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对山西运城的番茄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利用烟粉虱传双生病毒简并引物PA/PB、PA/P2对病株进行检测,分别扩增出约500 bp和约1 200 bp的特异性片段,表明病株感染了双生病毒。进一步利用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特异性引物AF1/AR1进行扩增,对获得的特异性片段测序、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从样品中获得2个分离物,长度均为654 bp,与TYLCV分离物的相似性高达99%~100%,两分离物间的相似性为99.8%;系统进化分析表明,2个分离物与除TYLCVSeychelles之外的TYLCV聚在一个大的分支,与所有国内的及墨西哥的(TYLCV-Mexico)分离物聚在一个小的分支,与其他病毒分离物的系统进化关系较远。初步判断这2个分离物应属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且可能是由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和日本传入的。  相似文献   

2.
天津地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DNA-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天津发生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进行了分子鉴定,并对DNA-A的全基因组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分离物与国内山东、安徽、上海和浙江等地的分离物及亚洲(韩国、日本、约旦、以色列)和北美洲(美国、墨西哥)分离物的同源性为93%以上;与科摩洛、马达加斯加等非洲国家的同源性为80%.天津地区的分离物与广东G3分离物和广西的分...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番茄黄化卷叶病毒的分子鉴定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旨在对河北省发生的番茄黄化卷叶病毒病的病原进行分子鉴定,并对其病原分子的变异和进化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已知的番茄黄化卷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基因组序列设计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对获得的特异片段进行回收、克隆和测序,而后根据测定序列重新设计引物扩增病毒样品DNA-A的近全长序列,并进行同源性比较及分子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利用PA1-F/R引物从采集的4个病毒样品中均扩增得到大小约为645bp的特异片段,DNA-A全长序列测定和分析发现4个病毒样品的全长为2781-2782个核苷酸,共编码6个ORFs。基因组比较发现,4个样品DNA-A与山东、上海、浙江、安徽以及日本、澳大利亚报道的TYLCV的同源性最高,均达99.0%以上,并与美洲、非洲及欧洲报道的TYLCV同属一个大的分支。研究结果表明在河北省采集的4个病株样本均为感染了番茄黄化卷叶病毒所致,而且极有可能同属于TYLCV-Israel株系的分离物。  相似文献   

4.
天津地区番茄褪绿病毒的分子检测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2014年夏天在天津番茄种植区采集到疑似感染番茄褪绿病毒的番茄样品的侵染病原,利用To CV外壳蛋白和热激蛋白的特异引物进行反转录PCR(RT-PCR)检测,分别扩增得到特异核苷酸片段。序列分析表明,HSP70核苷酸序列与已登录的番茄褪绿病毒日本分离物Tochigi(AB513442)相似性为99.5%,CP氨基酸和核苷酸序列与已登录的番茄褪绿病毒日本分离物Tochigi(AB513443)相似性分别为99.2%和99.3%,表明天津地区的番茄受到To CV侵染,且天津与日本To CV分离物序列相似性最高。由于调查地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发生普遍,针对To CV阳性样品利用TYLCV特异性引物进行了分子检测,扩增产物序列与TYLCV以色列株系分离物的相似性均在99.0%以上,表明2种病毒在田间发生复合侵染,该研究首次明确天津地区的番茄受到To CV侵染和To CV与TYLCV的复合侵染。  相似文献   

5.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D)是一种灾难性的病害,可使番茄产量损失达100%,严重地影响了番茄产业的发展。其病原为单链环状DNA的双生病毒科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或TY),目前尚无可靠药物能防治,对其进行防治就要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该病毒的特点。因此开展本研究作者查阅了国内外大量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相关文章,从病原病毒的类型,发病特征,病毒寄主,传播途径及其防治方法等方面总结出了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研究动态。本研究内容既可以为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以为生产人员提供科学、有效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烟粉虱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目的]为了明确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在陕西的发生范围、不同种植茬口的发病率、烟粉虱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为病毒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定期普查和人工接虫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烟粉虱在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侵染循环中所起的作用。