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 亚冷冻贮藏温度对于延长禾草种子的寿命非常有效,这正在得到证实。Rincker, Maguire(1979)及Rincker(1981)发现,几种禾草种子在-15℃和60%的相对湿度下贮藏14年,其发芽率高于80%。由这些贮藏过的种子生长的牧草,产量没有减少。Bass和Stanwood(1978)报导,高梁属(Sorghum bicolor(L)Moench)种子,在-1和-12℃贮藏16年,不管种子的水分含量和贮藏媒质的气候环境如何,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呼伦贝尔天然草地野生牧草种子萌发特性,在不同温度条件下(15、20、25、30 ℃)对不同地区采集的扁蓿豆、斜茎黄芪和野火球3种野生牧草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测定和分析野生豆科牧草种子各项发芽指标。结果表明: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率普遍较低,不同温度条件下对3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扁蓿豆种子和野火球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速度均随温度升高呈上升趋势,在30 ℃时发芽指标最高;斜茎黄芪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速度随温度升高先上升后下降,在25 ℃时发芽指标最高。扁蓿豆种子活力指数在温度为20 ℃时最大,为14.53;斜茎黄芪活力指数在不同温度下为4.89~7.11,活力指数最高温度为25 ℃;野火球种子在30 ℃下活力指数最高,为18.04。综合考查各项指标,3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30 ℃。该试验结果为呼伦贝尔天然草地野生牧草种子萌发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 许多研究证明,贮藏在低温低湿下的禾本科牧草种子可保持其发芽力。Canode发现,当种子藏贮在冷凉干燥(5℃,40%相对湿度)的环境中,六种禾草中的四种贮藏10年以后不改变其发芽率。Hafenrichter等报导,在冷干贮藏环境中,21种禾草种子中的11种至少保持70%的发芽率8年(Aberdeen,Idaho),而在冷湿环境中发芽率迅速降低(Bellingham,Wash)。Knowles报导在-18℃下贮藏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沙生冰草(Agropyron desertorum)和中间冰草(A.intermedium)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电导法及经典发芽法对不同保存条件下贮存三年的25种牧草、饲料作物种子的活力及生活力进行测定,摸索不同牧草种子在各种条件下的贮存特性,即在研究种子活力及生活力变化规律的同时,寻找出不同种子的最适贮存方法。为牧草种质资源的合理贮存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马胚冷冻到0°、-10°、-15°和-20℃或贮存在20°,-5°和-196℃的存活力,通过非手术移植到母马的方法进行了测定。6日胚,7日胚和8日胚(排卵后6,7,8天)用非手术法采集,用 Dulbecco 氏缓冲磷酸盐液冲洗,用1.5M 二甲亚砜(DMSO)或1.0M 甘油在室温平衡,然后以0.5—1.0℃/分的速度冷却到-5℃,放入晶种后保持10分钟,再以0.12—0.27℃/分的速度冷冻到-70℃,然后投入液氮里。在贮存1~214天后,给胚加温,以1.4—10.3℃—/分速度从-70℃加温到-10℃,再以  相似文献   

6.
不同温度对多年生禾草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设置了6种恒温、5种变温,对22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根据各温度下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最初萌发时间等指标,来探讨发芽的最适温度。结果表明,供试种子在变温下的发芽率普遍高于恒温下,20℃时种子在萌发的第9d按发芽指数统计有13种达最大值,所有品种的发芽指数对温度反应的排序为5<10<10~15<15<20℃,各牧草种子的发芽最初萌发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芽的最适温度因种和品种而异,本试验的22种牧草发芽最适温度在15~25℃之间。  相似文献   

7.
<正> 据很多的试验研究报道,同一种作物种子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生活力很容易丧失,而在高寒干燥地区,则可延长其种子寿命。近期内,我们对在红原地区自然贮存已达13—16年的8份牧草种子材料,进行了发芽试验。  相似文献   

