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实验就日粮铝和维生素D间的相互作用对肉用仔公鸡的生长和钙磷代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采用复因子实验设计,在仔鸡基础饲料(玉米-大豆,含钙0.88%,有效磷0.45%,不添加VD3)中添加0、0.2%的铝和0、100、200ICU/kg的VD3。四十只一日龄鸡平均分配于四个试验笼中,用于各日粮处理。与不饲喂铝的鸡相比,饲喂0.2%铝者平均增重(328对545g)、采食量(611对784g)、肉料比(0.54对0.68)和血浆无机磷(4.2对6.7mg/dl)明显降低(p<0.05)。在不含VD3的饲料中添加100ICU/kg的VD3,使这四个指标下降的幅度变小,但是当VD3水平升高至200ICU/kg时,不再有进一步的作用。在增重、采食量和肉料比(血浆磷除外)方面,铝同VD3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在各个VD3水平,铝均使增重和采食量明显下降。血浆总钙受VD3影响而显著升高,但不受铝的影响。日粮VD3的升高不能完全缓解铝的这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雏鸡实验性锰缺乏症及高磷对缺锰影响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50只1日龄艾维茵(Avia)肉鸡随机分为5组,各喂以低Mn(基础日粮含锰15.7ppm),低Mn高P1(基础日粮+P0.15%),低Mn高P2(基础日粮+P0.45%)、补锰高P1(基础日粮+Mn100ppm+P0.15%)和补Mn(基础日粮+Mn100ppm)日粮,饲喂4周。低锰,低锰高P1、低锰高P2组第1周开始发病,第二周达高峰。发病症状为共济失调,跛行。单腿发病,病腿向外前侧伸展,严重  相似文献   

3.
选用肉仔鸡公雏研究日粮中铝(硫酸铝)和维生素D的交互作用对生长性能和钙、磷代谢的影响。基础日粮以玉米和豆饼为主要原料,没有另外添加维生素D(VD_2),其中含有0.88%钙和0.45%可利用磷。试验添加两水平铝(0,0.2%)和三水平维生素D_3(0,100,200ICU/kg饲料),采用2×3析因设计,共6个处理。含铝组和无铝组相比,体增重(328对545g)、摄食(611对784g)、肉料比(0.54对0.68)和血浆无机磷(4.2对6.7mg/dl)显著降低(P<0.05)。日粮中添加维生素D_3100ICU/kg与无维生素D_3的处理相比,这些指标显著提高,但将维生素D_3的水平提高到200ICU/kg,这些变量并未进一步提高。铝和维生素D_3在增重、摄食、肉料比方面有明显的交互作用,但对血浆无机磷无交互作用。含有铝的各组增重和采食都显著降低。血浆总钙由于日粮中添加了维生素D而显著提高,但不受铝的影响。提高日粮中维生素D_3水平不能完全缓解铝的负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药渣及添加剂对幼兔增重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利用药厂生产“增长乐”取汁后的中药渣,配合于家兔日粮中并对其生长效果进行观察研究。在小白鼠预试的基础上,添加3%的中药渣并配合200ppm铜、75ppm喹乙醇,200ppm铜+0.3克四环素于幼兔日粮中。结果表明;添加3%中药渣较对照组提高日增重9.6%,节料7%;配合使用200ppm铜,则效果更佳。总的结果表明:中药渣及添加剂作为一种促生长剂增加到家兔日粮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设计两个试验,研究了生长后期日粮中钙、非植酸磷,维生素D3水平时肉鸡生产性能及胫骨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钙、磷或维生素D3水平下降导致胫骨中灰分、钙和磷的含量降低(P<0.05).但对胫骨中锰、锌含量无明显形响。生长后期日粮非植酸磷含量下降到0.14%时钙下降到0.37%或高到0.85%不影响生长、饲料转化率、存活率及腿病发生率(P>0.05):用石粉取代磷酸氢钙而使钙含量达0.90%,钙/非植酸磷比值高达6.43:1会显著抑制肉鸡生长,降低饲料转化率和胫骨矿化度(P<0.05),但对胫骨锰、锌含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试验选取58头生长猪(12.5kg)随机分成三组,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对照组日粮中添加0.8%磷酸氢钙(总磷0.56%,植酸磷0.26%),试验组分别为200g/T的植酸酶取代2/3和全部的磷酸氢钙(总磷分别为0.48%和0.42%,植酸磷均为0.26%),56天试验结果表明,用植酸酶(200g/T)取代2/3的磷酸氢钙,生长猪的日增重,饲料报酬和经济效益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但秀200g/T植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就日粮铝和维生素D间的相互作用对肉用仔公鸡的生长和钙磷代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采用复因子实验设计,在仔鸡基础饲料(玉米-大豆,含钙0.88%,有效率0.45%,不添加VD3)中添加0、0.2%的铝和0、100、200ICU/kb的VD3。四十只一日龄鸡平均分配于四个试验笼中,用于各日粮处理。与不饲喂铝的鸡相比,饲喂0.2%铝者平均增重(328对545g)、采食量(611对784g)、肉料比(0  相似文献   

