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科学采收 不同的草莓果实成熟度不一致。要做到每天或隔天采摘1次,每次都要把成熟的草莓果实全部采完,以免因过熟而腐烂并波及其他草莓果实。采收草莓果实的适宜时间是清晨、上午10点前和傍晚,其他时间不宜采收。草莓果实的果皮极薄,采收时必须轻拿、轻摘、轻放,用指甲掐断果柄,连同果柄一同采下,采1个放1个。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草莓采后成熟衰老过程中NADK活性与NAD(H)、NADP(H)及活性氧代谢和膜氧化产物变化的关系,以探讨NADK在非跃变型果实成熟衰老过程中的作用,为调控果实的成熟衰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从果园采回的草莓果实贮藏于不同的温度下并进行每天取样,研究草莓果实在低温(4℃)、常温(20℃)贮藏期间成熟衰老过程中NAD激酶(NADK)活性及其底物NAD(H)、产物NADP(H)以及超氧阴离子O2- •过氧化氢(H2O2)、膜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并分析NADK 与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草莓果实在低温(4℃)贮藏时,其NADK活性比常温(20℃)贮藏的高,NAD(H)含量则相应比常温贮藏的低,NADP(H)含量则高于常温下的;同时,在常温贮藏期间果实O2- •生成速率和H2O2含量、膜氧化产物MDA含量均比低温贮藏的高,暗示NADK可能通过影响NAD(H)、NADP(H)的含量及比例来调控O2- •生成速率和H2O2含量,从而调控果实的成熟衰老。【结论】非跃变型果实草莓采后成熟衰老过程中,保持较高的NADK活性有利于延缓果实的成熟衰老,降低NADK活性可导致NAD和NAD(H)含量的积累,进而加速电子传递,产生大量的活性氧O2- •和H2O2,从而促进膜过氧化作用和积累较多的MDA,最终导致果实衰老变质。  相似文献   

3.
张桂霞  王英超  付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180-9181,9184
[目的]探索草莓果实成熟软化机理。[方法]以盆栽草莓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草莓成熟过程中淀粉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随着草莓果实的成熟,果肉硬度逐渐下降,淀粉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纤维素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总蛋白质含量也呈先降后升趋势。[结论]草莓果实的成熟软化是多种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草莓的贮藏保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草莓为浆果类果实,其含水量高,组织娇嫩,易受机械损伤和微生物侵染而导致腐烂变质,在常温下,草莓果实存放1天~3天就变色、变味,失去原有风味和商品价值,采用适当的贮藏技术,可延长草莓的供应期。一、选择耐贮品种比较耐贮藏的草莓品种有:鸡心、狮子头、戈雷拉、硕蜜、硕丰、春香、女峰、丽红等。二、适期采收用于贮藏的草莓一般在八成熟时采收。草莓成熟期不一致,要分批采收,草莓在成熟过程中,果实由青转白再逐步变红,草莓表面3/4左右面积颜色变红时采收为宜。采前3天~5天不能灌水,在晴天待露水干后,气温较低时采收。采收…  相似文献   

5.
ABA对草莓果实成熟和软化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法兰地’草莓为试材,研究草莓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内源脱落酸(ABA)含量、FaNCED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以及外源ABA、去甲二氢愈创木酸(NDGA)和乙烯利处理对果实成熟软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草莓果实成熟过程中ABA含量和FaNCED表达量出现2次高峰,分别是花后35d(转色期)和花后45d(果实完熟期)。外源ABA促进FaNCED基因的表达及ABA的积累,促进草莓果实的成熟和后熟软化,NDGA处理表现出相反效果,喷施乙烯利表现不明显,推测ABA在草莓果实成熟和后熟软化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成熟的草莓浆果自然保鲜期只有1~3天,极易腐烂变质,要延长草莓的保鲜期,必须做到科学采收、分级包装和精心贮藏。科学采收不同的草莓果实成熟度不一致,所以要做到每天或隔天采摘一次,每次都要把成熟的草莓果实全部采完,以免其因过熟而腐烂并波及其它草莓果实。采收草莓果实的适  相似文献   

