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程度的氧化鱼油对草鱼幼鱼体内2种磷酸酶及2种转氨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平均初始体质量为(30.0±2.6)g的健康草鱼幼鱼204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3次重复。在草鱼幼鱼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鱼油,分别为对照组(新鲜鱼油,过氧化值4.54 mmol/kg)及鱼油氧化程度逐渐加深的3个氧化鱼油组(OX1过氧化值24.86 mmol/kg,OX2过氧化值72.32 mmol/kg,OX3过氧化值172.73 mmol/kg)。试验58 d后取样,分别测定草鱼幼鱼血清、肝胰脏、脾脏、肾脏等组织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谷草转氨酶(AST)及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并计算血清和肝胰脏AST/ALT值。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个氧化鱼油组肝胰脏和脾脏中AKP活性显著升高(P0.05),OX3组血清及OX1、OX2组肠道中AKP活性显著升高(P0.05);OX2组肝胰脏和脾脏中ACP活性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OX3组血清、OX2组肝胰脏及OX2、OX3组肠道中AST活性显著升高(P0.05),而OX3组肾脏中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OX1、OX2组背肌及OX2、OX3组肠道中ALT活性显著升高(P0.05);OX3组血清和肝胰脏中AST/ALT值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氧化鱼油对草鱼幼鱼血清及不同组织中的AKP、ACP、AST及ALT活性变化存在较大差异;同时随着鱼油氧化程度加深,草鱼幼鱼各组织细胞受损,免疫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高产与低产奶牛胎次对产奶量、乳成分和泌乳持续力的影响,为优化奶牛场的饲养管理模式及提高奶牛使用年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北京、河北等地17个奶牛养殖场共12406头荷斯坦奶牛2021年春季的生产性能测定(DHI)报告,按高产(48.69±6.88 kg/d)和低产(23.47±5.28 kg/d)进行分组,对原数据经预处理后获得5158头高产奶牛和3110头低产奶牛的DHI报告;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进行方差齐性检验,通过Pearson双侧检验进行多变量相关分析,并以LDS和Duncan's多重比较对组间差异进行分析,2个变量间的相关性则通过S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判断。【结果】不同胎次对高产与低产奶牛的产奶量、乳成分和泌乳持续力均有影响:高产奶牛3胎和4胎的日产奶量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5,下同),4胎以上高产奶牛的牛乳体细胞数(SCC)显著高于1胎和2胎高产奶牛;低产奶牛1胎的日产奶量、乳糖率显著高于其他胎次,且SCC显著低于除2胎外的其他胎次。在奶牛泌乳持续力方面,1胎高产奶牛的泌乳持续力显著高于3胎、4胎和5胎,1胎低产奶牛的泌乳持续力显著高于其他胎次,其他胎次间的泌乳持续力均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高产与低产奶牛的泌乳持续力与SCC间无显著相关性,但与日产奶量显著相关。除干物质含量与日产奶量、乳脂率与乳糖率的相关性外,高产奶牛和低产奶牛的产奶量、乳成分及SCC间的相关性基本一致,其中,日产奶量与乳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SCC呈极显著负相关,而SCC与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高产奶牛最佳使用胎次为3~4胎,低产奶牛最佳使用胎次为1~3胎;高产与低产奶牛的胎次均影响其产奶量、乳成分及泌乳持续力,但不同胎次下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变化趋势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提高饲养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应进一步优化营养供给,及时调整饲粮配方,合理对奶牛进行分群和规划,以达到奶牛的最佳使用胎次,增加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现代农业》2004,(9):9
(一)改低产奶牛群为高产奶牛群。南方许多农区奶牛泌乳量较少,年产奶量5000公斤左右。因此,奶牛业生产潜力还很大。当前,一要引进高产牛群,淘汰或改良低产牛群。二要引进高新技术。只有通过引进高产优质奶牛群和高新技术,改良或淘汰低产奶牛,培育出适应南方环境的高产优质奶牛群体,才能不断提高南方奶牛的泌乳量和质量,为乳制品加工业提供足量优质的奶源。  相似文献   

4.
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由不同比例的刺五加、枸杞子、金银花和黄芪配伍的复方中草药饲喂镜鲤(Cyprinus carpio L).,于第14天、第28天及第42天检测红细胞的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血清的谷草转氨酶(GOT)以及谷丙转氨酶(GPT)活性,以研究复方中草药对镜鲤的毒副作用。在28及42d时,复方Ⅰ组红细胞CAT活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8d时,各复方组红细胞SOD活性均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28d时,复方Ⅱ组血清GOT活性及复方Ⅲ组血清GPT活性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5);42d时,各复方组血清GPT活性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试验复方中药添加到镜鲤的饲料中,可以增强其血清转氨酶及红细胞抗氧化酶活性,其中复方Ⅰ效果最佳,建议用药时间为28d。  相似文献   

5.
