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2394"由常州市武进地区农科所选育的早熟晚粳新品系,亲本组合为"春江一号/武香粳9号//9520".该品系于2004年参加武进区新品种比较试验,平均单产654.8kg,较对照"武粳15"增产4.1%,居10个参试品种首位.2005年参加江苏省早熟晚粳组区试,2006年区重点丰产方示范推广平均单产均达700kg以上,2007年参加省生产试验,并在全区较大范围内示范推广,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实收单产平均达649.7kg,全区5个重点丰产方平均单产达744.5kg.该品系外观、食味品质明显优于"武粳15",是一个集优质、高产、多抗于一体的新品系,具有较好的试验示范推广价值,发展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2.
“5356”是武进市稻麦育种场用“早丰9号/春江03∥9522”通过复合杂交育成的早熟晚粳新品种。2001年在我市参加品比,小区亩平均实收单产796.0kg,较“武运粳7号”增产4.8%,达极显著水平。“5356”在我市表现熟期与“武运粳7号”相仿,穗大粒多,千粒重高,米质较优,产量高,抗性好,2002年扩大示范1600余亩,平均亩产693.3kg,比“武运粳7  相似文献   

3.
“常优l号”系江苏省常熟市农科所育成的杂交粳稻新品种。2002年姜堰市引进试种3.7亩,平均单产692.5k,比对照“武育粳3号”和“武运粳7号”分别增产9.97%和1.82%。2003年扩大种植120亩,平均单产仍达589.4k,较相同栽培条件下的“武育粳3号”增80k以上。  相似文献   

4.
“武香粳14号”是氵隔湖育种场以“京58”“248-5”//“254-13”///“9325”复合杂交育成的早熟晚粳新品种。经我区连续多年大面积种植表明,“武香粳14号”具有高产、优质、抗病和生育期适中等显著优势。1产量表现我区从2002年开始大面积推广“武香粳14”,当年种植5万亩,理论单  相似文献   

5.
“武粳15”(原“5356”)由常州市武进稻麦育种场复合杂交选育而成。我市2002年引进,当年平均亩产628妇;2003年示范,平均亩产535.5虹;2004年种植2.4万亩,平均亩产635kg,比“武运粳7号”增产2%~5%,2005年在本地区全面推广。该品种全生育期157d左右,比“武运粳7号”早2~3d,为早熟晚粳新品种;植株高95~100cm,一生总叶片18张,地上部分6个伸长节间;株型稍松散,茎秆弹性好,抗倒性强。生长清秀,后期叶盖顶;分蘖中等偏强。成穗率高,穗层整齐度好;对纹枯病、稻瘟病抗性较强,轻感稻曲病;为大穗大粒型品种,每穗粒数120~125粒,千粒重27.5~28g;米粒外观白亮,透明度较高,经测定达国标三级米标准;稳定、高产,一般亩穗数20万左右,结实率90%以上,产量比“武运粳7号”略增。  相似文献   

6.
早熟晚粳新品系“99-98-3”由武进市农科所育成,其亲本组合为“武香粳9号”/“春江一号”//“秋津”.我们于2003年引进,在本镇汤角村示范种植105亩.经2003、2004年两年种植,种植户认为该品系易栽培、产量高、米质优,米饭有香味.深受农户欢迎。  相似文献   

7.
武粳13由武进稻麦育种场以701为母本,RS21为父本杂交培育而成,2003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000~2002年在江苏省单季晚粳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产量突出:生产试验结果,平均单产9472.5kg/hm^2,居参试品种首位,较对照武运粳七号增产3.23%;区域试验结果,平均单产9578.4kg/hm^2,尽管较对照武运粳七号减产1.2%,但仍居该届优质米品种之首位,整精米为7222.1kg/hm^2,较对照武运粳七号增产1.1%。  相似文献   

8.
"玉米-稻"或"玉米+马铃薯(早毛豆)-稻"是我市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典型布局之一,提高后季稻的产量和效益是实现全年高产高效的重要保证.自九十年代初以来,各类多熟制的后季稻品种一直沿用"武育粳3号",该品种目前退化严重,抗性较差,难以达到高产稳产的要求.现改用感光性较强的"武运粳7号"作后季稻进行示范栽培获得成功,在水稻后期低温寡照阴雨的不良天气条件下,14.5亩玉米茬后季稻平均实收单产仍达456kg,较"武育粳3号"增产23.0%,亩纯收益增加90元左右.  相似文献   

9.
“武2401”是江苏省常州市武进稻麦育种场选育而成的早中熟晚粳新品系。我市于2005年引进该品系并参加市品比试验,亩产量为598.3kg。2006年扩大示范种植74亩,实收亩产量610.5kg。经2年种植,“武2401”表现出适应性广、生长清秀、耐肥抗倒、穗大粒多、穗粒稳定.丰产性好等特点,具有亩产650~700kg的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10.
“武香粳14号”属早熟晚粳稻新品种,由常州市武进区稻麦育种场和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以“京58∥248—5/254—13∥武香粳9号”杂交而成,于1999年成育,2002年通过审定。  相似文献   