[结果]结果表明,从不同种植区域来看,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在陕西番茄栽培区域普遍发生,其中渭南、延安、西安,咸阳等地区发生最重,平均发病株率52.3%,病情指数平均32.6,汉中地区未发生。越夏茬番茄平均发病株率94.8%,平均病情指数53.8,平均产量降低74.0%;秋延茬和越冬茬次之,早春茬为害最轻。烟粉虱发生期与病毒病发生期相吻合,烟粉虱在较低密度情况下发生后20~25天,田间出现病毒病流行;在较高密度情况下,发生后10~15天田间出现病毒病流行。单株番茄单头烟粉虱带毒,即可引起番茄浸染病毒,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加,发病株率及发病程度依次增加。烟粉虱在感染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植株上获毒15min后即可传毒,并能够引起23.9%无毒植株染病,获毒720min时,植株感病率高达95.6 %,传毒效率与获毒时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陕西关中地区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为害严重地区,越夏茬番茄发病最严重,其次是秋延茬和越冬茬,烟粉虱的密度、带毒率、传毒效能是传播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关键因子,有效切断烟粉虱的传播以及避开烟粉虱的发生高峰期是制定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治策略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检测和鉴定我国不同地区番茄上的病毒种类,2015-2018年,在不同蔬菜种植区采集431份番茄疑似感病样品。利用已报道侵染番茄的12种主要病毒的特异性引物对样品进行RT-PCR分子检测与鉴定,结果表明:TYLCV在番茄上普遍存在,检出率为65.20%;而ToCV、TMV、CMV、ToMV、TSWV和PVY侵染番茄相对较少,检出率分别为21.11%,20.19%,17.63%,15.31%,14.15%,11.37%;未检测到TICV、PVX、TYLCVNB和BBWV等病毒。通过对番茄病毒复合侵染现象进行分析发现,病毒复合侵染率达35.73%,其中2种病毒复合侵染现象最多,占复合侵染总比的52.60%;3种病毒复合侵染率占复合侵染总比27.92%;4种及5种病毒复合侵染率略低,分别占复合侵染总比0.65%和18.83%。通过对我国20个地区的番茄病毒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番茄上检出病毒种类最多的为北京地区,检测到7种病毒,其次是山东地区,检测到5种病毒;河南、甘肃及宁夏地区检测到4种病毒;西藏、河北、浙江、陕西、海南地区检测到3种病毒;四川、天津、黑龙江、山西、内蒙古等检测到2种病毒;其他地区只检测到单一番茄病毒种类。同时根据TYLCV和TSWV部分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TYLCV北京分离物(MK336782)与中国湖南分离物的亲缘关系最近,TSWV河南分离物(MK318839)与山东分离物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8.
从以下几个方面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的研究现状,包括黄化曲叶病毒的生物学特征、不同国家发生的黄化曲叶病毒种类、黄化曲叶病病征及该病的发病特点、流行规律、常用及主要的诊断方法、目前主要的防治技术.着重介绍了当前该病在中国各地区的分布及危害情况,并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番茄黄化曲叶病(TYLCV)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简述了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的发病症状、病毒的鉴定和分类、发生与防治;总结了番茄黄化曲叶病主要发生在亚热带地区和热带地区,在中国的发展趋势是由南向北不断蔓延,其主要在番茄生产上造成严重的危害;依据番茄黄化曲叶病的发病条件、传播特点及国内外该病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兼顾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并利用基因工程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加快抗病育种的进程;分析表明加大抗病育种的力度,培育出稳定的抗病品种,能很好的控制和降低该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抗病材料的创制及其准确有效的抗性鉴定方法是番茄抗病育种的关键.本文比较研究了烟粉虱侵染接种鉴定技术、分子标记鉴定技术和田间自然接种法对58份番茄抗黄化曲叶病毒病材料的抗性鉴定结果.结果表明:分子标记检测与烟粉虱侵染接种鉴定方法相结合可作为鉴定材料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的有效方法;对含有已知基因抗源材料的分离群体,...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果蔬产品成为人们摄取营养元素的重要食品之一。分析了我国果蔬采后存在的问题,并对低温及气调保鲜、化学保鲜剂、涂膜保鲜技术及超声保鲜技术等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我国果蔬贮藏保鲜技术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要倚重于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2.
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的选育和利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高粱、苏丹草强大的杂种优势,选育的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经试验、示范,不仅单株优势明显、单位面积产量高,而且品质也十分优良,用于养鱼和养牛,均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3.