选择48头奶牛,分为6组,每组8头,分别为泌乳盛期,泌乳中期和泌乳末期,每个泌乳期设高产组和低产组,研究不同泌乳阶段和产奶水平下奶牛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泌乳阶段的延长淋巴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其中泌乳末期最高为2.95%,显著高于泌乳盛期(P0.05),泌乳中期淋巴细胞凋亡和各阶段差异不显著;在泌乳盛期和泌乳中期,高产奶牛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极显著地高于低产奶牛(P0.01),泌乳末期低产组淋巴细胞凋亡率升高为3.02%,高产组低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随着泌乳时间的延长,奶牛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率逐渐上升,并且高产奶牛更易于发生淋巴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6.
在纯化日粮中分别添加0、60、120、180、240和300 mg/kg还原型谷胱甘肽(GSH),饲喂平均体重为(1.12±0.01)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8周,观察饲料中不同浓度谷胱甘肽对凡纳滨对虾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和部分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GSH添加量的增加,凡纳滨对虾的髓过氧化物酶(MPO)、溶菌酶(LSZ)、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值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120~240 mg/kg时达到最高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组;随着饲料中GSH添加量的增加,血清和肝胰腺中的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呈下降趋势,在240 mg/kg组达到最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但在300 mg/kg组又有所回升。以上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浓度的GSH能有效提高凡纳滨对虾血清和肝胰腺中髓过氧化物酶、溶菌酶和磷酸酶活性,并影响转氨酶的活性,从而激发了凡纳滨对虾的非特异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将40头健康娟荷奶牛和荷斯坦奶牛分为2组,分别于冬季12月份(牛舍日平均气温10.35℃,温湿度指数为47.24)和次年夏季7月份(牛舍日平均气温31.07℃,温湿度指数为82.61)测定热应激对奶牛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无机离子浓度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血沉外,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荷斯坦奶牛、娟荷奶牛夏季都明显升高,与冬季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但在夏季或冬季2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K+浓度,娟荷奶牛冬季与夏季间差异显著(P<0.05),荷斯坦奶牛冬季与夏季间以及2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热应激极显著降低血清Na+、Ca2+浓度(P<0.01),但夏季或冬季2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C l-浓度,2个品种间及2个季节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热应激显著升高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但夏季或冬季2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谷草转氨酶活性,冬季2个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夏季2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可见,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清Na+、Ca2+浓度和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奶牛品种无关,与热应激程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试验用鸭来自康贝尔鸭和绍兴鸭的 4个品系(绍白高产系、绍白大蛋系、绍红高产系、绍红大蛋系 ),对试验鸭测定所得的血清谷草转氨酶(GOT)活性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应用线性模型进行方差分析和最小二乘平均数估计。结果表明:场地对GOT活性的影响、品种 (系 )对GPT活性的影响均极显著 (P<0. 01 );品种(系)和性别的互作效应对GOT活性的影响达显著水平 (P<0. 05);品种 (系 )、日龄、性别和体重对GOT活性的影响及日龄对GPT活性的影响也达显著水平(P<0. 05)。GOT活性和GPT活性的最小二乘平均数分别为:(99. 97±51. 58)Karmen; (72. 63±44. 84)Karmen。  相似文献   

9.
汞对鲤鲫鱼组织转氨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研究了外源汞对鲤、鲫鱼几种组织转氨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底泥受汞污染后,鲤、鲫鱼肝、锶组织GPT和GOT活性下降,以肝胰脏最明显,血清转氨酶活性则相反,随着汞浓度的递增而呈极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0.
