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牛属遗传多样性及种间的遗传分化研究进展(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属遗传多样性及种间的遗传分化研究进展(下)涂正超邱怀(西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陕西杨陵712100)4牛种间的mtDNA遗传分化线粒体DNA(mtDNA)为核外遗传物质,以母系遗传方式遗传,序列简单,核苷酸岐异度大,在种间、近缘种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  相似文献   

2.
中国黄牛毛色的演变及其遗传(下)耿社民,常洪(陕西杨陵西北农业大学,陕西杨陵,712100)4中国黄牛毛色遗传位点的确立关于牛毛色遗传的研究,国外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Ibsen.H.L.(1933)[16];Briquet·R·J和Lush·J·L(...  相似文献   

3.
秦岭两侧黄牛群体遗传检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心产区系统随机整群抽样对分布在秦岭两侧的秦川,西镇,平利3个地方黄牛品种(总头数各为642931,72848,13648)就下列遗传标记进行了检测:1.β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后白蛋白(Pa),运铁蛋白(Tf),后运铁蛋白OPtf),碱性磷酸酶(AKP)6个位点的基因频率;2.B(黑色),D(稀释毛色),S(白斑的有无与类型),Br(黧毛),Ps(皮肤黑斑),In(下腹部白斑  相似文献   

4.
猪血清淀粉酶多态性及遗传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峰  陈明朗 《畜牧与兽医》1995,27(3):108-110
采集267头二花脸、大约克纯种猪及它们的不同杂交组合后代血样,利用水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血清中淀粉酶(Am)的遗传多态型及遗传规律进行研究,并分析了血清淀粉酶型对猪初生重的影响。结果表明猪血清症粉酶表现出多态性,有九种表现型并分别受四个共显性复等位基因控制,而其他文献大多提及Am受三个共显性复等位基因控制,并有六种表现型。Am基因型的九个交配组合后代基因型经X ̄2检验,有两个交配组合(BD×CD,BD×AD)的分离比X ̄2值P<0.01差异极显著;有两个组合(BD×BC,BC×CD)的分离比X ̄2值P<0.05,差异显著;其他五个组合(BD×AC,CD×BB,CD×AB,BD×CC,BC×DD),分离比X ̄2值P>0.05,差异不显著,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有些交配组合分离比与预期比不符合,是否由于某些基因型与生命力有关,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猪血清淀粉酶型与仔猪初生重相关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肉兔双列杂交遗传效应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了5品种完全双列杂交,用Havey程序对德国花巨兔(G)、比利时兔(B)、新西兰白兔(N)、加利福尼亚兔(C)、丹麦白兔(D)的主要生产性能进行了遗传效应分析。首次采用加性——显性模型分析了优势杂交组合优势性状的基因效应值与杂种优势率的关系,对杂种优势机理作了一定探讨。结果表明:最佳杂交父本、母本分别为G(♂)或N(♂)、N(♀);最优杂交组合为GB、NG。此外,GN、DN、GC、BC也不失为优秀组合  相似文献   

6.
遗传标记在猪育种计划中的应用(续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标记在猪育种计划中的应用(续完)谢新民译自《AnimalBreadingAbstracts》1995,Vol.63,№1,1~8施启顺校利用遗传标志进行群体内选择如果在未与不同品系或品种进行杂交的情况下群体已作了多代选择,则认为该群体中遗传标志与...  相似文献   

7.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215只塞北兔血清碱性磷酸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碱性磷酸酶(AKP)有三种不同的表型AA、AB和BB,受2个共显性等位基因A和B控制,基因频率分别为0.2488(AKP^A)和0.7512(AKP^B),杂合度为0.3940。经X^2检验,AKP位点处于高度不平衡状态(P〈0.001)。  相似文献   

8.
分子标记及其在蜜蜂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瑞武  董捷 《中国蜂业》1998,49(1):17-18
分子标记及其在蜜蜂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王瑞武董捷乔广辉(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北京100093)遗传标记是用来区分不同个体或群体,并能稳定遗传的某些物质。以往人们利用一些易于鉴定的形态或生理性状、血型、蛋白质(如同工酶)作为遗传标记,对动植物的遗传规律进...  相似文献   

9.
我国北方部分山羊品种mtDNA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12种认别6碱基的限制性内切酶Apa I、Bam HI、Bg1 I、Eco RI、Eco RV、Kpn I、Pvu Ⅱ、Pst I、Sac I、Cla I和Xho I,研究了我国北方地区9个山羊品种和类群共计110个体线粒体DNA(mtND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利用Nei氏公式计算了各基因单倍型间的遗传距离P、群体遗传多态性π值以及各群体间的净遗传距离,并利用UPGMA方法对各  相似文献   

10.
畜禽肌肉品质遗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肌肉品质是人们对多种肉质性状的综合评价,肉质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为了探明肉质的遗传规律,国内外对肉质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 肉质性状遗传参数估计;(2) 肌肉品质的相关遗传;(3) 影响肉质的主基因;(4) 与肉质性状连锁的 Q T L 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DNA标记及其在家禽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DNA标记及其在家禽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戴茹娟,吴常信,李宁(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北京100094)(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4)长期以来,研究者希望能够利用遗传标记来分析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traitl...  相似文献   

