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95%乙醇浸提紫苏和薄荷获得其提取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提取物对茶炭疽病病菌菌丝的抑制作用,采用水琼脂培养法测定提取物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并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状态。结果表明,2种植物提取物对茶病疽病病菌菌丝和分生孢子萌发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40 mg/m L浓度下,2种植物提取物对茶病疽病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75%以上,紫苏提取物在48 h内抑制率达100%,对其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最高可达84.28%。显微观察发现,各浓度下茶病疽病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形态均有不同程度畸变,紫苏提取物浓度越高畸变越严重。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剑麻提取液对芒果炭疽病的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剑麻叶片水提液对芒果炭疽病菌的菌丝扩展速度以及菌丝生长量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高,抑制效果增强,当每100mL培养基中加0.2mL提取液处理时,抑制率达到50%以上;对孢子产孢能力以及孢子萌发率也有明显抑制作用,当100mL培养基中加5mL提取液处理时,产孢抑制率为98.18%,孢子萌发抑制率为97.43%;用提取液处理菌丝后电导率升高,表明该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菌菌丝体细胞结构有影响,导致菌丝体电解质外渗;芒果苗期盆栽试验表明,处理后21d,对照发病率达到92.22%以上,而处理仅为44.44%,表明该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三株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胞外产物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活体组织法和盆栽试验对3株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胞外产物甲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3个菌株甲醇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辣椒疫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的菌丝生长,对番茄灰霉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稻瘟病菌、白菜黑斑病菌、杨树溃疡病菌、小麦根腐病菌的孢子萌发均有很强抑制作用.其中嗜线虫致病杆菌YL001菌株对辣椒疫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35.11mg/L;伯氏致病杆菌YL002菌株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 42.16mg/L;嗜线虫致病杆菌TB菌株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18.95mg/L.3个菌株甲醇提取物对玉米大斑病菌孢子萌发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28.03、36.77和26.40mg/L.3个菌株甲醇提取物在1000mg/L浓度下,对离体番茄果实灰霉病的治疗和保护效果均在70%以上;对盆栽番茄灰霉病和辣椒疫霉病的治疗和保护效果均在65%以上.  相似文献   

4.
不同浓度苦参提取物对蔬菜病原菌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悬滴法室内测试了不同浓度苦参提取物对葱菌核菌、番茄早疫菌、菜豆根腐菌、辣椒枯萎菌、黄瓜枯萎菌、茄子黄萎菌等6种蔬菜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苦参提取物对供试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供试质量浓度10mg/mL时,对辣椒枯萎菌、葱菌核菌、菜豆根腐菌、黄瓜枯萎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均在61%以上;在供试质量浓度30mg/mL时,对辣椒枯萎菌、菜豆根腐菌、黄瓜枯萎菌、番茄早疫菌的抑制率均在70%以上,对葱菌核菌的抑制率达81.61%。试验表明,随着苦参提取液浓度的升高对供试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增强。在供试质量浓度30mg/mL时,孢子萌发抑制率均在77.04%以上。  相似文献   

5.
短小芽胞杆菌AR03对烟草炭疽病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静  孔凡玉  陈晓红  田华 《植物保护》2015,41(1):104-107
为测定短小芽胞杆菌AR03菌株对烟草炭疽病菌的室内拮抗活性和盆栽防治效果,采用平板拮抗法初步筛选菌株拮抗活性,采用抑制菌丝生长法及抑制孢子萌发法筛选该菌株菌悬液的抑菌浓度,采用喷雾法进行防治效果测定。AR03菌株对烟草炭疽病菌的拮抗活性很强,能显著抑制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病害发生,浓度为1×107 cfu/mL的AR03发酵液能有效抑制菌丝的生长和孢子萌发,AR03菌悬液(1×108 cfu/mL)对炭疽病的盆栽防治效果为83.03%,与对照药剂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相当。AR03菌株是一株优良的广谱高效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6.