氮硅配施对水稻叶片光合作用和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宁粳1号和汕优63为试材,研究不同水平氮肥配施硅肥对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转氨酶活性以及叶片硅素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氮肥水平下,施用硅肥可不同程度地延缓成熟期剑叶叶绿素含量的下降,提高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降低胞间CO2浓度,改善叶片光合功能;施用氮肥和硅肥均能提高水稻剑叶中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并且随着施硅肥量增加,水稻叶片硅素积累量与GOT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高产奶牛与优秀种公牛关系,追踪高产奶牛系谱,找出优秀种公牛,为牛场挑选优秀种公牛冻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统计泌乳牛305 d产奶量超过万千克的种公牛女儿,并通过输精记录匹配其女儿父号,将种公牛女儿305 d产奶量过万千克头数与女儿总数比值排名在前18头优秀种公牛通过中国奶牛数据中心查询其后代女儿生产性能,并对其女儿生产性能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65610339号种公牛女儿305 d产奶量超过万千克占其所有女儿总数比例最高,达到57.14%。将挑选的18头优秀种公牛通过中国奶牛数据中心查询,65382019号种公牛女儿平均蛋白率最高,为3.32%。65382094号种公牛女儿平均305 d乳脂量最高,为4.04%。65908265号种公牛女儿平均305 d产奶量最高,为10 644 kg。【结论】 追踪高产奶牛父号系谱,其有共同血缘,且大部分源于北美优秀种公牛。优秀种公牛女儿测定的优秀率非常高,经过严格筛选的种公牛冻精在遗传上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选择60头不同产奶水平德系荷斯坦泌乳牛进行试验,研究全封闭饲养条件下添加复合矿物舔块对奶牛产奶性能、乳品质及牛体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奶产量较对照组平均提高4.85%(P>0.05),其中中产组效果最佳,较对照组提高12.1%(P<0.05);试验组牛奶体细胞数较对照组平均降低50%左右(P<0.01),奶牛异食癖消失,被毛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趾蹄病、乳房炎病例分别较对照组减少了92.8%和54.0%;该复合矿物添块对不同生产水平奶牛的添加效果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产量水平的大豆Glycine max(L.)Merr.品种生育后期根系伤流液中氮素等养分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以期为大豆育种和高产栽培提供生理依据。【方法】以3种不同产量水平(低、中、高产)的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栽培管理条件相同,测定开花期(R2期)、结荚期(R4期)和鼓粒期(R6期)大豆根系伤流强度及伤流液中氮素(总氮、硝态氮、铵态氮和氨基酸)以及磷、钾、钙和钠等养分含量。【结果】整个生育后期高产大豆品种根系伤流强度、总氮、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中、低产品种,平均值分别高13.4%和24.0%、31.9%和74.2%、46.3%和81.0%。根系伤流液中硝态氮含量高于低产品种,平均值高19.9%;铵态氮含量低于低产品种,平均值低16.5%;根系养分元素磷、钾、钙含量均高于中、低产品种。不同产量水平的大豆品种伤流强度的最高值均出现在R4期,R4期籽粒产量与伤流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765**);根系伤流液中总氮和氨基酸含量在R2期达最高值,磷、钾在R4期含量最高。【结论】在开花期以后,高产大豆品种根系代谢旺盛,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和活力,这可能是大豆高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选取8头产奶量为(20.7±1.0)kg,体质量为(556.4±4.3)kg的头胎中国荷斯坦奶牛,其中4头安装有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瘘管(瘘管组),4头未安装瘘管(非瘘管组).2组奶牛饲喂相同日粮,饲养环境及饲养方式完全相同,试验期共5个月.结果表明:安装瘤胃及十二指肠瘘管对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及血液IgA、IgG、IgM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非瘘管组奶牛乳蛋白的含量有高于瘘管组奶牛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2组奶牛乳的乳脂肪、乳糖、非脂固形物和总固形物间差异不显著(P>0.05);安装瘤胃及十二指肠瘘管对奶牛的干物质、粗蛋白的消化率及氮的利用率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说明安装瘤胃及十二指肠瘘管对奶牛的生产性能、健康状况及含氮物质表观消化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阴离子盐对围产期奶牛产奶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0头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4组,每组5头,分别饲喂日粮阴阳离子平衡(DCAB)值为50.80 mmol/kg、-46.91 mmol/kg、-128.45mmol/kg、-213.44 mmol/kg的日粮,测定动物采食量、尿液pH值、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Ⅱ(-128.45 mmol/kg)与对照组(50.80 mmol/kg)相比,产奶量提高13.4%(P<0.05),血清钙离子浓度提高12.9%(P<0.05),血清羟脯氨酸(HYP)浓度提高12.0%(P<0.01),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浓度提高26.9%(P<0.01),血清骨钙素(BGP)浓度提高9.2%(P<0.05),血清甲状旁腺素(PTH)浓度降低20.54%(P<0.01),血清降钙素(CT)浓度提高27.72%(P<0.01)。