8.
超低温(LN2,—196℃)贮存牧草种子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牧草种子的贮存过程中,最重要且最难于解决的问题就是克服所贮存种子的生理衰变。超低温技术(LN2,于-196℃条件)可以将种子内部新陈代谢降低到一个很低的水平,使所有的生化过程处于“停顿”状态,这样便可以大大延长种子的贮存寿命。本实验将9种在常规条件下难于保持活力的牧草种子放入液氮中贮存一年,解冻后测定贮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电导率、呼吸强度及ATP含量情况。结果表明,禾本科、豆科、藜科牧草种子属于液氮耐受类型,特别是短命种子驼绒藜与木地肤对液氮贮存表现特别适应。  相似文献   

9.
为了给牧草栽培和推广提供科学参考,试验以毛苕子、光叶紫花苕、白车轴草、紫云英、紫花苜蓿种子为材料,设置6个恒温条件(5,10,15,20,25,30℃),测定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萌发历期、萌发时滞、萌发速率指数等指标,研究了5种豆科牧草种子萌发特性对温度的响应。结果表明:5种豆科牧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均随温度的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在15~25℃范围内处于相对较高水平;毛苕子和光叶紫花苕种子在低温(5℃)和高温(30℃)时,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优于其他3种豆科牧草;随温度的升高5种豆科牧草种子的萌发时滞均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萌发速率指数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白车轴草、紫云英和紫花苜蓿种子在温度为15~25℃范围内比毛苕子和光叶紫花苕种子具有更长的萌发历期;5种豆科牧草种子萌发值与温度间的关系均为三次曲线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较好。通过模型预测5种豆科牧草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在20.01~22.36℃之间。  相似文献   

10.
对十种牧草花粉进行超低温贮存,并对其贮存技术进行研究,在超低温(即LN2中,-196℃)的条件下,贮存一年,各种牧草花粉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各种类间差异较大,同一种牧草花粉,在LN2中贮存一个月、三个月、一年,花粉活力下降呈递增趋势,大多数牧草花粉在超低温贮存过程中,加冷冻保护剂效果反而不好。冷冻前控制花粉水份含量是保持其存活率的重要因素。对花粉活力的检测,采用过氧化物酶测定法准确且迅速。  相似文献   

11.
不同贮藏年限的牧草种子发芽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牧草种子在贮藏过程中不断进行新陈代谢,生活力下降,发芽率降低。笔者在1986年对库存的205份不同贮藏年限的牧草种子进行了发芽势和发芽率的试验,目的在于了解牧草种子最适贮藏年限。一、保存条件供试牧草种子保存在西宁地区本院草原所种子库内,系无特殊设备的常温库。西宁地区年平均气温4.7℃,1月份争平均气温-8℃,极端最低气温-26.6℃,7月份平均气温17.2℃,极端最高气温32.4℃;年降水量371.7mm,相对湿度66%。二、试验方法供试的牧草种子205份,其中苜蓿99份,其它豆科68份,禾本科38份。发芽试验在室内发芽箱进行,室内平均温度22℃。发芽箱  相似文献   

12.
<正> 关于不同贮藏条件对牧草种子发芽力的影响已经有许多科学家作过报道。Daris报道,在0±1℃下贮藏的红三叶和白三叶种子可保持发芽力7年。Evans利用低湿冷藏(0到5℃)和用干冰代替容器中空气相结合的办法,保持红三叶种子生活力(71%)23年。Ching和Calhoun在铁盒里在封了预先调节到几个水分含量的绛三叶和多年生黑麦草种子,贮藏在2℃、22℃和38℃下10年;原先含水量低的样品保持了原有高发芽  相似文献   