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黄皮果核甲醇提取物对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等7种水果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该提取物10 mg/mL浓度下对芒果炭疽病菌和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 cubense)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达到87.36%和84.55%。从黄皮果核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生物总碱,测定其对上述两种真菌的EC50值分别为0.78 mg/mL和0.81 mg/mL。生物总碱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到新肉桂酰胺类化合物lansiumamide B, 在0.08 mg/mL浓度下,对芒果炭疽病菌和香蕉枯萎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 83.33%和60.78%。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苯并烯氟菌唑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潜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苯并烯氟菌唑对108株辣椒炭疽病病原菌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菌株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通过辣椒活体接种试验比较苯并烯氟菌唑对辣椒炭疽病的相对保护防效和相对治疗防效,测定其对辣椒炭疽病的室内相对防效和田间相对防效。结果表明,苯并烯氟菌唑对尖孢炭疽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高于对其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对孢子萌发及对菌丝生长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0.005~0.196μg/mL和0.073~3.398μg/mL;苯并烯氟菌唑对辣椒炭疽病的相对保护防效优于相对治疗防效,240 g (a.i.)/hm2苯并烯氟菌唑对辣椒炭疽病的相对保护防效可达85.64%。240 g (a.i.)/hm2苯并烯氟菌唑喷雾处理对辣椒炭疽病的田间相对防效均在75.31%以上,显著高于相同剂量的氟吡菌酰胺、氟啶胺和多菌灵的相对防效。总之,苯并烯氟菌唑对尖孢炭疽菌有较高毒力,对辣椒炭疽病有稳定的田间防效,有开发为防治辣椒炭疽病新药剂...  相似文献   

8.
知母提取物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及防病效果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研究测试了知母提取物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游动孢子释放、休止孢萌发和孢子囊直接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知母的水提取物对菌丝生长、游动孢子释放和休止孢萌发的抑制中浓度分别为1.91mg/mL、1.23mg/mL和1.04mg/mL;对孢子囊直接萌发也具一定的抑制作用,在10.00mg/mL浓度下,抑制率达72.89%。离体叶片测试发现,浓度高于0.5%的知母提取物对马铃薯晚疫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盆栽植株测试结果表明,1%的知母提取物对马铃薯晚疫病的保护效果达70%以上,防效优于离体叶片试验结果,且持效期可达5d。2%和1%的知母提取物对马铃薯晚疫病的治疗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红树内生细菌AmS2菌株对芒果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解红树内生细菌AmS2菌株对芒果炭疽菌的抑菌机制及其分类学地位,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菌株抗菌活性对芒果炭疽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有效中浓度(EC50)。结果表明:经形态与培养特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AmS2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抗菌活性物质分析发现,菌株可分泌产生易溶于水和甲醇等强极性溶剂、对热稳定、pH4~7条件下较稳定的非蛋白类抗菌活性物质。毒力测定表明,菌株抗菌物质粗提物对芒果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0.9772 mg/mL和1.9027mg/mL,当提取物浓度3.0mg/mL时,可致使病菌分生孢子壁消解。  相似文献   

10.
辣椒炭疽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江苏和海南省随机采集分离获得45个辣椒炭疽病菌单孢菌株,根据孢子形态鉴定其病原菌为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C.capsici,其中C.gloeosporioides占总菌株数的64.4%.筛选出甘油琼脂(AEA)培养基和水琼脂(WA)培养基,分别作为产孢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辣椒炭疽病菌对嘧菌酯敏感性的适宜培养基.通过孢子萌发法测定2种病原菌45个菌株对嘧菌酯的敏感性范围在0.009~0.091μg/mL之间,平均EC50为(0.047±0.040)μg/mL.其中29个C.gloeosporioides菌株和16个C.capsici菌株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0.051±0.047)μg/mL和(0.041±0.024)μg/mL.研究发现旁路氧化酶抑制剂水杨肟酸(SHAM)对嘧菌酯抑制分生孢子萌发有协同增效作用,且嘧菌酯抑制辣椒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1.