11.
"通育粳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育粳1号”是通州市农科所从“通粳109”变异株中系统选育而成。2001~2002年两年进行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9.0kg,比对照增产6.76%,居第二位;2002年生产试验,亩产640.27kg,比对照增产8.56%。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两年(2001~2002)测试,均达国标二级优质稻米,指标平均糙米率85.4%、精米率76.4%、整精米率71.4%、垩白率17%、垩白度2.2%、透明度二级、碱消值七级、胶稠度91mm、直链淀粉16.7%、蛋白质7.7%。该品种适口性好,冷饭不硬,外观米质优。  相似文献   

12.
《农家致富》2000,(5):18-19
原名“9325”,属早熟晚粳稻品种,由武进市农科所以秀水04/武育粳3号//武香粳l号杂交,于1993年育成。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02~2003年“武香粳14号”的肥料试验结果,分析了不同生育阶段施氮比例及氮肥水平对产量与品质性状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兼顾产量与米质这两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前提下,本地区“武香粳14号”的最佳氮肥运筹为基蘖肥:长粗肥及穗肥=5:5,总用氮量15.0~17.5kg/亩,通过合理施肥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武香粳14号”(原名99-15)系江苏省武进稻麦育种场以“京58///248—5//254-13/9325”复合杂交育成的早熟晚粳新品种,2003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我场2001年引进试种,表现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好、易栽培,已成为我场直播水稻的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15.
"香粳49"是用"杨粳201"、"香粳111"及"丙814"复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香型中粳稻新品种,具有品质优、香味纯、产量高、熟相好、抗倒伏等优点.据农业部稻米监测中心测定,"香粳49"糙米率85.8%、精米率77.7%、整精米率73.4%、垩白率42%、垩白度5.0%、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74mm、直链淀粉含量19.4%、蛋白质含量7.7%.1999年经江苏省优质稻米品尝综合评分高于"武育粳3号",亩产均达到或超过600kg.2001年经本地区试种也显示高产趋势,亩产600kg指标为:亩有效穗20.2万左右、穗总粒数123.8粒、穗实粒数116.3粒、结实率94%左右,千粒重27g.  相似文献   

16.
"武香99-15"是武进运村农科所以"京58///248-5//254~13//9325"复合杂交育成的早熟晚粳新品种.分有芒和无芒两个品系.本地一般5月20日左右播种,8月底至9月初抽穗,10月20日左右成熟.感温性较强,高温年熟期相对较早.2000年我市种植面积2000亩,表现较好.5个点品比,平均亩产573.67kg,比"武运粳七号"增19kg.全市六组调查对比,亩产达606.4kg,比"武运粳七号"增16.7kg.米质品尝,外观及食味在8个参试品种中名列前茅,其中无芒的产量稍高,有芒的品质稍好.同时,对该品种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全面探索,包括不同肥料、不同行距、不同密度、不同基本苗配合不同肥料试验及大面积生产调查等.  相似文献   

17.
"华粳1号"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华粳1号"系江苏农垦大华种子集团公司选育而成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1999~2000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区试,平均亩产达628 2kg,比"武育粳3号"增产1 04%.2001年参加江苏省迟熟中粳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达615 5kg,比"武育粳3号"增产6.4%.为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和调查,初步探索出"华粳1号"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及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嘉33”(原名“嘉04—33”)属中熟晚粳品种,于2001年由嘉兴市农科院和苏州市种子管理站以“嘉991”/“单测56”杂交育成。我区于2006年引进,经试验示范种植,表现较好。一般亩产500~550kg,高产田块亩产可突破600kg,2007年百亩高产示范田,实收亩产605.7kg,其中2.18亩高产田,亩产621.5kg。该品种适于苏州、嘉兴等地栽培种植,在大面积推广种植中,  相似文献   

19.
水稻新品种“武粳15”(原名“优粳5356”)由江苏省常州市武进稻麦育种场以“早丰9号”/“春江03”//“武运粳7号”杂交选育而成,属早熟晚粳类型。我市于2003年开始引种示范。2004年扩大示范面积达2万多亩,表现为高产、稳产,综合性状较好,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1特征特性1.1产量2  相似文献   

20.
最近几年,东台市梁垛镇水稻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3万亩左右,主要种植品种为“武育粳3号”、“武香粳14号”,种植方式以稻麦两作为主。2005年是我镇近五年来水稻纵卷叶螟发生期最早、发生量最大以及危害程度最重的一年。我镇植保技术人员根据查报虫情,及时制定防治方案,组织开展防治战役,为水稻正常生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