个落卵期卵粒赤眼蜂寄生率达70%,卵被捕食和脱落很少,在9月12日左右二代老龄幼虫占92.7%,未见二代幼虫化蛹.研究表明吉林省中部地区玉米螟已由每年发生1.5代转变为每年发生2代.并对导致世代数变化的可能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