7.
为了得到日光温室草莓果实发育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动态规律,以全明星及丰香为试材,研究了草莓果实从落花后1周到成熟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果实发育过程中总糖和蔗糖含量逐渐增加,从白熟期到成熟期增加最快;酸含量逐渐减少;Vc含量先降后升,在半红期达到最大,成熟期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8.
茉莉酸合成关键酶基因FaOPR3调控草莓果实成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茉莉酸(Jasmonic acid,JA)合成路径关键酶基因FaOPR3在草莓果实成熟中的作用,测定了八倍体红颜草莓果实成熟过程中内源JA含量,并用外源茉莉酸甲酯(Me JA)涂抹草莓果实观察其果实着色情况及测定相关酶基因的表达,同时使用瞬时基因表达对草莓果实进行FaOPR3基因的超表达和干扰。结果显示草莓果实中内源JA含量从小绿果期到白果期急剧上升,到果实成熟后开始下降。草莓果实涂抹外源JA,能够促进果实发育和成熟。FaOPR3基因的过量表达可诱导果实内源JA含量的增加,并且可诱导色素合成基因FaCHS、FaCHI、FaF3H、FaUFGT、FaDFR的表达量上升。而FaOPR3基因干扰后果实内源JA含量降低,并且抑制相关色素代谢基因表达。说明FaOPR3基因能够促进草莓果实着色和成熟。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春星草莓果实成熟衰老过程中Ca2 + 、CaM含量、Ca2 + ATPase活性和活性氧代谢的变化 ,结果表明 ,随果实成熟衰老 ,可溶性Ca2 + 含量和SOD活性呈下降趋势 ,O2-·产生速率呈升高趋势 ,Ca2 + ATPase活性先达到高峰后降低。CaM含量以采前白熟期和采后明显衰老期为最高。与常温 (2 5℃ )贮藏相比 ,低温 (4℃ )贮藏中上述生化变化较为缓慢。表明细胞内钙信使系统的活化和活性氧自由基的积累与果实成熟衰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草莓果实成熟过程中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桂霞  王英超  石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6995-6996
[目的]探索草莓的最佳采收期。[方法]以盆栽草莓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草莓成熟过程中果肉硬度、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随着草莓果实的成熟,果肉硬度逐渐下降,维生素C含量逐渐上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论]随着草莓果实的成熟,果肉硬度下降,内在品质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超表达生长素(IAA)合成基因YUCCA1对草莓果实成熟进程的影响。以‘甜查理’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果实为试验材料,通过外源喷施IAA,分析IAA对草莓果实发育成熟的影响,利用qPCR测定了果实发育过程中YUCCA1表达量,克隆了草莓YUCCA1,获得了其超表达的草莓果实,测定了YUCCA1超表达后果实的生理及分子指标。随着草莓果实成熟IAA含量下降,外源喷施IAA能延迟果实的成熟,并影响了果实着色、软化和香气代谢等生理和分子指标,而IAA运输抑制剂三碘苯甲酸(TIBA)则能促进果实成熟。草莓IAA合成基因YUCCA1在果实发育前期表达量高,后期表达量急剧下降,在成熟期几乎检测不到。在草莓果实中超表达YUCCA1延迟了果实的成熟进程,增加了果实内源IAA、叶绿素含量和果实硬度,但是降低了花色素和脱落酸(ABA)含量,而IAA运输抑制剂TIBA能解除超表达YUCCA1对果实发育的抑制作用。IAA参与了草莓果实的发育成熟调控,负调控了果实成熟进程,可延缓果实衰老。  相似文献   

12.
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是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植物,具有味道好、营养价值高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乙烯在草莓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但其对成熟过程中品质成分的影响尚不清晰。为了明确乙烯对草莓果实成熟过程中品质成分变化的影响,通过使用外源乙烯利对不同发育时期的红颜草莓果实进行了处理。通过观察并检测处理后0、48、72 h草莓果实的外观表型、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含量和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变化。结果发现,外源乙烯利处理能够显著加快草莓果实的转色及色泽加深,降低果实硬度与总酸含量,促进绿果期、白果期和转色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与对照相比,绿果期和白果期果实在乙烯利处理后其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总量变化差异不大,而转色期和全红期则呈现显著的差异,即相较于对照,处理后的草莓果实中含有的挥发性物质明显减少。综上结果表明外源乙烯利处理可以加速草莓果实成熟进程,促进果实着色,但却减少了果实香气含量,影响了挥发性组分的种类,降低了其香气品质。  相似文献   

13.
<正>一、科学采收不同品种的草莓果实成熟度不一致,要做到每天或隔天采摘1次,每次都要把成熟的果实全部采完,以免因过熟而腐烂并波及其他果实。采收草莓果实的适宜时间是清晨、上午10时前和傍  相似文献   

