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陈晓峰  谢君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7,37(10):1074-1077
目的 研究不同芍药甘草配伍用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纳入90只实验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及对照组,各30只。观察1组和观察2组采用乙酸法建立UC小鼠模型,分别以3:1和1:1比例配伍芍药甘草,以芍药甘草汤进行干预。对照组正常饲养,未行其他干预。记录3组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及结肠组织核因子-kBp65(NF-kBp65),比较观察1组和观察2组小鼠结肠收缩频率、扭体次数、炎性细胞数、炎性细胞面积、平均光密度及平均黑度总和。结果 观察1组给药30 min和1 h后结肠收缩频率和扭体次数显著低于观察2组和给药前(P<0.05)。观察1组胸腺和脾脏指数均高于观察2组,结肠组织NF-kBp65低于观察2组(P<0.05)。观察1组炎性细胞数、炎性细胞面积、平均光密度及平均黑度总和均显著低于观察2组(P<0.05)。结论 3:1比例配伍芍药甘草较1:1比例配伍的芍药甘草汤用于治疗UC,其止痛止泻效果更佳,这可能与控制炎性浸润、刺激免疫器官分泌免疫细胞,抑制NF-kBp65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黄芩汤治疗索拉非尼所致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例服用索拉非尼后出现腹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给予黄芩汤煎服,对照组给予胃黏膜保护剂蒙脱石散及肠道菌群调节剂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腹泻持续时间、腹泻程度、肠道菌群变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腹泻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腹泻程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调节肠道菌群方面,治疗组肠球菌、肠杆菌数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所下降(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证候总积分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明显优于对照组60.0%(P<0.05)。结论 黄芩汤能明显改善索拉非尼所致腹泻,可调节肠道菌群稳态,维护肠道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探讨复方柴金解郁片的抗抑郁作用。方法 建立两种小鼠抑郁模型,即小鼠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复制应激行为绝望抑郁模型,五羟色胺酸和利血平诱导药物所致抑郁模型;检测小鼠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不动时间,五羟色胺酸诱导的抑郁小鼠甩头次数,利血平诱导的抑郁小鼠体温、眼睑闭合、运动不能差异程度。结果 小鼠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复方柴金解郁片2倍或(1倍)剂量组不动时间明显减少(P<0.05)。在五羟色胺酸诱导的小鼠甩头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复方柴金解郁片2倍剂量组甩头次数明显增加(P<0.05或P<0.01)。在利血平诱导的小鼠抑郁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眼睑不能睁开1/2和运动不能动物数明显增加,1 h后及4 h后其余各组小鼠体温均有所下降(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复方柴金解郁片2倍或1倍剂量组小鼠眼睑不能睁开1/2和运动不能动物数明显减少,药后1 h及4 h小鼠体温明显上升(P<0.01或P<0.05)。结论 复方柴金解郁片对各种小鼠抑郁模型都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青光安颗粒剂在青光眼中对眼压的影响。方法 选用不同月龄共30只DBA/2J雌性小鼠,根据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0只,20眼。分为正常对照组(3月龄)、模型对照组(9月龄)、青光安组(9月龄)。正常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每日以相同量蒸馏水灌胃;青光安组每日以青光安灌胃。3组均以常规饲料喂养。利用经前房注入/抽吸系统进行眼压测量,分别以2.5、5 μL/min的速率继续进行灌注,计算房水流畅系数和房水流出阻力。结果 自6月龄开始,小鼠眼压轻微上升,随着月龄的增加而逐步上升,9月龄时显著升高;青光安颗粒剂灌胃后所得眼压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房水流畅系数均明显增加(P<0.01),房水流出阻力均降低(P<0.01)。