硫处理在果蔬保鲜与加工中的利与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硫处理在果蔬保鲜与加工领域应用广泛,可用作杀菌剂、贮藏剂、护色剂等,与其它方法相比硫处理有许多优势.首先,不需要冷藏处理即可杀菌或抑菌保鲜,能够较好地保持原料的品质;其次,用量少,价格低廉,使用简便;再次,SO2易挥发,残留量低.因此,硫处理在许多种果蔬保鲜和加工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机选取14头秦川牛(其中1.5岁的公、母牛各4头,2.0岁的公、母牛各3头),按性别分为两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液中生长激素(GH)、胰岛素(INS)的水平,并对每头牛的体高、体斜长、胸围、胸深、尻宽、腰角宽等体尺指标及体重进行测量并分析,结果表明: 在1.5时公、母秦川牛体内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2.0岁时公、母秦川牛体内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差异显著(P<0.05);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秦川牛体内的生长激素呈下降趋势而胰岛素则呈增加趋势,且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呈差异不显著的负相关(P>0.05)。通过对体尺指数进行分析得出:较1.5岁而言,2.0岁秦川牛体躯发育程度更大,胸围更宽,尻部增幅明显,骨骼等体躯部分生长速度相对减慢,而肌肉等体量部分增长速度则相对加快,符合肉牛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秦川牛中、晚熟的特点。将实测体重与经济性能划分标准比较,发现秦川牛仍属于役肉兼用型品种,但经过近几年的选育,体重有了很大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以Y05-222A和Y06-136R杂交得到的135株F2群体为研究材料,测定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脯氨酸(Pro)、过氧化氢酶(CAT)、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MDA)等6个生理指标,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对F2群体进行偏度及峰度分析。结果显示,以上6个生理指标在F2群体中P>0.05,分布频率符合正态分布,同时存在双向超亲分离现象;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显示,这些指标与抗盐碱系数均呈极显著相关(正相关或负相关),且相关系数与总间接通径系数方向一致。POD活性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5003,可见POD直接影响抗盐碱性;CAT活性和Pro含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1317和-0.0384,间接影响抗盐碱性;SOD活性、MDA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直接或间接影响抗盐碱性。POD、SOD、Pro、CAT、可溶性蛋白和MDA各生理指标的抗盐碱作用表现为POD>CAT>Pro>可溶性蛋白>MDA>SOD。叶片数、株高、茎粗和盘径与抗盐碱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性表现为叶片数>盘径>株高>茎粗。以上结果可为研究油用向日葵抗盐碱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果蔬食品的褐变与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结合生产实际,对果蔬食品产生褐变的机理及其控制途径进行探讨。通过遗传学途径,培育果蔬新品种,使之不含易氧化变色物质,增强其天然抗褐变性,是控制果蔬褐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杨梅果实代谢旺盛、含水率高且无外果皮保护,在采收、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易遭受机械损伤及霉菌侵染,进而导致其品质劣变,严重制约杨梅产业的发展.本文概述了产地保鲜技术(保鲜剂、预冷、短波照射以及静电场等)和贮运包装(减震包装、气调包装和蓄冷包装)对杨梅鲜果采后品质的影响,通过分析引起杨梅品质劣变的主要因素,提出"低温环境"+"缓震处理"+"气调技术"三维一体的栅栏保鲜技术将成为杨梅鲜果的保鲜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8.
以一定浓度的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水溶液对小麦进行浸种处理,能明显提高小麦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发芽指数和胚乳中淀粉酶的活力,并能使苗期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及幼苗的高度增加。青霉素以40IU/L效果最好,氨苄青霉素则是在800mg/L浓度时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19.
Some novel concepts of chemomics/molomics are proposed including hydrocarbomics, alcophenomics, carboxomics, pepitomics, metabonomics, etc. like genomics, protomics and glycomics in bioomics. Some examples are given to demonstrate the chemomics and/or molomics methodology and technology based chemoinformatics and bioinformatics and their wide applications in Chemistry and Biology.  相似文献   

20.
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玉英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0):322-325
阐述与探讨了科技创新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研究如何通过科技的创新与进步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在科技进步推动现代农业建设中存在有创新供给不足。农户文化素质低,经营规模小,对现代农业认识不足且科技与农户、企业间缺乏推广、中介机制。针对存在的不足,需通过科技创新体系改革,建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与中介机制,培育龙头企业,加强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等措施定位,加快现代科技农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