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1年7月中旬,闻哈密市温室大棚许多观赏性辣椒日趋发黄,要求指导防治.笔者前往现场,发现引自内地的辣椒品种"紫贵人","红英达"普遍感病,叶片黄化枯槁并伴落叶,严重丧失了原有的商品价值及观赏价值;但观察到同一温棚的朝天椒类型"黄欧室"和"红鹰"却安然无恙,没有发现有感病现象.病株经病理学诊断结果,确认"紫贵人"、"红英达"叶片的黄化原因,系由一种白粉菌侵染所致的辣椒白粉病.立即组织开展了大田辣椒白粉病跟踪普查,然经数日终未获得结果.分析田间栽培的食用辣椒多侧重于辣型的长角椒品种,大棚内所栽种的4个辣椒品种也只有甜椒型的两个品种感染了白粉病,推测这种现象是否因白粉病菌对辣椒种型的寄主选择性所致或是辣椒不同种质对白粉菌的感抗性原因,这还有待于日后进一步行研究确凿.辣椒白粉病在新疆被发现尚属首次病例,故为防止其扩大危害,特作出如下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2.
杂交辣椒大棚规模制种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大规模杂交辣椒制种可分为三种模式:一是海南基地冬季制种,采用露地栽培方式,二是华北基地夏季制种,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方式,三是华东基地春季制种,采用大棚栽培方式.大棚制种收种期(7月下旬)在南(3月)北(10月)收种期之间,生产单位能根据市场种子销售情况调整生产计划,保证杂交辣椒种子各品种的周年均衡供应,且兼顾海南种子质量好、北方种子生产成本低的优点.许多杂交辣椒种子繁育单位看好这种制种模式,故其制种规模呈上升趋势.目前大棚制种主要分布在江苏的徐州与安徽的萧县.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辣椒病害新记录——辣椒白粉病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辣椒白粉病是近年来我省新发生的辣椒病害,最早发现于1999年,仅在兰州市个别塑料大棚中发生,造成大量落叶.2000年调查发现,该病在兰州市相当普遍,秋季病田率高达100%;2001年3-4月份,在临洮县、皋兰县的日光温室中也相继发现了辣椒白粉病,辣椒白粉病的发生范围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应引起我省植保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两种辣椒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去壁低渗法研究了两种辣椒的核型。结果表明,小米辣椒Capsicum.frutescens Linn.为2n=24=22m+2Sm(SAT),属2A 型核型;樱桃辣椒c.annuum var.cerasiforme Irish 为2n=24=20m+2sm(SAT)+2st,属2B 型核型。本文还讨论了小米辣椒和辣椒核型的进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江苏省赣榆县、南京市郊区等保护地栽培和露地栽培的青椒在5~6月份常常出现大面积突发性死秧现象,一般田块死亡率30~60%,严重的整棚、整块田毁灭、绝收,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为明确死秧原因,我们对该病的症状特点、病原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材料和方法1.材料以赣榆县大棚栽培的青椒病株、南京市郊区露地栽培的青椒病株为材料,这些病株表现典型的死秧症状.同时采集病株周围的病(?)进行分离 透(?)等试验.  相似文献   

6.
1主要病害症状保护地辣椒病害主要有:辣椒疫病、辣椒炭疽病、辣椒褐斑病、辣椒病毒病、辣椒灰霉病、辣椒细菌性病害等。1.l辣椒疫病苗期即可发病。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渍状软腐或猝倒,即苗期猝倒病;成株期主要危害茎基部,初为水浸状,后环绕麦皮变黑褐色,病部明显溢缩,造成整株凋萎枯死,属毁灭性病害:后期也危害果实,呈暗绿色水浸状,软腐。病菌主要是病残体在土壤中带菌传染,随雨水传播蔓延。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一般浇水后土壤湿度过大,发病迅速,种植过密,连年重茬发病较重。  相似文献   

7.
辣椒苗床沼肥不同用量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沼肥是人畜粪便等有机物在沼气池内进行厌氧发酵后的产物.它含有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生长调节剂和抗生素等农作物需要的营养成分,是一种优良的全价有机肥,而且通过厌氧发酵杀灭了易引发人畜疾病的病原菌,在农作物上施用有利于生产无公害农产品.随着贵州省农村沼气的不断发展,沼肥资源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摸索沼肥在辣椒上的最佳施用量及施用方法,完善沼肥综合利用技术,贵州省果蔬站和能源办共同合作2007年在平坝、独山县进行了辣椒苗床不同用量沼肥配制营养土试验.  相似文献   

8.
辣椒蔸越冬作种栽培辣椒,获得成功.它是一项省工、省种、早熟、稳产高产高效的栽培新措施.该县的经验表明,用辣椒蔸作种,成活率高达95%~98%,比用种子育苗移栽提早50~60天上市,且能防止烂苗、死苗和地下害虫危害,亩增收1500~1800元.  相似文献   