结论 青光安颗粒剂能通过影响房水动力学因素达到降低青光眼眼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六味地黄汤对D-半乳糖(D-gal)致快速衰老小鼠认知功能及Wnt3a、GSK-3β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500 mg/(kg·d)的D-半乳糖颈部皮下注射复制快速衰老小鼠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六味地黄(简称六味)高、中、低剂量组,VitE组,给予相应干预,历时8周。观察小鼠的体质量变化,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小鼠的认知功能,免疫组化法、RT-qPCR法检测Wnt3a、GSK-3β的表达。结果 六味地黄汤对快速衰老小鼠体质量及水迷宫实验的影响: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各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六味高剂量组与其他用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六味地黄汤对快速衰老小鼠认知功能及Wnt3a、GSK-3β表达的影响: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各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六味高剂量组与其他用药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六味地黄汤可以有效改善D-半乳糖致快速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增加衰老小鼠Wnt3a的表达,激活Wnt信号通路,下调GSK-3β的表达可能是六味地黄汤延缓衰老健脑益智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蛇类肠道功能建立过程,采用形态测量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测定了出壳后3、7~10、20、30、40和50 d滑鼠蛇(Ptyas mucosus)肠道大小及组织学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1)小肠、大肠的湿重和长度指数40和/或50日龄组最高,3和/或7~10日龄组最低(P<0.05)。(2)小肠前段和中段的直径、肌层厚度、绒毛高度和柱状上皮细胞长径7~10日龄组最低,此后随日龄增加(P<0.05);小肠后段直径50日龄组高于30日龄组(P<0.05),其他组织学参数无明显变化(P>0.05)。(3)大肠直径和肌层厚度50日龄组分别高于3、3和7~10日龄组(P<0.05),其他参数无日龄差异(P>0.05)。50日龄前滑鼠蛇肠道大小和多项组织学参数具有可塑性,幼蛇的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建议投喂易于消化的食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生血增白汤对环磷酰胺(CTX)致血虚小鼠RBC、Hb、WBC、Plt含量的影响,旨在探讨生血增白汤对化学性损伤血虚症的补血作用。方法 取ICR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阳性药四物合剂组(C组),生血增白汤低、中、高剂量组(D1、D2、D3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8 d。除A组外,其他组小鼠每日均于给药后4 h注射环磷酰胺100 mg/kg,第8天给药后测全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值,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组小鼠RBC、Hb、WBC、Plt含量较A组显著降低(P<0.01)。与B组比较,D3组能使血虚证小鼠Hb升高(P<0.05);D1、D2、D3组及C组能使血虚证小鼠WBC升高(P<0.01);D3组及C组能升高小鼠Plt(P<0.05)。结论 生血增白汤对CTX致化学性损伤造成的血虚证模型小鼠具有补血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复方中药逍遥抗癌解郁方对乳腺癌并发抑郁症(breast cancer related depression,BCRD)小鼠海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1(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 1,CRHR1)、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 mRNA的调控作用,阐明其对海马组织的可能保护机制。方法 通过腋下注射4T1炎性乳腺癌细胞联合背部皮下注射皮质酮建立BCRD小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紫杉醇组、紫杉醇+氟西汀组、逍遥抗癌解郁方组、紫杉醇+逍遥抗癌解郁方组,同时设正常组。采用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小鼠抑郁样行为,HE染色观察小鼠海马的病理结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RHR1、GR、BDNF mRNA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1),海马结构损伤明显,GR、BDNF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1),CRHR1 mRNA表达显著上升(P<0.01);给予逍遥抗癌解郁方干预后,模型小鼠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下降(P<0.05),海马结构损伤得以恢复,GR、BDNF mRNA表达显著上升(P<0.01)、CRHR1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1)。