8.
不同磷水平日粮添加植酸酶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建雄  崔立 《饲料工业》1998,19(11):32-33
本试验选取58头生长猪(125kg)随机分成3组,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对照组日粮中添加08%磷酸氢钙(总磷056%,植酸磷026%),试验组分别以200g/t的植酸酶取代2/3和全部的磷酸氢钙(总磷分别为048%和042%,植酸磷均为026%)。56d试验结果表明,用植酸酶(200g/t)取代2/3的磷酸氢钙,生长猪的日增重、饲料报酬和经济效益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但用200g/t植酸酶取代全部的磷酸氢钙则上述指标明显下降,添加植酸酶后,粪中磷含量分别下降400%和512%,对环境的污染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饲粮中糙米代替玉米对中猪增重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瑞国  马立保 《养猪》1999,(1):25-26
采用体重约45千克、日龄相近的“长大”中猪32头,均分成4组。1组为对照组(玉米47%、糙米为0),2、3、4组饲粮中分别以糙米40%、70%、100%代替玉米进行26天饲养试验。结果1、2、3和4组日增重分别为743、748、755和761克,差异不显著(P>0.05)。料重比和增重耗料成本有所下降。结果表明,在中猪饲粮中用糙米代替玉米40%~100%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肥育猪可消化赖氨酸需求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70头体重约51kg的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7组,分别饲喂含赖氨酸(Lys)水平为0.53%,0.60%,0.65%,0.70%,0.75%,0.80%,0.90%的玉米-豆粕-花生粕型饲粮,至体重约93kg结束。结果表明,51-93kg肥育猪的赖氨酸需求参数为0.70%,采用回-直吻合术猪测定基础饲粮饲料的氨基酸消化率, 应的真可消化和表观可消化赖氨酸值分别为0.64%和0.59%;以消化能(DE)浓度表示,则上述3值分别为0.52g/MJ DE、0.48gMJ DE和0.44g/MJ DE。  相似文献   

11.
选择营养中等的成龄健康蒙古马10匹,分为两组,均实验性地造成体表软组织伤(长12cm,深3cm切口),分别立即及24h后进行冷冻。对冷冻诱起马体表局部软组织坏死及其修复特点,以及冷冻性免疫作用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①体表软组织冷冻性坏死的性质,最初属凝固性坏死,以后呈干性或湿性坏疽变化;②在冷冻性损伤修复过程中,损伤深部健康组织首先形成肉芽组织分界面,成为防止感染的屏障和修复损伤的肉芽组织基础;在坏死组织脱落后,伤面pH为7.0~7.7,有利于肉芽再生和防止化脓性感染;修复过程明显见有组织坏死及肉穿组织生成,属第二期愈合,但愈合后不留功能障碍;③冷冻性坏死能诱起T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冷冻后第三周t=2.8068,P<0.05,第四周t=6.4869, P<0.01),可作为冷冻性免疫力增强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监测鸡传性支气管炎抗体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感染鸡性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鸡成纤维细胞(CEF)不适宜做IFA方法的抗原,而感染IBV后36-48小量的鸡胚肾细胞制做IFA抗原效果很好。应用10%犊牛血清封闭并适当改进洗涤条件要非特异性荧光。本试验将所建立的IFA方法与美国KPL生产的IBV-ELISA进行了比较。应用IFA方法第七天查出血清抗体。通过对十二个鸡群进行流行病调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理形态学及发病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50只18日龄雏鸡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90只接种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后35天内分30批依次于不同时间扑杀,作组织病理学、超微结构及病毒抗原位检查,对照组60只作相同的检查。结果表明,IBV攻击的靶器官是气管,气管的病变表现为粘膜上皮细胞的损伤和脱、残留的在皮细胞增殖形成复层上皮、粘膜固有层及粘膜下层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及粘膜逐渐恢复的相互连续的病理过程。肺脏初级、次级支气管也有类似的  相似文献   

14.
溴氰菊酯对微小牛蜱的敏感度和对雌蜱产卵的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1~1992年在福建省研究溴氰菊酯对微小牛蜱各变态期的敏感度和对饱血雌蜱产卵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蜱对溴氰菊酯最敏感,当施用浓度为5ppm时,幼蜱平均死亡率为100%;若蜱其次,死亡率28.9%;未吸虫成蜱敏感度最低,死亡率仅10%。据X2检验,微小牛蜱在不同变态期间对溴氰菊酯的敏感度差异极显著(P<0.01)。饱血雌蜱接触溴氰菊酯10μg/虫后,其产卵前期比对照蜱延长6天,产卵期缩短6天,产卵量减少2188粒。  相似文献   