试验结果证实,阴离子盐能够降低动物采食量和尿液pH值,提高产奶量、血清钙离子浓度和血清CT浓度,提高血清HYP、ALP和BGP浓度,降低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和谷丙转氨酶(ALT)浓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中国西北旱地小麦低产田块多、分布范围广、农户地块间产量差异大的问题,探索影响旱地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为缩小产量差异,普遍提高旱地小麦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分布在中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山西、陕西、甘肃旱地小麦主产区的180个农户麦田0—100 cm土壤和小麦植株的取样分析,结合对农户施肥情况的实地调查,研究了旱地小麦产量差异与栽培、施肥及主要土壤肥力因素的关系。【结果】山西、陕西和甘肃冬小麦产量分别介于2 529—8 419、1 344—8 073和2 984—7 145 kg·hm-2。覆膜栽培的小麦产量较传统栽培提高9.4%。传统栽培的高产组产量较中低产组分别高37.5%和77.2%,覆膜栽培分别高25.4%和66.2%。传统栽培高产组的平均施氮量比中低产组分别高44.4%和74.4%,覆膜栽培分别高9.9%和13.5%;传统栽培高产组施磷量比中低产组平均提高31.1%,覆膜栽培提高35.4%;但传统栽培高产组的施钾量却比低产组低62.1%,覆膜栽培高产组比低产组高96.0%。传统栽培不同产量水平间0—10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覆膜栽培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产组比低产组显著高20.8%。传统栽培40—80 cm土壤全氮存在显著差异,其中40—60 cm土层高产组比中、低产组分别高出7.5%和18.6%;覆膜栽培0—60 cm土层全氮存在显著差异,其中0—20 cm土层高产比中、低产组分别高出3.2%和14.2%。传统栽培土壤矿质氮无显著差异,覆膜栽培80—100 cm土层高产比低产组高1.6倍。传统栽培0—40 cm土层速效磷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高产组0—20 cm土层比中、低产组分别高74.3%和86.9%;覆膜栽培土壤速效磷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传统栽培40—60 cm土壤速效钾含量高产组比中、低产组显著高22.5%和16.0%,覆膜栽培土壤速效钾没有显著差异。土壤p H在不同产量水平和栽培模式间亦无显著差异。【结论】引起产量变异的主要原因有栽培模式、氮磷钾肥用量、土壤有机质以及速效磷含量。因此,缩小西北旱地农户间产量差异、实现小麦增产的关键在于加强旱地麦田水分管理,采用保水栽培;适当提高传统栽培小麦中低产田块的氮磷肥用量、控制钾肥用量,在稳定覆膜栽培小麦中低产田块氮肥的基础上,适当提高磷钾肥用量;加强旱地麦田有机培肥,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蓄水保墒和氮素供应能力的同时,提升传统栽培小麦中低产田土壤的有效磷供应能力,以达到通过促进小麦生长,提高籽粒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泌乳奶牛血清瘦蛋白、血糖和血酮的浓度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随机选取黑白花泌乳牛的泌乳量、泌乳期、血糖、血酮、血清leptin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eptin、血糖、酮体等指标水平处于正常的范围,5项指标彼此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但是,乳酮阳性组奶牛与阴性的比较,泌乳量降低,血清酮体升高,血糖水平降低,血清leptin水平略高,除血清leptin外,其余差异都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不同产量类型水稻基因型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差异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1  
【目的】明确不同产量基因型水稻氮素营养吸收、利用差异。【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长江中下游地区5种生育期类型中相对高产和低产的20个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施氮量为225kg·hm-2水平下两种产量类型水稻的产量、氮素积累量、氮素吸收速率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随着生育期的延长,高产水稻类型的平均产量分别比低产类型高31.62%、31.94%、39.47%、26.21%和21.82%;氮素生育期累积量和氮素利用率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高产类型明显高于低产类型;氮素阶段性积累量和阶段性吸收速率的变化为:移栽至拔节和拔节至抽穗阶段为高产类型高于低产类型;抽穗至成熟阶段部分基因型表现为低产类型高于高产类型,但差异不大。相关分析表明,水稻产量与氮素积累量、氮素利用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各阶段的氮素吸收速率亦呈正相关关系,其中移栽至拔节阶段达极显著水平,其余阶段未达显著水平。【结论】相对于低产基因型水稻,高产基因型在各个生育阶段的氮素积累量、抽穗前的氮素吸收速率及氮素利用效率均较高。可见,高产与提高氮素的积累和利用在品种本身的改良上可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