12.
黄牛遗传标记研究概况(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牛遗传标记研究概况(下)罗军,王惠生(西北农业大学,陕西杨陵,712100)6其它遗传标记除上述几类主要遗传标记之外,在研究的同时也发现了其它组织或体波的遗传多态性,如乳汁、唾液、血小板、肌肉中的蛋白质和酶类的变异体.6.1乳汁生不中的蛋白质主要包...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105只有明显棘豆中毒症状绵羊的4种血清生化遗传标记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与89只健康绵羊做了比较,结果发现,中毒绵羊的HB^B,ES A、AMY2^A和ALP^0等基因频率以及HB BB,ES^A,AMY2A和ALP0表型频率较高,但与健康绵羊的相应值没有显著差异(P〉0.05);中毒绵羊的平均基因杂合度(0.3726)低于健康绵羊(0.3957)。  相似文献   

14.
黄牛遗传标记的研究概况(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军  王惠生 《中国牛业科学》1995,21(2):34-35,55
黄牛遗传标记的研究概况(上)罗军,王惠生(陕西杨陵西北农业大学畜牧系,陕西杨陵,712100)1前言黄牛是某一特殊环境或地域范围内所固有的、经长期以役用为主的家牛群体,是家畜遗传资源宝库的组成部分。现存的各个黄牛群体均具有鲜明的特征,不存在遗传缺陷,...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的被毛突变小鼠遗传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对所发现的一种新的BALB/c突变小鼠的遗传特性,包括遗传规律、染色体组型和G带核型以及19个生化基因部位进行了研究。该突变小鼠是由1对基因突变所致,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呈半显性遗传。3种表型小鼠的正常核型、G带核型以及所测定的所有生化基因部位间无明显差异,且与正常BALC/c小鼠的一致。  相似文献   

16.
畜禽遗传资源是指畜禽及其卵子(蛋)、胚胎、精液、基因物质等遗传材料。畜禽遗传资源是重要的生物资源,更是国家重大战略资源,是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肉鸡祖代四个品系鸡群种质的遗传监测程光潮,李晓燕,段章雄(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北京100101)金光钧,慎伟杰,夏海波(中国华牧家禽育种中心北京100027)种质(Germplasm)遗传监测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的概念,目前国内外还未形成一整套监测的标...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柴达木黄牛和青海东部黄牛HB,KE,TF,PTF,PA,AMY1,ALPA,ALPB,RBC-LDH1,S-LDH1,α-LA,β-LG,αs1-CN和β-CN14个生化遗传基因座多态性的分的,研究青海本地黄牛的遗传变异性及两个群体间的基因分化。结果发现:(1)青海本地黄牛14个生化遗传基因座的Ppoly为85.7%,H为0.2662,Ne为1.4861个,H.I.为0.5798;(2)柴达木黄牛与青海东部黄牛两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58,基因分化系数为0.0071,表明青海本地黄牛两群体间的基因分化程度极小。  相似文献   

19.
利用10个微卫星标记对新疆13个绵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杂合度(H)、群体内近交系数(Fis)、遗传分化系数(Fst)、总群体近交系数(Fit)和基因流(Nm)等参数,评估各品种遗传多样性和品种间遗传分化。结果表明:13个绵羊群体10个微卫星标记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803;平均杂合度为0.7192,其中中国美利奴羊平均杂合度最高为0.7530,山区和田羊最低为0.6754;13个绵羊群体总近交系数为0.1066,群体内近交系数为0.0565,群体间基因分化系数为0.0531,说明5.65%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间,94.35%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个体间的差异;基因流Nm平均值为4.4621(3.0808~7.4589),说明各种群间存在或者在过去某个时期发生基因交流;各种群间平均遗传距离较低,为0.1702,平均遗传一致度数值较高,为0.8448,也再次证明了新疆13个绵羊群体间分化程度不高。基于Nei′s标准遗传距离运用UPGMA聚类法获得的新疆13个绵羊群体的聚类图与其品种育成史和地理分布基本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当前西藏主要牦牛群体遗传多样性,梳理不同地区群体间遗传结构,明确西藏5个牦牛群体(阿里牦牛、斯布牦牛、娘亚牦牛、类乌齐牦牛和帕里牦牛)的保种情况和种群间系统发育关系。【方法】 利用13个微卫星标记(SSR)对5个牦牛群体共计195个个体进行基因分型,并对各群体的等位基因数量、基因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及群体间遗传距离等遗传参数进行评估。【结果】 阿里牦牛群体等位基因数最多(6.43),类乌齐牦牛等位基因数最少(5.00);观测杂合度范围为0.5311(娘亚牦牛)~0.5995(类乌齐牦牛)。各群体内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的位点数为5(类乌齐牦牛)~9(阿里牦牛)个;群体内近交系数最高为0.172(阿里牦牛),且4个群体(阿里牦牛、娘亚牦牛、斯布牦牛和帕里牦牛)存在显著近交风险(P<0.05)。从遗传结构来看,所有群体间均为显著遗传分歧(P<0.05),STRUCTURE分析结果显示,5个牦牛群体划分为3个簇,其中阿里牦牛较其他牦牛群体具有更为丰富的遗传背景。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不同群体间系统发育关系相对独立,且与种群栖息地分布不一致。主坐标分析(PCoA)结果显示,不同群体间部分个体存在较近亲缘关系,表明不同群体间存在遗传物质交流。【结论】 5个西藏牦牛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且种群系统发育关系相对独立,但多数群体存在群体事件风险。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明确西藏牦牛地方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同时可为今后的保种策略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