13.
湘杂芒2号种子发芽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工远缘杂交新品种湘杂芒2号(Miscanthus sinensis×lutarioriparia)为材料,研究了温度、发芽床、光照、贮藏条件、带颖壳与去颖壳等处理对芒属植物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湘杂芒2号种子在15和45℃条件下不发芽,在变温条件下(20℃/30℃)发芽率最高,为96%;纸上发芽的平均发芽率最高,为94%;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差异均不显著;在4℃的冰箱冷冻和在室温下非密封保存1年后,平均发芽率超过85%,而在-20℃条件下保存1年后萌发率为0;种子去颖壳后发芽率由66%提高到86%.该结果能为芒属植物种苗繁殖体系的建立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不同温度对多年生禾草处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颜红波 《草业科学》1998,15(4):22-26
设置了6恒星中恒温、5种变温、对22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根据各温度下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最初萌发时间等指标,来探讨发芽的最适温度。结果表明,供试种了在变温下的发芽率普遍高于恒温下,20℃时种子在萌发的第9d按发芽指数统计有13种达最大值,所有品种的发芽指数地温度反应的排序为5〈10-15〈15〈20℃,各牧草种了的发芽最初萌发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芽的最适温度因咎和品种而异,本  相似文献   

15.
碱茅种子发芽检测标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8年以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 Parl)种子为材料,研究在10-25℃、10-30℃、15-25℃、15-30℃、20-30℃变温处理和15℃、20℃、25℃、30℃恒温以及预处理条件下,筛选确定碱茅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和光照条件条件,为碱茅种子质量检测的标准化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碱茅种子在20-30℃ 8h高温光照16h低温黑暗条件下发芽率最高,预处理对碱茅种子发芽无显著影响。碱茅种子发芽计数时间确定为第7d进行初次计数,第14d进行末次计数。并在此温度条件下选用5个碱茅种子样品进行发芽测定,可以反映碱茅种子的发芽水平,而且硝酸钾和预先冷冻处理对碱茅种子发芽促进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日本北海道大学农学院畜牧系的研究人员将排卵 6和8天后经非外科手术收集的受精卵,置0°、-10°、-15°或-20℃下冷冻,或在20℃以下贮藏8分钟至9.2小时,一5℃下贮藏10分钟,在一196℃下贮藏1—30天。对8天和6天的受精卵分别使用含抗  相似文献   

17.
<正> 关于牧草种子经长期冷藏后,其发芽率受何种影响的报导目前极少。本文作者曾报导过:有七种牧草共291份种子经冷藏18—20年后,其生活力均有所下降,如红三叶、无芒雀麦、猫尾草和鸭茅的发芽率分别下降  相似文献   

18.
华北驼绒藜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华北驼绒藜种子室内不同温度和贮藏时间处理条件下的萌发试验和田间发芽与温度关系的试验研究认为,华北驼绒藜种子不存在休眠,种子萌发完全响应于某一次降水,种子萌发对成苗没有阻碍,随着种子贮存年限增加,发芽率明显下降。在干旱荒漠草原地区,田间种子发芽需要时间积累,一般为22℃。  相似文献   

19.
几种牧草种子发芽方法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木兰 《内蒙古草业》2005,17(3):25-26,40
通过对几种牧草种子发芽方法的试验研究,找到了使种子发芽理想的处理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新收获的披碱草、老芒麦种子采用0.2%硝酸钾溶液预冷处理,不但发芽理想,发芽势也高。采用0.2%硝酸钾溶液预冷处理的羊草种子发芽率比未处理的发芽率提高了50%左右。因此,温度在20~30℃条件下,羊草种子和新收获的披碱草、老芒麦种子采用0.2%硝酸钾溶液预冷处理的发芽方法较为理想,而小粒豆科牧草种子采用砂擦法处理发芽较好。  相似文献   

20.
<正> 本文报导引用西门塔尔品种的冷冻精液,与生活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的策勒县干旱环境条件下的本地上种牛,输精配种进行杂交改良效果的情况。概况策勒县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中昆仑山北麓,海拔1300米,东经80°03~82°10’,北纬35°17’,37°10,,地处欧亚大陆中心,远离海洋,属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大气干燥少雨,太阳幅射强烈,生态环境相当干旱。年平均气温为11.9℃,最低气温-5.8℃并多出现于1月,最高气温25.1℃且见于7月,降水量为34.0毫米,多集中在6~7月,最多降水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