9.
对来自于贵州省不同栽培地区的8个辣椒疫病病原菌分离物进行生物学特性及辣椒抗疫病性研究.经形态特征及回接发病特征鉴定,确定这些菌株为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8个菌株在CA上诱导产生的孢子囊形态特征和平均大小无明显差异.在一些辣椒品种中,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可能共存.建议在生产中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来选用不同的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10.
辣椒在进入中国四百多年间产生了40多种别名.通过三方面的考证分析:辣椒来源地与栽培地、辣椒果实形态与性味、同名异物,发现辣椒命名基本符合古汉语植物命名规律,以辣椒果实与性味命名的名称使用更为广泛和长久.各个品种的别称为我国辣椒的园艺分类有较大参考性.对各省不同时期辣椒别称的考证,发现相同名称在特定地域内出现,形成辣椒食用圈;随着文化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有些别名现今已经弃之不用;同名异物现象在民国时期已经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适合焉耆垦区大田生产的制干辣椒品种,对引进的9个韩国辣椒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其中有4个品种:现代3042、韩文1号、韩文3号、韩文4号从产量和综合性状上分析较适合在新疆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辣椒(C.annuum)单倍体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洪进 《西南农业学报》2004,17(Z1):439-443
综述了辣椒花药和游离小孢子培养的研究进展.详细讨论了影响辣椒胚状体发生的主要因素,如基因型、供体植株生长环境条件、小孢子发育时期、预处理、培养基及其组成、培养条件等.指出了目前小孢子培养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单倍体育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辣椒是人们喜食的蔬菜之一,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及各种营养成分,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津南区种子公司从1992年选育微辣型辣椒品种--特大牛角王,经过几年的试验研究,探索出适宜春露地高产,优质栽培系列套配技术,并进行了大面积示范推广,经济效益显著,现将露地牛角王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王运江  张平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6):208-208,219
辣椒作为一种大众蔬菜在我国南北方均有栽培,是人们喜食的主要蔬菜之一.虽然日光温室辣椒的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但因缺乏相应的无公害栽培技术指导,生产操作缺乏规范性,影响了辣椒生产.因此,推广无公害目光温室辣椒生产技术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辣椒碱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分析研究国内外关于辣椒碱类物质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辣椒碱的代谢、医药作用、分离、提取及测定,尤其是影响辣椒碱类物质合成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较详尽的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了28份辣椒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不同品种在相同发育时期或相同品种在不同发育时期、不同器官的酶谱表型有明显差异;品种间以三叶期的幼苗酶谱较丰富,且差异较大,有11种表型.圆锥椒幼苗有7种表型,其它各类品种均仅有1种表型.采用系统聚类法可将其分成3类,并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广东辣椒疫霉菌分离鉴定及其致病力和生理小种分化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分离鉴定了来源于广东省不同辣椒产区的5个病原菌分离物,经形态特征鉴定及回接发病特征观察,确定这些菌株均为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广东5个菌株在CA培养基上诱导产生的孢子囊形态类似,孢子囊形状多为卵圆形或长椭圆形,乳突明显,孢子囊平均大小40.8~45.9 μm(l)×23.2~30.9 μm(b),l/b 1.4~1.8.菌株间菌丝生长速率、产孢能力及致病力有明显差异,经生理小种鉴别,4个为Race 3,1个为Race 1,初步推定Race 3为广东辣椒疫病病原菌的优势小种.  相似文献   

18.
0 引言 辣椒疫病在我国南北方均有发生,一般发病率10%~20%,最高达80%.该病发病快,蔓延迅速,病程期短,防治困难,毁灭性大,是我国近年辣椒生产上较为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李丹丹  张付远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629-11631
[目的]为了研究UV-C照射对辣椒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相关影响.[方法]按照农作物发芽标准,测定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并测定株高、茎粗、干鲜重等指标.[结果] UV-C辐射能使辣椒种子发芽势降低1.5% ~10.6%,但对发芽率没有影响.10、20 h处理使辣椒种子的出苗率分别提高18%和17%.通过测定生长指标,发现10 h处理能使辣椒幼苗的茎粗增加,植株高度降低,干鲜质量增加,壮苗指标有所提高.[结论]UV-C照射处理辣椒种子10 h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经多点调查和定点观察,辣椒疫病主要发生在塑料大棚和温室中,为害面积逐年扩大,传播蔓延十分迅速.在拉萨、山南、林芝、日喀则等主要蔬菜生产基地均有发生.平均发病率为8%~12%,严重时为30%~50%,有的甚至毁棚.一般667m2产量损失20%~30%,严重的损失达60%以上.辣椒苗期、成株期均可受疫病的为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