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采自人和动物粪便、冷链食品、猪肉、羊肉、牛肉、鸡肉、鱼肉等640份样品进行李斯氏菌的分离与鉴定,研究了李斯特氏菌的分布状况,检出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1株,英诺克李斯特氏菌7株,威尔斯李斯特氏菌1株,格氏李斯特氏菌34株,默氏李斯特氏菌6株;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出率为0.16%,李斯特氏菌的总检出率为7.66%。  相似文献   

2.
<正>1背景、病因学与公共卫生耶尔森氏菌属于肠杆菌科,从猪分离到的种包括:伪结核耶尔森氏菌、伪结核耶尔森氏菌鼠疫亚种、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中间型耶尔森氏菌、费雷德里克斯耶尔森氏菌和克里斯坦森耶尔森氏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和伪结核耶尔森氏菌与猪临床疾病关系重大。耶尔森氏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长约1.2μm,直径为0.5~1.0μm,无芽孢。荚膜、黏附性抗原和内毒素都有描述。个别种还可  相似文献   

3.
野生与船养瓦氏黄颡鱼肌肉营养组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野生和船体网箱养殖(船养)瓦氏黄颡鱼的肌肉营养组成。[方法]对采自同一水域的野生和船养瓦氏黄颡鱼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野生瓦氏黄颡鱼粗蛋白、粗灰分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船养瓦氏黄颡鱼的1.16倍、1.69倍和0.90倍。在检测到的17种氨基酸中,野生瓦氏黄颡鱼除酪氨酸和组氨酸含量低于船养瓦氏黄颡鱼外,其余种类氨基酸均高于船养瓦氏黄颡鱼。野生瓦氏黄颡鱼总氨基酸(TAA)、总必需氨基酸(TEAA)、总鲜味氨基酸(TDAA)含量分别是船养瓦氏黄颡鱼的1.18倍、1.51倍和1.13倍。野生瓦氏黄颡鱼必需氨基酸构成比例符合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对优质蛋白质的要求,而船养瓦氏黄颡鱼不符合。根据氨基酸评分,野生瓦氏黄颡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除缬氨酸外,其余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评分均大于等于0.90;船养瓦氏黄颡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亮氨酸,只有苯丙氨酸+络氨酸的氨基酸评分大于1,3种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评分在0.65以下;野生瓦氏黄颡鱼的必需氨基酸指数为69.62,船养瓦氏黄颡鱼为55.36。[结论]野生和船养瓦氏黄颡鱼的肌肉营养成分存在差异。野生与船养瓦氏黄颡鱼生活在同一水域,水质条件几乎一致,饵料差异可能是影响瓦氏黄颡鱼肌肉营养成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所谓姓氏,是姓与氏的合称。据记载,我国的姓起源于母系社会,氏起源于父系社会。姓是族号,氏是姓的分支。三代(即夏、商、周三个朝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是用来区别人的贵贱的,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是用来区別婚姻的。氏同而姓不同的,可通婚姻;不再用来区别贵贱。秦汉  相似文献   

5.
克氏原螯虾产业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社会经济因素和生物自身因素影响到克氏原鳌虾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的背景之下,主要阐述了全国克氏原螯虾产业的概况,包括克氏原螯虾的牛物学特征、2004-2008年的渔获状况,制约克氏原鳌虾增养殖的主要因子,克氏原螯虾的经济价值与深加工等;提出克氏原螯虾可持续发展对策,为克氏原鳌虾的可持续捕捞和克氏原螯虾产业的健康、持续、稳步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鸡马立克氏病是由疱疹病毒科中的马立克氏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外周神经及性腺、眼虹膜、各种脏器、肌肉、皮肤等组织发生增生性肿瘤病变特征。肿瘤病变以大小不一、种类多样的淋巴细胞、马立克氏细胞增生为病变特征病变。1马立克氏病的诊断方法确诊马立克氏病首先进行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观察①最  相似文献   

7.
羊传染性口炎的最早病例,见于1923年Aynaud氏的报告中,称之为羊传染性口膜炎。罗清生、朱宣人二氏编著的家畜传染病学中将该病称为羊传染性脓皰,廖延雄、刘汝舟二氏将西北绵羊的本病称为“口疮”,陈家璞等氏亦有绵羊口疮的观察报告。国外学者Hagan和Bruner二氏所著之家畜传染病Bauqhton和Hardy二氏Marsh和Tunnicliff二氏  相似文献   

8.
鸡马立克氏病毒(MDV)疫苗目前分为如下5类:血清Ⅰ型马立克氏病毒疫苗,血清Ⅱ型马立克氏病毒疫苗,血清Ⅲ型马立克氏病毒疫苗,马立克氏病毒多价苗,马立克氏病毒基因工程苗。马立克氏病毒疫苗的应用,应结合鸡马立克氏病(MD)的流行病学特点和马立克氏病毒疫苗的特性进行合理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9.
莲藕与克氏原螯虾共作模式是一种绿色高效的生态种养模式,本文从莲藕田的改造、莲藕定植、克氏原螯虾放养、生产管理、捕捞等方面总结了莲藕与克氏原螯虾生态共作关键技术,为莲藕与克氏原螯虾共作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乌鳢体表粘液对爱德华氏菌、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3种海洋致病菌的抑菌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同浓度的提取物对不同致病菌的抑菌活性不同,对爱德华氏菌抑制活性最大,其次是溶藻弧菌,最差的是哈维氏弧菌。此外,温度、紫外线和pH对提取物抑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