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是社会热点问题,关系着国计民生建设及农业农村发展等重要方面。本文以沈阳地区失地农民再就业为研究对象,在研究沈阳地区失地农民再就业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沈阳地区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可行对策,旨在解决沈阳地区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进而加快沈阳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失地农民是城镇化进程中的主体,其再就业问题对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文章从政府和农民工两个方面出发,通过分析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影响因素和阻碍,提出了政府组织多元化职业技能培训、设立专项小组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谢嘉锶  于莉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6):251-255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合理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客观要求.基于心理资本视角,认为心理资本的自我认同、抗压能力、心理弹性和发展意识存在不足,导致失地农民再就业时职业选择主动性不高,就业适应能力有限,良性发展动能受制,再就业能力难以发掘提升.进而从城乡差距、经济发展、征地政策、社会环境、个体素质和传统观念等方面探究了影响失地农民心理资本积累与再就业质量的因素,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提出提高失地农民心理资本,促进其再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导致我国失地农民的数量快速增长。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不仅困扰着失地农民群体本身,大量的失业群体也对社会发展造成了阻碍。为解决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再就业问题,应该从政策引导、思想教育和培训体制建设三方面入手,更好的服务失地农民,以确保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赵宇  夏庆利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9):239-241,246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的进程正在不断加快,农村土地征收的规模不断扩张,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加,而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作为城镇化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关系着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鉴于此,以荆州市华中农高区为例,首先分析了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进而系统分析了华中农高区失地农民就业的影响因素,并从政府、社会和失地农民三方面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难题的治理策略,以期对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的城市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张,与之相对应的现象则是在城镇化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村土地被征用改造为城市土地,大规模的农民失去自己的土地,成为需要再就业的失地农民。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迫在眉睫,本文主要从政府相关制度存在漏洞和失地农民自身能力局限两方面着手,并结合尉氏县城关镇小西门的发展中出现同样问题的现状,对当前失地农民再就业难这一问题做出简单的探究分析,并提出一些完善政府相关制度、提高失地农民自身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过程中,许多农业用地逐渐向非农业用地转变,大量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失地农民失去了收入来源,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要了解失地农民的需求,分析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大力促进失地农民的再就业。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大量的城市边郊土地被征用,土地的征用产生了大批量的失地农民。这些失地农民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知识技能的欠缺,以及一次性获得巨额拆迁款产生的惰性心理,导致大量的拆迁失地农民不愿意再就业或无法再就业。这个时候,相关部门对拆迁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干预、引导和扶持就显得特别重要。首先要对拆迁失地农民构建"可持续生计"的思想,其次相关部门要采取系列的措施引导和扶持失地农民的再就业或创业活动。  相似文献   

9.
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同时,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通过阐述单一的货币安置政策存在的不足以及失地农民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说明了维护失地农民权益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征地补偿应合理化、逐步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的政策建议来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以有效地防止新贫困的发生,从而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无锡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关系到农民失地后的生活保障和生活出路,长期以来一直是各级政府和理论界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分析了无锡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基本情况和影响失地农民再就业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当前农村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改变着我国土地上千百年来未曾动摇过的生产方式,也剥离出了一时间手足无措的被改变了生产方式的农民。从而一个新的社会群体也随之迅速扩大,即失地农民。这部分人的问题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目前也成为摆在我国政府面前必须抓紧解决的事情。该文在分析影响失地农民再就业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介绍了当前政府征地后对失地农民的主要安置方式,并提出了实行就业安置方式解决失地农民生存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前农村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改变着我国土地上千百年来未曾动摇过的生产方式,也剥离出了一时间手足无措的被改变了生产方式的农民。从而一个新的社会群体也随之迅速扩大,即失地农民。这部分人的问题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目前也成为摆在我国政府面前必须抓紧解决的事情。该文在分析影响失地农民再就业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介绍了当前政府征地后对失地农民的主要安置方式,并提出了实行就业安置方式解决失地农民生存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2017,(5)
<正>当前,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的时代背景下,特别是在互联网经济加速发展的今天,失地农民问题日益凸显。失地农民由于自身较低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往往在再就业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未能完全实现职业的转变,从而给地方经济社会的稳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对失地农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成为很多征地地区政府处理失地农民问题的重要举措。1.失地农民职业培训体系存  相似文献   

14.
从失地农民的生存状况如何,再就业情况是否有改善,养老负担如何等角度出发,探讨在市场经济基本确立城镇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失地农民在城市中的身份认同和养老模式创新的问题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5.
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不可避免的摆在了社会各界的面前,如何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是当前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广大失地农民面前的一大难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有必要对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解决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成都经济区城乡一体化发展为资源整合带来了新的契机,但同时也使失地农民逐渐增多,失地农民再就业是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为此,运用因子分析,从成都经济区失地农民的现状出发,采用实地调研的经济数据和指标,实证分析了成都经济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个人自身因素、工作因素、制度因素、社会因素是主要因素,其中个人自身因素的影响度最大,其次为工作本身,第三为制度因素,社会因素影响度最小,并为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凤芹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6):194-195,199
通过对江苏淮安失地农民收入及就业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得出影响欠发达地区失地农民再就业的主、客观因素,提出应从政府、社区和失地农民自身3个方面共同着手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中必然产生大量失地农民,目前云南省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不容乐观,失地农民就业难、就业质量差、失业现象普遍,这既受体制和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也有其自身原因。因此,安置失地农民再就业是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农用土地大量减少,失地农民数量持续增加。失地农民在土地上再次就业变得越来越困难,实现其离土再就业成为迫切的社会问题。结合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在深入分析当前失地农民就业面临的各种困境后,阐述了城乡融合发展带给失地农民离土再就业提供的机遇,并在此基础上,从发展电子商务、打破城乡藩篱、注入资金技术等方面探讨了失地农民离土再就业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通化地区近几年的失地农民就业情况的调查发现,失地农民在失去了土地以后就业率低,这是由于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培训机制缺失、就业方式单一和失地农民就业积极性不高等原因造成的,建议从设立再就业培训机构、构建城乡统筹管理制度和转变失地农民思想等方面入手,从根本上改变失地农民就业难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