结论 逍遥抗癌解郁方可以改善BCRD小鼠的抑郁症状,保护海马组织,其作用机制与上调GR、BDNF和下调CRHR1的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造BALB/c小鼠背部银屑病样模型,探讨中成药银屑平丸治疗银屑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雷公藤组、银屑平丸高、中、低剂量组,8只/组。给予除空白组外其余小鼠背部皮肤外涂咪喹莫特软膏连续8 d,1次/d,建立模型小鼠。末次给药后,观察小鼠背部皮肤进行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renty index,PASI)评分;检测血清中IL-17、IL-23水平;取背部皮肤组织进行组织病理比较。结果(1)银屑平丸各组和雷公藤组对银屑病样小鼠背部皮肤PASI评分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而较模型对照组和空白组评分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2)各组银屑病样小鼠外周血IL-17和IL-23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而银屑平丸各组和雷公藤组均与模型对照组外周血中含量有明显的差异(P<0.05)。(3)银屑平丸各组和雷公藤组对银屑病样小鼠背部皮肤组织病理变化较模型对照组和空白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银屑平丸改善银屑病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IL-17、IL-23,起到减轻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的发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益气养阴清热方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KKAy)小鼠胰高血糖素样肽2(glucagon-like peptide 2,GLP-2)、γ干扰素(interferon gamma,IFN-γ)、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eta,NF-κB)的影响。方法 取雄性SPF级KKAy小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益气养阴清热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各10只;另取10只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各组予以相应干预。干预8周后检测各组小鼠GLP-2、IFN-γ、NF-κB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IFN-γ、NF-κB明显升高(P<0.01),GLP-2水平明显降低(P<0.01)。益气养阴清热方高、中、低剂量组均可降低KKAy小鼠IFN-γ水平(P<0.05);益气养阴清热方高剂量组可降低小鼠NF-κB水平(P<0.05);益气养阴清热方高、中、低剂量组均可升高小鼠GLP-2水平(P<0.05)。结论 益气养阴清热方能改善糖尿病小鼠血糖、胰岛素抵抗,其作用可能与提高GLP-2水平、降低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干酪乳杆菌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急性结肠炎小鼠焦虑样行为的影响及对结肠的保护作用,本研究分为对照组、DSS组、干酪乳杆菌组和干酪乳杆菌预防组,通过旷场试验比较各组小鼠行为学差异;统计并比较不同组小鼠体重、结肠长度、肠道上皮、炎性浸润、粪便潜血等的变化;HE染色法检测各组小鼠肠道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1)干酪乳杆菌预防组小鼠在旷场箱中活动的距离及在中央区域停留的时间显著增加(P<0.05);2)与DSS组相比,干酪乳杆菌预防组结肠长度、小鼠体重显著增加,组织学评分和疾病活跃指数显著降低(P<0.05),结肠肠道结构更加完整。综上,干酪乳杆菌可减轻小鼠焦虑样行为,缓解DSS对小鼠结肠的损伤,发挥对急性肠炎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小鼠感染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O8后小肠结构和免疫相关细胞的变化,用试验观察小鼠感染后的患病症状,采集小鼠小肠组织样品,HE和PAS染色后观察其病理切片,测定小肠结构中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V/C)值、肌层厚度及免疫相关细胞肠上皮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的数量。结果表明,小鼠感染牛源致病性E.coli O88~12h出现患病症状;24h出现明显患病症状,个别小鼠死亡;36~48h小鼠患病症状更加严重,死亡小鼠增多;72h不再出现死亡小鼠,未死亡小鼠精神状态和行动能力全面好转。小鼠感染牛源致病性E.coli O8后,小肠肠绒毛长度、V/C值、肌层厚度、肠上皮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先减少后增多,隐窝深度先增大后减小。小鼠感染牛源致病性E.coli O8后0~72h小肠各指标出现规律性变化,其中,36h小鼠感染最严重,72h开始恢复。  相似文献   

13.