8种杀菌剂对核桃炭疽病病原菌胶孢炭疽菌的室内毒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核桃炭疽病是目前危害山东省核桃生产的主要病害。为筛选防治该病害的高效药剂,在确定了最适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温度的基础上,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8种常用杀菌剂对胶孢炭疽菌的毒力,评估了温度对咪鲜胺和戊唑醇毒力的影响,检测了17个胶孢炭疽菌菌株对咪鲜胺和戊唑醇的敏感性,同时评价了这2种杀菌剂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结果显示:在胶孢炭疽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28℃下,供试8种杀菌剂中,咪鲜胺、戊唑醇和三唑酮对供试菌株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平均EC50值分别为0.07、1.45和3.04 mg/L;异菌脲、代森锰锌和咪鲜胺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平均EC50值分别为21.07、25.14和25.18 mg/L。咪鲜胺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受温度影响较小,而戊唑醇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随温度降低而增强;供试17个菌株对咪鲜胺和戊唑醇均有较高敏感性,平均EC50值分别为0.08 和 1.03 mg/L。建议在核桃炭疽病发病的不同时期,轮换使用咪鲜胺、戊唑醇、三唑酮、异菌脲和代森锰锌等杀菌剂,以有效控制该病害。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防治甘薯黑斑病的生物农药,测定了9种生物制剂对甘薯长喙壳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并进行了防治效果验证。结果表明,四霉素对分生孢子萌发以及菌丝生长均表现出最强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0.10和0.15 mg/L;丁子香酚次之,EC50分别为0.24和0.93 mg/L。四霉素对薯苗黑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当接种甘薯长喙壳菌分生孢子浓度为5×104孢子/m L时,四霉素有效用量6与9 mg/L处理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6.67%和78.57%;当接种浓度为5×105孢子/m L时,四霉素有效用量6与9 mg/L处理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7.44%和90.23%。本研究为生物农药应用于甘薯黑斑病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山东省临沂地区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放线菌gz-8,发现其对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皿内抑菌活性达72.5%。通过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测定,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栗褐链霉菌Streptomyces badius。抗菌谱测定结果表明,菌株gz-8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抗菌谱较广。进一步对菌株gz-8的粗提物进行了生物活性评价,发现其发酵液粗提物可以明显抑制胶孢炭疽菌的菌丝生长(EC50=3.18 μg/mL)和分生孢子萌发(IC50=1.92 μg/mL),且活性明显高于菌体粗提物;同时发酵液粗提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及pH稳定性;1 000 mg/L的发酵液粗提物对感染胶孢炭疽病芒果果实的防效达到35.94%,与同浓度下百菌清的防效(34.11%)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不同杀菌剂对黄瓜靶斑病菌的毒力作用特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筛选防治黄瓜靶斑病的有效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和芽管伸长法测定了19种杀菌剂对黄瓜靶斑病菌的毒力,探究了4种毒力较高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啶胺、吡唑萘菌胺、咯菌腈和四霉素对黄瓜靶斑病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各生长发育阶段均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中,4种药剂抑制菌丝生长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0.516 3、1.538、1.605和0.648 2 mg/L,抑制孢子萌发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0.164 4、1.359、1.127和0.002 5 mg/L,抑制芽管伸长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0.189 6、0.144 7、0.060 4和0.001 5 mg/L;啶酰菌胺、百菌清和肟菌酯3种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对黄瓜靶斑病菌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抑制活性较强,3种药剂抑制孢子萌发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1.564、0.373 0和0.021 3 mg/L,抑制芽管伸长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0.629 5、0.233 4和0.405 0 mg/L,但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弱,平均EC50大于16 mg/L;氟啶胺、吡唑萘菌胺、咯菌腈和四霉素可引起黄瓜靶斑病菌菌丝不同程度的异常生长,主要表现为菌丝隔膜间距变小、菌丝节间肿大、主菌丝上二次分枝发生频繁、菌丝变形黏连、菌丝新分枝处生长受抑制或分生孢子生长变形。