15.
应用空斑技术,检测肝素钠对伪狂犬病毒(PRV)在BHK_21细胞上形成空斑的数量,证实肝素钠对PRV的感染能力有较大抑制作用。小鼠试验证实肝素钠可降低病毒的致病力,但肝素钠对小鼠有一定毒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72只32日龄京白904肉仔鸡公母各半研究环境温度简称温度、饲料种类和鸡的性别对氨基酸表观消化率AAAA、氮能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3×2×2析因设计。试验鸡在8℃、24℃、30~32℃下处理14天,43日龄时,采用改进的真代谢能TME法测定3种温度下肉用公母鸡对玉米和豆粕的AAAA、代谢能及与氮代谢有关的指标。试验结果如下:饲料种类极显著地影响AAAAP<0.01。温度和性别对AAAA测值无显著影响P>0.05。内源干物质EDM排量不受温度的影响P>0.05。高温组表观代谢能AME显著高于低温组P<0.05,而常温组与高温组及低温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性别间AME无显著差异P>0.05。温度及性别对氮校正表观代谢能AMEn无显著影响P>0.05。尿酸FUA受温度影响极显著P<0.01。氮沉积率NR不受温度的影响P>0.05。氮平衡值NB受温度影响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利用RNA干扰技术研究亚洲璃眼蜱p36基因在其生长、发育、繁殖方面的生物学功能。通过注射p36基因的dsRNA成功实现了该基因的表达沉默,干扰组表达量下降了99%。蜱p36基因沉默后,24 h的吸附率下降了50%,饱血率下降了55.5%,卵孵化率下降了100%。结果表明p36基因在亚洲璃眼蜱吸血和繁殖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寻求足以客观反应各种氨基酸生物学效价测值的最小样本含量,作者研究了喂饲蛋鸡日粮、肉鸡日粮、鱼粉日粮、菜籽饼日粮、豆粕日粮、玉米日粮和纯合无氮日粮等7组不同类型日粮时,试验鸡干物质排泄量、干物质表观代谢率和内源性氨基酸排泄量的个体测值变异规律,同时也研究了达到不同测试精度时,相应地所需要的试验鸡群数量。结果表明:(1)饲喂全价日粮和半纯合日粮时,试验鸡个体间干物质排泄量标准差为1.2~2.3g,变异系数为10.5%~17.4%;干物质表观代谢率标准差为2.8%~5.2%,变异系数为3.8%~12.6%。它表明饲喂不同日粮时,试验鸡个体间干物质排泄量和干物质表观代谢率测值差异程度不同。为了保证对各种日粮的干物质表观代谢率测值偏差小于3%和2%(置信度为95%)时,试验鸡数分别需要12只和27只。(2)饲喂纯合无氮日粮时,试验鸡个体间干物质排泄量及干物质表观谢率测值差异则更大。如从内源氨基酸排泄量测值分析,试验鸡个体间各种氨基酸排泄量变异系数都大于20%,因此,即使试验允许偏差值放宽到10%,仍需要40只左右的试验鸡群。  相似文献   

19.
银加强胶体金技术检测猪细小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本研究首次成功地建立了检测猪细小病毒(PPV)抗原的银加强胶体金检测法(SECGA),并确定了操作流程中的最佳试验条件。应用该法对纯化PPV抗原的最低检出量为0.3125ng/点,其敏感性分别为间接Dot-ELISA和HA的8倍和1000倍。特异性阻断试验和交叉反应试验证明SECGA具有较高的特异性。20份样本SECGA的检测结果与病毒分离和鉴定结果完全相符。SECGA和间接Dot-ELISA对77份样本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83.1%和80.5%,其阳性符合率为96.9%。研究结果表明本法具有经济、敏感性、特异性强等优点,可用于PPV感染的特异诊断。为胶体金技术应用于畜禽传染病的诊断和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秋季初产母猪死胎预防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们1982~1987年的研究,认为秋季初产母猪死胎主要是由PPV和JEV两种病毒所致。本项预防方法的研究,是在四川、广西、广东和河北四省区进行的。通过301头秋季初产母猪的试验,证明PPV灭活苗JEV弱毒苗组是预防秋季初产母猪死胎的最佳组合,预防效果极显著,死胎率和死仔率显著下降,活仔率上升至95.92%、96.04%,平均每窝多生仔猪3.37头,净增仔猪2.59头,死仔率由对照组68.57%、40.65%下降至4.08%、3.96%,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