研究饮用添加微酸性电解水对蛋鸡肠道内微生物的影响。选取体重、健康状况相近的104日龄京红父母代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对比饮用添加微酸性电解水、常规酸化剂、水质达标自来水对蛋鸡肠道内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饮用余氯0.3mg/L微酸性电解水和1mg/L酸化剂与未处理组相比较蛋鸡正常粪便率提高10%;蛋鸡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内pH值降低,大肠杆菌数量减少以及乳酸菌数量增加;微酸性电解水除具有杀菌作用,还可改变肠道内微环境,微酸性电解水与酸化剂相比更能提高肠道乳酸菌数量,对蛋鸡的健康有积极影响,但添加微酸性电解水对蛋鸡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规律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是一种新型环保养殖技术。开展了微生物发酵床垫料微生物及其猪细菌性病原群落动态的研究,通过分离不同使用时间和层次基质垫层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分析微生物发酵床垫料微生物群落动态;分离基质垫料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研究其在发酵床垫料中的时间、空间分布动态,分析微生物发酵床对这两种病原细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微生物发酵床中细菌分布数量最大,在各使用时间和层次的分布量均达到107cfu·g-1数量级以上,放线菌分布数量次之,真菌分布数量最小;细菌的分布数量呈现随着垫料使用时间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真菌和放线菌分布量随着垫料使用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基质垫料有一定量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分布,分布数量与细菌呈显著的负相关,与真菌和放线菌呈显著正相关,在垫料使用的后期(使用5个月)比使用前期(使用1个月)分布数量明显减少,减少幅度分别为95.34%和44.41%,说明微生物发酵床对猪舍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病原能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控制由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病原引起的猪病害。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干酪乳杆菌对发育期腹泻模型大鼠回肠黏膜结构及黏蛋白2(MUC2)含量的影响,利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过碘酸雪夫(PAS)染色法、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及RT-PCR方法,以36只4周龄SD雄性大鼠为试验对象,随机分成6组,每组6只。采用5%硫酸镁溶液灌胃构建腹泻模型,10~8 CFU/mL干酪乳杆菌(LcZhang)液灌胃进行预防治疗,生理盐水灌胃作为空白对照。结果表明:干酪乳杆菌预防(6 h)组回肠V/C值、杯状细胞数量、MUC2蛋白含量及MUC2 mRNA的表达量比腹泻(6 h)组分别增加了10.89%、9.28%、26.44%和66.67%(P=0.00,P0.01,P0.01,P0.05);干酪乳杆菌预防(48 h)组回肠V/C值比腹泻(48 h)组显著增加了12.20%(P=0.00)。以上结果显示,饲用干酪乳杆菌进行预防能够显著提高腹泻大鼠回肠V/C值及杯状细胞数量,促进MUC2的合成,表明干酪乳杆菌可以有效维护4周龄大鼠肠道健康,减轻腹泻对大鼠肠道黏液屏障的损害,加强肠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五谷虫蛋白粗提液对Escherichia coli O_1和E.coli O_(78)的体外抑菌作用,采用试剂盒测定五谷虫粗提液蛋白含量;牛津杯法测定蛋白粗提液对牛源病源性E.coli O_1和E.coli O_(78)的抑菌圈直径;通过二倍稀释法测定蛋白粗提液对2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平板法测定最低杀菌浓度(MBC);酶标比浊法测定粗提液对2种细菌的24h生长曲线、细胞膜通透性以及碱性磷酸酶(AKP)的含量。研究表明:1)五谷虫蛋白粗提液蛋白质量浓度为0.680mg/mL;粗提液对E.coli O_1和E.coli O_(78)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5.09±0.62)和(20.96±0.48)mm,MIC分别为15.625和31.250mg/mL,MBC为62.5和125mg/mL,传统中药水煎剂和提取缓冲液没有体外抑菌效果。2)粗提液能影响E.coli O_1和E.coli O_(78)的生长曲线,增加细菌细胞膜和细胞壁通透性。由此可见,蛋白粗提液对E.coli O_1和E.coli O_(78)均有体外抑菌效果,且对E.coli O_1的体外抑菌效果优于E.coli O_(78)。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动物来源大肠埃希菌iss基因分布及其致病性。分别将分离于发病猪、鸡和犊牛的44株大肠埃希菌计数后腹腔注射小白鼠,观察临床症状,记录发病及死亡情况;采用PCR方法分别扩增不同动物来源的44株大肠埃希菌的iss基因存在情况,同时对部分PCR扩增产物测序并进行同源性分析。感染后小白鼠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其中有14株对小白鼠的致病性最强,感染小鼠的死亡率达100%;有25株致病性较弱,死亡率为20%~80%;而另有5株接种感染后小鼠均无死亡;iss基因在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中的PCR扩增总频率为79.5%;在毒力较强大肠埃希菌中的PCR扩增频率为92.8%;在无致病力(或低毒力)大肠埃希菌中的PCR扩增频率为16.7%;部分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与参考序列之间同源性在91.6%~99.0%。iss基因致病性强的菌株扩增频率明显高于其他菌株,且不同来源菌株iss基因片段变异程度不大。  相似文献   

18.
