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仔猪被阉割时 ,易发生应激反应 ,特别是在仔猪断奶前后“边割边防”时尤为严重。 2 0 0 1年我市某猪场有仔猪 5 468头 ,因阉割发生应激死亡 5 9头 ,死亡率达1 .1 %。临床上发生可见的应激反应而不致死的仔猪约占 2 0 % ,使该猪场蒙受较大的经济损失。1 主要症状 仔猪被阉割后半小时内表现为呼吸困难 ,呕吐 ,皮肤发紫 ,粘膜发绀 ,肌肉震颤、僵直 ,大部分应激反应的猪有体温升高 ,症状轻微的仔猪能在 1小时后耐过而恢复正常 ,应激严重的仔猪口吐白沫 ,若不及时抢救便会倒地死亡。2 剖检变化 最普遍的病变是死猪僵直 ,肌肉苍白 ,渗出物增…  相似文献   

2.
王国鉴 《兽医导刊》2022,(3):224-225
仔猪养殖中,阉割及免疫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适时适龄进行阉割、免疫,有助于加快增重,提高肉质,降低患病率,保障仔猪健康生长,提高养殖效益,因此农户要高度重视仔猪阉割及免疫接种工作.本文首先分析了仔猪阉割注意事项;其次探讨了仔猪免疫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湖北畜牧兽医》2006,(10):39-39
在仔猪饲养中,人们普遍认为仔猪阉割越早越好,其实并非如此,仔猪阉割过早过晚都不好,关键是适时。阉割仔猪是育肥的一种手段,阉割术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技术的熟练程度,同时还取决于仔猪的日龄和发育程度。一般阉割仔猪的月龄至少在断奶后1个月或仔猪发育良好的条件下进行。  相似文献   

4.
<正>仔猪阉割是育肥猪的必要环节,但我国每年总有不少因阉割技术不良而导致仔猪感染死亡的事例,这一问题应引起重视。1存在的问题1.1过早进行手术有的养猪户错误地认为仔猪阉割越早越好,有的甚至在仔猪还没满月就阉割,带来很大风险。其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通过对雄性仔猪出生后7日龄内施行阉割手术后的生长发育情况与仔猪阉割后60日龄内的生长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出生仔猪7日龄施行阉割,手术简便,仔猪应激反应小。60日龄的平均个体重可达19.33kg,比传统的阉割方式(15.63kg)提高了20.6%;实验组全期平均日增重比传统方式阉割提高了20.6%。  相似文献   

6.
<正> 猪的阉割技术历史悠久,他对于提高猪肉品质、加快猪只生长、提高料肉比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手术措施。近年来,由于一些外来品种发情体重大,常不进行阉割而饲养和出售,还有的因为阉割技术不过关、阉割失败而造成肉的腥味重。影响了消费者的口感。笔者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对猪做阉割手术后常见的一些问题作如下综述。1 应激反应江苏常州地区的猪的阉割一般在40~60日龄时进行,实行窝防,即同时注射猪瘟、丹毒二联弱毒苗、口蹄疫疫苗,并卡上防疫耳标,几种处理方法同时进行会使一些仔猪产生过敏反应,引起呕吐,呼吸心跳加快,皮肤发白,四肢无力,严重者卧地不起,造成死亡。防治措施:立即用地塞米松磷酸钠2~4毫克或盐酸副肾素1毫克皮下注射,即可缓解症状。2 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7.
1适龄阉割 小挑花阉割成功的关键不仅取决于操作技术水平,还在于避免阉割母猪死亡及出现假阉割等现象。一般一月龄(25-40d)左右的10kg左右的仔母猪为适龄阉割仔母猪。此时仔猪处于哺乳期,胃肠发育较慢,肠管较细,其子宫角直径可达0.4-0.5cm,手术易进行,且此时仔猪腹压低,肠管不易脱出,术后伤口愈合快。仔猪太小时不宜阉割,因其子宫角和卵巢尚未发育完全,易断裂在骨盆腔内.  相似文献   

8.
1技术要点 1.1仔猪的阉割技术 1.1.1仔公猪的阉割阉割人员左脚踩住仔猪颈部,右脚踩住尾根.术部常规消毒后,左手中指、食指和拇指捏住仔公猪阴囊颈部,将睾丸推向阴囊底部,使皮肤紧张.  相似文献   

9.
连阴雨天,仔猪不宜阉割阴雨天猪圈泥泞,易造成闭割后的术部感染、化脓。正在发病的仔猪不宜阉割此时阉割增加应激,加重病情的发展.重则引起死亡。刚喂饱后的仔猪不宜阎割猪胃肠内充满食物,腹压增大影响手术操作,特别是小桃花去势法。正在发情的猪不宜阉割有些地方品种猪性成熟早或阔割过晚的仔猪,外阴红肿、子宫充血,此时阉割易造成出血而引起死亡。断奶、分田、免疫期的仔猪不宜阉割因断奶、分圈、免疫对仔猪是一种应激,此时阔割可增加应激因素的不良影响,易诱发仔猪断奶后因应激反应引发的仔猪水肿病等。阉割仔猪五不宜@李光金$…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的生猪阉割术历史悠久,早在3 000年前的殷代便有记载,是畜牧业生产的重要技法之一。在生猪阉割术的临床应用中,又以仔猪阉割术最为广泛,其可使仔猪失去性机能和生殖能力,起到强化早期育肥、改善肉脂品质的效果,且具有操作简便、出血少、阉割后恢复快等优点,受到广大养殖户的普遍认可。笔者从事基层兽医工作40余年,每年主刀仔猪阉割术近万例,现将实践经验加以整理,供同行参考。1母仔猪阉割术(小挑花)  相似文献   