14.
以"达塞莱克特"草莓果实为实验材料,研究了采后正己醇处理对草莓果实品质和生理的影响,以探索保持草莓果实采后品质,延长其贮藏期的措施;并为非呼吸跃变型果实的采后贮藏保鲜提供新的思路.通过0.05;、0.1;正己醇处理对草莓果实失重率、腐烂指数、VC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脂氧合酶(LO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正己醇处理后的草莓果实降低了腐烂率和失重率,维持较高水平的VC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并降低了脂氧合酶(LO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从而延缓果实的衰老,有利于保持草莓果实采后品质.  相似文献   

15.
以巴西香蕉果实为材料,研究果实采后正常成熟过程中乙烯释放速率,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苹果酸、淀粉以及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香蕉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乙烯释放速率在采后10d开始增加,到采后14d达到高峰;MDH酶活性在采后10d迅速增强,到采后16d达到峰值;苹果酸含量在果实成熟早期上升,晚期下降,可溶性总糖含量逐渐增加,而淀粉含量持续下降。推测MDH通过改变香蕉品质而参与果实成熟。  相似文献   

16.
草莓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超微弱发光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红颜草莓为材料,探讨草莓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超微弱发光的变化及与果实发育成熟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草莓果实在发育成熟过程中,叶绿素含量、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花青素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呈现上升趋势;超微弱发光强度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且超微弱发光与叶绿素、果实硬度呈显著正相关,与花青素、可溶性糖呈显著负相关。以上结果说明在果实发育过程中,随着成熟程度的增加,超微弱发光强度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7.
草莓又名洋莓果、地杨梅,为蔷薇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其果色艳丽、汁多味美、营养丰富,产量在浆果类中仅次于葡萄。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发展迅速,现将其采贮及加工技术介绍如下:1.适期采收长江流域露地栽培的草莓,通常在5~6月间成熟(北方有所推迟),前后成熟期约20~30天。采摘时间应于果实全面着色成熟后,以晨露干后至中午11时前最好。因其果实鲜嫩柔软,极易破损,故采时应注意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验证脱落酸候选受体FaPYL2在草莓果实成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八倍体‘蒙特瑞’草莓(Fragaria×ananassa cv.‘Monterey’)果实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农杆菌介导法瞬时果实侵染、亚细胞定位及等温滴定量热仪试验对FaPYL2进行功能鉴定。【结果】FaPYL2基因的表达随着草莓果实成熟而增加,并在片红期达到峰值。过表达FaPYL2基因促进果实成熟,增加花色苷和可溶性固形物积累,降低果实硬度,而沉默FaPYL2基因结果相反。另外,定位于细胞质中的FaPYL2直接与脱落酸结合,解离常数为67.56μmol/L,符合受体结合特性。【结论】FaPYL2作为一个潜在的脱落酸受体,正调控草莓果实的成熟。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亚硝酰氢(nitroxyl,HNO)对草莓果实冷藏保鲜效果的影响,以"甜查理"草莓作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HNO供体1-亚硝基环己酸酯(1-nitroso cyclohexanoate,NCA)溶液浸泡处理草莓果实,在0℃条件下恒温贮藏,研究不同浓度HNO供体处理对"甜查理"草莓采后冷藏期间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脯氨酸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的变化。结果表明,HNO供体处理有效地保持了采后草莓果实的硬度,减缓了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升高,抑制了ROS和MDA含量的升高,减缓了脯氨酸含量降低,使草莓果实在采后冷藏过程中能较长时间保持果实风味。HNO供体处理延缓草莓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降低,抑制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从而增强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减轻超氧自由基引起的伤害,延缓果实褐变腐败。综合来看,当HNO浓度为0.2 g/L时,草莓的冷藏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研究有机酸对草莓果实成熟的影响及开发成熟调控技术。【方法】首先分析草莓果实发育期间pH值的变化;其次以清水为对照,用0.5%的醋酸对草莓大绿果进行喷施处理并结合酶联免疫法检测处理后草莓果实中内源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结果表明,随着草莓果实的着色成熟,pH逐渐增加。同对照相比,0.5%醋酸处理显著抑制草莓果实的成熟;除GA_3外,0.5%醋酸处理显著促进了多种激素的积累,如IAA、IPA、GA4、ZR、MeJA、ABA和BR,尤其ABA和IAA成倍数增加。【结论】醋酸可有效延缓草莓果实的成熟,这种作用与ABA和IAA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