牦犊牛源乳酸菌的筛选鉴定与体外益生特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月龄健康牦犊牛胃肠道内容物作为菌源,筛选得到4株能够同时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乳酸菌,分别编号为XC3、DC1、DC8和A5。经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XC3为乳酸片球菌,DC8为罗伊乳杆菌,DC1为戊糖片球菌,A5为植物乳杆菌。经体外试验评价其益生特性,pH=3时,4株乳酸菌的活菌数均较高;在3 g/L的牛胆盐培养液中,菌株XC3的存活率为93.85%,菌株DC8和A5的存活率分别为51.59%和51.18%,但菌株DC1的存活率仅为6.77%;在人工胃液中培育0.5 h和3 h后,4株菌存活率均高于80%,在人工肠液中培育0.5 h和3 h后,存活率均高于70%。结果表明,乳酸菌XC3、DC8和A5具有潜在的益生作用,可作为牦犊牛专用益生菌制剂的添加对象。  相似文献   

19.
干酪乳杆菌对雏鸡十二指肠发育的组织学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干酪乳杆菌对雏鸡十二指肠黏膜组织结构和功能及发育的影响,采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450只1日龄SPF健康雏鸡为试验对象,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雏鸡。结果表明:1)干酪乳杆菌预防组、治疗组及预防治疗组的肠绒毛高度分别比沙门氏菌攻毒组显著增高了19.04%、10.68%和12.21%;2)与鸡白痢沙门氏菌攻毒组相比,干酪乳杆菌预防组的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V/C)显著升高23.94%;3)干酪乳杆菌预防组、治疗组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含量显著高于沙门氏菌攻毒组;4)干酪乳杆菌预防组、治疗组、预防治疗组杯状细胞数量分别比沙门氏菌攻毒组显著升高72.26%、67.74%、65.32%。综上,饲喂干酪乳杆菌进行预防能够显著提高雏鸡十二指肠绒毛高度、V/C值、PCNA含量及杯状细胞数量,提示干酪乳杆菌能有效维护雏鸡肠道健康,减轻鸡白痢沙门氏菌对肠道黏膜组织结构的损害,促进肠道发育。  相似文献   

20.
大豆GmPIN2b调控根系响应低磷胁迫的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生长素转运蛋白PIN基因家族在大豆Glycine max 根系适应低磷胁迫中的功能。方法 对大豆23个GmPIN家族成员进行进化树分析和表达模式分析,并进一步对GmPIN2b进行功能分析。结果 大豆23个GmPIN家族成员分散在7个不同的亚族,其中,GmPIN2a、GmPIN2b和GmPIN9a、GmPIN9d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AtPIN2位于同一亚族。不同GmPIN家族成员在大豆中的组织表达定位及其受低磷调控的表达模式不同,其中,GmPIN2b在大豆根系中的表达水平在低磷胁迫6 d后显著上调,回补表达GmPIN2b能够部分恢复Atpin2突变体的表型。无论在低磷还是高磷条件下,回补表达GmPIN2b的转基因植株鲜质量和主根长均显著高于Atpin2突变体;而且回补表达GmPIN2b显著提高了Atpin2突变体在低磷条件下的一级侧根数,以及高磷条件下根系对重力的敏感性。结论 GmPIN2b在大豆根系形态建成响应低磷胁迫的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