11.
我村从1970年开始实行阉割、免疫相结合的办法,预防阉割仔猪破伤风病,到目前为止,已累计阉割3万余头,均没发生破伤风病,保护率100%。破伤风病潜伏期为1—2周,而破伤风抗毒素免疫期为2—3周,注射后产生免疫力,确保仔猪阉割后伤口在愈合期内不能感染破伤风菌,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民间畜禽阉割术已流传二千多年,尤其是母猪阉割术在兽医外科中占有重要位置,为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下面就用“小挑法”对母猪阉割的一点体会简单总结。1母猪阉割法 母猪的阉割一般采用“大挑花”与“小挑花”的方法。“大挑花”用于临近发情的较大母猪的阉割,由于猪个体大,保定较困难,手术复杂,且伤口大、难愈合、易感染,阉割后对猪体伤害较大,影响猪只生长。另外,术者消耗体力也大,所以不适于进行大批量阉割。“小挑花”用于断乳前仔猪的阉割,保定简单,伤口小,愈合快(阉割后1~2天伤口完全愈合),手术时间短(1分钟左右),术后仔猪行为、吃奶、采食都不受影响,有利于仔猪的生长发育。术者阉割的数量多,适合于猪场大批量的阉割。  相似文献   

13.
仔猪阉割是育肥猪生产的必要环节,但我国每年总有不少因仔猪阉割不良而导致感染死亡引起的民事赔偿纠纷案例。问题主要出现在一些技术细节上。1存在的问题1.1过早进行手术有的养猪户错误认为仔猪阉割越早越好,有的仔猪甚至没满月就阉割,带来很大风险。其实仔猪阉割过早过晚都  相似文献   

14.
仔猪阉割术是通过手术的方法摘除卵巢或睾丸,破坏并消除其生殖机能的方法,有利于加快肉猪生长,提高料肉比和猪肉品质,在猪的养殖业中是一种常用方法。但是在农村中,由于各个地区的兽医卫生工作者的工作方法以及技术水平的差异,造成在仔猪阉割时手法不当、消毒不严等原因容易引起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仔猪死亡,给养户带来一定损失,故仔猪阉割的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在仔猪饲养中,人们普遍认为仔猪阉割越早越好,其实并非如此,仔猪阉割过早过晚都不好,关键是适时.  相似文献   

16.
<正>母猪的阉割一般采用"大挑花"与"小挑花"的方法。"大挑花"用于临近发情的较大母猪的阉割,由于猪个体大,保定较困难,手术复杂,且伤口大,难愈合,易感染,阉割后对猪体伤害较大,影响猪的生长;另一方面,术者消耗体力也大,所以,不适于进行大批量阉割。"小挑花"用于断乳前仔猪的阉割,保定简单,手术过程简单,手术部位刀口为8 mm,伤口小、愈合快、手术时间短,术后仔猪行为,吃奶,采食都不受影响,有利于仔猪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一)发病情况 我县某养猪户养有仔猪130头,每头体重10~15kg左右,2005年5月1 7日进行猪瘟疫苗和口蹄疫疫苗免疫注射.6月18日对96头仔猪进行阉割,6月20日发现经过阉割的仔猪死亡了3头,其余的仔猪均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少,即请当地兽医前去诊治,经测5头仔猪体温在40℃~41.5℃之间,并用青霉素、磺胺类药、地塞米松进行肌肉注射,6月21日早上又发现死亡1 2头小猪(其中阉割的8头,未阉割的5头),就改用长效头孢肌肉注射治疗,6月22日病情仍未能控制,又死亡1 5头(其中阉割的10头,未阉割的5头),当即送2头死亡仔猪到县兽医站化验室检验,经解剖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巴氏杆菌病,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经采用高敏药物治疗,3天后全部猪只痊愈康复.  相似文献   

18.
刘志刚  邓廷兴 《兽医导刊》2011,(Z1):191-192
仔猪阉割免疫综合技术即在仔猪阉割时,对仔猪进行猪瘟、口蹄疫、高致病猪蓝耳病等疫苗的首次与第二次加强免疫注射,搞好了仔猪阉割免疫,能增强仔猪抵御疫病风险侵袭的能力,减少仔猪的死亡,能促进仔猪的健康生长,确保养猪取得效益。笔者多年从事仔猪的阉割防疫工作,现对自己如何提高仔猪阉割免疫综合技术的实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仔猪阉割技术是一项古老的传统兽医技术,经过长期实践,累积了大量经验.但在阉割死亡中小公猪死亡占比例较高,阉割小公猪死亡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预防术后大出血,二是肠脱出,三是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长期从事仔猪阉割服务的过程中,发现近几年来仔猪患阴囊疝的比例在逐年增加。根据2008年本人在服务区域内的统计:共阉割仔猪6848头,其中患阴囊疝124头,发病率1.8%。此病虽然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但处理不好,会导致患畜生长迟缓,严重的造成死亡。降低养殖的经济效益,增加养殖成本。本人在长期的服务实践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