研究表明,氟啶胺、吡唑萘菌胺、咯菌腈和四霉素对黄瓜靶斑病菌具有较高的毒力,在黄瓜靶斑病的田间防治中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氰烯菌酯(2-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乙酯,JS399-19) 是一种对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具有专化活性的新型杀菌剂。离体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该药剂对禾谷镰孢菌抗性菌株和敏感菌株的生长抑制活性;同时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了其对禾谷镰孢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氰烯菌酯能够强烈地抑制禾谷镰孢菌敏感菌株菌丝的生长,EC50值分布在0.092~0.141 μg/mL之间;并可降低敏感菌株分生孢子的萌发速率,以及影响其萌发的方式,使芽管从分生孢子基部和中间细胞萌发的比率增加;同时氰烯菌酯使敏感菌株分生孢子膨大、畸形,并使其芽管肿胀、扭曲,明显抑制其芽管的伸长生长;但对抗性菌株的抑制作用和致畸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石榴皮萃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抑制作用及防病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测定了石榴皮萃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室内抑菌作用和对番茄灰霉病的温室盆栽防治作用。室内抑菌试验分别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正丁醇萃取物对病原菌菌丝的抑制活性最高,EC50为50.28 g/L;浓度为200 g/L对番茄灰霉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在温室盆栽试验中, 正丁醇萃取物稀释100倍的处理对番茄灰霉病的保护防治效果达到46.41%,治疗防治效果达到48.00%。  相似文献   

17.
嘧菌酯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嘧菌酯对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同时测定了其对菌丝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嘧菌酯抑制番茄早疫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作用强于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抑制菌丝生长的剂量-反应曲线与抑制菌丝呼吸的剂量-反应曲线趋势相似,但菌丝在经嘧菌酯处理5~7 h后呼吸速率恢复到对照水平,相比之下,嘧菌酯却能一直抑制菌丝的生长。因此,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番茄早疫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比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更为适宜。水杨肟酸与嘧菌酯在抑制番茄早疫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方面有协同作用,对菌丝生长的平均协同系数为7.24。随处理时间延长,药剂对菌丝耗氧的抑制作用下降,但仍抑制菌丝生长。研究表明:呼吸作用对药剂的敏感性随着处理的延长而下降的机理不是因为旁路氧化途径增强, 也不是因为基质中药剂效力的下降,而是存在其它机制。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芦荟苦素和芦荟凝胶对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的抑菌效果,以期寻找天然活性物质用于水稻新月弯孢叶斑病的防治。滤纸法显示:300 mg/mL的芦荟苦素处理28 h后对新月弯孢可产生明显的抑制带(3.37 mm);在孢子液(3 × 104 cfu/mL)平板上可产生直径为51.27 mm的抑菌圈,且抑制效应可达6 d。用1、2、4、8、16、32、64 mg/mL系列质量浓度的芦荟凝胶处理新月弯孢5 d时的菌丝抑制率范围为9.25% ~ 56.21%,抑菌率随芦荟凝胶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此外,从处理后2 d到5 d,64 mg/mL芦荟凝胶的抑制率增加了21.87%。显微镜检表明,160 mg/mL芦荟苦素处理的C. lunata菌丝生长弱于对照,且无附着胞产生。经芦荟凝胶处理后,分生孢子芽管的生长速度显著低于对照,其生长抑制率可达75.39%-96.58%。本研究首次报道芦荟苦素能有效抑制C. lunata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而芦荟凝胶能有效抑制C. lunata的菌丝和芽管生长。  相似文献   

19.
新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和黄瓜子叶法测定了咯菌腈、抑霉唑、福美双、吡唑醚菌酯和嘧霉胺对番茄灰霉病菌( Botrytis cinerea)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的测定均以咯菌腈毒力最高,EC 50分别为0.005 2 μg/mL和0.087 6 μg/mL;黄瓜子叶法测定以抑霉唑毒力最高,其EC 50为0.675 3 μg/m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90 g/ hm2对番茄灰霉病的田间防效达到90%以上,显著高于对照药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300 g/hm2和40%嘧霉胺悬浮剂 480 g/hm2的防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